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活动方案的评审,我们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一份专业的活动方案能够确保活动的每个细节都得到落实,以下是好文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方案7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方案篇1
活动教学思想
美是一种艺术,美的因素无所不在,大班美术活动-背太阳。审美作为一种高级的情感体验,在我们的儿童时代更是发展为强烈的审美情感。幼儿园的审美启蒙教育是将各领域的审美体验交织、渗透、强化,最终提高幼儿的审美素质。就美术活动而言,应该将启迪智慧与美好的心灵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努力在创设富有诗情画意的情景中,给幼儿以丰富的感官刺激,鼓励他们将发自内心的强烈感受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自由地释放出来.从而得到审美心理的满足和情感的升华。 所谓美术,美是体验,术是表现。两者必须和谐统一。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却很容易出现两者对立的情况:一是有美无术,幼儿只是在接受一些十分概念化的图式,因而失去了表现和创造美的热切愿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美与术的统一,如何将各种美的因素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完整的审美体验,我想这是我们审美启蒙教育要努力追求的目标。所以我想在这一方面作一个初步的尝试。
活动教材
?背太阳》这一内容选自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带有一丝童话色彩,情节不断变化的故事。故事以拟人化的手法将人人熟知的太阳作为主人公,将房子、大树等比作地球上的朋友,为了让太阳工作得轻松一点,朋友决定轮流出来背太阳。故事虽简单.却充满了儿童情趣,而在幼儿绘画创作中,欣赏感受始终是第一位的。幼儿表现创作的欲望只能通过充分感受才能萌发,又只有在表现创造的亲身体验中才能领悟美的真谛。这里所说的.情趣即为审美情趣。在绘画创作中。技能水平可以有高有低,但情趣是不能没有的,所以我想用这篇富有情趣的童话故事《背太阳》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营造一个优美动人的意境来感染幼儿,大胆地表现美,创作美。
活动目标
作为一次美术活动,我想教师应该十分注意美的形式对激发孩子审美体验的重要作用。本次活动在技能目标上必须解决的问题是运用重叠的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在构图上,那些连成一片的房子,郁郁葱葱的树林或是手拉手的云朵等衬托着一个半圆形的大大的太阳,大与小、名与少的对比配合。给人以平衡的美感。
在情感目标上,我想让孩子感受道德情感的美应是整个活动的灵魂。故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心,群体之间的互相帮助及团结的巨大力量,这些抽象的情感品质通过内容语言及图象会给孩子一种具体、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并使幼儿通过自己的创作进一步体会到这些美丽情感品质的美.而这种美会使整个活动极有光彩。
活动准备
工具与材料是美术创作的必要条件。恰当地选择工具将会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创作。本次活动中,我除了供给他们常用的水彩笔和蜡笔外,还提供了记号笔和多种颜色的水粉颜料及大号的水粉笔,便于幼儿表现大面积的色块,尝试多种作画方法,可以用记号笔描线,可以用蜡笔勾边,也可以用油水分离法。这样一来,无疑又构成了美术创作中的形式美。
活动过程
1.主题引入
为了更好地把握幼儿对内容所产生的强烈的情感体验,满足幼儿运用更好的方法大胆表现自己体验的要求,我设置了这样的主题引入:“太阳辛苦了,地球上的朋友们商量着怎么让它工作得轻松一点。”从而引出后面的演示讨论,许多房子、许多大树、许多花草都来背太阳。使这种情感体验逐步深化与升华,并能贯穿于整个美术活动的全过程。
2.提问设计
在感受物体重叠关系时,我用了简单的动画效果,视觉效果较好。在活动设计中,为了让幼儿理解创作技能或为了提出让幼儿争论的话题.我很注重设问的技巧。如:一级提问(较为笼统的问题)、二级提问(有各种答案的问题)、封闭式提问(即寻求标准答案的问题)等等。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时往往会注意了设问的内容如何为目标服务,而忽视了完整性,教师则成了既是情景的创设者又是情景的破坏者。
为了设问内容与情景巧妙地结合,在引导观察房子间重叠关系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提问:“一幢房子背太阳背得动吗?”提示幼儿应有许多房子才能背太阳。演示二三幢房子后又问:“咦!这幢房子怎么造了一半就背太阳了?”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这幢房子给别的房子挡住了。所以只看见一半。让幼儿感知房子怎么挤进去呢?从而告诉幼儿重叠的表现方法:看见边就停,看不见当看见跳过去,提示房子与房子可以不断地重叠。当许多房子终于将太阳背起的画面出现后,孩子们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
有了以上的观察感受,下面的尝试就变得简单了。用大树作为相关绘画经验的迁移为孩子在后面的创作打下了基础。同样的,教师在示范讲解时所用的设问都围绕着文学作品情节的展开而设计的。
3.活动拓展
