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模板最新8篇

时间:
loser
分享
下载本文

优秀教案的制定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好文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语文教案模板最新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模板最新8篇

语文教案模板篇1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回忆一下你过生日时的情景,能给大家讲一讲吗?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就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欢庆)

2、谁能把你此时的感受通过读表达出来?

3、庆:这个字你认识吗?读一读。你在哪儿见过?有好办法记住它吗?

二、整体感知

1、快让我们来读一读这首小诗。(要求:不会的字借助下面的拼音多读几遍)

2、指读,其他人认真听他读的是否正确。

三、学生字

1、过渡:生字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快来读一读。

2、(课件:带拼音的生字)

⑴自己读,会的可直接读,不会的借助拼音读。

⑵谁来接受大家的'考验?

⑶小组合作:大家接受组长的考验。

3、(生字卡)老师也想考考你们,准备好了吗?

四、写字

1、观察一下哪个字难写,我们一起来写?

2、指导:⑴写时应注意什么?

⑵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3、还想写哪个字?指导:祖⑴老师写,学生观察。

⑵和同桌说说应注意什么?

4、在书上描一个写一个。

5、展示。

6、自己改,并选择两个自己喜欢的字写一写。

展示:给大家提点什么建议。

五、感悟课文

1、感悟第一句:

⑴(出示图)你看到了什么?──读句子贴图:田野

⑵句子(读)──你读懂了什么?──图片──读贴图:枫林

⑶图(看到了什么?)──读句子──有感情的读贴图:蓝天

⑷句子──图(问:大海会唱什么歌)──也来唱一首欢乐的歌贴图:大海

2、朗读第一句:

⑴各种景物都在庆株祖国妈妈的生日,想一边表演一边读吗?

⑵老师也想读一读,你们愿意和老师合作吗?老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

3、想象:多么美的画面,还有那些景物在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你也当个小诗人遍几句诗。也让小动物加入欢庆的场面,再来试一试。

过渡:这些景物打扮得如此漂亮,我们呢?(贴图:我们)

4、读第二句:

⑴你读懂了什么?追问:你知道今年是祖国妈妈第几个生日吗?怎么知道的?还有不懂得吗?

⑵祖国妈妈这样伟大,作为儿女的我们更应自豪,让我们齐读第二句。

六、回归整体

是呀,祖国的山河如此壮丽,我们怎能不为祖国而自豪,怎能不为祖国祝福?让我们一起来朗诵这首小诗迎接祖国妈妈第xx个生日的到来。

七、总结

1、祖国妈妈的生日很快就要到了,你想对祖国妈妈说句什么话?

2、还想用什么方式表达?(唱《生日快乐歌》)结束。

语文教案模板篇2

一、教学准备。

1.情境设置

2.课件制作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趣

今天,我们这节活动课的题目是——神医大会诊(电脑伴乐出示该课题)。昨天,语言王国来了几位客人,个个愁容满面,原来他们得了病,老师把他们的病介绍给了我们班的几位专家。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专家们是如何诊治的。

(二)“专家门诊”

(场景布置:四个诊室分别为“肥胖症”专科、“前后矛盾症”专科、“残缺不全症”专科、“搭配不当症”专科。)

1.症状

甲:“哎哟哎哟,肚子好难过,不知得的是啥病,快找医生去看病!”

乙:“哦,实在太累了,走了这么一点路就吃不消,我这人太肥了,得减一减才行”。

丁:“我呢?病得最严重,缺手缺脚成残疾人了,不知能不能治好我的病?”

2.挂号

根据各人病情,挂号处给予不同的'诊卡。

3.看病

甲拿着诊卡来到“前后矛盾症”专家前,电脑出示病句:昨天下午,下了一天的雨。

专家诊断:一整天应包括上午和下午,下午不等于一整天,只要把“下午”去掉,你这病就痊愈了。

随着专家的话,电脑打去了“下午”,病人立即喜笑颜开。

乙拿着诊卡来到“肥胖症”专家前,这时电脑出示病句:在金色的沙滩上,有个身穿红衣服的小姑娘在沙滩上拾贝壳。

专家诊断:前面已经有“金色的沙滩上了”,后面再写“沙滩上”就重复了,应该毫不留情把它去掉。

专家“咔嚓”一声,电脑使句子变为“金色的沙滩上,有个身穿红衣服的小姑娘在拾贝壳。”乙欣喜而归。

丙来到“搭配不当症”专科专家面前,电脑出示病句:“小红生病了,但是她没上学”

