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写事迹的时候,需要有较强的触发力和感染力,在写事迹的时候,首先要学会端正个人态度,这样才能确保它的价值,以下是好文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黄文秀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5篇,供大家参考。
黄文秀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篇1
黄文秀作为一个普通党员、一个驻村第一书记、一个市级机关工作人员,其因公殉职之后被驻村干部群众、单位同事、所读大学师生、家人以及全党、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高度评价、由衷佩服、深情缅怀,被授予各级各类崇高荣誉。所以如此,是因为黄文秀同志具有如下令人感佩之处。
(一)对党忠诚,政治坚定
政治上的清醒坚定,是对一个党员、一个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是一个党员、一个领导干部健康成长、有所作为的根本保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集中、突出表现为对党忠诚。黄文秀同志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由于家境贫寒,她是在党和政府的关怀资助下得以完成学业,她的家庭是在党和政府的关怀资助下得以如期脱贫。因此,她对党心存感激、无比热爱、热切向往,以至大学就读期间坚决加入党,以示对党的坚定信念。在驻村工作期间,她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脱贫攻坚以及其他决策部署,确保驻村脱贫攻坚以及其他工作的推进、落实、完成。
(二)理想远大,具有境界
一个人要有境界,一个党员、一个领导干部更要有境界。一个人没有境界,不可能有远大出息,不可能获得人们的崇尚尊敬;一个党员、一个领导干部没有境界,不可能成其为党员和领导干部,不可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持续不懈努力奋斗,不可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欢迎、拥戴和支持。具有远大理想,是具有境界的根本表现和标志。黄文秀同志就是具有远大理想的人。黄文秀同志自小家境贫寒,经历饱尝了人生的贫寒痛苦,很希望、很期盼通过奋斗改变家庭现状、追求美好生活。黄文秀同志的不同之处、不平凡之处,在于她不满足、不陶醉、不停留于追求个人人生目标、人生理想,而是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人民命运紧密结合,通过致力改变国家民族人民命运去改变个人命运。她曾经说过,一个人要活得有价值,不能光为自己活着,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黄文秀同志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原本可以留在北京或其他大城市从事待遇优厚工作,最终还是毅然选择考取广西选调生,返回家乡百色市工作,矢志为改变家乡面貌作出贡献。矢志为改变家乡面貌作出贡献,这就是黄文秀同志作为一个党员、一个驻村第一书记、一个市级机关工作人员的初心和使命。正是因为胸怀上述远大理想和初心使命,黄文秀同志在家乡市级机关工作以及驻村工作中,才能不断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开拓进取,取得明显成效、骄人业绩,受到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肯定和由衷称赞。
(三)爱岗敬业,不甘平庸
一个人要有事业心、进取心,一个党员、一个领导干部更要有事业心、进取心。一个人缺乏事业心、进取心,必将陷于平庸、碌碌无为;一个党员、一个领导干部缺乏事业心、进取心,不仅自身陷于平庸、碌碌无为,还会损害党的形象、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党的事业发展。黄文秀同志不论作为学子还是参加工作,都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因而都不甘平庸、不甘落后,位居先进优秀行列。作为学子,她热爱学习,肯下勤奋刻苦之功,从而学业优秀,得过无数荣誉奖励;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她把驻村工作不是当作走走过场、镀镀金,而是胸怀强烈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决心驻村期间改变全村面貌以及使群众脱贫致富,以至立下脱贫攻坚任务“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铿锵誓言。当初她是这样立下志愿、下定决心的,最终她也努力去实现这样的志愿和决心。驻村一年多,在她的带领下,经过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全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以及群众脱贫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发生了很大变化,获得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四)公而忘私,甘于奉献