在引导创作时,我用“一年有几天”的问题激励幼儿想像各种图象.拓展创作思路。如果说,在欣赏与讨论环节教师面对的是幼儿整体的话,那么在指导创作中的教师面对的则是不同层次水平的幼儿个体。教师必须用敏锐的眼光及时捕捉幼儿创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新奇的构想或预设外生成的问题,并通过语言这一媒介将信息整理反馈给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使幼儿充满激情地投人创作。
为了保持活动的完整性,这个环节教师富有情境性的语言是十分重要的。在创作中由于儿童对重叠与省略的认识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幼儿时期也只是这一过程的初步认识阶段,在这里是没有对与错之分的。教幼儿一种方法,只是为了让幼儿更大胆地表现,而不是限制。美的构图形式是多变的,对于幼儿所表现出的各种图式,教师的随机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活动特色
审美教育的根本在于幼儿情感的培养,个性的陶冶。“背太阳”这个活动旨在让幼儿体验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快乐。我想在活动结束后的评价中教师不应单纯功利性地评价谁的房子画得好,谁的小花画得美,而应从请来了哪些背太阳这个角度进行评价:第一天房子背太阳.第二天请了谁背太阳?……在不断介绍幼儿创作内容的过程中使幼儿的心灵得到净化。这样一来,将重叠与省略这一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融会在优美感人的文学作品的意境中。这样幼儿最后得到的体验是“勤劳工作的太阳得到了地球上许许多多朋友的关心和帮助”,而不是仅仅学会了重叠和省略。
俗话说:“画无成法,教无定法。”我想那种“为追求技能而技能至上”的做法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是应该避免的。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方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秋天艳丽的色彩和果园丰收的景象。
2、探索学习用多种方法表现树冠,尝试用红黄和黄绿色系表现秋天的树的色彩。
3、学会与同伴合作作画,感知集体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秋天的景色相关图片。
2、油画棒每组若干盒。
3、每组一张大的长方形白纸。
【活动过程】
1、音乐活动:小树叶。
教师带领幼儿有表情地随着音乐演唱歌曲《小树叶》,感知秋天的氛围。
2、欣赏《秋天的树》,感知秋天的色彩。
(1)引导幼儿观察用实物展示仪放大的示范图或阅读幼儿用书《秋天的树》画面。
(2)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画面上有什么?树是什么颜色的?
3、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感知树木的形象和结构。
(1)树是什么样子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你看到的树冠是什么样子?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树干,请个别幼儿上来画出不同的'树冠、(圆圆的、高高的、三角状、花瓣形的、多个三角形状)
(3)启发幼儿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画树冠?
4、探索用红黄色系和黄绿色系表现秋天的色彩。
(1)你看见的秋天的树是什么颜色?
(2)教师在黑板上用黄、橙、红三种颜色给大树涂色。
涂色方法:先用笔画出一个涂色的区域,然后,一笔接一笔来回涂色,帮助幼儿把握均匀涂色的要领。
5、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商量在纸上画出大地和树。
6、作品展示:活动前收集各种关于秋天的树图片资料,让幼儿观察感知,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描绘秋天的树。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方案篇3
目的要求:
1、在欣赏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脸谱艺术的美,激发创作兴趣。
2、尝试用线条、色彩对称的方法夸大表现脸谱特征。
活动准备:
课件、水粉颜料若干,衣服若干件、各种水粉颜料,
重点与难点:
尝试用线条、色彩对称的方法夸大表现脸谱特征。
设计思路: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为了让幼儿具备初步的审美意识,挖掘和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已积累了较多的美术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我选择了各种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欣赏作品来拓宽幼儿的创造思路,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在这次活动中,我以中国传统艺术——脸谱作为欣赏对象,旨在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工艺艺术。以脸谱精致、绚丽、独特的装饰风格来吸引孩子,引起创作兴趣,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讨论
导入:瞧!这是什么?(脸)可是这张脸太白了,我们来帮他化化装怎么样?那我们用什么颜色来画他的脸呢你来说(红色、绿色、蓝色)鼻子呢、眼睛、嘴巴。装化好了,如果老师请你们根据脸的颜色给他取个名字的话,你们会给他取什么名字呢?