专家诊病:关联词“但是”用得不当,应改为“所以”,丙连声道谢而归。

丁来到“残缺不全症”专科专家面前,电脑出示病句:“我们美丽的校园”。

专家诊治:这句话只有“谁”而没有“怎么样”或“干什么”,可以在这句话的后面加上“怎么样”,如“真大啊!”“真安静!”等等。

电脑出示句子“我们美丽的校园真大啊”和“我们美丽的校园真安静!”接受了诊治,丁快乐地唱起了歌。

三、出诊语言家族。

师:“刚才,小病人们个个满意而归,临走时,他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小神医们能到语言王国出诊,医治一下他们那儿的所有的病人,你们愿意当小神医去一趟吗?”

(学生欢欣雀跃)

(一)词语家族

点击鼠标,电脑出示“词语家族”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大门。

师: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词语家族,见到了许多有病的词语宝宝,同学们快动脑筋医治他们。

电脑出示词语:克苦青香兴高彩烈痛若灵机一动坚难枪先舞稻

(学生答教师改,完成了此项练习。)

师:治好了词语宝宝的病,他们真开心,他们想邀我们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电脑出示题目):

茂密的山水吸引水面

威武的树木守卫合作

翻滚的龙虾注视游客

秀丽的波浪密切祖国

(二)句子家族

出了“词语家族”,现在让我们进入“句子家族”,去看望一下句子朋友吧?(电脑出现“欢迎来到句子家族”)师:听说我们班的小神医们今天出诊,句子病人们早就排好队等候着,你们看!(电脑出现一组句子)

1.春天,花园里开满了花,有迎春花、月季花、荷花、杜鹃花……

2.喜欢唱歌。

3.像雪一样白。

语文教案模板篇3

一、教材分析:

1、 文本主要内容: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说的是动物们按照天神发布的命令,在正月初一清晨到神庙拜年,来得最早的十二名按照先后顺序排列为年号,他们分别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故事生动有趣!

2、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浅显,学生 只要正确、流利地读出课文,也就大体上了解课文的内容。因此,本课主要采取个四阶段进行:初读(初读要求要正确,把每个字音读准确,读清楚,做到不丢字)——小组自由朗读、精读(朗读指导)——小组汇报阶段、复述故事、拓展延伸(十二生肖的排序)、结尾(有关十二生肖的成语)。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故事的内容,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来讲讲故事。

3、 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序;大概了解如何用十二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三、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并能够用自己话来讲故事的内容

四、 教学难点:

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序;大概了解如何用十二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五、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在上课之前呢,同学们先听听老师唱一首歌谣。

歌谣:

小老鼠,吹喇叭,牛儿头上扎彩花

后面跟着谁呢?虎兔龙蛇马。

羊儿踩着高跷跷,猴子乐得摇尾巴。

鸡打鼓,狗敲锣,猪在后面放烟花。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唱得歌谣是与什么有关吗?——十二生肖歌谣。

对了,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十二生肖的故事》板书——(两分钟)

(自己根据春节乐器《喜洋洋》自己填的词)

2、这个“肖”字是读第四声,那么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它的另外一个读音是第一声,它怎么组词?“姓肖”嗯,对了,同学们要记住这个多音字哦!

(二)学习导航:

师:这节课我们将要完成什么任务呢?看哪里?——学习导航,

师:自己在心里默读下我们学习导航的任务。默读完了吗?——完了。明确了任务,那我们就一起带着我们的任务来一起学习这个故事吧! (一分钟)

(三) 小组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初读——正确地读】(教学重点)

师:下面我们就由小组长组织,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正确地朗读课文,不要丢子、添字哦!读完后就与组内同学讨论你所读懂的!(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且讨论自己所读懂的)

师: 刚刚在同学们读的时候,老师大概看了下同学们,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做了预习,看到书上都做了相应的记号,很好!会预习的学生是会学习的好学生!(预习检查)(七分钟)

(四)小组交流汇报环节:【熟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师:下面就跟大家说说你所读懂的或是你们组读懂的吧!

预设学生的问题及对策:

1、 读懂了一、二自然段。(天神发布了命令)。此环节引导学生用:我们组从第几自然段,读懂了什么?程序:先让学生讲自己从第几自然段读懂了什么?然后请这位同学读一读!——评价语:你读得真流利!请坐!

2、 三自然段(老鼠把猫给骗了)学生读一读。指导“美美地”后面一个“美”应该是轻声地。让全班同学跟着读,美美地。老师建议加些动作,要是学生能在朗读这里加点动作就好了!全组加点动作来朗读!同学在哪里做动作呢?酣睡、美美地。全组一起来朗读!