公而忘私、甘于奉献,是一个党员具有境界的一个重要表现和标志,是一个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一个重要要求和必要表现。黄文秀同志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原本可以留在北京或其他大城市从事条件好、待遇优越的工作,最终返回家乡工作。这意味着她必将失去良好的工作环境、优越的收入待遇、宽裕的物质生活。然而,为了返回家乡工作,以回报家乡、建设家乡,她还是毅然放弃个人利益。在组织上安排她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之前,她父母年老患病需要照顾,她年纪渐大需抓紧解决个人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个人问题需解决。一旦组织上决定她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愉快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把面临个人问题完全淡化忘掉,丝毫不向组织上强调提出。为了党的扶贫事业,她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这是她对党和人民的最大奉献。
(五)坚毅不屈,勇往直前
一个人、一个党员、一个领导干部在前进道路上,在实现梦想、初心、使命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轻而易举,难免遭遇面临各种困难、阻力、风险、挑战、曲折。这就需要培养具有坚毅不屈、勇往直前的宝贵特质和优良作风。顽强不屈、勇往直前,由初心使命决定,又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及实现梦想的必然要求、重要保证。驻村工作之初,由于黄文秀同志给人以瘦小、文弱、秀气的印象,绝大部分村干和群众都陷于“以貌取人”的思维定势,质疑她担当驻村第一书记的能力、初衷、决心,因而都不愿意配合支持她的工作。对上门走访调研开展工作的黄文秀同志,有的群众干脆闭门不见、躲得远远的,有的就是见着了也不屑不愿沟通、多谈情况想法,有的甚至当面讲风凉话、不给好脸色。面对村干和群众的质疑、不信任、不配合,面对驻村工作的开局之难,尽管毫无思想准备、出乎意料之外,尽管深受委屈打击,但黄文秀同志没有丝毫畏难退缩之意,反而更激发坚定她搞好驻村工作的初衷、意志和决心。她在虚心求教问计所驻村老支书的基础上,采取软磨硬缠、主动帮干农活、打亲情牌等方式手段,拉近与群众距离、消除群众疑虑、培养与群众感情,最终获得了群众的接纳信任和配合支持。
(六)深怀感恩,懂得回报
我国自古就崇尚追求“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德情怀和优良传统。一个人、一个党员、一个领导干部不深怀感恩、懂得回报,甚至以怨报德、以仇报恩,那就有背道德、有背情义、有背天理,进而无以立足家庭、无以立足社会、无以立足党。一个人必须深怀感恩、懂得回报,一个党员、一个领导干部就更必须深怀感恩、懂得回报。黄文秀同志就是一个深怀感恩、懂得回报的楷模和典范。黄文秀同志子妹三人,作为在农村务农的父母把他们养育成人实属非易,付出了许多辛劳和代价,对此她深切感知、一辈念怀、总欲报答。黄文秀同志自小就深知父母的辛劳不易、体谅家庭的贫寒困苦,生活上不提过多过高要求,崇尚节俭朴素,为了减轻父母劳动和经济负担,在学校求学期间她经常利用寒暑假以及课余时间帮助父母干农活、搞勤工俭学。当读研究生以及参加工作之后,随着父母年事愈高以及具有一定经济能力,她对父母的关心照顾、孝敬报答更全面、更细心、更温馨。黄文秀同志对内深怀父母养育之恩,真诚极力予以回报,对外深怀党、政府、社会帮助脱贫、资助就学之恩,真诚极力予以回报。她不留恋北京以及其他大城市,毅然返回家乡工作,就是对党、政府、社会之恩的最好回报。
黄文秀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篇2
黄文秀那么高的学历毅然回到家乡冲到第一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那么漂亮的女孩为了扶贫工作不打扮不恋爱、那么贫困的家庭不扶己先扶他,通过点点滴滴的选择可以看出她的勇于担当、倾情投入、甘于奉献。黄文秀深知,群众要脱贫,增收是硬道理,村经济发展了,人民群众的收入提高了,驻村扶贫的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驻村一年,她把全村所有的贫困户遍访了一遍又一遍。在驻村满一年的那天,她的汽车仪表盘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她深入群众中,赢得了群众的尊重和认可。她的一生过的短暂而热烈,为我们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值得我们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思考。我们党员干部要学习黄文秀敢于拼搏,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通过学习反思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端正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地位,一切以人民利益出发,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基层干部要加强与群众联系,听民情访民意,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切实利益,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多思多想,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带领人民群众脱贫的问题上来,要敢于创新,用于突破,牢记初心,不忘使命,以党的思想理论做指导,为人民群众服好务、办好事。
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黄文秀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篇3
守初心,担使命;扎根泥土,读懂人民。
6月23日,光明日报头版刊发长篇通讯《一位基层选调生的初心故事——追记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光明日报官方微博、微信、客户端、光明网全媒体矩阵同步推出系列产品,全方位、多视角报道了优秀年轻知识分子代表黄文秀扎根乡土、真心为民的感人事迹,在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人们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黄文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继承遗志走好“长征路”
