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和水科学活动教案通用8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互动式的教案,学生能够在交流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案的合理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下面是好文汇小编为您分享的油和水科学活动教案通用8篇,感谢您的参阅。

油和水科学活动教案通用8篇

油和水科学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并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抓泥鳅的乐趣。

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初步了解有关鱼类的知识。

2、泥鳅、脸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

3、相关的录象

活动过程:

一、观察感受泥鳅,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泥鳅是怎么样的?

2、幼儿观察后自由讲述自己的发现。

3、再次玩一玩、抓一抓,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4、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5、看相关的录象,梳理有关泥鳅的知识。

二、尝试体验、比较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

1、平时看过大人是怎么抓泥鳅的?

2、出示材料,交代要求:每一样都去试一试、抓一抓,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

3、幼儿尝试、比较、发现不同。

4、讨论:棉手套和塑料手套抓泥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

5、师生小结

三、延伸活动

活动反思:

通过精心地准备材料,设计教案,到活动的实施,我都认真地对待,活动中孩子们非常地投入,效果较好。通过这一活动,我也悟出了以下几点:

1、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要顺应幼儿的兴趣。其实,一开始,我设计的活动是科常类的《认识泥鳅》。而捉泥鳅这一活动是从我试上后才生成的。试上时,我按原来的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由于天热,泥鳅显得特别的调皮好动,不停地在托盘里游来游去,最后竟从托盘里跳了出来,这下我可傻眼了,因为我自己害怕泥鳅,不敢捉泥鳅。在我的影响下,几个女孩子也尖叫起来,可大部分孩子都显得特别兴奋,纷纷冲过去捉泥鳅,特别眼看就要捉住了,可泥鳅一滑又逃走的时候,孩子们更是激动,看得我都忍不住想去试一试。看着孩子们的表现,我也有了新的.想法,活动也从科常类的认识泥鳅改为科探类的捉泥鳅。

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也如我所料,活动场面可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孩子们个个兴趣浓厚,积极主动。

2、教师要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孩子。一开始我也害怕泥鳅,可活动开始时,有教师捉泥鳅这一环节,为了克服自己对泥鳅的恐惧,我事先买了泥鳅在家里练习,先是戴了手套捉,适应一点后再把手套拿掉,到上课前,我已不再害怕,同时觉得泥鳅还蛮可爱的。我想也正是我这种情绪感染了孩子,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大胆探索,没有一个孩子因为惧怕泥鳅而不参加活动。

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虽然活动中孩子们能与材料充分地互动,但教师缺乏向孩子传递爱护小动物的思想,因此活动时,孩子们的表现显得有点残忍,用食品夹夹泥鳅时,有的泥鳅就被夹得出血了,但孩子们还是不放过。当时我也看见抹布上的血,虽然当时我及时鼓励孩子捉泥鳅时要注意保护泥鳅,玩的时候不要让泥鳅受伤了,孩子们后面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现在想想,如果我在活动前就要求孩子们要注意保护动物,不要让泥鳅受伤了,那孩子们肯定会注意,不至于把泥鳅夹出血来还不放过,那活动就更完美了。这是我在活动前考虑不周,以后要吸取教训,活动前要考虑周到一点。

油和水科学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引导幼儿区分干泥和湿泥,了解他们的性能用途,感知他们的不同特性。

2、增强幼儿玩土的安全和卫生意识。

3、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玩过挖土:寻找过泥土里有什么。

2、玩土区;塑料小铲子、水、模具若干;套袖、鞋套人手一副。

3、活动背景:轻音乐。

4、手机电话一部,老师佩带的小型麦克风一部。

活动过程:

一、介绍活动任务,引出活动。

先穿戴好套袖鞋套后,带入场地--玩土区。

1、引入活动:通过接听蚯蚓先生的电话,交待今天的任务:找泥土的秘密。

2、讨论:"我们在找泥土秘密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3、交待规则:看谁先找到泥土的秘密,听到电话铃响后,快点回来告诉泥土的好朋友--蚯蚓先生。

(评价: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次活动由找秘密引出,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进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活动一开始我以接听蚯蚓先生的电话内容,为幼儿布置任务,开始了今天的活动。因为幼儿在玩土时常常处于无休止的状态,所以我通过以蚯蚓先生为主线贯穿活动始终,来引导幼儿进行活动收放各环节的衔接。)

二、感知干泥土的特征。

1、自由探索。

"请小朋友们带上工具去玩一玩,看看你能发现泥土有什么秘密?"

