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在制定的过程中,要学会结合好同学们的实际学习情况,教案是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事先完成的文字载体,下面是好文汇小编为您分享的大飞机和小飞机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飞机和小飞机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可以完整地演唱歌曲。
2、尝试用肢体语言表现歌词内容。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挂图cd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纸飞机,兴趣导入。
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模仿飞机飞行,比如起跑、起飞、转弯、上升、下降、落地等。
2、播放cd,幼儿倾听歌曲,熟悉歌词,并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歌词。
你在歌词里听到了什么?
用什么动作表示你是一张纸,正在被折成飞机呢?
在想象自己变成一架纸飞机,你会怎么飞呢?
3、教师展示挂图,请幼儿观察画面和动作说明。
书上的小男孩和小女孩是跟着歌词做动作的?
折一折,叠一叠是分别弯曲自己的左臂、右臂。“做成飞机用力一丢”是用手臂再用力向前上方挥出去。“飞出去,飞出去”是分别向两边做飞机飞行状,开心地飞行。“咻咻咻咻真开心”是上下挥动手臂,表示很开心。
有哪些小动物坐在飞机上飞行?它们开心吗?
你最喜欢哪一架纸飞机?为什么?
4、播放cd,幼儿跟随音乐边唱边作动作23遍。可以模仿书上的动作,也可以自创动作。
5、将幼儿分组根据歌曲来玩“纸飞机”的游戏。
幼儿2人一组,,先由第一名幼儿当纸,第二名幼儿来折飞机,唱到第二句的时候,把扮演飞机的幼儿丢出去(推一下),第一名幼儿“丢”出去后开始到处飞,在歌曲最后一句的时候,飞回到队尾,然后第二名幼儿扮演飞机。
6、延伸,为幼儿提供手工纸在区域活动中尝试折纸飞机。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大飞机和小飞机教案篇2
一、教材解析
?水上飞机》是三年级的一篇科学童话。作者用拟人化手法,形象地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广泛用途,向学生展现了科技新成果。
全文共8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小海鸥发现了一条奇怪的大船后想去问个究竟。第二至七自然段,写小海鸥通过与水上飞机交谈,了解了水上飞机的种类和主要用途。第八自然段,写水上飞机听到警报后立即前往救援遇险船只。
课文故事性强,情景饶有趣味,语言生动活泼,没有高深的`道理,没有艰涩的术语,读来情趣盎然,引人入胜,是加强语言训练,激发科学兴趣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根据 “究竟”的不同意思造句。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飞机”,齐读,见过飞机吗?板书“水上”,再读,水上飞机见过吗?第一次见到这个题目,你是怎么想的?预习了课文,找到答案了吗?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课前预习,你们读了几遍课文?生字新词都预习了吗?
2、小组交流预习情况:
自学要求:
(1) 每人一个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
(2) 交流生字的读音、笔顺、组词。
(3) 讨论不理解的词语意思。
(三)全班交流,精彩展示
1、每组2号成员汇报,你们组在学习生字过程中,认为哪个字容易出错,并说说注意什么。
2、描红课后生字。
3、出示词语,齐读
货轮 究竟 救援 迅速 茫茫 森林 输送
求救 遥远 遇难 汲水 佩服 救护 渐渐
(1) 课文中还有那些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学习)
(2) “遇难”“难”在这里读什么?看看下面一组词语,有困难的求助字典老师。
苦难 难题 灾难 难过
(3)找出这组词语中的一对近义词。
(4)考一考:“汲水”什么意思?
(5)这一组词中,有一个词最难理解,“究竟”
a) 找出文章带“究竟”的句子。
b) “究竟”在这里可以换成什么?(明白、清楚)
c) 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问个明白、问个清楚的事情?用上“究竟”说一句话。
d) “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究竟是什么原因?”这个句子中但“究竟”可以换成什么?你能不能用这个意思再造个句子?
