教案能够帮助教师系统地准备教学内容,无论在什么时候编写教案,都需要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估和反思,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以下是好文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踩花山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踩花山教案篇1
一、复习导入:
1.请你打开练习本,在今天的默写前,咱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正确的写字姿势,看谁能比图上的小朋友做的更好(出示坐姿图)
2.默写: (寒气、休息、欢笑)
3.投影评议,红笔修改
寒:宝盖头是房屋的意思,房屋下面有还有两块冰,所以很寒冷。 息:自从心上出
欢:又字捺变点
全对的小朋友给自己打一颗星星,请你合上练习本
板书课题:春到梅花山(用绿粉笔板书“春”,用红粉笔板书“梅花”)
你读得真好,谁再来美美地读一读?(你读的太好了,来,你当小老师,带着小朋友一起读一读)齐读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随着春姑娘的脚步,再去南京的梅花山欣赏一番。多媒体播放梅花山的美丽景色。(师有感情口述第一自然段内容)
过渡:小朋友们,梅花山的梅花开得美吗?你也打开课本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二、 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
1、 出示第一句: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
(1)指名读。(多名)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2)“早春”是什么时候啊?天气怎样啊?
现在已是早春,你感觉温度怎样?你看校园里其它的花儿都开了吗?
(3)春天刚来临,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梅花开得可真早啊,所以我们都叫她“报春使者”。
(4)齐读这段话,你还能知道什么?(抓住“满山”,理解梅花的多。)播放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满山的梅花”。
板书:满山的梅花
(5) 漫山遍野到处都开满了梅花,你能把满山都是梅花的景象读出来吗?读给小组内的小朋友听一听(抓住“早春”、“满山”等进行评价)。
过渡:满山的梅花,红的胜火,白的似雪。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云彩。
2、出示第二句: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云彩。(多媒体演示)
(1) 男女生分组读。那谁能用动作来告诉我,什么叫作“挨”?
“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表演“挨”体会梅花的多)。读
了这句话你有没有想到什么上学期学过的词语?引导学生
用上学过的词“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
(2) 这么多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竞相开放,我们站在梅花山下,远远地看那山上满山的梅花,那梅花就像———片片彩云
这么多的梅花连成一片,成了一片梅花彩云,这儿还有一片,这儿,这儿,都是,真多呀!在蓝天的映衬下美极了,真让人喜爱。
你能读好这些句子吗?让别人一听就觉得梅花山的梅花真美呀!指名读。(只读两句)
集体评议后引导学生一起读。(你读的真美,连老师都陶醉在这美景里了!你读出的梅花还不够多,不够美,谁能再来读一读?你读的真好,来,你当小老师,带着小朋友们一起读一读)
刚才,我们站在远处看梅花,现在让我们走近梅花树,看看眼前的梅花吧。
出示句子: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齐读这句话。
(1)想一想,有哪些东西是晶莹透亮的?(珍珠、冰花、露珠??)
(2)沾满露珠的梅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透亮,如珍珠般美丽,你能读好“晶莹透亮”吗?(你读的梅花真漂亮,像小珍珠一样。你读的梅花还不够晶莹,谁能把梅花读的更亮!多漂亮的梅花呀!)
(3)那走近梅花树时,小朋友,你能闻到什么?指名说。
(4)淡淡的香味让人闻了很舒服,老师听出来你非常喜欢这里的梅花,请打开课本读第一自然段,读出你对梅花的喜爱吧!(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你喜欢梅花,喜欢梅花山吗?人们都喜欢梅花,一到休息日啊,梅花山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
(2)男女生分组读。
(3)结合实际理解“涌动着的人流”,你在哪里见过涌动的`人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赶集的时候、人们看完电影走出电影院的时候??
你看,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子都来到了梅花山,这么多的人走在美丽的梅花山上,像流水一样,这就是“涌动的人流”。
(4)我们置身于美丽的梅花山上,你想说些什么、想干些什么呢?(引导想象说话)
(5)看着美丽的梅花,闻着淡淡的清香,人们唱歌、跳舞,歌声、笑声融合在一起,这时的梅花山成了———板书:欢乐的海洋
(6)你能读出这欢乐的气氛吗?读给同组的小朋友听一听。
三、课堂总结:
现在,带着你的感情一起齐读课文。
四:拓展:背诵搜集来的描写梅花的诗
五、指导写字: 挨休欢
1、 指名认读生字。
2、 指导观察“左窄右宽”结构字的特点。交流:我们怎样
写好这几个字?