“squo;黄文秀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宁夏中卫市委党校副教授王文红曾在沙坡头区迎水桥镇鸣沙村扶贫5年。他说,驻村经历告诉我,扶贫不能摆花架子,只有与农民交真朋友,实心实意谋出路,才能真正融入农村,才能获得农民认可,“群众的笑脸,可以融化我们所有的辛勤付出、奔波、不解和委屈”。
刘启强是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2018年初到百色市平果县太平镇吉林村任第一书记。经过一年的努力,吉林村有49户223人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到1.96%,顺利实现整村脱贫出列。他感动地说:“黄文秀用青春铸就不朽的榜样,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我将坚定信念,克服困难,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应有贡献。”
“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主动请缨到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挂职扶贫的光明日报社编辑尚杰对黄文秀的这句心声感同身受。他说,黄文秀用智慧、汗水和生命,在最需要人才的贫困山区,为父老乡亲们带去了脱贫的希望,谱写了不负时代的壮丽篇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缅怀她的感人事迹的同时,更应该学习她在基层建功立业的初心、决心和信心,脚踏实地,在干事创业中贡献自己的全部精力。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刘娜,是贵州大学“博士村长”工作队队长,她一直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胜安村蹲点扶贫。刘娜说:“黄文秀对少数民族贫困群众的那份责任感和赤子之心深深打动了我,他用生命诠释了squo;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squo;,虽然她离去了,但是她的事业一定会在我们手中延续。”
“我们的时代责任,就是将自己的生命与中国最为真实的基层社会发生碰撞、交叠和融合。”再过几天,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王鹏翔就将踏上前往广西的征程。同为选调生的王鹏翔表示,一定谨记黄文秀扎根泥土、读懂人民的嘱托,跑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接力跑。
“文秀姐体会到基层的艰辛,当获知我也报考选调生时总劝我打消这个念头。没想到,我一直在顺着她的路走,学着她的样子。”同为北京师范大学校友,现为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鲁甸乡太平村第一书记的苏傥君表示,一定会前赴后继、再接再厉,竭尽全力走好黄文秀没走完的“长征路”。
扎进泥土才能举起理想
“青春如何选择?人生如何书写?黄文秀用自己短暂而精彩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一名青年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给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做出了行动上、信仰上的表率。”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车宗凯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才是青春最热血的“打开方式”。脚踩大地,胸怀家国,把自己深深扎进泥土,才能把理想高高举起。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联合会副主席池松恒说,黄文秀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国家的培养下成长成才的当代青年学生,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把所学所思回馈给祖国和人民。她这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精神,必将感召更多青年投身基层建设和国家发展的宏图伟业。
“黄文秀从贫苦人民中来,到贫苦人民中去,因为亲身体会过艰辛和苦楚,才更加感同身受,以满腔热忱俯下身子扎根泥土,执着于脱贫攻坚第一线。”北京大学团委研究室副主任苏晖阳说,黄文秀将扶贫事业作为她“心中的长征”并献出年轻的生命,她是这个时代的实干者,也是坚守初心的梦想家。
新疆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张芳表示,黄文秀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位年轻人不忘自己从哪里来、要去哪里贡献知识和才华的人生选择。如何让自己的所学为人民服务,如何把自己的努力与国家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黄文秀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了标准和榜样。
南方科技大学思政中心教授李翔认为,黄文秀把信念和梦想相结合,把知识和实践相统一,用奋斗的青春书写了无悔的奉献。她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脚踏泥泞,俯首躬行,洒下青春的汗水,埋下理想的种子。她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把新时代的党性和民心牢牢凝聚成了一体。