3、 四自然段,汇报员稍微读读就可以了,

4、 五自然段!汇报员读一读。讲一讲“蹿”形容很轻、快、声音小。

5、 六、七自然段(重点知道朗读),句子比较。指导朗在读,应该读出老鼠的大声,老牛的缓慢!

6、 九、十自然段:(重点讲排序)汇报员稍微汇报就可以了。十二生肖的排序就在此环节一起出示。

师:有哪些动物呢?同学们按次序来讲一讲!自己在黑板上贴十二生肖的图片。评价:你真的会读书,读出这么重要的信息!

7、 十一、十二:(重点指导朗读)汇报员先读,学生评价,全班一起来!把猫前面的悠然自得表现出来,把后面读一读!

8、 还什么不懂的吗?由学生针对课文中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由其他学生 来回答!(十七分钟分钟)

(五)十二生肖排序,用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教学难点】(五分钟)

师:下面我们看到我们的黑板!

这是我们十二生肖的排序!

你们的生肖是?——羊,猴。我们班上生肖是羊的同学大一些呢?还是属羊呢?为什么?(羊的生肖在前面)那么你们知道自己出生的年份吗?知道?20xx年。20xx年是鼠年,所以你们的生肖就是羊!20xx年是鼠年,所以你们的生肖就是猴了!今年是20xx年是鼠年,那么今年出生的宝宝,他的生肖就是?龙!嗯,同学们明白了!

师:同学们,那么到鼠年后呢?接着又是什么年呢?——鼠年。嗯,对又开始新一轮的旋转了!同学们,你们看过我们的钟表是怎么走路的?——滴答滴答。嗯,那么时针走到十二点,是否就不走了?——没有!对!它继续往前走,一直一圈一圈的走着走着,我们的十二生肖也是这样子的,也是这样一圈一圈的轮着走的!

(六)故事的回顾。总结(五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十二生肖的故事? 下面哪位同学能用自己话把故事讲一讲呢?一分钟考虑!(复述)。

(七)拓展:(两分钟)

你知道哪些与十二生肖的动物有关的成语吗?知道的就大声读一读!

鼠目寸光 九牛一毛 如虎添翼 狡兔三窟

叶公好龙 画蛇添足 一马当先 亡羊补牢

鼠年马月 呆若木鸡 狗急跳墙 猪狗不如

(八)布置作业:(一分钟)

回去把故事讲给别人听!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六、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模板篇4

一、背景知识

1.课文记叙的是一件极平常的事: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我”那当老师的妈妈冒雨去学校上班,在快到校门时,突然想起忘了带准备借给班里学生穿的“我”的那件蓝制服。为保证班级正常参加歌咏比赛,又不耽误学生上课,妈妈不顾路远体弱,匆匆冒雨赶回家来,来不及换下淋湿的衣服和带上雨伞,取了衣服,又匆匆赶往学校。全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3自然段)主要写妈妈身体不好,冒雨上班,使“我”很为她担心。第二段(第4-15自然段)主要写妈妈发现忘了带歌咏比赛要用的蓝制服,赶回家来拿了衣服,又冒雨匆匆走了。第三段(第16自然段)写雨继续下着,还是那么小,那么细。课文“以小见大”,通过对妈妈语言行动的具体描写反映她的崇高精神境界。

2.课文开头、结尾对雨景的简略描写,文字不多,作用不少,应启发生领会其深刻的象征意义。对于课文中那些具有较强表现力的句式要着重引导学生积累。

二、教学目标

1.能通过比较,认识有关句子的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4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教师工作既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感受“妈妈”对工作高度负责,为培养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4.学懂课文开头、结尾找写雨景句子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经比较,认识有关句子的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难点:学懂课文开头、结尾描写雨景句子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录音、灯片。

二、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粗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3.阅读课文第一段。

(二)教学过程

1.解题,质疑。

(1)出示课题。

(2)课文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题目?等学了课文你就知道了。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你觉得“妈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2)讨论、交流上述思考题答案。

(3)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分段的依据。(根据人物--妈妈的出场、退场考虑段落的划分。)

(4)默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注意带点字的写法。

肾炎:比较字形肾--览。

冤枉:上面不要多点,下面不要少点。

撅着嘴:分析右边的部件。

(2)说说课文中新词的意思。

4.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课文,思考:“我”为什么这么担心?