(1)为什么用玩具小熊做出来的小熊一碰就没有了呢?

(2)两处的(翻过的泥土和没有翻的)泥土有什么不同?(软、硬)

(3)泥块为什么用手拿就没有了?(易碎、松)(评价: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细心地观察,根据幼儿的操作及时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幼儿从无目的地玩到有目的的探索答案解决问题,由此,幼儿对泥土的"硬、软、松、易碎"的特性,在自己的亲身感知后也有了基本的理解。)

2、幼儿讲述。

师问:"你发现了什么秘密?"(蚯蚓先生来电话了,我们一起来告诉蚯蚓先生。引导幼儿集中。)我发现干的泥土很松。

我发现泥土很软。

我发现那边有的泥土很硬。

我用铲子轻轻一敲,泥土就碎了。

三、感知湿泥的特性。

1、自由探索。

请小朋友们往干的泥土里加一点水,你会发现什么?水到哪里去了呢?我问:加了水的泥土怎么样了?为什么会粘在手上?你继续加水,再试试看,泥土又是怎样呢?

(评价:本环节主要引导感知湿泥的特征,由干泥到湿泥的变化,诱发幼儿去探索。在我一边和幼儿玩一边引导幼儿的过程中,完全抵消了幼儿的紧张和顾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探索,寻找秘密,正如《纲要》中所说"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平等宽松的氛围",同时教师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身份及幼儿是活动的主人也相互融合、互相促进。)

2、幼儿讲述。

师:你发现了什么秘密?(蚯蚓先生来电话了,我们一起来告诉蚯蚓先生,加水后泥土的秘密吧。引导幼儿集中。)泥土会吸水。

泥土中加水后会变的软软的,很有黏的。

全粘在我的'手上了。

加水后,我把塑料的螃蟹拿起来,螃蟹还是好好的,泥土没有松。

加水后,泥土会变形,想做成什么形状的都可以。

四、了解泥土的作用。

1、讨论:小朋友在生活中见过泥土有什么用吗?

2、请幼儿讲述。

可以泥土种植花、草。

可以用泥土种树。

泥土可以种庄稼。

泥土可以可烧成砖瓦盖房子。

泥土可以捏成泥人,还可以做玩具,我们家有的。

泥土还是小虫子的家。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清洗玩土时用的工具。

活动总评:

本活动在选材上,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兴趣,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改变了以往玩土时缺乏目的性的状态,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时间、空间大量的留给幼儿,让幼儿通过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幼儿们在相互交流、操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构建积累经验,完成了活动目标。

油和水科学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2、感受”保护色”的神奇,萌发探究动物保护色的愿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并记录在调查表格中、

2、教学挂图4幅。枯叶蝶、北极熊、竹节虫、蚱蜢、蜥蜴、青蛙、黄鼠狼、斑马、刺猬、乌贼、乌龟、壁虎、长颈鹿等动物图片以及背景图一张、

3、“关于保护色在不同领域的发明”ppt课件。

活动过程:

1、出示调查表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动物自我保护”的交流、

师:孩子们前几天,我们发过一张调查表,请小朋友和家长一起搜集有关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现在请你们自己说一说调查结果、(幼儿自由发言)

师:原来小朋友知道这么多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你们真棒,现在老师要考一考你们?请你们做好准备、

2、请幼儿听故事,初步了解保护色

(1)出示枯叶蝶、蜥蜴、青蛙等图片请幼儿猜一猜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幼儿自由发言)

(2)教师讲故事并进行提问,初步了解保护色

(3)教师小结:枯叶蝶、青蛙等都躲在与自己身体颜色很像的地方,所以老鹰不容易发现它们。

3、请幼儿观察枯叶蝶、北极熊、竹节虫、蚱蜢等动物图片,感受保护色的神奇。

(1)请幼儿观察教学挂图,用最快的速度找出藏在图画里的动物。(幼儿自由发言,老师及时地引导和鼓励)

(2)请幼儿说一说哪些动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幼儿发言)