4、读课文比赛:
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朗读比赛。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以下练习:
1、在茫茫的大海上,小海鸥发现了一条奇怪的船:------------。
2、本文是一篇科普童话,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的向我们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和-----。
(五)测试练习:(略)
四、板书设计:
水上飞机
样子 本领 种类
大飞机和小飞机教案篇3
活动设计背景
这个活动利用最简单的纸棒,进行民间游戏“飞机格”既满足了幼儿喜爱玩民间游戏的心理,又发展了幼儿的弹跳能力。
活动目标
1、利用纸棒进行活动,学习跳格子游戏,发展弹跳能力。
2、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3、愿意积极想办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在与同伴交往、合作方面有积极的愿望,教师及时提供这次机会,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遇到的困难,共同体验得到的欢乐。
活动准备
1、人手一根纸棒、录音机、磁带
2、让幼儿探索纸棒的不同玩法。
活动过程
(一)做操练习,引入活动:
让幼儿跟随音乐进行纸棒操练习,要求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做好操节。
(二)合作探索,尝试练习
(1)讲解游戏玩法:纸棒可以和我们玩很多游戏,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用纸棒玩一个新的游戏——飞机格,这个游戏大家可以和小伙伴一起摆格子,试一试玩法。(给幼儿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幼儿自主合作探索,共同摆格子,感受多人玩的乐趣。)
(2)幼儿分为两组尝试摆各种形状的格子,小组间共同商讨游戏的规则,玩“飞机格”游戏。(同一个游戏布置,可以有多种游戏方式。)
(3)重点鼓励幼儿寻找合作伙伴大胆尝试跳格子,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合作、交往方面)
(4)请幼儿代表介绍游戏方法和游戏规则:你们是怎么跳格子的?(鼓励幼儿介绍不同的玩法,或一种方式多种玩法。)
(三)示范讲解,分组练习。
(1)讲解游戏方法、规则和安全事项:从起点开始,逐格单脚跳跃或双脚跳跃到终点,往旁边绕开,接到队伍后面。跳跃时,要求到格子中间,不能踩到边线。
(2)幼儿玩“飞机格”游戏,重点指导幼儿采用多种规则,感受跳格子的乐趣。
教学反思
活动后,我对这一节课的教材认知、教学组织、教学效果等作了诸多反思。
整个活动始终围绕纸棒这中心,让幼儿在合作、探究中得到意志的锻炼、品格的熏陶和情趣的培养。
全体幼儿通过自制的纸棒,玩形式多样民间游戏“飞机格”,活动过程中增进了幼儿的体能,幼儿和小伙伴共同尝试摆格子,试一试玩法为幼儿提供了合作探究的机会,他们自主合作探索中,得到了合作与竞争意识的锻炼,共同摆格子,感受、分享了多人玩的乐趣。
从身边选择游戏材料,潜意识地培养幼儿环保概念。
大飞机和小飞机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认识多音字“难”,能用“究竟”、“渐渐地”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品味、感受水上飞机的神奇本领及其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水上飞机的种类和主要作用。
难点是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录音,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指导朗读。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朗读词语,认识多音字“难”,理解“汲水”的意思。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1、情景展示,教师描述:(出示图片)
它是什么样子呢?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介绍一下吗?
2、 学生交流
3、比较理解水上飞机和轮船的不同。
4、指导朗读。
5、这条船真是与众不同啊,那当小海鸥发现了这条奇怪的船,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6、指导朗读。
7、小海鸥感到奇怪,所以——他飞了过去,想问个究竟。
理解“究竟”的两种意思,并有其造句。
(二)学习第二—六段
1、同桌合作,演一演小海鸥和水上飞机,分角色读好它们的对话。边读边想:他们俩的对话让你明白了什么?
3、谁愿意来做小海鸥和水上飞机,读读它们的对话,其他同学读提示语。指导朗读。
4、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海上救护机 救援船只)
5、是呀,海上救护机的本领真大呀,小海鸥挺佩服他的。
6、男女生各扮演水上飞机和小海鸥,师旁白。
(三)学习第七段
过渡:还有更让小海鸥和大家吃惊和佩服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合作学习第七段,分别给各种水上飞机取个名字,并简要地概括他们的本领,并完成表格,由组长负责记录。
1、学生合作学习,完成表格。
2、学生交流。
3、学生板书。
3、除了这些兄弟,它还有兄弟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省略号)是啊,他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兄弟呢,他们都具有不同的本领。请大家看大屏幕。(播放课件)
4、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八段
过渡:正当他们谈得高兴的时候,却传来了这样的声音,你听——(播放声音片段)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大家快速默读第8自然段找到答案。
1、学生自由读第八自然段。
2、指导朗读。
3、理解“渐渐”的意思并造句。
四、有效训练
1、我会选。
⑴遇难 ①不幸的遭遇,灾难。②质问。( )
⑵究竟:①结果,原委。②用在问句里,表示追究。
①他们俩不知为什么吵了起来,我跑过去想问个究竟。( )
②宇宙里究竟有多少颗星星呢?( )
2、我会说:我要设计这样的水上飞机……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水上飞机的种类和不同的作用,并且还有了设计新型水上飞机的新愿望,那么,同学们,从现开始爱科学,学科学吧,这样长大后才能用科学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人类造福。
大飞机和小飞机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2.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齐读词语。
蝙蝠雷达蚊子即使灵巧敏锐科学家横七竖八绳子苍蝇
证明研究障碍改变模仿显示驾驶员
2.多媒体出示蝙蝠图:
师:同学们,你了解了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学生介绍:蝙蝠、雷达)
3、师:蝙蝠和雷达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它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有趣的科学故事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二、理解课文。
1.读第1、2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一开始要写飞机夜行?(吸引读者、引出问题)
2、过渡: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那么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里安全飞行?(生答)
3.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引起了科学家的思考。
4、从哪儿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画出有关句子。
5.这些现象引起了科学家怎样的思考?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6.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已经做了很多实验,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表格自学第4、5自然段。把表格补充完整。
实验顺序目的方法结果证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a.指名说。
b.先了解“证明”。你能根据三次试验的内容,用“证明”一词说话吗?
