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自己的事迹,让我们时刻保持谦逊,珍惜每一次成长的机会,事迹记录是一种心灵的释放,可以让我们在文字中找到情感的寄托,好文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钳工先进事迹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钳工先进事迹篇1
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其中岛隧工程是大桥的控制性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最长公路沉管隧道。工程采用世界最高标准,设计、施工难度和挑战均为世界之最,被誉为超级工程。
在这个超级工程中,有位普通的钳工大显身手,成为明星工人。他就是管延安,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Ⅴ工区航修队首席钳工。经他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8次海底隧道对接任务,无一次出现问题。接缝处间隙误差做到了零误差标准。因为操作技艺精湛,管延安被誉为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
零误差来自近乎苛刻的认真。管延安有两个多年养成的习惯,一是给每台修过的机器、每个修过的零件做笔记,将每个细节详细记录在个人的修理日志上,遇到什么情况、怎么样处理都记录在案。从入行到现在,他已记了厚厚四大本,闲暇时他都会拿出来温故知新。二是维修后的机器在送走前,他都会检查至少三遍。正是这种追求极致的态度,不厌其烦地重复检查、练习,练就了管延安精湛的操作技艺。
我平时最喜欢听的就是锤子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管延安说,20多年钳工生涯,有艰苦,但他也深深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钳工先进事迹篇2
勤于思考,勇于创新
xx自xx年大学毕业后,来到了煤矿一线工作,他刻苦钻研技术,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始终坚持用敬业的态度完成每一项工作。
xx年,xx被调到主提升机房工作,面对新的工作环境,他暗下决心要在主提升机房把工作干好。可工作了半年后,有件事总让他头疼不已,原来,在主井提升机房变频控制设备层,有八个功率柜和励磁柜,每个柜子都配备了需要24小时不间断运转的空冷风机对其进行散热,而且空冷风机由于工作时的震动,对柜内全关断光电检测零序电流板、脉冲功放板及小继电器等产生一定的损害,八个柜子连在一起,那震动就像八台拖拉机一样,频频造成电气事故,给煤炭的提升工作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扰。问题出在哪?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看到洗衣机的排水管,灵光一闪在功率柜和励磁柜两侧用槽钢组焊成钢架,再将钢架地脚固定,然后把空冷风机架放在钢架上,用风筒布做成导风管与柜子进行软连接,同时在北面窗户安设小型变频通风机,在南面窗户安设通风口,形成对流通风,把温度降下来。他将建议交了上去,并经过技术改造,解决了此项难题。
由他牵头成立的创新工作室完成了副井井口托罐装置的制作与安装技术改造、变频器主从机连接方式技改革新等10余项技术攻关项目,解决巷道排水、卸煤口原煤外漏等26项安全生产难题,仅巷道自动排水技术改造一项每年就可为企业节约资金约30余万元。通过对立井主井电控功率柜防震技术的改造,利用风筒布做成导风管与柜子进行软连接,解决了因风机的震动造成全关断光电检测零序电流板、脉冲功放板及小继电器产生损害的问题,两年来,共节约资金70余万元。“立井主井电控功率柜防震技术改造”项目荣获集团公司xx年度职工技术创新优秀奖,消除了多年制约煤炭安全提升的困扰,填补了行业空白,xx年该项目荣获实用新型专利。他多次在各级岗位技能大赛中获得第一名得好成绩,曾先后荣获xx委表彰的中央企业技术能手、xx技术能手、xx市优秀技能人才、xx集团技术能手、首届xx工匠等荣誉称号。
敬业工作,不畏艰难
在日常的工作中,xx一直冲在工作第一线,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遇到困难、问题从不退缩。真正的奉献是平凡不张扬,他从来没有说过豪言壮语,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着自己的青春诺言,那就是继承先辈们的敬业精神,为煤矿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
卸煤口老掉煤……”坐在回家的通勤车上,他耳边听着工友的唠叨,脑袋却在飞速的转着。第二天的检修时,xx跟着检修的工友来到了主井箕斗卸煤口,看着煤流滚滚而下被溜煤板弹了出来落到地上,他眼前一亮,这不就像打乒乓球么?只要“球”不落“网”,问题不就解决了嘛。于是找到队领导说了他的想法,成立了专门的技术研究小组,经过近一个月的设计、改造,该项技术成功应用,为全矿节约安全投入60万元,多回收煤炭4000余吨,并在xx年被中国化学能源工会评为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