讨论、交流上面的问题。要点:

①妈妈至少要在路上淋15分钟的雨。②妈妈身体较弱。

③“我”帮不上妈妈的忙,只能干着急。

(2)比较句子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出示幻灯片。)

①那雨小得几乎听不见沙沙的声音,细得像蚕吐出来的丝。

②那雨很小,很细。

(第一句是个比喻句,对雨作了具体的描写,突出了雨的特点,使句子表达得更有美感。)

(3)概括段意。

5.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1、2题。

语文教案模板篇5

教学要求:

1.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搏斗、庞大”等词语;会用“无可奈何”“搏斗”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一段表现激烈搏斗的音乐,由弱到强,再到弱。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文中人物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在屠格涅夫生活的时代,俄国的农民是奴隶,他们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地主是农奴主,他们对农奴可以任意鞭打,可以把农奴当作牲口买卖,可以随意地残杀农奴。屠格涅夫非常同情农奴,并且认为残酷的农奴制度一定要灭亡。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

1.先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

板书:小麻雀 老麻雀 猎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提示:

1).“我”走在林阴道上发生了什么事?

2).猎狗想怎么样?

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

小麻雀 摔下来

老麻雀 飞下来 掩护 准备 搏斗

猎狗 张开 露出 愣住 后?

2.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画下来。

小麻雀从巢里摔下来了。猎狗走近小麻雀,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

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3.请学生口述练习:

文章先写( )次写( )最后写( )。

四、范读课文

通过朗读感受鲜明的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五、作业:

熟读课文。抄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课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想象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教学准备:音乐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

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全篇描写的情境。

(引导学生边读文章,边想画面,读着,想着,课文中的形象就会浮现在学生眼前,这不仅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文的情境,而且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2.提示:读屠格涅夫写的故事,就好像在看一幅一幅的画,现在就想办法,把课文写的,把我们看到的画面,画下来,好像在画连环画。你们一共看了几幅画呢?

学生随手用简笔画形式再现课文情境。

①猎狗跑在我前面

②小麻雀被风刮下

③老麻雀准备与猎狗搏斗

④猎狗后退了

3.再读课文,抓特点:

(1)小麻雀怎样弱小?猎狗怎么庞大、厉害?

(用……画出有关词语)

板书进行对比。

凭借已创设的情境,通过鲜明的强弱对比,使小麻雀、大猎狗的形象格外鲜明,为理解重点部分作铺垫。

(2)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突出对比,进一步渲染情境,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凭借情境引导儿童在热烈的情绪中思考。在这里从故事的开头一下子引向故事的结果,启发学生从意外的结果中,关注故事的经过。即引导学生进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

4.配乐默读四、五自然段,理解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进一步提问:①老麻雀为什么绝望地尖叫?(突出“绝望地”)②老麻雀明明知道已经没有希望,为什么要飞下来?

结合分析句子:“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

“它不能站在树枝上”。

因为老麻雀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所以是“安然的”。

既然没有危险,为什么不能安然地站在树枝上?

课文上说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是什么力量?(拯救自己的幼儿,保护弱小者,战胜庞然大物)

既然是“强大的力量”就不是轻飘飘地飞下来,是充满着对小麻雀的无限的爱,是准备与猎狗决一死战的,所以老麻雀的“飞下来”是很有分量的。课文打了一个比喻“像一块石头似的”,后面的动词是“落”而不是“飞”。

画下表现老麻雀这一形象的词语。

5.齐读四、五自然段,突出下列词语:

“像一块石头似的”“落”

“扎煞起羽毛”“绝望地尖叫”

“用自己的身躯掩护”“拯救自己的幼儿”

“呆立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不能安然地”“高高的”“没有危险的”

“一种强大的力量”

放音乐朗读,启发:

这一切,猎狗有没有料到?它被老麻雀突如其来的行动愣住了,惊讶甚至害怕、后退。

6.指名读第六节。

二、总结:

由于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他不畏凶残的猎狗,勇敢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结论: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

四、指导用“无可奈何”“搏斗”造句。

语文教案模板篇6

【背景知识】

1、这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散文。课文描述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之情。课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第1~4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晚饭后划船去游玩。第二段(第5~9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第10~13自然段)写作者和朋友们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第四段(第14自然段)写作者不由得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感慨。

2、这篇课文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特别是通过联想写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应当继续训练学生分辨事物和联想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读1个生字。

2、能说出我们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

3、懂得这棵大榕树为什么是鸟的天堂,并能把理由简要地写出来。

4、感受大榕树的奇特美丽,是鸟的天堂;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鸟的天堂的奇异景象,写出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出示课题。

2、理解课题:

⑴ 天堂原来指的是什么?

