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现出教师的引导和激励能力,教案的内容是否紧扣教学大纲和学科要求,能够体现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责任感,以下是好文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摘桃子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摘桃子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巩固双正方折法。
2、练习使用剪刀剪直线。
3、会看折叠图进行折纸。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正方形纸、小剪刀、折叠图样。
活动过程:
1、老师用正方形纸做一个有趣的小猴爬山,示范给幼儿看,并让幼儿看小猴爬到山顶的有趣游戏,引起幼儿制作的愿望。
2、出示折叠图,看看谁能照图样折成双正方。
3、再次示范用剪刀剪下“小猴子”折出山头。
4、组织幼儿玩小猴爬山比赛。(将小猴顺“山”下两个角插进去,搓动两个角,小猴会从山顶出来)
活动反思:
在教学准备、幼儿动手操作方面等,我都考虑的非常周到,而就在最重要的讲解示范的不够清楚,多数小朋友都没达到我所要的'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注意对方法的传授,还要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创新,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实践经验,创做出更多更好的操作材料、创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给幼儿们恰如其分的指导,融入孩子当中并以幼儿的心态、兴趣和目光去参与教育和开展活动。
摘桃子教案篇2
课题:分一分与除法——《分桃子》。
教学内容:教材第32、33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分一分”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初步领悟除法的意义,能对数目较小的东西进行平均分。
过程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成功的进行“平均分”,使学生产生愉悦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在大量的“分一分”的活动体验中,初步领悟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进行“平均分”,并用语言表述分的过程。
教、学具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学习主题
1、 激发兴趣。以故事《做客》引入第32页主题图幻灯片演示。出示课题“分桃子”。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都喜欢童话故事对不对?今天老师先给你们一个小猴的故事。森林里住着小猴吉吉一家。猴爸爸特别疼爱他的两个猴宝宝,他经常给猴宝宝带一些好吃的,好玩的。一天,猴爸爸在果园里摘了8个桃子带回家。猴宝宝可高兴了,一会就吃完了。大猴吃了5个,小猴吃了3个。猴弟弟可不高兴了。小朋友,它们吃到的果子的`个数是不是同样多?于是小猴就觉得特别的不公平。小朋友怎么分这8个桃子才公平?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分桃子幻灯片上。提出问题“除了把8个桃子分成这样的两份:1个和7个外,你还有别的分法吗?” 师板书第一种分法。
二、师生互动,共同探究问题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分法。教师板书其它分法。
2、有这么多种分法,如果你是主人,你希望怎样分?如果你是客人呢?请说说理由。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分法。
4、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将分法进行归类。
请记录员记录。教师巡视、观察,指导学生合作。
三、展示成果,评价反思
1、组织学生汇报分法,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1、2、指出这节课研究的重点:每份分得“一样多”或“同样多”的分法。我们一块给它取一个特殊的名字。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
四、巩固练习,提高应用能力
(一)分一分
1、判断下面各题是不是一定要平均分。
2、用小棒代替木块分一分、写一写。
出示幻灯片演示
(二)试一试:
1、逐一出示幻灯片演示
2、让学生猜一猜、连一连、摆一摆、圈一圈、分一分。
3、第4题是一道有余数的除法,这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问题,老师应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探究,帮助理解剩下的是怎么回事,应该怎样写。
4、教师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总数”、“份数”、“每份数”,知道已知什么,求什么。本节课重点渗透第一种分法。重点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过程。教师可以先演示,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分,小组合作分,并能够说出过程,能够试着说说“把(总数)平均分成(份数)份,每份是(每份数)。”
摘桃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和体验,初步懂得人多时要排队。
2、乐意与同伴有序的活动。
活动准备:
1、平衡木、梅花桩
2、布置果园
3、小猴子头饰、大篮子
4、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今天天气真好,宝宝们一起跟妈妈出去锻炼身体。
(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锻炼身体)
二、幼儿尝试去果园,摘桃子
(1)春天来了,我们果园里的桃子都熟了,宝宝们一起帮妈妈把桃子摘回来好不好?
我们要过一条独木桥,踩着石头才能到萝卜地再运回一个萝卜踩着石头,在独木桥上走回来。
(2)幼儿运水果,教师注意观察
(3)幼儿讨论:刚才运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应该怎么运?