导师带徒,提升素质
每当有新人来到单位,xx既要担当科技攻关任务,又承担人才培养的责任,不仅带技术,还要带思想、带做人,与徒弟签订师徒合同,为徒弟“量身定制”职业生涯成长规划,确保导师带徒工作有的放矢。有的时候新人来到新环境,加上从来没有实践过,心里会忐忑和不安,为了让新同事尽快的适应工作,他会进行耐心的指导,逐渐引导其走上正轨,为他们仔细讲解工作要领,技术规范,让他们熟悉工作中的每一项流程,正是这样简单又热心的工作氛围让单位同事上下一心,进而实现青年人才团队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xx所在的队每年肩负着650万吨的煤炭提升任务,智能化、自动化要求较高,为提高职工技能水平和专业协作能力,他大力开展“技能提升”和“导师带徒”活动,针对岗位成长成才、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技能提升三个方面对57名职工进行培训指导;培养的5名徒弟现已独当一面,有2名徒弟在xx公司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在他的带动下,运输队逐步形成了人人学技术的良好风气,使这支队伍成为xx公司运输战线最具有战斗力的一支劲旅,为xx煤矿创下单班立井提升328斗的最好煤炭提升成绩,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智慧矿山建设作出贡献。
钳工先进事迹篇3
xx是平庄铁路运输段机务队钳工班班长,他为人质朴,工作勤奋,热心钳工制作工作,不求名利。同时还负责全段火车零配件及铁道配件的加工制作工作。几年来xx带领他的班组较好地完成了段里、队里下达的各项任务,并且在安全上未出现过任何事故。好的成绩源于不懈地努力。
xx 年春运期间,正值平庄铁路运输段大干一季度,抢运工作达到高峰,然而装煤站煤吊减速器破碎,蒸汽机车装煤停滞。接到通知后,xx和其他几名工友迅速来到煤吊前了解情况,煤吊减速器在 10 米高的煤吊大梁上,维修工作十分困难,十分危险。xx凭着丰富的工作经验,首先观察地貌,查找不安全因素,排除隐患之后,攀上 10 米高的煤吊吊臂,开始高空作业。
减速器重 100 多公斤,xx把破碎的减速器小心地拆开,再借助轨道吊车把减速器卸下来。回到车间自己重新加工零件,重新组装。凭着高超的技艺,精湛的手艺,减速器终于在吊车的牵引下徐徐升空,重新上岗,经过多次试验,刚修复的减速器完全达到技术要求。
xx 年夏天,省道改造工程在平庄北环开始施工,平庄通往赤峰方向的道路被封,改道绕行卧佛寺、太平地,再通往赤峰。因此平庄铁路运输段太平地道口车流量与日俱增。为了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减少路外事故的发生,段决定把太平地道口由原来无人看守的道口改建为有人看守道口。
增设有人看守道口,xx的任务是在十天之内制作、安装道口栏杆。任务十分紧迫,xx带领他的工友开始车螺杆、焊栏杆、组滑轮……车间里整天都是喧嚣的机器声。道口栏杆制作出来了,为了给夜间过往道口的'行人车辆更好的警示作用,xx又在栏杆上安装了交替闪烁的彩灯。几天后, 11 米长的黑黄相间的钢铁栏杆横跨太平地道口。xx和他的工友出地完成了任务,为道口安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xx 年秋季,为了让全线 50 多公里的铁路扣件不再丢失,xx一直都在制作铁道鱼尾板、连接拉杆等扣件的防盗螺母,一制作就是 3000 多个,这时段里的摇臂钻出了故障,不能转动,要返厂修理。为了不耽误防盗螺母的制作,又不耽误摇臂钻的使用,只好挤时间自己修了。 11 月 12 日星期六xx带着他的徒弟(南机厂工人技师)来到车间,开始拆卸、修理摇臂钻,经过反复处理,摇臂钻恢复了使用。而xx却不计个人报酬,不惜个人时间。
作为班长,xx总是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事,自己首先不做。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他总是以大局为重,出色地做好各项工作。就是这样,沉默少语、不爱张扬的xx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直默默地奉献着。
钳工先进事迹篇4
20xx年2月获得xx公司“双创”劳动竞赛先进个人称号,20xx年4月获得武汉xx公司青年岗位能手,20xx年1月获得中国一冶科技进步三等奖,20xx年2月荣获“武汉市技术能手”称号。
xx自1991年7月,进入一冶就职以来已历经二十年时间,他先后参加了武钢土焦改造工程,福建三钢加热炉工程,海鑫钢厂3×600m3高炉工程;邯钢三炼钢工程等二十多项大型工程的施工建设。在一个一个的工程中,他不断的丰富着自己技能不断地积累着实践经验,从一个只有单纯理论知识的技校毕业生成长为一名专业技术过硬的技能骨干。工作中他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不断积累,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在机械设备安装领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独特的工作方法。
一、刻苦学习,勇挑重担