(3)教师小结: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的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似,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这就是动物的保护色。

4、观看教师教学资源?隐身妙招?,拓展幼儿经验。

(1)请幼儿观看教师教学资源,了解壁虎、长颈鹿、斑马、刺猬、乌龟、黄鼠狼、乌贼等更多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2)教师小结: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有很多,有些动物靠放臭气老保护自己,有的靠自身的刺保护自己,还有的靠多在硬壳里来保护自己,动物们有自己保护自己的方法。

5、分组进行游戏:“捉迷藏”幼儿每人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根据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贴到合适的背景图中,然后师幼进行讨论、交流结果。(游戏分组进行)

6、联系生活,拓展幼儿经验。

(1)幼儿讨论:生活中人们也很聪明,根据动物的保护色想到了保护人类自身,小朋友想一想人类会怎样利用呢?

(2)请小朋友看“关于保护色在不同领域的发明”的ppt课件,拓展幼儿经验。

四、活动延伸:

1、在图书区投放有关动物自我保护内容的图书,拓展幼儿经验。

2、在科学区请小朋友为动物的保护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并作记录。

活动反思:

有个别孩子参与不是很积极,原因可能孩子对动物的保护色,了解不多,使他们在活动中兴趣不高。但教师要注意到这些孩子,主动发问,积极互动,效果会好些。

油和水科学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染纸的由来和染纸过程。

2.学会用不同的折纸方法和染色方法。

3.乐于参与活动,感受积极动手操作的乐趣。

4. 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已染好的纸。

2.各色的颜料、托盘、棉棒、宣纸。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各种染纸作品。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非常奇特的美术作品跟你们分享,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提问:小朋友你们谁知道这些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请幼儿谈一谈。

它们不是画出来的,而是染出来的,那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制作一张特别的纸巾呢?那我们一起来制作吧。

二、介绍材料和染纸的方法。

1、介绍材料:小朋友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宣纸。宣染用的材料有宣纸和各种水粉颜料,选用宣纸是因为它吸水力特别强。盘子里是水粉颜料。还有棉棒,这些都是染纸需要的材料。

2、讲折纸方法:现在老师讲一下染纸的步骤,首先将宣纸折起来,折的方法有好多种,比如可将纸折成正方形、三角形、卷成长的等,这样可以染出各种不同的图案。今天主要学习对边折和对角折。折好后然后用棉棒占上水粉颜料,让颜料印到纸的一边上,马上拿起让颜料自然阴开。然后在染下一个边,每次染选择1-2种颜色。染好后将纸轻轻地打开,晾干即可。染角的,它是指将纸的每个角都染上不同的颜色,染的步骤跟染边一样,。第三种是边跟角都染,你可以染两个角,一个边:也可以一个角两个边随意。

3、老师今天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小手绢",请所有的小朋友都来尝试一下,看谁染的"手绢"最漂亮,小朋友愿意吗?在染之前先请有只小兔子要和小朋友说句话,一起来听听吧。(出示幻灯片)小朋友一起来染"手绢"吧,

三、幼儿染纸。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师评价

比一比看谁染的漂亮,让染的好的小朋友谈一谈是怎么染的,用的什么方法。今天小朋友都学会了宣染,而且染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小手绢",你们表现的真棒。下学后可以把你染好的纸巾送给你的爸爸妈妈

五、 随音乐收拾材料。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是一节手工制作活动—染纸,是利用吸水性较好的宣纸折叠后再蘸上颜料,然后渗透形成图案。同时以游戏的口吻来调动幼儿学习的欲望,开始我请幼儿动手操作来发现白纸和宣纸的不同并复习几种折法,在以变魔术的方式出示范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为染纸活动是有一定的技能技巧,于是把纸的角或边变成了嘴,像喝饮料一样把有颜色的水吸在纸上,要求每张嘴喝的水的颜色都不一样。这样讲解幼儿比较容易接受、理解,在操作时都能较好地掌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是出现了问题,特别是在最后展开时,可能是幼儿有些过于着急导致作品被扯坏。但是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对染纸有了初步的感受,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树立了信心。教师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注意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对幼儿进行了审美。

本节课我已经上过很多次了,但是每次上课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教法,每次上完都有新的收获,我想这就是老师的快乐。