3、 教师讲解、范写,学生观察。
4、 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踩花山教案篇2
课时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生字,认识四个偏旁。结合上下文、图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挨”、“晶莹透亮”、“涌动”、 “人流”、“欢乐的海洋”等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象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学生热爱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1、识记本文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让学生置身于春光之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投影、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一、复习检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非常美的课文,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名学生读)你读得真美,谁也来美美地读一读?好,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让学生齐读)
2、开火车读生字词。复习词语
那么,课文中的词语你会读了吗?(学生响亮地回答“会”!)真的?多媒体出示词语(词语背景为满山遍野的梅花):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早春盛开挨??
片片彩云晶莹透亮清香
报春涌动人流
(设计意图:第一、二行词语是描写梅花的;第三行是描写看花的人的。通过让学生复习、巩固这些词语,加深学生对词语的印象,为更好地理解词语做铺垫。)
二、细读课文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梅花山的梅花怎么样呀?用一、两句话来说一说。如果能用上这些词语,那就更好了。(用上一个也可以,用上两个、三个那就更好了。)
小结:梅花山的梅花可真美呀!这节课,让我们随着春姑娘的脚步,边看梅花边细细地读读这篇课文,好不好啊?(学生肯定会大声地说“好”,接着我就播放梅花山梅花盛开的录像,伴着舒缓的音乐、师朗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学习第一自然段
小朋友们陶醉在这美丽的梅花山中了!那刚才宣老师读的是课文中的哪一自然段呀?打开书本,你也读读吧!(对于小朋友的自由朗读,老师及时给予评价。)
小朋友你看(出示图片),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教师引读)——出示第一句话: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背景图仍为满山的梅花)
(1)指名读,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2)(“早春”两字变换颜色,让学生加深印象)“早春”是什么时候呀?天气怎么样呀?读读整句话。
(3)是的,春天刚刚来临,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就”字在老师说的时候相机变换颜色)——开放了,梅花开得可真早呀!
(4)在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呢?指导学生抓住“满山”,来理解梅花的多。你怎么知道很多的呢?(学生回答。接着,“满山”两字变色,让学生理解“满山”。(“满山”就是指不管是山脚,还是山腰、山顶,到处都开满了梅花)板书:满山的梅花
(5)小结:漫山遍野,开满了梅花。谁来读读这句话?
2、你喜欢那开放的梅花吗?请你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1)交流学习所得。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小组讨论等形式,用自己的话说说开放的梅花。老师可创造机会让学生评价。出示第二句话: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云彩。
(2)分男、女生读。
(3)“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这时词语变换颜色)是什么样子的呀?那梅花——,来,让我们来读一读。让学生通过看图、朗读理解“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让学生体会到梅花的多。)
(4)小结:你看,这么多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竞相开放。那你站在梅花山的山脚下,远远地看山上那满山的梅花,那梅花就像——
(5)指导学生看文字下的梅花图。那梅花彩云在哪儿呀?(让学生在图片上指)哦,这么多的梅花连成一片,成了一片梅花彩云,还有吗?这儿还有一片,这儿、这儿,都是!真多呀!在蓝天的映衬下,美丽极了,真惹人喜爱!通过看图,让学生在体会梅花多的基础上,再来感受梅花的美。
(6)那谁来读好这句话呢?(梅花真多、真漂亮呀!)好,让我们一起来读!
3、刚才,我们站在远处看梅花,现在让我们走近梅花树,看看近处的梅花吧!出示句子: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1)指名学生读句子。(出示图片)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结合图片,来理解“晶莹透亮”,体会有着露水的梅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非常的美丽。
(2)小朋友们,你们闻到什么了吗?让学生通过朗读,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淡淡的清香”。
(3)这时候,你最想做什么呀?(渗透思想教育)
(4)淡淡的香味让人闻了很舒服,心旷神怡。老师听出来你非常喜欢这里的梅花,你能把这句话读一读,读出你对梅花的喜欢吗?
(5)那你能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吗?(男生读、女生读)让我们再把这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齐读)。
(6)小结:这么美丽的梅花,这么美丽的梅花山,怎能不让人喜爱呀!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齐读。
2、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想说什么呢?