朴实家风涵养高尚品德
“一位年轻知识分子正在倾其所学回报家乡时,却失去了年轻宝贵的生命。作为一名革命老区广西百色的壮家女儿,她始终牢记自己是在党和政府帮扶下走进大学殿堂的,始终不忘家乡故土的滋养,时刻铭记革命先烈奋勇前进、不断拼搏的精神,毅然放弃留在都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投身基层扶贫事业。”北方民族大学副教授马建福说,黄文秀牢记家乡人民的嘱托,牢记“基层很需要人才,一定要考虑回家乡”的承诺,既源自一位青年知识分子的初心和使命,也来自优良家风的熏陶。
“黄文秀的家庭脱贫不久,但仍十分困难,父母身患疾病,却再三婉拒慰问金,他们的举止朴实无华,让人落泪,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好家风。”马建福表示,将在日常教学中将这种价值观和正能量传递给广大青年学子,引导青年从自我做起,在全社会形成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的好风气。
光明日报社深圳记者站记者党文婷与黄文秀同龄,同样作为一名党员,她在黄文秀身上看到了初心、感受到了使命、更找到了差距。她认为,黄文秀身上最可贵的精神,就是从清贫中走来而不忘本、主动以使命感承担起社会责任,而这很大程度上源自他朴实无华的家风。“这种对人生追求的坚持和事业选择,折射出的是她内心的坚定和灵魂的光辉,在当下年轻人一些浮躁、焦虑的嘈杂之音中尤其显得可贵。”
“黄文秀不仅自己是新一代大学生的楷模,她的家庭教育也让人深深感动。”新疆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张立新说,她家里那么困难,可家人对党和政府给予的帮助再三推辞,要给更困难的人。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培养出黄文秀的家庭。从黄文秀立志回家乡报效父老乡亲的决心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大学生,是一个热爱家乡愿意为家乡贡献一切的人,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新时代优秀青年榜样。
暴雨如注、电闪雷鸣,汹涌的洪水漫过道路,眼前是黑压压的模糊世界……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30岁的壮族女干部黄文秀生前传回的最后视频画面。
“不忘初心”,说到底就是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祖国事业谋发展的崇高目标,时时刻刻牢记人民的利益,是一句说起来简单,却需要一生为之奋斗的话语。纵观我国和我党发展的历史,在每个年代总会涌现着那么一些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中国人民的美好未来不断奋斗着,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哪怕是最宝贵的生命。
不忘初心,源于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人民群众是我党执政最大的底气,也是祖国蓬勃发展最根本的力量和保障,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人民群众谋幸福,是一个党员应该时刻铭记于心的。正是因为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时刻牵挂着人民群众的利益,黄文秀同志在看到天气预报之后,想到的是驻村地点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危,毅然返回驻地去帮助当地群众抵御自然灾害。
不忘初心,给人以无所畏惧的力量。正是因为坚定不移信仰社会主义,许多党员同志才会一直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无私付出。当面对狂风暴雨的时候,黄文秀同志并没有退缩,而是毅然决然地踏上驰援贫困村民的道路,在赶赴驻村地点的途中,还不忘联系同事,询问村民的受灾情况。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黄文秀同志生前的事迹,再一次让全党上下的同志受到了“不忘初心”的力量,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该主动向该同志学习,保持一名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守初心、担使命,与人民群众紧紧相依在一起。如果多一些像黄文秀同志一样的好党员,何愁人民不幸福、祖国不复兴呢。
2019年6月17日凌晨噩耗传来,年仅30岁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白坭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同志在工作途中不幸遇难。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年轻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奉献做出了榜样,我们一定要向她学习,立足岗位,不负韶华,用青春为国服务,为民造福。
青春就是甘于奉献。黄文秀同志毕业于北京高校,本可选择更为安逸和舒服的工作环境和行业,2016年研究生毕业,毅然选择回到家乡百色,用所学服务建设家乡。2018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投身到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中,敬业爱岗,心系群众,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她身上,青春代表着奉献,青春意味着付出,青春彰显着使命,青春书写着担当。