c.检查:假如你就是科学家,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
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我是科学家--------,我在第---次实验中是这样做的-----------)
7.小结:三次试验证明-------(多媒体出示,学生读)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8.蝙蝠夜里飞行靠的是嘴和耳朵配合,那么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配合的呢?读读第7自然段。
a.完成填空。
b.赏读:那我们再一起来当一回研究成功的科学家,了解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
9、读第8自然段:科学家根据蝙蝠的飞行特点,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10、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呢?我们再来欣赏下雷达探路示意图。
d.同桌讨论,完成填空。
e.老师操作课件示意图。
11、学完了课文,你能说说课题为什么要用“和”来连接蝙蝠、雷达吗?
科学家从蝙蝠探路的试验和研究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就是蝙蝠与雷达的联系,所以课题要用“和”来连接。
1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了动物启发?(出示图片)
四、总结拓展。
过渡:同学们,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来创造发明东西,为人类造福,这门学科叫仿生学。人类仿生发明的东西很多很多,你能再举些例子来吗?
当然,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生物的秘密还未发现,许多地方值得人类利用它来创造发明,为子孙后代造福,这个重任我希望大家能挑起它,有信心吗?
五、作业巩固。
表演题:想象假如有一天,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偶尔碰到了夜行的飞机,它非常惊讶,就和飞机说起话来,同学们,它们会怎么说呀?
1.同桌练习,配以动作演一演。
?板书设计】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科普课文,课文层次清楚。
1.“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我利用电教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主要阵地,对于密切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小学生接受新鲜事物快,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容易遗忘又是孩子的缺点。让小学生牢固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就必须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进入自我探索的角色。
大飞机和小飞机教案篇6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究竟、渐渐地造句。
2、 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向。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具准备:pp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听写词语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水上飞机》。你们看,屏幕上的这些词语谁来把它读好?
出示词语:货轮 究竟 救援 遇难
迅速 汲水 佩服 输送
物资 机舱 遇险 溅起
茫茫的 渐渐地 (指名读,齐读)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重点精读,评鉴领悟
1、学习交流第一自然段。
(1)、导语:今天我们就跟着小海鸥一起去看看水上飞机到底是什么样的?他又有哪些作用呢?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交流知道了什么?(理解茫茫的,奇怪,究竟:你有想问个究竟的时候吗?练习说话)。
(4)、指导朗读(读出奇怪的语气)。
(5)、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交流第二第七自然段。
(1)导语:小海鸥想去问个究竟,它是怎么问的?那个怪东西又是怎么回答的?
(2)自读第二第七自然段。
(3)出示第二自然段,谁来学学小海鸥和这位船大哥打打招呼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评价)。
(4)怪东西听了,回答道:齐读第三自然段。
(5)小海鸥吃了一惊,引读第四自然段。谁来读好这段话?(指名读)。知道了什么?理解掉。指导朗读。
导语:怪东西刚给小海鸥介绍自己的叫水上飞机,看小海鸥这么吃惊,接下来他还要向小海鸥介绍水上飞机的:引出作用(学生说)。
(6)请同学们找找,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了水上飞机的作用。(学生找)
(7)交流。(按课文顺序):出示第五自然段,指名读,交流知道了什么?(理解笑了,降落,遇难的船只)。
(8)看来水上飞机的作用真大,谁来读好这个自然段。(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评价自豪的语气)。
(9)水上飞机真了不起,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齐读第五自然段。
还有哪儿也是讲水上飞机的作用的。(接着交流)
(10)出示第七自然段,自读。 交流知道了什么?(理解汲水)
(11)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名字,爸爸、妈妈在给我们起名字的时候动了不少脑筋,下面请同学们前后商量商量,给水上飞机的兄弟们起个名字。(要求:先读句子,再起名字,最后说说理由。)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2)哦,水上飞机的作用真大啊,下面请大家以:水上飞机的作用真大为开头,根据板书来说话。
(13)看水上飞机的图片。想说什么 ?
(14)水上飞机听了你们的话,他心里会怎样呢?(骄傲、自豪)指导分角色朗读2~7自然段,读出小海鸥好奇、佩服的语气,读出水上飞机自豪的语气。
3、学习交流第八自然段。
(1)导语:他们正谈的高兴,引读第八自然段。
(2)课件出示:它告别了小海鸥,迅速地滑行起来,机身的两旁随即溅起了雪白的浪花。水上飞机渐渐地离开海面,向遥远的天边飞去。指名朗读,其余同学闭上眼睛听。自己读,说说知道了什么?(理解渐渐)
(3)想看看水上飞机在海面上以及起飞时的样子吗?(看录象,看到了什么?)