3、看图理解:人流(出示人很多的图片)。这就是“涌动着的人流”。
4、(换成有梅花的图片)你看,老人、小孩、姑娘、小伙儿都来到了梅花山,这么多的人置身于这美丽的梅花山中,你猜猜他们会干些什么呢?你想干什么呢?
5、哦!歌声、笑声融合在一起,这时的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板书:欢乐的海洋);人们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美,陶醉在这梅花丛中,梅花山成了——
6、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赏读全文,积累内化。
1、我们随作者到梅花山游览了一番,你想把看到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告诉别人吗?
2、在舒缓的轻音乐中,学生听读欣赏。
3、你认为文章哪儿写得最精彩?把你最欣赏的内容背一背。
1)问答或引背。
满山的梅花什么时候开放?
盛开的梅花是什么样子的?
一朵一朵的梅花又是怎样的?
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同桌练习背诵。
3)指名背诵、全体齐背。
4)用直线把可以搭配的词连接起来。
寒气开放散发人流
梅花退尽涌动清香
5)用……像……练习口头造句。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醒,用自己的话说出一些有关梅花的句子。通过这一提问,让学生展开想象,从而让学生融入文本,体会到人们的快乐。)
三、指导写字
1、小结与练习。
小朋友们,在今天的这节课上,你有什么收获吗?你的心情如何?
2、课后拓展:查找有关梅花或其他春天开的花儿的图片及文字资料等,同学之间课后交流。
3、布置学生自学,找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在田字格的哪个位置?学生自学,看田字格中的生字。
4、老师出示生字卡,请学生说说关键笔画的位置。
还:半包围结构的字,引导学生用熟字不来记。书写时,“不”偏左些。
片:第一笔是竖撇,不是竖,要居中写。
休:用会意字的特点记忆,一个人靠在一棵大树上休息。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寒:认识新偏旁“宀”,下面是“一、一、丨、丨一”再一个“八”加两点。
息:这个字谁来教?(指导学生如何教字:先分析字的结构,再分析字的每个组成部分,再说说每个部分需要注意的地方)
5、老师在黑板上逐个演示。老师巡视,加强个别辅导。学生逐个书写,注意运笔,要有起笔,收笔的过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学会观察字形,学着小怀素认真写字的样子,能在田字格中按笔顺正确书写本课所学的生字。)
踩花山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用书(苏教版)一年级(下)第4课《春到梅花山》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师:请小朋友们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朗读。
生1:我读懂了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经常去看梅花。
师:你是从哪儿读懂的呢?
生1:我从第二句话中“一到……便……”读懂这层意思的。
师红笔圈划,指导朗读。
生2:我从中体会到了梅花山看花的人很多,好像河流一样。
师:你真会读书!“人流”这词儿的意思都读懂了。
相机圈划,指导朗读。
生3:老师,我从涌动这个词中体会到前往梅花山看花的人也是“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很挤很挤的。
边说边做了个“挨着”的动作。
师:你能用刚学过的句子来理解“涌动”,真好!
相机圈划,指导朗读。
生4:老师,我感觉满山的梅花给人们带来了美,也带来了很多欢乐!
师:是吗?你怎么体会到的?
生4:“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海洋是广阔无边的,那不是说,人们很欢乐很欢乐吗?
生5:老师,我觉得这句话还有一点意思是说来看花的人很多,他们都很快乐!
师:你俩的理解都很独特!那么,假如你也在这群看花的人中,眼望着这美丽的梅花,尽情享受着阵阵清香,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代表交流。
生6:我会站在梅花树旁,闻着那阵阵清香,发出赞叹:“梅花啊梅花,你不但很美,还很香,我真喜欢你啊!”
生7:我会望着远处的梅花说:“你看,满山的梅花都开放了,他们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多么象蓝天下的片片彩云啊!”
生8:如果我是看花的人,我希望自己也变成一朵晶莹透亮的梅花,努力散发出清香,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
【教学评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努力创设民主氛围,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加强感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就让学生边读边思,没有问一个繁琐的问题,而是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的空间,引导他们谈出自己的理解。当学生的话超出老师的“教案”,背离老师的“设计”时,老师没有生搬硬拉着学生,而是从学生的话题入手,巧妙点拨,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让他们谈谈假如自己是一个赏花人,会怎么想,怎么说?在交流中,他们的感受挥发得淋漓尽致!
