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教案6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清晰地传达知识和技能,教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实验,探索知识的真相和应用,好文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地球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地球教案6篇

地球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和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极个别生字词的把握和理解;

2、难点:对课题的导入方法、解说要巧妙得当,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一组的课文中,我们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真情。你们可想过,人与自然相处同样需要我们付出真情。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第三组课文,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出示几组地球图片。)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生存的地球,它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只有一个地球》。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课文走进地球,了解地球吧!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先读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词画出来,自己先想办法解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出示生字、生词,学生认读和理解。

三、梳理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反馈。

四、学习第一部分。

1、作者讲地球很小。运用了什么方法?找出相关于语句,体会含义。

2、课文一开始给我们描述了宇航员眼中的地球,读读相应的句子,想象地球的样子。

看到如此美丽的.地球,我们不禁感叹道:“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3、抓住“母亲”一词引导,过渡到第二部分。

我们理所当然以加倍的爱来回报她。那么,对于养育了人类的地球母亲,人类是怎样做的呢?

五、学习第二部分。

1、自己读课文,找答案。

2、交流。

3、同学们,如果你是一条河,一棵树或是一只鸟,此时,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

六、学习第三部分。

1、你们说的那么可怕,然而,“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

大家说说,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2、引读:“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七、小结延伸。

有的同学把地球比作母亲,说的多动情呀。今天我们走进了地球母亲,初步了解她,想必现在同学们也有许多话想对我们这位母亲说,我们能为地球妈妈做些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学习。

八、作业布置。

1、会写本课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板书:

只有一个地球

保护地球

地球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多媒体,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3.产生保护地球的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做起,争做小小宣传员。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要一个地球”的道理,明白“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1、地球资源枯竭了

多媒体课件2、伤痕累累的地球,人们不安全了

多媒体课件3、地球的自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跟我们朝夕相处,你了解地球吗?谈谈你对地球的了解。

生回答。

师总结:是呀,人类时代在地球上繁衍生息,把地球称为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只要一个地球》(出示课题)

二、解题,初步明理

生读课题,思考;你从课题中明白了什么?

三、尝读课文,读中自悟

1、生通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边读边用笔做上记号。

2、生再细读课文,进一步弄清“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这个问题。

四、师生共悟,深层理解

小组选定代表汇报“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师根据学生汇报,相机指导朗读,借助多媒体课件,理解重点语句,弄清楚一下知识点:

1、地球渺小

重点语句:但是,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有一。

2、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1)师简单讲解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2)展示课件1:图配合解说词,学生视听后感受到不加节制地开采资源,会造成资源的枯竭,知道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用煤价格的不断上涨了解资源的有限性。

(3)展示课件2;图配合解说词,学生视听后感受到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的滥用化学品,会造成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生态灾难”。

(4)回到课文,感情朗读3、4自然段。师问:你从这两自然段中明白了什么?

(5)展示课件3:“地球的自述”,在画面解说中,让学生感受到满目疮疼、伤痕累累的地球,已经不再永久造福于人类了。用“我虽已伤痕累累,但人类还会治好我的。”作结尾。

3、无法移居

师讲述“40万亿公里”需航天飞机以每小时20xx公里的速度,估算要飞行20万年。

生在朗读中体会“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再读全文,谈谈你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理解。

五、情感形成,读写结合

师问:面队这个可爱而又易碎的地球,我们该怎么办?

1、学生各抒己见,适当展示自行搜集的有关开发新能源的知识。

突现保护地球,开发新能源,做好身边事,做好小宣传员的思想。

2、指导学生多形式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3、学生写出保护地球的倡导语,要求简短明了。

六、总结全文,写法指导

师:这是一篇说明性文章,再浏览课文,看课文采用什么手段把知识讲清楚的?

生回答。

师点拨总结,要求学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地球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同月亮、太阳的关系,以及它们的运行情况。

2、激发幼儿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环境与材料1、幼儿搜集相关的信息。

2、手电筒、乒乓球每组1份。

3、《科学》下p.28。

一次备课一、认识地球启发幼儿自由讨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地球上有什么?地球是怎样转动的?

二、认识太阳以"太阳的本领"为话题进行交流。

三、认识月亮1、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月亮会发光吗?为什么月亮有时圆,有时弯?