(4)教师小结:我们去果园时,挤在一起抢着过,只会谁也过不去,或者掉在河里,只有一个一个排好队,你不推我不挤,才能有快又有序地到达终点。
三、再次运萝卜
(1) 请几名幼儿示范
(2)集体运萝卜这一次,我们一定要记住要一个一个排好队,你不推,我不挤,慢慢过。
(3)幼儿讨论:你觉得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四、吃桃子
(1)宝宝们今天真乖,妈妈把这些桃子奖给你,宝宝们每人一个,请宝宝们想一想怎么来拿?
(2)幼儿轮流拿桃子五、结束活动今天宝宝们真能干,帮妈妈运了这么多萝卜,累不累?跟妈妈一起回家休息了。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我以一个故事贯穿始终,游戏性强,幼儿参与的部分较多,所以整个活动幼儿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活动中,回答问题活跃、积极、课堂纪律良好。
在以后的活动那个中应充分体现幼儿为主,让幼儿脑、手都动起来,让他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只起引导所用。
摘桃子教案篇4
游戏目标:
1.初步学习助跑跨跳过30-40厘米宽的平行线。
2.引导幼儿利用自制器械,探索其不同玩法,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3.培养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听音乐和口令行动的习惯以及合作、竞争精神。
4.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5.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游戏重点:
学习跨跳。
游戏准备:
1.可乐瓶88只,绳44条。
2.录音机、录音带。
游戏过程:
1.开始部分:
"小猴学样",幼儿用绳做尾,扮小猴学样的动作,并进行队列练习:小猴(一路纵队)--鱼游(早操队形)--孔雀(六行变三行,再变回六行)--小鸭(变双圈)--兔跳(变四小圆圈,再变六行)。
2.基本部分:
(1)导入活动,幼儿拿绳、瓶,思考其不同玩法。
(2)幼儿自由地玩绳。
指导:观察幼儿封锁绳、玩瓶的花样。
(3)老师简单小结,并请创编花样好的`幼儿示范。
(4)"过小河"。
a.排成两纵队学习跨跳,跳过30-40厘米的平行线。
b.教师示范跨跳动作。
指导:面对平行线,原地站立,起跳时后腿用力蹬地跳起,摆动前腿向前。
c.幼儿听鼓声反复练习跳过平行线(利用绳瓶摆平行线)。
(5)游戏:小猴学样a.排成六路纵队,学习助跑跨跳过30-40厘米的平行线。
b.示范玩法:起跑--过小河--过小河--过小河--跑--纵跳触物--从右往回跑。
c.各队幼儿进行练习。
规则指导:用中速助跑,连续跨跳三条平行线。
d.竞赛式练习。
3、结束部分:
舞蹈:小猴子和小桃树。
摘桃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体验游戏的快乐,提高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心理素质。
2、学习正面钻的方法,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3、能按要求在指定的地方摆放物品。、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学会掌握平衡、双脚跳的基本动作要领。
2、物质准备:山洞(拱形小门6个)、纸箱(高90厘米,宽80厘米)纸筐、苹果卡片、桃卡片、梨卡片、木墩(高5厘米)、脚印8个、独木桥(宽10厘米,高5厘米)、障碍物(高10厘米,宽10厘米,长20厘米)、猴妈妈头饰一个、小猴子头饰若干、悬挂水果(苹果、梨、桃)若干、塑料筐3个。
3、场地准备:如图。
重点:幼儿能够弯腰低头钻过障碍物。
难点:引导幼儿掌握正面钻的动作要领,身体钻过时不碰障碍物。
活动过程:
1、通过扮演角色,引导幼儿进行准备活动。
2、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尝试、体验正面钻的动作要领。
(1)第一步:引导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过山洞。
(2)第二步:幼儿通过几次尝试和比较,发现正面钻是通过山洞最快捷、安全的方法。
(3)第三步:请动作准确的幼儿示范正面钻的动作。
(4)组织游戏:小猴子摘水果。巩固正面钻的方法,要求幼儿能用低头、弯腰、屈膝、缩身体的方法正确钻过山洞。
(5)引导幼儿将运回来的水果进行分类。
(6)幼儿完整地进行游戏“花果山”,可选择不同的路线进行游戏活动。
3、放松游戏:“小小搬运工”。