油和水科学活动教案篇5

设计思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蔬菜的种类越来越多,品种越来越复杂,这给幼儿认识蔬菜带来了一定难度。幼儿在进餐时,我发现有些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挑食、偏食现象十分严重,对自己不喜欢的蔬菜有呕吐现象。针对这一情况,为了培养幼儿的认识能力,让幼儿学会对进行分类,幼儿要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我设计了“一篮蔬菜”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能认识几种常见的蔬菜。

2、鼓励幼儿试着给蔬菜分类。

3、学说:“我喜欢吃……”。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蔬菜卡片、蔬菜、小篮子若干;

2、将洗净的蔬菜胡萝卜、白萝卜、西红柿、黄瓜、等色彩鲜艳的蔬菜艺术的装在一个篮子里。

活动过程

一、厨师神秘礼物,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用白布遮着竹篮子,让幼儿猜猜里面有什么?

2、揭开白布后,让幼儿整体看一看:这篮蔬菜好看吗?什么地方好看?(请幼儿自由发言)

二、利用课件教幼儿认识蔬菜并试着分类:

1、教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蔬菜?

2、给蔬菜分类:根茎类、蔬果类、青菜类。

三、分一分:

请幼儿每人拿一张蔬菜卡片,说出拿的是什么?然后给它们分类。

四、送蔬菜宝宝回家:

1、教幼儿学说:“我喜欢吃……”

2、选择自己喜欢的蔬菜,放在篮子送它回家。

生活

告诉幼儿蔬菜有营养,不要偏食,不吃蔬菜不生病。

活动延伸

学唱《小小姑娘》巩固所学知识。

活动反思

现在蔬菜的种类越来越多,品种越来越复杂,这给幼儿认识蔬菜带来了一定难度。幼儿在进餐时,我发现有些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挑食、偏食现象十分严重,对自己不喜欢的蔬菜有呕吐现象。针对这一情况,为了培养幼儿的认识能力,幼儿要合理膳食,多吃蔬菜。于是我设计了“一篮蔬菜”这一活动。

油和水科学活动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饲养”小动物,了解并制作一些小动物爱吃不同的“食物”。

2、加深对小动物的喜爱情感。

活动重难点:通过撕纸、涅泥、涂色等方法给小动物制作“食物”。

活动准备:各种小动物玩具、制作“食物”的材料(纸、泥、卡片、彩笔等)、塑料小盆若干。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出示各种可爱的小动物玩具。

——“喜不喜欢这些小动物?”

幼儿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玩具。

——“你喜欢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2、动手制作:

引起“喂食”的欲望。

——“我们来给小动物喂食吧。可以做哪些好吃的东西喂它们?”

提供材料,让幼儿通过简单的撕纸、涅泥、涂色等方法,制作“食物”。

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幼儿把制作好的“食物”放在小盆里,喂小动物吃食。

——“小动物吃饱了吗?”

述说给小动物都吃了哪些东西。

油和水科学活动教案篇7

活动名称:我和小树一起成长系列活动——《小树成长日记》 活动设计意图:

根据幼儿园孩子成长的年龄特点和孩子们学习成长的延续性,孩子们会分别进入宝宝班,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学习阶段。我认为从中班开始老师就可以尝试着引导孩子们进行一些简单地种植、观察、记录、分享交流等延续性的学习活动了。我现在所带的这个班是我从小班一直带上来的,所以我对孩子的学习进展和孩子们的最近发展区相对比较了解,所以在上学期,也就是孩子们进入中班下学期的时候,我们班级的三位老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季节特点,围绕 3月12号植树节组织了一系列地科学种植活动,在激发孩子们爱林、造林情感的同时,通过各种观察、记录、分享交流等手段进一步丰富孩子们对森林功能的认识,学会相关的森林保护以及记录知识。上学期种植活动后。孩子们一直都很关注小树宝宝的生长情况;用绘画的形式也做过一些相关的观察记录活动,情况良好。所以本学期在计划中我也制定了一些延续性地观察记录学习计划,想让孩子学会用数字和简单的文字符号进行记录,并能和其他孩子们一起分享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活动《小树成长日记》。我们引导孩子领悟和感受一些种植与观察的经验,并在不同的年龄段进行一些不同要求的观察日记的记录,学会连续观察一件事情,学会观察,记录,比较和分享交流记录结果,探究事物和现象的简单规律,更便于孩子们对事物和现象比较科学的认识。 活动目的:

1、通过看一看、记一记、说一说活动,进一步巩固幼儿对3月12日植树节的认识了解,明白爱护树木爱护大自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进一步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会用阿拉伯数字和设计符号记录下小树生长的过程,并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观察记录情况。

3、通过记录明白任何植物生命的成长和人类的成长一样,都是需要时间的;鼓励幼儿在以后的认养活动中大胆地设计出更多的记录小树成长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孩子们有过种植小树核对小树进行认养的经验,在园区内认识自己种植的小树并进行过相关观察记录。

2、课前整理好中班时期种植小树以及做过得小树记录表,制作成课件《我和小树一起成长》 3、设计好小树成长日记表。

活动过程:

一、教师组织

幼儿有序地欣赏课件《我和小树一起成长》,师生共同回忆中班时期孩子们种植以及曾经记录的片段,激发孩子们迫切就想知道自己种植小树现在成长的状况。进一步巩固幼儿对3月12日植树节的认识了解,明白爱护树木爱护大自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进一步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提问:

①视频中,我们是什么时候种植的小树?那我们为什么要种小树呀?进一步巩固幼儿

对3月12日植树节的认识,懂得爱林造林爱护大自然是每天都可以进行的环保活动。 ②谁还记得自己种植小树的标记是什么?谁愿意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找到自己认养小树的标记。

2、 教师用对比的形式让幼儿了解今天记录的方法-----阿拉伯数字记录法和简单文字符

号记录法。让幼儿清楚地知道我为小树所做的事情是需要自己设计符号表示的,我的身高是老师帮助孩子测量的。

二、有序的组织幼儿到园区植物园找到自己种植的小树进行观察测量。

三、组织幼儿回教室进行记录。鼓励幼儿大胆设计其他的记录方法,被选中的设计做为下阶

段成长日记的表格。 四、孩子们相互分享交流。

懂得植物的生命成长过程和人的生命一样,需要时间,需要关注,所以我们要更加学会一些保护小树的方法。 五、延续活动:

1、记录表是记录的孩子们学习和观察的过程,也是幼儿成长的过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鼓励幼儿发现更多的记录方法,能大胆有效促进孩子们科学发现的积极性!

2、继续引导幼儿照料自己的小树,增强孩子们对周围生命的责任感,继续定期做好更加详细地跟踪观察记录。

油和水科学活动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认识垃圾箱上“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标记,能够简单的对垃圾分类方法。

2. 幼儿爱护身边的环境,将垃圾放在指定的地方,萌生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新型垃圾箱的照片,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废物,有关垃圾危害的图片,自制小型分类垃圾箱。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区中新型垃圾箱照片,认识垃圾箱上的标识

1、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2、这个垃圾箱和我们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二、认识 “可回收”的垃圾

1、可回收垃圾是什么意思?(可回收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可以再三循环的垃圾。)

2、你觉得哪些是属于可回收垃圾呢?

3、幼儿讨论,教师出示相关图片。

三、认识“不可回收”的垃圾

1、不可回收是什么意思?(不可回收就是不可以再次利用,工人叔叔会把它们填埋掉)

2、哪些属于不可回收的垃圾呢?

3、幼儿讨论,教师出示相关图片。

四、幼儿操作,分类投放垃圾

1、垃圾分类投放很重要,这儿有一些垃圾,大家先看看,哪些是属于可回收垃圾,哪些属于不可回收的垃圾。

2、请幼儿将垃圾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投放到垃圾箱里。

3、集体检查投放得对不对。

五、活动延伸

咦,那废电池呢?是属于可回收垃圾还是不可回收垃圾呢?

让我们回家找找,还有哪些垃圾也是有毒垃圾呢?

油和水科学活动教案通用8篇相关文章:

中班区域活动教案7篇

中班区域活动教案5篇

科学活动光教案5篇

幼儿绘画活动教案7篇

幼儿语言活动教案参考5篇

健康活动小班教案7篇

科学类活动教案6篇

体育活动好玩的报纸教案6篇

大班庆元旦活动教案5篇

科学活动光教案推荐6篇

油和水科学活动教案通用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