生命宽度更有价值。一个人的一生也许很漫长,但就人类历史长河的发展而言,却是极为短暂的。有的人浑浑噩噩过了一辈子,有的人勤勤恳恳干了一辈子,有的人虽生命短暂,人生却无比绚烂。黄文秀同志在短暂的人生路上,用奉献延展了生命的宽度,让生命的价值光芒四射,精彩纷呈。
奋斗才是精彩人生。“无青春不奋斗”这句话用在黄文秀同志身上最为贴切不过了,她的人生定格在奋斗的30岁,脱贫攻坚忘我工作的30岁,人生最美好的30岁。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年轻一代的人生追求和奋斗征程,为我们这些正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广大年轻干部树立了楷模,我们也将继续她的事业,用奋斗谱写精彩人生华章。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一书记”黄文秀在从百色返回乐业的途中遭遇洪水,不幸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将30岁的青春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对于人生而言,30岁正是摆脱稚气、心怀壮志、舒展才华的黄金时节,而黄文秀义无反顾放弃城市的繁华,选择将青春安放在扶贫一线,带着为家乡群众谋幸福的初心,为村庄发展和百姓致富挥洒汗水、释放激情,扶贫路上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都镌刻出初心的印记。
人生往往于无声处听惊雷,我们惋惜黄文秀的不幸离去,更感慨有一种力量温暖了我们跋涉的脚步,这种力量不会因为岁月年轮的渐次厚重而消弭无声,而终究会历久弥新,这就是初心的力量。永不凋零的初心犹如点亮迷茫的方向灯,当青春与初心相遇,在历经坎坷艰辛、风雨洗礼后,我们依旧拥抱初心的起点与栖所,造就出更加成熟和坚定的自我,不负年华韶关、似水流年。对于年轻干部而言,从黄文秀事迹中应学会聆听初心的召唤、感悟初心的力量,在基层的摔打中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坚守,在为群众的无私付出中定格最绚烂的年华。
青春可以放飞梦想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习总书记年轻时在梁家河插队7年,与基层群众建立了真挚深厚的情感,在一线实践中汲取了丰富的人生智慧,练就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高尚品格,指引着年轻干部在“拔节孕穗期”学会向下扎根成长,在基层的摸爬滚打实践中,找到深植于心的最初梦想,汇聚成长成才的不竭动力。心在哪里安放,青春就在哪里绽放。年轻干部要向黄文秀那样,一路风雨艰辛,毅然选择向着自己牵挂的群众前进,时刻把为民初心印刻在脑海里,铭记在内心里,落实到行动中,让每一颗炽热的初心在时代洪流中寻找到正确安放的位置。
心之越坚,行之越远。坚守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不断擦拭自己的坚守和初心,靠着理想信念指引导航,通过持之以恒的付出成就一番无悔的事业。黄文秀研究生毕业,身为党员的她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投身脱贫事业,来到了偏远的农村山区驻村工作。环境的艰苦没有让她望而却步,学方言、解民忧、促发展,脱贫的“长征”路上留下她执着笃行的身影,让人体悟到什么叫“最是坚守动人心”,也鼓励着年轻干部不囿于一时环境的掣肘,保持澎湃的热情、向上的冲劲、原初的本真,勇于向上攀登,做时代的“劲草”与“真金”,以青春之我镌刻无悔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黄文秀同志不幸遇难,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亲切慰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黄文秀同志生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201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黄文秀同志自愿回到百色革命老区工作,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时刻牢记党的嘱托,赓续传承红色传统,立下脱贫攻坚任务“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铿锵誓言。她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间,推动实施百坭村村屯亮化、道路硬化和蓄水池修建等工程项目,带领群众发展多种产业,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同志在突发山洪中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黄文秀同志被追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等称号。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黄文秀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黄文秀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宣部、教育部、全国妇联、国务院扶贫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有关负责同志,黄文秀的亲属、同事、同学,及社会各界代表等参加发布仪式。
黄文秀,1989年生,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她是2016年广西优秀定向选调生,曾任百色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
6月16日的大雨来得很突然。下午两点多,黄文秀没吃饭,就急匆匆地要出门。父亲看了天气预报,知道晚上会有暴雨,劝她,“要不明早再回吧?”