2、教师给幼儿介绍一些有关月亮的传说。

四、看画册《地球和它的伙伴》,进一步感受地球与伙伴们的关系。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地球教案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俩、摘”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球、玩”这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能读懂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地心引力”的科学常识,有探究科学奥秘的愿望。

课前准备

1、课件

2、磁铁、回形针

3、词语卡片、桃子型字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观察吗?仔细观察能让我们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快看!老师带来了三样东西,是什么?(出示:纸飞机、粉笔头、乒乓球。)

好!注意了!现在我要让纸飞机向前飞、把粉笔头向上扔、还要让乒乓球弹跳起来,请大家仔细观察,你就能发现他们会有一个共同的结果。

2、谁来告诉大家你的发现?

3、师:是啊!不管他们是向前、向上、还是弹跳,最后它们总是会掉下来,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只要我们读懂了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齐读课题《地球爷爷的手》)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段序。遇到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一记。

2、游戏识字

(1)孩子们,桃子成熟了,只要你认准了桃子后面的字,给他找个朋友,地球爷爷就会把这个桃子摘下来送给你。愿意帮它吗?但是这些字是没有拼音帽的,我们可要做些准备。

(2)让我们开始吧!(抽生认带拼音的生字)

(3)游戏:摘桃子(课件)

(三)朗读感悟

过渡:字词认得准,相信课文会读得更棒!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文中的动物朋友这么可爱,你喜欢谁?选择写你喜欢的动物的自然段自己读读,看谁读得又正确又有感情。

2、刚才,老师发现孩子们读得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3、指导读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1)指名读写小猴的句子,并说说喜欢小猴的理由——因为小猴可爱有礼貌等。

再指名读小猴的语言。

抽生评价

从他的读中,你体会到了小猴有礼貌吗?

预测1:体会到了。——你能这样读读吗?

预测2:没有体会到。——你很自信,那你能读出来吗?

齐读小猴的语言。小猴子真有礼貌。我们也来学学小猴子,一齐读读吧!

(2)喜欢小兔的孩子一起读读写它的句子。(第6自然段——有礼貌、第9自然段——奇怪)

(3)谁喜欢猴爸爸?指导读

4、重点朗读、感悟地球爷爷说的话(第10自然段)

(1)自读、自悟第10自然段。

有喜欢地球爷爷的吗?读读写它的句子吧!

你从他说的'这段话中读懂了些什么?

(2)质疑:你对地球爷爷说的话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预测:什么是“地心引力”呢?学生可能不明白。

(3)实验发现“引力”。

这个问题提得真好,老师也不大明白。这样吧!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第一步:请分别把回形针、磁铁拿出来放在桌面上。

第二步:用磁铁去接近回形针,反复做几次。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第三步:抽生上台演示。师引:请你拿好小磁铁,手稍拿高一点,慢慢接近桌面上的回行针……

第四步:抽生说:你发现了什么?——师小结:像这种能把物体吸引过来的力量就叫做引力。(板书:“引力”。)

(4)师点拔什么是“地心引力”

旁白:我们脚下地球爷爷的心脏就像这些磁铁一样具有引力,而且它的引力比我们手中的磁铁不知要大多少倍,能吸引住地球上的人、树、房子……所有的一切,它的这种引力就是地心引力(板书“地心”)

现在你们知道“地球爷爷的手”是什么了吗?指名说。明白纸飞机、粉笔头、乒乓球,不管他们是向前、向上、还是弹跳,最后总是会掉下来的原因了吧!也能明白为什么猴爸爸不动手桃子就掉了下来吧!指名说。

(5)再指导读10小节

▲生齐读

师述:孩子们,请拿好书,我们再来读读地球爷爷的话,进一步了解它那双神奇的大手吧!

▲加动作自由读

师激情导语:地球爷爷拥有这么有力的大手,多自豪啊!请再读读地球爷爷说的话,边读还可以边加上你认为合适的动作。

▲抽生加动作表演读10自然段。

6、小组分角色表演读

孩子们,你们这么喜欢课文中的朋友,我们在小组内来分角色读读全文!同样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读完之后,小组内评一评,学一学。(注意:要学会与别人合作,互相谦让,当别人选择了小猴,你可以选小兔来试试。

7、抽生分角色表演读

(1)师述:老师觉得你们在小组内合作得非常愉快,想请几个小朋友到前边来表演读给大家听听!谁愿意读小猴说的话?小兔?猴爸爸呢?地球爷爷谁来?老师也想参加一个,欢迎吗?我来读叙述的语言。下面的孩子们别着急,你们可得仔细听,认真看,待会请你们来当评委,你们的权利最大哟!