2、鼓励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深入课文,边读边思,并把自己的理解和同桌或小组同学加强交流,促进理解。当学生在“欢乐的海洋”的理解上相互补充,即“看梅花的人很多”,“他们很欢乐很欢乐”时,老师对他们的学习方式加以赞赏,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可谓一举两得。
3、积极开掘“学──用语文”的渠道
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语文,为生活实践服务,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在这个片段中,学生能自己联系生活实践,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自然、恰当的运用了刚刚学到的词句,使学习语文——积累语言——运用语文三者巧妙融合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极佳境界!
[教学反思]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新课程标准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从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课外阅读内容可以是课堂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以指导读和开放自由读相结合。指导读是学完一篇课文利用课上学到的读书方法读另外几篇文章。如:这一课,指导学生读课外阅读中的《春姑娘来了》、《小河柳树》等描写描写春天景色的文章。
开放自由阅读内容提倡读课堂教学内容以外的报刊、书籍。我利用读书汇报、介绍好书、交流心得、开故事会等方法引导学生读书。按要求把学生在课外搜集的故事通过故事会等活动形式讲给大家听,随后评选若干名故事大王。不断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发展他们的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读中积累知识,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陶冶情操。如:学完这一课后,开展《报春的什么》汇报演说活动。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上网找资料等渠道了解了很多春天的气息……这样课内外结合起来,即丰富了学生知识领域扩展了知识视野,又提高了阅读能力。
另外,当今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已成为广大群众学习的重要途径,我有意识地把互联网引入学习中,要求学生更多的依靠网络为我们的学习提供快捷、全面、高质的服务。要求学生在遇到问题,分析问题、所知甚少,欲知详情、立足课内,放眼世界的情况下,在课前查一切可查找的资料,收集一切可收集的资料,为学习课文解决问题、获取详情、开阔眼界服务。
踩花山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早春时节梅花盛开的美景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有效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去梅花山欣赏梅花,(出示课题)
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课题。(生齐读课题:春到梅花山)
二)、整体感知
师:梅花仙子为大家送来了许多词语,你认识吗?(出示词语)
指名分行读,生齐读,教师相机评价鼓励。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梅花山的梅花怎么样?
用一两句话说一说,如果能用上这些词语就更好了。(学生练习说话)
三)、深入文本
学习第二段
师:你们喜爱梅花吗?许多人也像你们一样,也非常喜爱梅花,谁来读第二段?
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思考:在这段话中,从哪儿可以看出人们非常喜爱梅花呢?
师:你从哪句读出了人们非常喜爱梅花呢?
汇报(1)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
师:(课件点击)板书喜爱
小朋友们,报春就是----(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
是啊!(出示图片:春天红梅花儿开,美丽迷人的春天就要到来了,人们最爱这可爱的红梅,它可是春天的使者,谁来读?(评价:你读出了对这花儿的喜爱….)
汇报(2)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
师:自己好好读一读这一句,你从哪些词语中能感受到人们喜爱梅花?
1. 涌动着看花的人流
师:是啊!看,这就是涌动着看花的人流。(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词语)你看:老人、小孩、姑娘、小伙儿都来到了梅花山,梅花山的大道上到处是欣赏梅花的人们,就像潮水在不停地流动,这就叫----(涌动着的人流)你还在哪里见过涌动的人流?比如过年的时候,哪儿会有涌动的人流呢?(学生用完整的话说一说)
是啊!一到梅花盛开的季节,梅花山也热闹极了,人山人海,到处都是看花的人,大家因为喜爱梅花,才会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赏花,你能读出来吗?(一起读)
师:大家来到梅花山都会干什么呢?你来想象一下,说一说!(指名学生自由说)
师:你们说的真好,可真会想呀!是呀,来到这里的每个人脸上都----(笑咪咪的)每个人的心情都是---(快乐的 开心的 欢乐的)
师:人不但多,而且每个人看到梅花都很快乐,这就是----(欢乐的海洋)
(板书:欢乐的海洋)
假如你来到梅花山你最想干什么?你最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
对呀!看到这样又多又美的梅花,你们也想加入到赏花的人流中,在欢乐的海洋中尽享大自然的美景!(拿起书读男女生分读 一起读)
学习第一段
过渡:人们为什么喜爱梅花呢?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
(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第一段)
出示课文
老师引导:你觉得这儿的梅花怎么样?