讨论:
小朋友取的名字真好听,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些,你们看! 师逐一出示红脸、这是什么脸啊!这个颜色的脸表示这个人很英勇,蓝脸、绿脸、黄脸(幼儿随画面一起说出脸谱的名字,教师边放课件边介绍每种颜色代表着人物的性格特征)。
2、刚才那些红脸、蓝脸、绿脸、黄脸我们都把它统称为脸谱。脸谱在我们的京剧中用的是最多的,我们来找一找脸谱与脸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左右对称,都有眼睛、嘴巴、鼻子、眉毛)哪些地方不一样(颜色不一样,脸分成几个块面,五官有了变化)。(引导幼儿讨论颜色如何变,五官有些什么变化,)
3、教师示范,幼儿参与。
(二)联想创作
今天我们一起来当艺术家,设计一张漂亮的脸谱,把它画在我们的衣服上好吗?
提示:
1、心里先想好,今天你要画一张什么颜色的脸。
2、化妆的时候要仔仔细细,千万不要把脸画得两边两样。
3、脸谱上还有许多弯弯的线,什么地方要涂眼影,什么地方要涂胭脂要告诉大家。
4、你的五官变了没有,变成了什么?(相互欣赏幼儿作品,促进生生互动)
5、颜色要有深有浅,找一找谁是大艺术家。
(三)引导讲评,展示
教师随机抽取幼儿作品,请幼儿介绍你画的是什么脸,
(四)、结束
(播放音乐)教师引导幼儿把自己的作品系在身体的各个地方走模特??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方案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学画几种海鱼的动态特征。
2.培养幼儿大胆创作的意识,把海底景物比较合理地安排到画面上。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大洋海底世界,ppt课件:贝类海鲜
2.课件-动画片:海底世界(我真幸运!)
3.幻灯片海底背景图:装饰海底
4.绘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动画片:海底世界
小朋友想去参观海底世界吗?海底世界有什么呢?
二、展??
1.观察讨论
课件演示:大洋海底世界
(1)澳大利亚海龙
(2)鲨鱼
(3)美丽的热带鱼
(4)黄刺尾鱼
(5)鲸鱼
(6)漂亮的鱼
幼儿逐一观察各种鱼,讨论这些鱼的名称、形象特征及生活习性。
它们都喜欢海水,最爱吃海里的水草及微生物。
3.观看——海底世界
课件:贝类海鲜
海底世界除了有许许多多漂亮的鱼,还有美丽的贝类海鲜
螃蟹
虾
龙虾
鲍鱼
虾夷扇贝
海胆
海虹
鼓励他们互相讨论自己喜欢哪种鱼?喜欢哪种贝类?
4.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小朋友把自己看到鱼或贝类画出来,比一比谁画的鱼的种类最多?贝类的种类多。
启发幼儿幼儿要注意整个画面的结构要合理
近处的海鱼、景物画大些,远处的画小些
画面要丰富,但不能零乱
三、结束
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到展览角,让参观者相互欣赏。
活动延伸
邀请其他班的老师及小朋友前来参观“海底世界”展览。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方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改变泥片造型、联想与创作活动,引导幼儿体验制陶的乐趣。
2、学习运用捏压、团圆、盘绕等方法,大胆表现构想。
活动准备:
1、泥若干。
2、工具:竹签刀、葫芦锥、鱼鳞刀、泥工板、湿抹布。
活动过程:
一、操作、探索
1、玩泥片
2、教师:这里有许多泥片,请你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玩一玩,泥片可以怎么玩?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泥片,或卷或围拢或切,感受泥性,注意泥片造型的变化。)
二、引导、联想
1、泥片畅想
2、教师小结:你们真棒!把泥片一会儿变成卷,一会儿切成条;一会儿竖起来;
一会儿躺下来,真像变魔术!你们会把这些泥片,变成小动物、小植物和其它有趣的小东西吗?
3、幼儿讨论:你想把泥片变成什么?