(2)抽生评价,教师进行鼓励。

(四)想象练说

过渡:你们读得这么好,能大胆地说吗?

1、我们从读中知道地球爷爷的手很神奇,能让——能让——(生接着说)那还能让什么掉下来呢?出示句式:地球爷爷的手真神奇,能让( ),能让( )。

2、抽生说,师评议。

3、想象说话:孩子们真会说,老师还要考考你们,假如地球没有地心引力,会怎么样呢?请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

4、抽生说:你想到了什么——

5、小结:孩子们说得太棒了!个个都是智慧星、表达星!

(五)训练书写

过渡:说得这么棒,相信你们字也会写得很漂亮!

1、出示“玩、球”这两个字,生仔细观察。

要想写好字,先要学会观察。

* 你发现了什么?(结构相同,部首相同)

* 在写时,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左窄右宽、王字与王字旁的不同)

2、师范写,生边观察边书空。

3、生描红,练习。师巡视并指导。

4、展示学生作业,师生共同评议书写情况。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孩子们真了不起,不但会认、会读、会说、会写。其实,关于我们的地球爷爷还有很多很多有趣的事,等待小朋友们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老师愿与你们一起努力,共同去开启科学知识的大门!

比如:树上的黄叶会掉下,为什么刚长出的叶子不掉下来呢?

纸飞机飞出去后总是要掉到地上,为什么真飞机不掉下来呢?

……………

3、孩子们,带着这些疑问,用我们聪明的头脑,不断学习,课后继续去探索吧!

地球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基础,并影响到人类活动。一直以来,因其抽象、空间概念强,成为学习的难点。因此,教学时,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做好内容的取舍,把握好难度和深度,做到浅化,重现象描述,轻原理分析。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

3.探究式教学贯穿始终,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手段帮助学生观察到大尺度的地球空间运动,理解地球运动与相应地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用实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动手演示,感知地球的运动,发展空间想象力。

(2)在探究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也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明白任何地理现象都有成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人地关系观。

(2)培养坚持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运动规律。

2.正确列举实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教学方法与教具准备

1.运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等工具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空间概念。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体验,帮助学生将零散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学生自主学习、同桌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探究。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节中,我们认识了地球的形状,知道一些关于地球的数据。播放动画“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大家能解一下原因吗?

学生回忆旧知回答。

“温故而知新”,引入新课。

地球自转有哪些特点呢?动画:地球的运动。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动画地球的运动,完成学案“学生自主学习(一)”表格。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有针对性地鼓励。

展示学习成果:“学生自主学习(一)”

让学生展示自我,提高学习兴趣。

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①若地球不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②若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会产生什么现象?

探究昼夜的形成:借助手电筒和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边演示边解说。

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如果分别从北极和南极看,还能简单地说地球是自西向东转吗?教师动画点拨。

表演者叙述,观察者完成“学生合作学习(一)”。

了解我们是白天看nba的原因,明白地理对生活是有用的。

师生共同学有关时区的知识。

和老师一起学习时区知识,并完成“师生共同探究(一)”中的空。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意识。

师生共同探究:怎么统一时间呢?

和老师一起分析、学习完成学案“师生共同探究(一)”。

分析问题能力,初步了解时区。

教师以诗的形式小结地球自转。

说说对该诗的理解

活跃气氛,温习知识

播放动画“走过四季”。

观看动画。

缓解气氛,感受四季之美

和学生一起学“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知识。

和老师一起学,并完成学案上“师生共同探究(二)”。

生活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为后面“学生合作学习(二)”作为知识准备。

组织学生分组探究,并给予指导。

小组合作探究“太阳的公转”。

合作探究能力。

你学到了哪些地球公转的知识?用动画补充或强调。

利用“学生合作学习(二)”展示学习成果。

检验合作学习情况。

了解科学史上的“天转还是地转“之争。

阅读“是天转还是地转”。

培养坚持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

结合动画,和学生一起学习五带的划分。

利用“师生共同学习(三)” 。

展示学习成果:五带。

太阳公转知识的延伸。

延伸拓展

思考并回答。

检验学习情况。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技能?有什么感想?