附儿歌:小猴子
小猴小猴爱运动,东瞧瞧,西看看,弯弯腰,
弯弯腰,踢踢腿,踢踢腿,蹦蹦跳跳真快乐。
教学反思:
?小猴摘水果》这一活动以小猴为主要线索,将教学活动有序的分为四个部分。
一、通过游戏《摘水果》让幼儿目测数群,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的感知数群。
二、通过给《水果排队》使幼儿能进行数物匹配,明白每个数可以表示相同数量的物体,并且能根据数量的多少把物体按顺序排队。
三、游戏《分水果》让幼儿在进一步正确的感知数群的基础上,能将相同数量的物体一一对应起来。
四、在上述幼儿以掌握的基础上,给幼儿提供一些操作的练习进一步加强巩固,四个部分层次鲜明,结构合理。
由于活动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制作了色彩鲜艳的教具,对于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中班幼儿来说,是很有兴趣的,所以活动开始幼儿便被吸引到活动情景中来了。
整个活动我以一个故事贯穿始终,游戏性强,幼儿参与的部分较多,所以整个活动幼儿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活动中,回答问题活跃、积极、课堂纪律良好。
在以后的活动那个中应充分体现幼儿为主,让幼儿脑、手都动起来,让他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只起引导所用
摘桃子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以生动的游戏情节吸引幼儿,激发幼儿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发现钻的安全、快捷方法——正面钻。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拱形门六个(布置成山洞状),悬挂桃子若干,小篮子三个,幼儿小猴子头套、尾巴若干,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伴随欢快乐曲,教师扮猴妈妈带猴宝宝出来玩,猴妈妈:“猴宝宝们,今天天气真好,跟着猴妈妈到外面去玩一玩喽。”音乐中,幼儿自由做扭、挠、爬、跳等模仿小猴子的动作进行热身活动。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多次尝试、体验,发现正面钻动作。
猴妈妈手指远处悬挂的桃子说:“猴宝宝看,山那边有许多桃子,我们去摘一些桃子吃。”猴妈妈带猴宝宝在去的路上遇到山洞:“哎呀,这里有许多山洞,猴宝宝知道怎么过山洞吗?”
a、猴宝宝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过山洞。
猴妈妈在猴宝宝尝试过山洞后提问:“猴宝宝们,你们都是怎么过山洞的?”(幼儿回答自己过山洞的方法一一爬过去、钻过去、蹲着走过去……)
b、幼儿通过再次尝试和比较,发现正面钻是通过山洞快捷、安全的方法。
猴妈妈:“猴宝宝过山洞的方法很多,有的爬、有的钻,有的走,可是谁的方法是又快又安全呢?请猴宝宝再去试试。”猴宝宝分成两组,一组过山洞,一组观察,分别找找哪种过山洞的方法又快又安全。
猴妈妈:“猴宝宝说说谁过山洞的方法又快又安全?”“他是怎么过山洞的?”(幼儿发现正面弯腰钻山洞的方法比较快。)
c、请动作准确的猴宝宝示范正面钻的动作,猴妈妈进行语言指导。
猴妈妈:“我们请这些猴宝宝表演他们是怎样钻山洞的。哦,他们面对山洞弯下腰,低下头,轻轻一钻就过山洞了,真的是又快又安全。”
d、猴宝宝尝试用正面钻的`方法钻过山洞。
猴妈妈:“现在我们一起钻过山洞去摘桃子,再钻回来把桃子送回家,好吗?”
2、猴宝宝钻过山洞摘下桃子,并再次用正面钻的动作钻过山洞把桃子放到小篮子中。
3、幼儿完整进行游戏两次。
三、结束部分
1、小结游戏情况:“猴宝宝今天找到了过山洞的好方法,又快又安全地钻过山洞摘了很多桃子,你们可真棒。”
2、复习体育游戏:《捉尾巴》、《老猫睡觉醒不了》。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摘桃子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画封闭圆,尝试用圆形的组合来表现花朵的外形特征。
2、体验与妈妈之间的亲情。
3、在创作时体验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三八”妇女节
2、物质准备:ppt课件、画纸、炫*棒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出示ppt课件关键提问:你知道“三八”妇女节吗?是谁的节日?
小结:“三八”妇女节是妈妈,阿姨,奶奶,外婆的节日。
2、关键提问:猜猜小兔会送什么礼物给妈妈?