(4)同学们,今天的旅行结束了,那小海鸥今天的旅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他回去后碰到他的同伴后会说什么呢?(说话练习)
三、作业:
1、你能联系课文内容,向家人介绍一下水上飞机吗?
2、如果让你造水上飞机,你还想让它发挥哪些新的作用?把你的奇思妙想,以作文、绘画、制作模型等形式展示出来吧。
大飞机和小飞机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能够正确认读“蝙、蝠”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等14个生字,会写“蚊子、即使”等12个词语。
2、学习从不同角度提问,明确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的方法。通过小组交流整理问题,进而对文本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并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预习单、小组问题清单、多媒体课件、平板电脑
学生:完成预习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预习能够正确认读“蝙、蝠”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等14个生字,会写“蚊子、即使”等12个词语。
2、学习从不同角度提问。(本课时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对比课题引思考
把《蝙蝠和雷达》与《夜间飞行的秘密》两个课题相对比,引发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对新旧课题的对比,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问题的提出更重要是让学生通过问题,欣赏、品味语言,丰富语感。]
二、初读课文扫障碍
1、检验预习成果
第一组词语:归类正确认读“蚊子、苍蝇、绳子、铃铛”含有轻声的词语。
第二组词语:字理识字“系”并规范书写。
第三组词语:多种方法理解“超声波、无线电波”等词语的意思。
2、概括全文内容
梳理文章要点概括全文内容。
预设:科学家通过三次实验,揭开了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航的安全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扎实的预习,能够自主完成文中生字新词的读音和意思的理解。通过了解汉字特殊寓意和字理识字等环节,增加学生对生字新词的理解和喜爱。概括全文内容时通过提供词语串一串,降底概括难度,把握概括要点理清概括思路。]
三、质疑发问寻角度
1、关注导语理发问
关注课文导语,小组交流整理预习时提出的问题。
2、问题交流寻角度
从问题中主动发现有针对词语、句子、段落等方面提出的问题,小结第一个提问角度——内容。
3、聚焦实验寻角度
作者质疑“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聚焦三次实验寻找第二个提问角度——写法。
4、继续质疑寻方法
抛出教师读文时的质疑,继续引发学生思考,引出在文章写法上提问的不同方法。
5、课后习题寻角度
文章末尾的两个问题和课后一个问题的集中展示,寻找第三个提问角度——启示。
[设计意图:学生在开始阅读提问时是无角度和方法意识的。教师需要从学生的提问中循序渐进地拨开问题的提问角度和提问方法。首先,通过交流学生已经提出的问题引导明确是针对文中词语、句子、段落、课题、全文来提问,都可以归纳为第一个角度——内容。聚焦三次实验,通过表格梳理文字,同学们根据表格自主发现第二个提问角度一—写法。最后,拎出文后的质疑和课后的练习,这两者结合,有助于学生发现提问的第三个角度——启示。本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在问题中逐渐拨开提问的不同角度和具体方法,为方法的运用搭建了支架。]
四、总结方法明思路
1、文本内容;
2、文章写法;
3、文本启示。
[设计意图:总结内容、写法、启示等不同的提问角度和具体提问方法,有具体方法搭建支架,学生对如何提问更加清晰明确。]
五、回读文本再质疑
1、书写本课的生字。
2、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提问方法,尝试再次从内容、写法、启示等角度提问,完善本课的问题。
[设计意图:习得方法,使用方法,课上的学是为了课外积极使用,继续完善提问。]
大飞机和小飞机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 能认真、仔细、有序地观察物体。
2、 能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两幅图的不同之处。
活动准备:
1、 色彩、造型差异的纸飞机。
2、 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 观察、比较两种纸飞机的不同。
(1) 教师出示红色纸飞机。
提问: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做的?
(2) 教师出示蓝色纸飞机。
提问: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做成的?
(3) 找出不同之处。
提问:这两个纸飞机一样吗?除了颜色不同,还有哪些地方不同?
小结:大家观察的很仔细,把这两个纸飞机从机头到机尾都做了比较。纸飞机除了颜色不同,他们的机身、机翼、尾翼也不一样。
2、 出示一张用过的纸。
提问:这张纸除了可以折纸飞机外,还有什么用?
小结:这张纸可以……还可以……,我们应该节约用纸。
3、 完成幼儿操作材料。
(1) 观察画面,理解用途。
(2) 交代操作要求。
(3) 幼儿完成操作任务,教师提醒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比较。
(4) 交流、验证操作结果。
(5) 幼儿相互交流。
4、 结束,整理
大飞机和小飞机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