“就是因为要下暴雨,村里可能会受灾,更应该马上回去”,黄文秀坚持要走,临走前,她叮嘱父亲“记得吃药”。
回村的路上,黄文秀一边开车,一边给村支书周昌战发消息,询问村里的情况。当地的地质比较疏松,一到雨季,容易发生塌方和滑坡。
6月17日凌晨00:12,黄文秀在家族群里发了一段11秒的小视频。
视频里黑漆漆的一片,只有车灯发出微弱的光,照出密集的雨点、频频摆动的雨刷和从山上倾泻下来、淹满整条公路的洪水。
4分钟后,黄文秀对家人说,“我遇到山洪了,两头都走不了,雨越来越大,请为我祷告吧”。没有人预料到,这成了她留在世上的最后一段话。
凌云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副队长席道怀是最后见到黄文秀的人。他对媒体回忆,他曾和同事在积水路段碰到进退两难的黄文秀。她冒着雨从车上下来,向席道怀求助,请他帮忙开车通过这段路。
席道怀将文秀安顿在警车上,他驾驶文秀的车在前头开路,当他把车开到安全地带,却发现文秀乘的车没跟上来。文秀电话无人接听,席道怀在车上的同事也不接电话。此时,席道怀隐隐产生了不祥预感。原路返回,他发现路面塌方、一片狼藉。救援人员在下游河道发现了她的遗体。
“30岁,太年轻了!”人们痛惜于她美丽而短暂的生命,含泪送她。
“几天前,文秀说我们脱贫攻坚战的效果不错,全村只剩下2.7%贫困人口,过段时间我们全村脱贫了一起开个庆功会吧,当时她还在我们一个农民家里,买了一些酒。”百坭村村支书周昌战说,“酒买好了,可是她却不在了”
百色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百坭村是百色战场上那座最难啃的山头。这里离市区200多公里,石山林立,山路蜿蜒,每逢雨季,山洪暴发,物资上不去,温饱都难以维持。2018年3月,她从市委宣传部下村,任白坭村扶贫第一书记。
对这个第一书记,村民们质疑声不断:“莫当真,女娃娃,squo;镀镀金squo;、走过场就回城。”这让她心里憋屈,她搞不懂为什么自己翻山越岭、走街串户,老百姓们却对她这么排斥......深夜一个人驻村形单影只……困难远超出她的想象,迷茫和困惑挥之不去。“我还不够勇敢”,她在日记中反省自己。
如何才能消除跟农民的“距离感”?她拿出了山里人的拧劲,白天上门走访,村民不搭理,她就扫院子、摘砂糖橘、收玉米、种油茶,一边干农活一边商量脱贫计策。从不喝酒的她甚至会主动带上酒,和老乡们坐在一起叙叙家常。不少贫困户慢慢地接受她,开玩笑“女娃娃还真是难缠得很哩!”文秀找来技术员改造,让老乡家的砂糖橘大丰收,一年内由6万多斤涨到50多万斤,8户人家的那用屯,有6户靠砂糖橘年收入10万元以上。她带着大家修路、安路灯、建蓄水池,在村里走夜路不再需要打手电。村里有88户418人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2.88%下降到了2.71%村民亲切地称她为文秀姑娘、文秀书记。
有人说中国农村是“3亿人离家的世界”,可她说“走出去后,总有人要回来”。
临近毕业,她的大多数同学都留在北京当老师,她本可以有很多选择,留京或出国,然而她却与众不同,决定重回大山:她考上选调生,分配到百色市委宣传部。就在大家以为她将在市委机关稳定时,她再次做出谁都想不到的选择:到最贫困的地方去。然而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当时的文秀母亲患先天性心脏病,父亲身患重病。
贫困的农家却有高尚的家风,文秀靠着扶贫资助才得以完成学业,这让她心怀感恩,期待能回报这片土地。
住在毛坯屋里、外墙裸露着红砖,二楼甚至连门窗都没安,文秀家2016年才脱贫,但仍十分困难,好不容易家里出了个大学生、公务员,可在病榻前给父亲喂药的女儿,转眼已是阴阳两隔,体弱多病的双亲难以抑制失去女儿的悲痛。但却再三婉拒各级政府给予的慰问金。
在《时代楷模发布厅》的节目现场,中宣部副部长梁言顺颁发奖章和证书,请文秀的父亲和姐姐代领。文秀的父亲强忍悲伤、嘶哑地说:“她坚持回到爸爸的身旁,做出来给爸爸看,给爸爸满意,今天她做到了。”
在家乡广西百色市田阳县读书时,黄文秀曾得到过许多嘉奖,不善言语的父亲至今还保留着女儿的一些荣誉证书,有的虽已过去十多年却依旧崭新如初。
“文秀读书勤奋认真,性格也特别开朗,有爱心,班上同学有困难,她的身影总会出现。”田阳高中政治老师韦琳曾教过黄文秀,在她的印象中,文秀上学时总是到得早、走得晚,虽然家庭生活困难,但文秀常常面带笑容。
黄文秀高中时的老师和同学们还记得十多年前课堂上,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分享心中的理想,畅谈未来的打算。当时,黄文秀笑着对大家说:“家乡穷,我接受了教育资助,想考出去上个好大学,以后争取回老家工作。”
“她有股不服输的精神,有时候事情做不好都不好意思见老师。”黄文秀高中时期的班主任李品忠对俭朴刻苦的黄文秀印象很深,“她打的饭菜总是比别的孩子便宜些,一直梦想改变家乡贫穷的面貌,最开始没考好,她还去复读再打拼。”
有同学后来问过她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的原因,黄文秀回答:“很多人从农村走出去就不想再回来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
黄文秀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篇4
黄文秀,她的生命虽然定格在30岁,但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是切实为群众谋发展谋幸福的党,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就是我的使命。”一句平实的话,道出9千万共产党员共同心声。
我们作为基础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教育利益,我们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为学生打造未来,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以“三联三为”活动为契机,建立健全党员联系服务人民群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党员服务中心体系。紧密结合实际,突出实践特色和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每一位党员都要建立开展“三联三为”活动的民情日记,详细记录参加活动党员所联系对象的基本情况及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与问题,切实达到为群众代言、解难、服务的实际效果。