学生汇报(预设):
1.因为梅花很美(板书:花美)
师:你是从哪一句读出梅花很美的呢?
学生汇报: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出示梅花图)
师: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词语?(学生答:晶莹透亮)
你在生活中还遇到什么也是晶莹透亮的呢?(钻石宝石…)
师:是的!有点透明有点发亮,这就叫做——晶莹透亮,你能读好这个词语吗?
指名学生读词语,生齐读。
师:清晨,花瓣上的露珠还没有完全干,在阳光在照射下,显得透明,光洁。
(各种形式读,一起读)
2. 这样晶莹透亮的梅花还散发出-----(出示: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谁来读?(指名生读)
师:在生活中,你还在哪儿闻过这样的清香味儿呢?(学生说)
淡淡的清香味儿让人闻了心情舒畅,你能读好这个词语吗?指名生再读,男女生比赛读,生齐读,师生评价。
2.师(过渡):近看梅花一朵一朵,非常美丽,那么远看梅花呢?(出示图)
师:你看到了这样的图,你想说什么?
(生:梅花非常多)(板书:花多)
课文中写梅花多的句子你找到了吗?仔细读课文,找到这个句子。
指名学生读。(出示课文)
看,梅花们绽放着笑脸,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挨着就是--?
(一个靠着一个)
师:是啊,一朵靠着一朵,花朵数量非常多,你能读出来吗?
(出示该句话)指名学生读,生齐读。
师:现在请你闭上眼睛,仔细想像:(放音乐,老师描述:现在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美丽动人的梅花,它们有的粉嘟嘟的,有的金灿灿的,还有的雪白雪白的,这些梅花一朵挨着一朵,远远看去,这些各种颜色的'盛开的梅花连成一片又一片,在蓝天的映衬下,就好像什么呢?(指名学生说: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师:漂亮吗?你能读出来吗?(出示这句话)学生读。
评价相机指导:老师听出来了,你读出了片片,片片就是---(一片又一片,很多很多)
对!把这样表示数量的词语重叠起来说,就表示很多!
看!你能照样子填一填吗?
(出示:(片片彩云)( )梅花( )蜜蜂 ( )柳树)
大家知道的词语可真多呀!
过渡:
那么这样又多又漂亮的梅花是在什么时候就盛开了呢?(指名学生读句子)
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梅花开放的季节是?(生回答:早春)
师:“早春”是什么时候?(学生说不出来 出示图片理解,我们看!花瓣上还有---(冰雪)对!冰雪还没有完全融化,春天却已经到来,但是这时候的天气还是比较寒冷,这就是早春时节,在这样寒气还没有完全退尽的早春,梅花就已经开放了(课件点击:“就” )
师:看了这副梅花图,你想说什么呢?(指名学生说)(板书:不怕冷)
师:把你感受读出来!(指名读第一句)
是啊,天气还没有完全暖和起来,梅花却已经迫不及待地悄然绽放!
(学生读: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
师:哎!请大家再仔细读一读这句话,这句话中除了告诉我们梅花不怕冷,还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回答不出来 老师引导:请小朋友们注意这个词语,点击“满山”仔细想想,你读出了什么?(生:花多。)
哎呀!了不起,那满山的意思你一定知道,你跟大家说说!
(指名学生说:就是到处都是盛开的梅花)看,山脚,山腰、山顶都盛开着美丽的梅花,真多啊!