1991年7月xx从一冶技校毕业分配到原一冶工安机械科(机械安装分公司)的时候,机械分公司还没有大规模在外施工,还承担着工安公司机械设备维护维修任务。科里领导为了让他们刚分配来的八人尽快的掌握钳工的基本技能,能配合师傅参加机械设备的维修,举行了一次技术比武,凭着自己平时的苦练,在那次比武中他获得了第一名。熟练的基本功,为他在以后的设备安装工作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xx参与武钢土焦改造工程,在安装振动筛衬板时,需要一个人钻到筛车里面配合,因筛车里面空间狭小,灰尘较大,无人愿意配合,他自告奋勇,爬入筛车里面,直至安装完成,出来时满面灰尘,但他没有叫一声累、喊一声苦。1996年,公司承接了福建三钢加热炉工程。他和其他同仁第一批赶到了三钢项目,当时已是十一月份,两个月的钢结构制作完毕后,公司决定留下他和另外几个同事在三钢过春节,并承担加热炉炉底机械设备的安装工作。虽说经过邯钢、黄石650齿轮钢厂等几个工程的锻炼,但整套的机械设备安装,xx还没有单独地负责过,在设备还没到货时,为了达到心中有底,每天工作的间隙他都要仔细的验看设备安装图纸,熟悉每一个部分的结构。在安装斜轨时,由于基础地脚螺栓埋设误差大,其中有几个斜轨的位移无法按图纸标注就位,而地脚螺栓太粗,也不易校正,要按图纸就位,就得切割斜轨座地脚螺栓孔,但斜轨座属机械设备,不能气割,怎么办呢?他拿着图纸仔细揣摸,觉得位移不能达到图纸精度要求的原因与斜轨面的基准有关。如果重新选择斜轨的测量基准点,就不用切割地脚螺栓孔了。但这会不会影响设备的运行呢?在与技术员仔细讨论确认不会影响到设备的运行后,用此方法,不用割地脚螺栓孔,三天就将斜轨座全部找正完毕。仅此一项技术改革,就赢得了四天的工期。在这个方法中他也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当别人下班休息时,他还在为工作忙碌,经常夜里十一、二点钟还看到他屋里的灯还在亮着,经过他的房间时总能听到他翻图纸的声音,第二天他依旧早早起来去现场工作。这些充分体现了xx先生是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的员工。
二、不断积累,勇于创新
3/6难,像在找正炉顶设备的'四根立柱时,出现了问题,如果按照常规方法找正,需要挂钢丝对每根立柱上法兰逐个找正,非常费工费时,并且将影响炉顶设备的安装进度。有没有更简单快捷的方法呢?根据现场实际情况,xx与其他技术人员熬了几个晚上试验了好多次,终于发明了一套井字架找正方法:这就是根据图纸尺寸要求,设计安装一个井字形支架,将立柱靠在井字形支架上,就可以将立柱定位。这就极大地缩短了找正时间,使炉顶设备能按期吊装完成。在设备安装的同时,xx组织设备安装工程队的员工,认真做好液压管道的结构安装工作,液压管道具有结构复杂,安装工艺要求高的特点,xx认真总结以往安装的成功经验,主动配合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精心编制液压管道安装方案,精心设计液压管道安装的工艺流程,逐条落实液压管道安装中的质量保证措施,为了确保液压管道安装的质量,xx利用每天的班前会,做好工序技术交底工作,对每一道工序的质量保证提出具体要求,使每个员工明确每道工序的技术难点和质量保证要点。在此基础上,加大治理质量通病的力度,努力消除一些长期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提高液压管道安装的实体质量,确保工程质量始终受控。在随机抽检中,得到业主代表和工程监理的高度评价。
经过他和机械设备安装工程队员的共同努力,海鑫10#高炉炉顶设备按照工期要求安装到位,最后做到了设备安装和液压管道安装与主体结构安装的工期同步,泥炮机、开铁口机也在结构安装间隙中穿插完成。9#高炉的设备均在不影响主体结构安装的前提下顺利全部安装到位。每一次接受任务,他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本着对业主负责,对企业负责的原则,在设备安装中狠抓工序质量,向参与设备安装的施工人员做好全面细致的技术交底工作,确保安装的设备及配套设施符合规范要求。并单机试车调试成功。
三、厚积薄发,价值彰显
在20xx年4月,xx转战到了邯钢新区2250加热炉工程现场。负责全部机械设备的安装工作。这座加热炉是由法国斯坦因工业炉公司设计,其技术在同行业中比较先进,虽然之前他也参加过同类型加热炉的设备安装工作,但是2250加热炉在同类型加热炉中炉体是最长的,设备安装精度是最高的,所以xx从第一台设备进场开始,根据施工技术要求,制定安装工序,对作业组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控制好每一道工序的安装精度进入设备调试阶段。炉底设备的调试是加热炉安装工作最后一道重要程序,按原来的经验,此工作需利用安装找正时的基准点和利用线架拉线、拉尺、测量等方法对设备的运行来进行监控和修正,以达到调试目的,然而这样较费工费时调试的时间较长,为了能更简单、更省力的调试,xx通过仔细的验算,并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商量,提出了“指针调试法”,即利用一个指针和一块绘有