4、边看泥片造型,边引导幼儿联想
(1)整片泥平着放,可以做成什么?
(2)泥片竖起来,像什么?可以变成什么?怎么变?
(3)卷卷的泥片像什么?添上些什么更像呢?
三、创作、表现
1、泥片造型
介绍工具,引导幼儿说出工具用途。
竹签刀切泥、鳞刀刻花,葫芦锥按孔。
2、提出要求:大胆做、试着做与别人不同的'小东西。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使用不同的制陶方法。
四、展示、体验
1、泥片展览
展览幼儿的作品。
2、不同形式的评价与展示
(1)幼儿分散相互交流。
(2)取一两件作品,让幼儿猜猜制作的是什么。
(3)在集体中,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方案篇6
活动目标:
1、 欣赏蒙德里安的代表作品,观察其中的线条和色块,领略格子画的特点和含义。
2、 能利用格子画的特点去设计物品。
3、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 白纸,蜡笔,黑色构线笔
2、 蒙德里安的名画(课件制作)
3、 爵士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蒙德里安作品的特点。
1出示蒙德里安作品《红、黄、蓝的构成》引导幼儿观察画中的线条和色块。
提问:你们看见了图画上有什么?哪些颜色构成?
2. 出示第二幅作品纽约城市
,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线条,说说它与第一幅作品的区别。提问:这幅画上有什么呢?它与第一幅画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3. 出示第三幅作品《构图c》,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色块,说说它与上面几幅作品的区别。提问:这幅画上又有什么呢?它与前面两幅画有什么区别呢?
二、简单了解作品的作者。
1、你们知道刚才的《红、黄、蓝的构成》是谁画的吗
三、想像蒙德里安作品的含义
1、你们还想不想看看画家的作品呀?出示蒙德里安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
2、提问:你从这幅画里看到了什么?你感觉画家他在画什么呢?
这幅画的名字叫做《百老汇的爵士乐》你们知道什么叫爵士乐吗?
3、欣赏音乐《爵士乐》。
4、简单小结:画家蒙德里安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出了百老汇中的'音乐。
四、了解作者绘画风格的运用
欣赏作者的其他一些作品。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和格子有关的东西,你看到哪些东西呢?播放图片,幼儿欣赏
五、幼儿设计格子画
今天我们欣赏了蒙德里安的作品,那我们学一学蒙德里安的风格,绘画一幅美丽的格子画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方案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以数字,指针,表盘为主体,设计出不同造型的钟表。
2,在欣赏的基础上,迁移自己喜欢的形象装饰钟的外形。
3,在涂色时保持画面整洁,并体会成功设计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白纸,记号笔,油画棒,浆,各种形状的表盘,钟的图片,钟表模板。
活动过程:
一、欣赏钟表模板,介绍钟表的组成部分
1,出示钟表模板
教师: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钟)
2,教师:人们很聪明,为了让大家知道一天当中的时间,于是,发明了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就是我们刚刚看到的钟。
3,教师:那请你看看呢,钟有哪些部分组成的呢?它又有哪些特点呢?
(包括指针,数字,表盘等等)
4,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家里的钟都是什么样子的啊?(造型,颜色)
重点请幼儿介绍一下自己家的钟的造型和颜色
5,教师总结
二、欣赏各种造型的时钟的图片,引起幼儿对时钟的兴趣
1,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很多的钟,这些呢都是聪明的设计者们精心设计出来的各种造型的钟哦,你们想不想看看呢?
2,出示钟的图片,向幼儿介绍各种造型的钟表,感受造型美和色彩美,在感受造型美的同时找到他们的共同点(都有以表盘为中心)。
重点:让幼儿发挥想象的空间,在提供好的各种表盘外面进行各种造型的设计。
三、幼儿自由设计,教师进行指导
1, 教师示范:今天老师也当了回设计者,我也设计了一个钟,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苹果造型的时钟。让幼儿进一步拓宽想象,除了图片出示的有植物造型,有昆虫造型,有建筑物造型的还可设计成水果造型的,只要发挥想象,造型可以有很多。)
2, 教师:如果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们也做一次能干的设计者,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子的钟呢?(汽车的,小鸟的等等)
3,请各位小设计师们开始你们的设计吧。
4,提醒幼儿在涂色的时候要保持画面整洁。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方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