那谁再来读?(指名读,分组读,一起读。)
一起读课文的第一段
4.说话练习
师:大家读的真棒,那么你能用上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如果能用上课文中的词语那就更好了,你说的好,老师便送给你这样的梅花。
(出示句式:我最喜欢( )的梅花。)
(我最喜欢散发淡淡香气的梅花;我最喜欢晶莹透亮的梅花;我最喜欢满山盛开的梅花;我最喜欢像蓝天下片片云彩的梅花;我最喜欢紧紧挨着,数量很多的梅花)
学生说哪种梅花,就出示哪种梅花的图片。再有感情朗读课文
师:那么现在让我们拿起书,把你最喜欢的那种梅花读的美美的,好吗?(放音乐,一起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
师:今天梅花仙子也来到我们教室,为我们小朋友送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她要送给我们一首有关梅花的古诗,赶快来读一读吧!(出示《咏梅》)
师范读,解释古诗大意。
五、总结全文
看来不但现在的人喜欢梅花,连古代的诗人也写诗赞美梅花,我相信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小朋友会更加喜爱(手指板书)这又多、又美又不怕冷勇敢开放的梅花。
六、写字指导
(出示生字“发”、“休““息”、“欢”)
1.指名生认读生字,借助笔顺图自学生字,交流记忆方法。
2.教师归纳教学(注意:新偏旁“自”、“宀”的教学)
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写。
七 作业设计
把梅花山上的梅花介绍给你的父母
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弹性作业设计
画一画梅花山的梅花
八 板书设计
4 春到梅花山
花美
花多 喜爱
不怕冷 欢乐的海洋
踩花山教案篇5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3)标出自然段。
二、教学课题:《春到梅花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感受梅花盛开、人流涌动的情景,受到美的熏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 教材分析:
梅花山,顾名思义,以梅花著称。
从课文简短的几句话便可猜出这里的梅花数量和种类都很多。因为“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挤挤挨挨的梅花足以让人想出梅花开放之茂盛,而“片片彩云”的比喻则让人很容易想到像这样旺盛地开放着的梅花一树树,一片片,而且不止一种颜色,不然不能称之为彩云。如果说,这像是站在高处放眼远望到的画面的话,那么“那一朵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便自然地把目光凝聚在面前的一枝梅上。由于注意力从远处收到眼前,于是,梅花淡淡的清香也在不经意间沁入心脾,让人流连花间,不舍得离去。
梅花自古就是高洁的象征。林和靖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迷离了多少人的想象?更有“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不随波逐流,使梅如凡间而不沾世俗的仙子,盈盈地,浅浅地,不由你心魄不动。
并且,梅花还是报春的使者,“二十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不管是傲雪的蜡梅,还是报春的春梅,都让人无比喜爱。难怪通往梅花的山的路上人流如潮。可是,这种热闹的场景似乎又不应该与梅相依存。
说了这么多,课文无非是想让孩子们透过文字知道梅花报春,梅花美丽而清香,人们喜欢它。但是,文中形容梅花质感的词语“晶莹透亮”,对于没亲眼见过梅花的孩子们来说,要想真正感受到它的味道,则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教学重、难点: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紧扣文中的词句,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悟意境美和语音美培养其语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指导观察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指导:自学法、朗读法
五、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提问导入:
1、板书课题,谁能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2、看到这个题目,小朋友们一定要问:梅花山在哪里?春天来到梅花山怎么样?
3、简介梅花山(出示课件)
梅花山位于南京中山门外钟山的南部,在东郊风景区内。每年到了梅花开的时候,许多人都来到这里游览。
4、春天来到梅花山怎么样呢?你们想不想去看一下呢?
二)初读指导:
1、(课件播放梅花开放图)说说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课件播放课文)要求学生: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生字词。
3、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
(2)让学生同桌互读,个别读,集体读。
5、出示长句子,指导读好停顿。
(1)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2)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
6、齐读课文。
三)细读第1自然段。
1、 出示思考题。
①梅花什么时候开放?
②在远处看,盛开的梅花是什么样的?
③到近处看,一朵一朵的梅花有什么特点?
2、 四人小组边读边讨论答案,并在书上做上记号。
3、 指名回答问题,相机理解有关词句并指导朗读。
①"早春" "还??就"说明了梅花开得很早,"满山"说明梅花开得很多。
②“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是什么样的呢?谁来表演一下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开放的梅花?(想表演的小朋友上台来,把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表演盛开的梅花,并对着坐着的学生说“瞧,他们这个样子,就是一个挨着一个。”教师自己也凑过去和他们紧挨着,然后说:“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看,我们成好朋友了!”让互相挨着的小朋友说。“满山的梅花,现在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亲密地开放吧!” 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梅花开得多而密,而且是争相开放)
梅花们争芳斗艳,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白的像雪,粉的如霞,红的似火,远远望去,出示图,看,你觉得像什么?"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把什么比成什么?