小结:原来小兔乖乖送给妈妈一束花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二、自制花束
1、出示花朵关键提问:看看这些花有什么不同?(颜色、形状不同)
小结:这些花五颜六色的,形状也不一样,高高低低的真漂亮。
2、教师示范:用炫色棒在画纸上画圈圈花、卷卷花、花瓣花,再添上茎和叶,最后将画纸下端卷起来固定,绑上丝带。
3、过渡语:这么漂亮的鲜花,小朋友们也来画画五颜六色的花朵送给妈妈吧!
4、幼儿作品、教师关注:
(1)幼儿使用炫色棒的方法
(2)幼儿能否画出封闭的圆
三、分享交流
1、关键提问:说说你最喜欢谁的花?为什么?(颜色形状)把花送给妈妈的时候,还可以说些好听的祝福?
2、小结:漂亮的花送给最爱的妈妈,加上祝福的话,妈妈一定会很高兴的。
进步之处:
1、提问和小结较清楚。
2、活动环节设计流畅。
3、师幼互动较有效。
不足之处:
1、仔细观察不够:欣赏“花”时,教师可以用多种语言鼓励幼儿说说花的样子。
2、评价可以更具体:评价作品时出了可以让幼儿自己说说,还可以由重点地让幼儿围绕一个作品讨论,做到更好的提升。
活动反思:
值得肯定之处:
能够根据节日来调整学习活动的内容,很应景。既能够让幼儿了解到三八妇女节是什么节日,同时也增加了幼儿对于妈妈的爱。用小兔的故事作为导入,能很好的吸引到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计入儿歌,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记忆绘画的步骤,同时在绘画的过程中强调常规的培养。
需要改进之处:
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教师的关注不够详细和面面俱到。在教师教授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再强调边念儿歌边画画,提醒幼儿在绘画的时候也可以一边念一边画。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幼儿从画纸的中间部分开始画,应该在示范制作的时候提醒幼儿小花是开在画纸的上端的,细节仍需加强把握。
摘桃子教案篇8
活动内容:
折纸《帆船》
活动对象:
孩子和家长
活动地点:
家庭
活动目标:
1、尝试把正方形的纸用向中心折、拉折等方法折出帆船。
2、在欣赏、制作的过程中感受美和成功的喜悦。
3、通过有趣的游戏,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增进亲子感情。
4、培养孩子做事认真仔细、积极思考、独立创新的性格。
活动准备:
折纸图示、范例、彩色纸和白纸若干、彩色笔、大脸盆一个。
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活动过程中体现亲子和谐,营造快乐学习的氛围。
难点:在亲子和谐的氛围中,培养孩子做事认真、爱动脑筋、尊敬长辈等良好个性。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出,激发兴趣。
1、家长说谜面:“不腾空、不着地,高高一片帆,行在水当中。”(要求孩子安静仔细地听,想一想这是什么。)
2、家长尽量鼓励孩子,也可给予适当的提示,启发孩子猜出谜底――帆船。
(二)出示范例,引导孩子观察帆船的外形特点。(以小礼物的形式呈现,给孩子惊喜)
1、外形:船底平平的,船两头尖尖的,上面的帆也是尖的。
2、色彩:红色的,帆上还有数字、五环等。
3、这只帆船是用什么做成的.?(用纸折成的),让我们也一起来折帆船吧!
(三)家长演示、讲解折纸过程
1、对照折纸示意图,和孩子一起讨论帆船的折法,并交代孩子要认真看仔细听。
2、家长演示讲解帆船的折法:
(四)妈妈和孩子一起折纸
1、出示多种颜色的正方形纸,供孩子选择,母子按图示步骤进行折纸,家长要仔细观察,发现孩子有困难时,应及时给予帮助。
2、在折纸过程中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多鼓励孩子,同时提醒孩子做到边角对齐,将线压平,养成做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3、鼓励孩子用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正方形纸多折几只帆船。
(五)打扮小帆船
将折好的小帆船进行装饰,(母子共同讨论,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装饰,在这一环节家长要多启发、肯定孩子,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可用彩色笔在帆船上画标记、编号、画各种图案,还可以画自己喜欢的任何东西,不要约束孩子。如:五角星、五环等。
摘桃子教案8篇相关文章:
★ 物理教案推荐8篇
★ 叠纸杯教案8篇
★ 小班蝌蚪教案8篇
★ 洗茶壶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