5/6设计运行轨迹的模板来对炉底设备运行的控制,从而达到调试的目的。最后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充分显示出该方法的实用性、先进性。还在2号和3号炉进行了推广应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方法极大的提高调试工作的效率。不但为公司提高了经济效益,也得到了业主、外国专家及监理方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并顺利通过外方专家验收。该方法还荣获了“中国一冶科技进步三等奖”,xx就“指针调试法”撰写的论文也在《科技天地》20xx年12月刊上发表,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xx在公司设备安装领域耕耘的二十载里,洒下了无数艰辛的汗水,也收获了自己的不断成长和进步,虽然他不善于表达,但是他总是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无论在多么平凡的岗位上,只要努力的学习,用心的热爱自己的岗位,最后一定能发出不平凡的光辉和能量。
钳工先进事迹篇5
xx从进入钳工车间时,对各类设备基本不熟悉,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岗位,他一切从零开始学习,努力钻研维修技术和设备的调试,仅仅一年的多的时间,就从一个门外汉到现在能单独带领人员完成设备的维修工作,在工作期间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任劳任怨,不计报酬的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
在工作中,“干就干好,干仔细”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在维修中,他会把每一个工件、每一次检修都当作艺术品去精雕细琢。遇到困难,成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了尽量不破坏难以维修设备的配件,自己动手做了许多工装工具,大大减少了配件的损坏率,为公司节约了成本。
爱岗敬业,甘于吃苦,是大家给与他的评价。车间的许多工作都是需要克服高空、高温环境来完成。他从来不畏惧,设备运行中出了问题需要抢修,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带领着他的班组,认真排查故障原因,尽快在最短的时间里解决问题。铁面无私,公平待人。平时的他总是乐哈哈的。但是对员工工作时非常严格,他总是说“维修这个工作马虎不得,一马虎就会出事”。安全无小事,平时,他总是严格要求维修人员正确佩戴劳保用品和正确使用维修工具,正因为这样,虽然维修工作,总是在最危险的地方,但是他所带领的班组从来没有出现过安全事故。这与他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乐于助人,积极创新,有许多维修人员技能掌握不全面,他总是认真的教导,无私的把自己的知识分享,尤其新的员工,他总是主动帮扶,使新员工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熟练掌握维修技能和工作职责。他还主动参与车间的创新工作,并提出多项改革和创新,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
从入厂以来,他坚持以提高自身素养和能力为基础,“兢兢业业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为己任,尽职尽责,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使他的工作呈现了新的局面。我们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会用自己的坚韧和执着,带领着他的班组开拓进取,为鑫泰发展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取得更好的成绩。
钳工先进事迹篇6
宁允展是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车辆钳工,高级技师,高铁首席研磨师。他是国内第一位从事高铁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也是这道工序最高技能水平的代表。他研磨的定位臂,已经创造了连续十年无次品的纪录。他和他的团队研磨的转向架安装在673列高速动车组,奔驰9亿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万多圈。
转向架是高速动车组九大关键技术之一,转向架上有个定位臂,是关键中的关键。高速动车组在运行时速达200多公里的情况下,定位臂和轮对节点必须有75%以上的接触面间隙小于0.05毫米,否则会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宁允展的工作,就是确保这个间隙小于0.05毫米。他的风动砂轮纯手工研磨操作法,将研磨效率提高了1倍多,接触面的贴合率也从原来的75%提高到了90%以上。他发明的精加工表面缺陷焊修方法,修复精度最高可达到0.01毫米,相当于一根细头发丝的1/5。他执着于创新研究,主持了多项课题攻关,发明了多种工装,其中有2项通过专利审查,获得了国家专利,每年为公司节约创效近300万元。
一心一意做手艺,不当班长不当官,扎根一线24年,宁允展与很多人有着不同的追求:我不是完人,但我的产品一定是完美的。做到这一点,需要一辈子踏踏实实做手艺。
钳工先进事迹6篇相关文章:
★ 评优先进事迹6篇
★ 道德先进事迹6篇
★ 防疫先进事迹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