引导学生远看图上的梅花,体会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
③师小结:梅花竞相开放,密密麻麻,热热闹闹,令人兴奋不已!刚才,我们远远欣赏了梅花,现在我们再走近一点,仔细欣赏一下。(过渡到第三句话)
比较句子。
1 )那梅花,散发出清香。
2)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读一读,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一朵一朵。说明了什么?(数量多)你见过哪些东西是"晶莹透亮"的?梅花"晶莹透亮" 说明什么?(颜色鲜) 师述:在梅花丛中,看着美丽的梅花,闻着淡淡的清香,你心里一定有很美妙的感受,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4、指导朗读。
梅花山的梅花开得这么多,这么美,小朋友喜欢吗?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读?(用喜爱、赞赏的语气读)
四)细读第2自然段。
1、盛开的梅花是那样的吸引人,所以人们喜欢(生读??)一到休息日便怎么样呢?(生读??),梅花山成了(生读??)
2、"报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报春的梅花?(引导谈第 1自然段,说说从哪儿看出梅花开得早)读后,你觉得人们对待梅花的态度怎样?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呢?(学生交流、师相机指导)
3、你在什么地方也见过“人流涌动”? 引导加深对“人流涌动”的理解。
(节日的集市上、双休或过年时人们到大超市购物、电影散场时、著名景点观光。)
4、梅花山上人流涌动,人多得像水流一样,涌来涌去。这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梅花山真热闹,真美!)指名朗读前半句。
看着那朵朵绽开笑脸的梅花,人们心情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所以作者说“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板书:欢乐的海洋
梅花山上欢乐,热烈的气氛把老师都给感染了,谁愿和老师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的?
5、如果现在你就在这群看花的人群中,眼望着这美丽的梅花,尽情享受着阵阵清香,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上书上的语句。
6、大家的发言真精彩!我们一起在朗读中感受一下这热闹,欢快的气氛。学生朗读第二段。
五)当堂训练: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踩花山教案篇6
?教材分析】
?春到梅花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这篇课文记叙了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和人们游览梅花山,观赏梅花的盛况。全文分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早春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第二自然段写休息日人们到梅花山观赏梅花的盛况。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内容,可供学生观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花山梅花盛开,人流涌动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的重点是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要借助图片,紧扣词句,形成画面。让学生置身于春光中学习课文,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感悟意境美术语言美,培养共语感。教学难点是理解人们喜爱梅花的原因,紧扣课文中的词语,来体会、感受梅花的美。
?学情分析】
?春到梅花山》这一课安排的很好,与季节、生活十分贴近。上这一课时正值桃李纷飞的早春,学生在自家周围就能见到梅花、桃花,因而是比较熟悉的事物,学起来也很感兴趣。但是要理解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和人们游览梅花山,观赏梅花的盛况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常见到的是一株或几株梅花,对于“花海”就只能看看课件,靠想象了。因此要让学生多看图画、视频来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书写、组词等方法学习生字,为通读课文打好基础。
2、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进一步了解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时的美景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欣赏梅花山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拼音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整体感知,感受梅花山的美。
?教法、学法】
这是一篇意境很美的文章。但对于课文所描绘的意境,学生不能深刻地体会到。教学中,我们要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地读,紧扣词句,引导学生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采用情境教学法和读悟教学法,让学生全面而深刻地感悟到梅花山的意境美和文章的语言美。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这一主线,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再现梅花山梅花盛开、人流涌动的情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 (5---8分钟)
1、小朋友,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小河边的柳树,小草都冒出了嫩绿的小芽。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你们想不想在这个时候跟老师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
2、去哪儿呢?(出示课题:春到梅花山)
指名读,集体读
?设计意图:结合季节特点,描述春天的美丽现象,以问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门见山的出示课题。】
3、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4、教师简介梅花山:(课件展示带有课题的梅花山图)
梅花山在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陵西侧,这里的梅花非常有名。这里植梅400余亩,拥有近200个品种,约1.3万多株,“有名冠中国之首”、“天下第一梅山”之称。梅花山古梅“蹩脚晚水”别有情趣,名梅“半重瓣跳枝”,仅此山独有。每年到了红梅花开的时候,许多人都来到这里游览。
5、春天来到梅花山怎么样呢?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设计意图:边看梅花山的整体图,边听教师介绍梅花山,在对梅花山有一些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图片激起学生学习课文,欣赏梅花的兴趣。】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5—7分钟)