总结反思。

培养梳理知识、巩固知识能力。

五、板书设计

地球的运动

1.自转:自西向东,时间24小时,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2.公转:自西向东,时间一年,四季变化、五带。

地球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十个生字,正确读写“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设想、移民、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2.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3.感受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

1.默读课文,画、批说明方法。

2.借助列表,理清说明顺序。

3.阅读图表资料进行拓写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2.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明白人类的生存依托于“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

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倡学生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三、教学策略

1.借助资料、结合说明方法感受只有一个地球。

2.通过读、思、议等教学方式,使学生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大家要精心保护它,初步感受保护环境的教育。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写出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认识说明对象

出示课件地球图片:在浩瀚的宇宙间,有这样一颗星球,它有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充足的水分;有茂盛的大树,美丽的鲜花,碧绿的草地;有动物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地玩耍、嬉戏;有人们在蓝天下愉快的生活,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载歌载舞,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它就是?这篇课文要说明的对象是谁?(地球)对,读课文要先从题目入手,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学习词语,发现书写规律

1.听写词语。

矿物、恩赐、枯竭、威胁、目睹。

2.发现规律。

这几个字:矿、赐、竭、胁、睹。都是我们这课的生字,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了吗?规律:左右结构的字要左低右高、左窄右宽。

(三)发现写法,整体感知结构

1.快速浏览课文,作者从几方面介绍了地球?外观、体积、资源、移居。

2.作者从这几方面要说明地球的什么特点呢?又是怎样说明的呢?

3.默读画批:细细品读课文,用曲线画出地球的特点,读读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说明的,批注在旁边并想想作者这样运用的好处。

(四)体会写法,认识地球特点

1.“外观”特点。

(1)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样的语言让地球的美跃然纸上的?谁来读读?

“水蓝色的纱衣”:相互交错、薄薄的纱衣。借助插图,展开想象。

(2)说到母亲,想到摇篮,你会想到什么?

赋予了地球一个尊贵的身份母亲,赋予了地球一个神圣的地位“摇篮”,把地球写得更加亲切、可爱,一下子接近了与我们人类的距离。

2.“体积”特点。

(1)列数字:六千三百多千米:63000000。(看着这些零,地球挺大的啊)

(2)打比方:一叶扁舟。

(3)作比较:这几句话都在说明地球的小,为什么这么说呢?

(4)朗读:列数字、作比较让我们从全新的角度认识了地球,你能读出它的特点吗?

3.“资源”特点。

(1)“拿矿产资源”举例子。

(2)列数字:“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从数字中感受到什么?

形成这么难却被人们随意地破坏,说明人类对资源的破坏之大;而且这些资源是有限的,勾连上文“母亲”,联系上下文我们加深了对“母亲”一词的认识。

(3)用词准确:在谈感受时,有同学说“人类的破坏”“乱用化学试剂”,但书中用的是哪两个词?毁坏、滥用。它们有什么不同?遇到困难时,我们就借助工具书来帮忙。

(4)表达效果:我们学习了好几种说明方法,为什么在说明“资源有限”时作者要采用举例子的方法呢?

(5)资料辅助:自然资源的种类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结合课前筛选的资料,从图表中挑选一种资源,也试着来说说地球资源是有限的。

(6)段落结构:同学们,这些资源都是有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各种资源。这些资源中有些本来是可以再生的,可以长期为人类做贡献的,但是,一起读读课文。读完之后,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7)联系实际:读到这些语句,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画面?面对有限的资源,我们应该怎样做?

(8)拓展写话:出示补充资料,这是20xx年与20xx年我国水资源数据的对比表格,另一份是我国矿产资源特点的文字介绍。请你围绕“珍惜资源”这个话题,利用资料写一段话。

4.“移居”特点。

这些语句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却运用“至少、没有、不能”等这样简洁的词语,准确的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

5.结尾。

作者从这几个方面说明了地球的特点,为了是要写出自己的心声,是什么?

(五)回归课题,感知写法

回顾刚才我们的学习过程,阅读说明文,首先要明确说明对象,然后要能够发现说明方法,感知说明对象的特点,借助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科学的认识说明对象。

(六)活动学习

1.结合“资源有限”发现生活中浪费的现象,搜集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写“倡议书”。

2.搜集“珍惜资源”的好做法,制作宣传小报。

地球教案6篇相关文章:

世界地球环境日活动总结5篇

地球上的星星之心得体会7篇

色彩对比教案教案6篇

大班磁铁教案科学教案6篇

户外活动安全教案中班教案6篇

体育教案高中体育课教案6篇

五彩绳教案幼儿园教案6篇

中班数学教案相邻数教案6篇

大班防溺水安全教案教案优秀6篇

大班科学教案沉与浮教案推荐6篇

地球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