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总结应通过段落划分,使信息更加清晰易读,不少人意识到,活动总结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改进的过程,好文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教师研讨活动总结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教师研讨活动总结篇1
撇开繁忙的工作,带着一份对与大师同一课堂的期盼,我和同事一起来到了杭州,走进了“千课万人”的会场。整整两天,虽然一直坐在听课会场,没有时间出去领略杭州这个现代城市光彩的一面,没有时间去那为世代文人所称颂的西子湖畔走上一圈,但并没有留下遗憾。因为,在会场,我目睹了王崧舟、孙双金、窦桂梅、薛法根、虞大明、孙双金等著名特级教师的风采,我的收获满满。
短短两天的听课学习,可以说是累并快乐着:每天坐在体育馆硬凳上,一听就是10节课,高密度的课堂让人休息的时间很少,长时间的坐姿让人感觉有些疲乏;但我觉得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那课堂教学堂堂精彩,那大师风采个个让人折服。这样精彩的课堂教学,让我走近了大师,再次领略到了大师的风采!
短短两天的听课,却是对我的一种历练。领略名师风采,并从中汲取经验。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周一上午王崧舟老师的课。
像去年一样,王崧舟老师还是进行同课异构——《望月》。同样一篇课文,同样的一个人,却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课堂设计,走了两条完全不相同的路,却达到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地。这一点让我很是佩服。
王崧舟老师的课堂向来以清新出名,如诗的感觉充溢着整个课堂。王老师的课,如一首清新的诗,一幅淡雅的画,一股潺潺流淌的清泉,我们聆听着,沉醉着,仿佛经历了一种心灵的洗礼。当王老师迈着不紧不慢的步伐从红地毯上走入课堂时,全场的教师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
?望月》的第一课时,紧紧围绕“读月”而展开,把长的课文读短,读通。《望月》一文,742字,但在王老师的演绎下,已不仅仅局限于这几个字了。在王老师引导下,学生们从这742个字中读出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月:“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这既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也是文本解读的过程。在“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的教学中,又聚集在“千江有水千江月”这一终极指向,让学生在王老师的引导下品味着“千江有水千江月”这一美景。借着美妙的背景音乐,在王老师和学生互相配合的朗读声中,整个会场的老师们共同欣赏了“千江有水千江月”这一美景。通过学习“月下交谈”这件事,王老师又带着孩子们一道去找寻了一回那带着童话般梦幻的“心中月”。这是多么令人陶醉的美景啊,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风景啊!
第二课时,王老师将课堂紧扣“写月”来展开。王老师另辟蹊径,向学生展示了各名家写月的名句,让学生进行欣赏,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写月,在课堂上让学生的写作练习落到了实处。在这之后,师生共同总结,课文写景与写事相交融,得出“望月还是月”。
两个课时虽相对独立,而又浑然天成,应和着独有磁性的语言,欣赏着文、韵、情一体的课件,体验着王老师人如其课、课如其人的境界。
另外,在王老师的课堂中,我和同事发现了那久违了的练习听写,久违了的背诵品味。但王老师所运用的听写又和传统有些区别,有所创新。比如在听写的时候,王老师采用老师读“江中月”部分,让生在听得过程中把这部分的关键词抠出来这样的方法。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听写的目的也达到了,而且形式不像传统的那样死板。
总之,王老师的课堂让我学到了很多,对语文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当然,除了王老师的课堂,其他名师的课堂也是让人叫绝。名师的每一堂课都在体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样的理念,我想,这应该是“生态课堂”的实践吧!这次听课活动,时间虽然短,但是收获却是满满的!
教师研讨活动总结篇2
11月15日,教研室在我们贾庄学校组织了一次科学学科的课后研讨活动.学校把这次研讨的任务交给了我们数学组,由我主持这次活动.本次研讨活动是围绕王秀霞老师的《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一课进行的。活动结束后,教研室陈主任和其他学校的学科代表对我们的研讨活动进行客观、全面的点评。我作为这次活动的主持人深深感觉到课后研讨的重要意义,所以就研讨内容、过程及研讨结果结合我的感悟和认识做如下总结和反思:
一、抓住,体现研讨的诊断功能。特别是有课前研课的研讨活动,因为在课前集体备课和研课活动中已经提出本课授课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所以研讨活动要结合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状态和教学效果,有针对性进行诊断,看这节课是否达到预设的目标。
我们这次的研讨活动是经过了课前的集体备课和课前研课环节的,在这一环节也确定出了本次研讨的,但在研讨活动开始,我没有及时亮出,而是以一个普通的听、评课活动的形式开始的,在感觉到研讨活动缺乏的时候,我及时对教师的的观点惊醒提炼,得出,接下来当个别教师的的话题偏离的时,我就适时地打断并提示引导话题的方向。
如果没有课前的研课环节,我认为主持人及时、准确地提炼问题就更重要了,这也是把握研讨方向一个关键。
二、用问题引领活动过程。研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首先是针对课前研课提炼的问题,进行探讨,这也是一个诊断的过程,结合授课情况和作课老师的反思和总结,探讨课堂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效果如何,挖掘在解决问题时,哪些环节是合理的、积极的,哪些环节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然后及时提炼新的问题,协助对的研讨,并引领活动一步一步进行,便于纵深的挖掘。
三、恰当地总结给整个研讨活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针对环环相扣的问题,大家各抒己见的讨论发言,点多而散。这时候就需要主持人恰当、有条理地进行总结,总结的内容其实还是针对问题。通过这次研讨活动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解决问题的手段和策略如何?同时还要综合出哪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究,指明下一步研讨的方向,鼓励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在这一环节我们要注意的是,理论的总结不要过于拔高,要结合教师的实际经验和《新课标》的要求,实事求是就问题进行归纳、概括,使措施和方法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更有利于知道课堂教学。
教师研讨活动总结篇3