1、引导看多媒体课件,用自己的话说说从图上看到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梅花视频,让学生直观看到梅花的美丽及盛况,对课文内容从视角上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看课文,欣赏课文朗读视频。要求: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生字词。
3、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尝试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4、了解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带拼音)
hán qìtuì jìn piàn piàn cǎi yún sàn fā
寒 气 退 尽片片 彩 云 散 发
huān la āizhe xiūxī rìhái m?i yǒu
欢 乐 挨 着 休 息 日还 没 有
shanɡ kāijīnɡ yínɡ t?u liànɡ yǒnɡ d?nɡ
盛 开 晶莹透 亮 涌 动
(2)学生拼读生字词。
指名认读,教师正音,领读生字词。
(3)学生相互交流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4)去掉拼音练读。
?设计意图:通过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巩固学生拼读、识字的能力。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的正音,领读,进一步加深对生字的印象,最后再通过理解和去拼音练读,达到学会生字词的目地。】
5、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分几段,一共有几句话?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指导:读“盛开的梅花”后作短暂停顿;读“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后作稍长停顿。
(2)齐读。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4)指导朗读第二句。
(5)齐读。
6、齐读全文或男女生分段读。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课堂重要的一个环节,除了要读的通顺、流利,还要读的有感情。这就需要在语气、节奏、情感等方面进行指导。一年级的学生还较难掌握好,因而教师示范,听录音学读就是指导朗读的重点。】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 (10—15分钟)
1、出示生字词:“寒、还、尽、挨、片、发”
我们怎样才能记住上面这些字?请大家想好办法。 学生自主记忆,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寒:认识新偏旁“宝盖头”,下面是“一、一、丨、丨一”再一个“八”加两点。 还: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先写里边,再写走之底。
尽:“尸”要居中,写在横中线的上部。
挨:认识新偏旁“提手旁”,注意右边的写法。
片:教师要强调书写笔顺。教师先板书,再让学生描红。
2、组词运用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教师巡视,及时纠正书写姿势。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对识字的要求是: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运用。这一环节在学生相互交流自主记忆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对书写存在困难的.字进行指导,让学生很快掌握字的音、形、义。】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 (8—10分钟)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并组词。
扌 ( ) 宀 ( )又 ( ) ( )( )(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 的海洋 ( ) 的清香
( ) 的人流 ()的梅花
3、你知道春天还有哪些花盛开?
五、板书设计
4、春到梅花山
寒、还、尽、挨、片、发
第二课时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5—8分钟)
1、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非常美的课文,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名学生读)你读得真美,谁也来美美地读一读?好,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让学生齐读)
2、复习词语
那么,课文中的词语你会读了吗?
出示词语,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寒 气退 尽片片彩云 散 发
欢 乐 挨 着休 息 日还 没 有
盛 开 晶莹透亮 涌 动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回忆前一节课所学,巩固上一节课的识字教学。】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5—7分钟)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梅花山的梅花怎么样呀?用一、两句话来说一说。如果能用上这些词语,那就更好了。
(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醒,用自己的话说出一些有关梅花的句子。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
小结:梅花山的梅花可真美呀!这节课,让我们随着春姑娘的脚步,边看梅花边细细地读读这篇课文,好不好啊?
播放梅花山梅花盛开的录像,伴着舒缓的音乐,听课文第一自然段的示范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提出这一问题一方面在于考察学生对词语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培养阅读归纳的能力。】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0—15分钟)
学习第一自然段
小朋友们陶醉在这美丽的梅花山中了!打开书本,你也读读吧!
1、小朋友你看(出示图片),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教师引读)
出示第一句话: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
(1)指名读,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2)(“早春”两字变换颜色,让学生加深印象)“早春”是什么时候呀?天气怎么样呀?读读整句话。
(3)是的,春天刚刚来临,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就”字在老师说的时候相机变换颜色)——开放了,梅花开得可真早呀!
(4)在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呢?
踩花山教案6篇相关文章:
★ 车轮画教案6篇
★ 萝卜主题教案6篇
★ 车轮跳教案6篇
★ 播种课教案6篇
★ 物理教案精选6篇
★ 高中体育教案6篇
★ 慕课堂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