畅通帮扶渠道,实现干群和谐。建立行政关心党员、党员关心群众的工作机制,开通学校“党员服务热线”,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答复,通过多种途径为困难教职工排忧解难。在此基础上,广泛利用听取各界意见建议的有效途径,使学校能够在第一时间听取民声、第一时间反映民情、第一时间排解民忧。
积极做好为困难群众送温暖工作。主动看望慰问困难群众,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把党的温暖送到贫困群众的心坎上。在帮扶活动中要认真对照反思,特别是要对照群众的生活现状,对照群众的意见建议,反思自身的工作状态和工作作风。通过对照反思,在服务和帮助困难群众中汲取营养,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和加强自身建设的内在动力。
多种形式开展家校互动。组织广大党员教师开展以“访万家、解民意、促发展”为主题的“党员大家访”活动。党员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校园网平台、走家访等形式大力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采取约访、随访、电话访问、信函访问等多种形式,完成对结对学生家庭的家访,并将家访情况反馈至支部。家访活动要以学习和生活困难的学生家庭为重点,了解家庭境况和家庭教育现状,要突出在改变家庭教育方式、改善亲子关系、解决实际困难上送温暖、解难题。广泛征求家长意见,帮助学校查找差距,明确整改努力方向。
解决一批制约发展、影响和谐的问题。重点解决好发展、民生和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把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把解决发展问题和解决民生问题紧密结合起来,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落实,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群众。
通过“三联三为”活动的开展,着力增强广大教职工党员的宗旨观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照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的要求,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党员先锋形象,努力使广大党员平常之中能看得出来,困难之时能站得出来,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帮助群众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建设教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黄文秀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篇5
“就是因为要下暴雨,村里可能会受灾,更应该马上回去”,这是百色扶贫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在回村之前,对父亲说过的话。可谁曾想到,这句话,竟成了她对父亲说的最后一句话。
黄秀文,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的硕士;她本来可以选择留在大城市里,简简单单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可是她没有这么做,而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回到家乡,走到了扶贫的第一线,扎根于农村,不怕苦不怕累,愿意从基层做起,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帮助当地的人民群众走出贫困,实现富裕。
她是一个外来者,但与村民打成一片,一起拉家常,一起聊扶贫,慢慢的融入他们的生活,成为了村民们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她的生命永远的定格在了30岁,但是她却留给了村民们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也留给了我们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她的事迹告诉我们:新时代的新青年,只要有足够的决心,坚忍不拔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用我们所迸发出来的力量,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的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时代将历史使命交给了我们,我们就应当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把人生志向转化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发扬吃苦耐劳的良好作风,经得住风吹雨打,敢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阻碍,胜不骄,败不馁,经得起时代对我们的考验。
黄秀文同志用她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反思,去总结;只要我们新时代的青年都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昂扬不灭的斗志,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让所有的人民群众都过上幸福的日子。
黄文秀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