10月20日、21日、22日三天,三个片的连片教研活动顺利开展了活动。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希望各学校教研组回去后认真做教学反思。
值得肯定的地方:
1、这次连片教研活动除了两所学校未参加外,其余学校都认真参加了,而且都能够坚持参加完研讨活动。我认为只要能够认真听课,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应该是非常有收获的。
2、这次的教研活动共有九名教师做示范课,这九名教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她们都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每节课各有特色,非常具有研究价值,体现了我区生物教学的一个现状。
不足的地方:
1、有的教学还存在知识性错误。
2、教师牵着学生走的现象还存在。有的提问缺乏思考价值,满堂问现象存在。
3、课堂评价不及时,评价语言单一。
每位听课教师可以从这些教学设计看出,什么样的活动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什么样的活动设计能真正训练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该怎样运用教学语言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改的课堂要求关注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怎样设计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思考如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即保持传统教学的优势,又体现创新教学的魅力。
教师研讨活动总结篇4
“关注目标,关注有效”,娄东中心幼儿园高级教师优质课展示研讨活动在周三圆满结束。活动中,我们先观摩了两个活动:科学活动《蜻蜓转转转》、艺术活动《花婆婆》。围绕活动的目标设计,我们又进行了研讨,交流了大家对活动的感想。我觉得这样的形式非常地好,它打破了传统的只听课,不评课的形式。每位教师通过评课,对活动目标的制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意识到目标在整个活动中的重要性,让我们在以后的活动中有效地、科学地将目标贯彻到具体的教学目标之中。
一、选材的新颖。
两个活动的选材都比较新颖,科学活动《蜻蜓转转转》,来源于生活中的“物体下落”现象,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通过活动了解到一些影响到“物体下落”速度的因素。艺术活动《花婆婆》是从绘本中挖掘资源,整合四季花开的科学知识,从而生成的一个音乐活动。它打破了传统的绘本教学以语言为主的模式,大胆设计了音乐活动,创编了谱子,具有创新性。
二、目标的有效。
科学活动《蜻蜓转转转》,制定了两个目标: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同样的纸蜻蜓加重“尾巴”或改变“翅膀”后转落的速度不一样。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索的乐趣。第一条是知识方面的,第二条是情感方面的。知识目标制定能依据幼儿的实际,幼儿在平时的生活中能接触到“物体下落”,但对于下落的速度快慢不一样,通过实验,幼儿能够理解明白其中的原因。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就是对幼儿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动手做一做就能理解。此教学目标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并促进幼儿潜在发展水平向现实水平过渡,体现了目标的有效性。第二条是情感方面的目标,在活动中,幼儿不仅体验到了“纸蜻蜓”的乐趣,也体验到探索的乐趣,每一次探索,都能获得不同的结果,寻找到原因,此目标在活动中也非常地有效。
艺术活动《花婆婆》制定了三个目标:
1.理解故事,体会“做一件让世界变得美丽得事情”的美好。
2.尝试用对歌的方式表达对四季花卉的兴趣。
3. 感受把四季开放的花唱出来也是件美好的事。
教师研讨活动总结篇5
10月15日,我校举行了为“在协同教学背景下的主动有效课堂教学”县级研讨活动,活动中共开设研讨课19堂,涉及高中阶段的14门学科,包括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担当研讨课的授课教师有学校副校长、县校级骨干教师、青年骨干教师和新教师。
县局副局长黄乃华,基教科科长袁健、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吕波和县进修学校教研室的高中各学科教研员、全县六所高中及部分高中课程学校的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师代表共有130余名参加了本次教学研讨活动。
听课活动后,各教研组长组织本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各授课教师自我点评本节课的得失和特色,高中各学科教研员针对该节课如何在协同教学背景下的主动有效课堂教学进行了精彩点评,普遍认为我校在主动有效课堂教学活动实践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学行为得到改善,教学效能得到提高,师生面貌焕然一新,教学氛围充满校本特色。
同时,学校还开展了“协同教学背景下的主动有效课堂教学”论坛活动,县局副局长黄乃华,基教科科长袁健、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吕波等领导莅临论坛并作重要讲话。
教学论坛上,我校教师代表陆尚涛、戴丽梅和王愫怡分别围绕本学科在协同教学背景下如何实践主动有效课堂教学进行了交流。
施中笑副校长代表全体民本师生向莅临指导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欢迎,向多年来支持帮助民本发展的兄弟学校表示感谢。施校长全面介绍了学校在协同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围绕县局提出的主动有效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教学要求,不断调整民本教师的角色更新,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民本中学的“协同发展”的课堂教学12字要素:开放民主、互动探究、有效输出。
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吕波认为本次教学研讨活动的特点是全面、细致和务实的。学校开设了高中阶段所有的课程类别研讨课,授课教师广泛而普及;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反映了民本中学“主动有效”课堂教学第一阶段的成果。
县局基教科科长袁健要求学校在原先的“协同教学”市级课题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细化,关注课程领导,发挥主动有效课堂教学效能,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县局副局长黄乃华充分肯定了本次教学研讨活动内容丰富,质量很高,民本中学充分运用协同教学思想,在协同教学的基础上,把握主动有效教学精髓,既能积极贯彻落实县局部署的课堂教学改革各项工作,又能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上充分体现了学校特色,从而确保了学校的质量稳中有升,不断提高。
下午,各高中学科教研员继续深入教研组进行了新老高三教学经验对接的专题调研活动,反响很好。
教师研讨活动总结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