(原来指人死后灵魂住的极乐世界,这当然是一种迷信的说法。现在一般用来比喻美好幸福的生活环境。)

⑵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

⑴ 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⑵ 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2、讨论、交流上面的思考题答案。

3、默读课文:

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分段的依据。

(按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来分,分成两部分,也可以把出发和离开单独列出,全文分成四段。)

4、深入阅读课文第一、二大段,着重分辨第二大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联想,起什么作用。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3、比较句子读起来有什么不同:

⑴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⑵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和树梢。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课文用了短句,读起来更有韵味。

4、我们陆续跳到一只船上。其中的陆续能不能换成继续?

(比较词语意思:陆续──继续。陆续表示一个接着一个。)

5、读句子:

说说句子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景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幻灯片出现:

船平静地在水面流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果划动。

(都是作者看到、听到的,是作者的见闻。)

6、第4自然段的三个句子,次序能不能换?为什么?

(不能,课文是按水面、船、桨由远到近地写的。)

7、小结:

这一段具体描写黄昏后美丽的景色和幽静的环境。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听录音,思考:

这一段写的是作者第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情景?看到了什么?

2、这是一棵榕树还是几棵榕树?从哪里看出来?

3、默读第8自然段,用( )划出作者的见闻,用 划出作者的联想。

全班讨论、交流。

重点句灯片出示:

⑴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⑵ 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地是湿的,大概涨潮时河水常常冲上岸去。

小结:有了这些联想,把树当作动物或人来写,写出了树的勃勃生机。

4、作者为什么要着重描写榕树的大和茂盛?

(这环境适宜鸟儿生活,使得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

使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还有哪些原因?

5、作者和他的朋友们这次经过鸟的天堂,有没有看到鸟?为什么?

6、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五、学习课文第三大段

1、听录音,思考:

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他见到鸟儿了吗?

2、指导学习第12自然段:

灯片出示:

⑴ 找到一对反义词。

(清静──热闹。)

⑵ 课文怎样写出热闹?读一读,完成作业本第5题。

⑶ 小结:

写了鸟的声、影、种类、动作,用了排比的写法,短小而节奏鲜明,读起来声音短促,给人美不胜收的感觉。

3、作者写鸟多,用了哪个词来形容?圈出来。

(应接不暇,用在这里说明什么?)

小结:

这一段运用了先概括、后举例的写法。

4、配乐齐读第12、13自然段。

5、为什么作者这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那么多的鸟的呢?

6、归纳段意。

六、学习课文第四大段

1、指名读课文。

2、留恋表现在哪里?为什么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3、理解最后一句话:

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后一个不加引号?

(前一个鸟的天堂加上引号,表示特殊称谓,指的是那棵大榕树。后一个鸟的天堂是说大榕树适合鸟儿生活,鸟儿在这里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真像在天堂一样。作者用相同的词语,借助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了对鸟的天堂的热情赞美。)

七、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模板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萨、蔷、薇、啰、滂、沱、纤”七个生字,理解并运用“弱小、芬芳扑鼻、大雨如注、滂沱大雨、纤弱”等词语,积累描写花香、雨下得很大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间对话的不同语气,体会萨沙的心理变化,掌握“因为”的句式。

3、理解“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含义,懂得“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间对话的不同语气,理解“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含义。

教学难点:

懂得“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者”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

1、板书课题,理解“弱小”。

师:你用什么方法理解“弱小”这个词语?(近义词:纤弱;反义词:强大)。

2、指名读课题并质疑: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他这么说? 师: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问题,范读课文。 师: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

生:课文写了假日里爸爸妈妈托利亚和萨沙一家到森林中去玩。 (板书:爸爸、妈妈、托利亚、萨沙)

2、师:你能找出课文中描写森林环境的句子吗? 出示:“森林是那么美好,林中长着一丛丛野蔷薇。花儿开放了,粉红粉红的,芬芳扑鼻。” 生字教学:“蔷”、“薇” 词语积累:积累描写花颜色美丽与花香的词语。 描写花颜色美丽:万紫千红、姹紫嫣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描写花香:香气扑鼻、芬芳扑鼻、香气袭人、馥郁芳香、芳香扑鼻。

3、天公不作美,天气骤变。文中哪里体现出天气变化?

出示:“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注:灌下。形容雨下得很大,雨水像往下灌似的。)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师:雷雨突然而至,全家人措手不及,大家都在忙什么?

生:讨论交流。 出示:“父亲赶紧收拾东西,母亲忙着照料孩子。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衣给了妈妈,而妈妈却又把雨衣给了托利亚。最后,托利亚把雨衣给躲在伞下的小萨沙穿上了。”

2、师: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萨沙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最后雨衣穿在他身上。

师:萨沙也觉得很奇怪,他说了些什么? 出示:“妈妈,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托利亚,托 利亚又把雨衣给我穿上。你们为什么都这样做呢?”(指导朗读,读出 小萨沙疑问的语气)。 “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读出妈妈亲切温柔的语气)。

3、师:你怎样理解“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

生:大家都争着要保护彼此,这是家人之间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

4、理解萨沙的反问。 师:全家人都这么疼爱小萨沙,他是怎么说的? 出示:“那么,我为什么又保护不了任何人呢?就是说,我是最弱小 的人啰?”(指导朗读,读出小萨沙不服气的语气)。 “如果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真是最弱小的人。”

5、师:此时,最弱小的小萨沙有什么举动? 出示:“萨沙朝蔷薇花丛走去,掀起雨衣的下部,盖在粉红的蔷薇花 上。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低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自卫能力。” 生字教学:多音字“纤”(qiàn纤夫;xiān纤弱) 生字教学:“滂”、“沱”(注意读音)。 师:你能从文中找出“滂沱大雨”的近义词吗?(大雨如注) 师: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雨下得很大的词语? 描写雨下得很大:狂风暴雨、暴风骤雨、暴雨如注、倾盆大雨、瓢泼大雨。

6、语言训练。 例: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低着头,因为 。 (它娇嫩纤弱吗,毫无自卫能力。) 萨沙把雨衣盖在蔷薇花上,因为 。 (它娇嫩纤弱毫无自卫能力,小萨沙觉得它比自己更弱小。),因为 。

7、师:风雨中的蔷薇花在萨沙的保护下,终于得救了,花儿好像在说?

8、师:萨沙也学会了保护比他更弱小的蔷薇花,他是怎么说的? 出示:“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吧,妈妈?”萨沙问道。(指导朗读,读出萨沙自豪的语气)。 “是啊,现在你是强者,是勇敢的人啦!”妈妈这样回答。

9、出示萨沙与妈妈之间的三次对话,师生配合朗读,体会人物语气与心理的变化过程。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回顾课题,充分理解课题的'含义。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能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了吗?萨沙说,“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

2、师总结:萨沙虽然是家中最弱小的,但是他也保护了比他更弱小的小蔷薇花,他也是强者。我们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都会有弱小的时候,所以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也要真诚地献出自己的关爱与帮助,这样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强者了。

板书设计:

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 。

爸爸:收拾东西 妈妈 让雨衣 托利亚 萨沙 野蔷薇

每个人的应该保护更弱小的。

语文教案模板篇8

一、激趣导入

1.分别出示画像和植树图。提问:

(1)这位爷爷谁认识?(他是我们国家的老一辈领导人。为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2)再看着张图,邓爷爷在干什么?(植树)这是邓爷爷1985年3月12日植树节亲手栽种一棵小柏树时的照片。想知道邓爷爷是怎样种树的吗?好!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2.出示课题学生读好课题。

二、合作学习完成预习

1.小组成员轮流分段读课文段,其他同学在听时把自己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互帮互学。向同组同学请教,读会所有不认识的字,再试着读读课文。

3.小组边读课文边思考下列问题:

(1)爷爷植树时多大年龄了?

(2)树栽好了邓爷爷满意吗?从哪里能看出来?

学习方法:在段中逐句找在画上记号。

三、反馈、质疑、自悟

1.全班器读课文

2.说说通过自己读书你知道了什么?

3.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四、朗读、感悟、体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并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老师相机指导朗读。

2.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做做动作。

3.讨论交流:邓爷爷那么大年龄了,工作又非常忙还亲自参加植树活动我们同学该怎么样做?

五、学习积累词语

1.课文有很多用得非常好的词语,学着找一找,画出来,再读几遍。

2.小组内交流,各自画出的词语是什么。

语文教案模板最新8篇相关文章: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最新8篇

幼儿园美术课教案最新8篇

小学班会教案模板8篇

地理教案模板8篇

小学班会教案模板参考8篇

高二下学期语文工作计划最新8篇

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最新8篇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8篇

中班数字宝宝教案模板8篇

家中班语言教案模板8篇

语文教案模板最新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9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