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的事迹材料6篇

时间:
Surplus
分享
下载本文

在平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接触到事迹,对发生的事迹都不陌生,我们怎样完成事迹材料呢,我们在撰写事迹材料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字句精准,下面是好文汇小编为您分享的先锋的事迹材料6篇,感谢您的参阅。

先锋的事迹材料6篇

先锋的事迹材料篇1

自2月2日接到通知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11名志愿者便前往滨江新区长林社区配合当地同志开始了他们的防疫抗疫工作。他们中有年逾50的“老革命”、也有刚刚入职的“小同志”;有年富力强的“大丈夫”、也有敢打敢闯的“巾帼英雄”。

2月3日,第一轮入户调查和宣传工作开始了。此时正值疫情高发期,家家门庭紧闭,叩门时要么半天无声、要么大声一句“搞么子的!”面对群众的不理解,52岁的钟涛不停地往返于门房和楼栋间,一遍遍地敲门、打电话,直到业主理解配合调查为止,一天下来衣衫已经不知道被汗水浸湿了几次。陈瑞静,一名年轻的“90后”,听说一位同志因交通受阻无法参加时,便主动请缨承担长林安置小区25户近100人的入户调查工作。该小区属无人看管小区,人员混杂,没有基础数据,入户难度大。陈瑞静没有半点怨言,耐着性子挨家挨户敲门,逐一宣传解释。在她的努力下,长林安置小区是该社区中最早一批完成入户调查任务的小区。

随着疫情的发展,第二轮疫情防控大走访大排查工作于2月8日启动。这一轮的走访排查将居民的健康状况纳入调查范围,要求更高,内容更细,任务更重。为更好地完成调查任务,退伍老兵燕晓军同志自掏腰包购买红外线测温计,冒着可能被感染的风险逐门逐户地为居民测量体温,他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位住户。年强的小伙熊鑫负责洪森新世界61户195人的摸排工作,是所有摸排任务量最重的,涉及到的外地返乡人员也最多。为了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结果精准,他在完成入户任务后,还需要认真核对体温数据,反复确认摸排结果,经常到夜深了才回家。

2月9日,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全县对住宅小区、家属区实行更加严厉的“211”管制措施,凭临时通行证出入。元宵节当天,为了不影响电信和发改局家属区42户住户正常出入,志愿者陈鹏、王慧敏互相配合着,把刚刚到手的临时通行证加班加点地送到每位住户手上,直到6点半才在家人的催促中回到家中欢度元宵。

这些只是自然资源和规划和规划局志愿者们的工作瞬间,他们全身心地为滨江新区疫情防控工作奉献自己心血。他们聚在一起,为了那共同的目标——“疫情早点结束,春暖花开的日子早点到来!”

先锋的事迹材料篇2

疫情防控期间,在铜陵新村社区所辖的286小区内,人们经常见到几位身穿红色志愿者马甲、戴着红帽子的熟悉身影,他们便是被大家称为小区居民安全守护神的“党员我先行”志愿先锋队的队员们。他们都是居住在这个小区的老党员,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主动请缨,坚守岗位,不辞劳苦,与这场没有销烟的战争抗争到底,在这场“战役”中,始终发辉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雷厉风行,勇当防疫工作“急先锋”

“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三月至今全国疫情多点散发的严峻形势,王凯、李晓明、蒋志友三位党员迅速成立了“党员我先行”防疫志愿先锋队,他们结合居住小区实际情况对疫情防控措施进行分析、研究,从人员防控、各楼栋及公共区域消毒、应急值守等各方面全面做好准备。随后三人立即行动起来,按照分工严格落实防控措施。

二、勇挑重担,做好防疫工作“领头羊”

作为小区的老居民,几位同志对小区情况了如指掌,他们日夜坚守在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格尽职守、任劳任怨,努力克服条件简随、身体疲惫等诸多困难,全力以赴开展疫情宣传、卡口值守、环境消杀等各项工作,保障了小区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均已年过60岁的他们,连续多日的工作,身体有些疲惫,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党员无私奉献的情怀,彰显了担当有为的党员先锋本色,以实际行动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286小区住户老年人所占比例较大,个别人防护意识不到位,有的人在小区内溜达不带口罩,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他们严格管控、加大宣传力度,一遍又一遍地对进出小区人员进行叮嘱:“少出门,少聚集,一定要戴好口罩!”由于长时间连续工作,几位老党员的噪音有些嘶哑。小区里居住的老同事们心疼地劝他们:“少说几句吧,小区里贴着这么多宣传材料,电视、手机上也一直在宣传,不差你们那两嗓子。”可王凯却说:“没事儿,当面嘱咐嘱咐,大家更能听进去。”

三位党员同志克服各种困难始终奋斗在防疫一线,小区入口进入人员逐个量一遍体温,扫了“两码”才算放心。社区发出关于暂停娱乐场所经营的通知后,他们走访小区棋牌室等密闭经营场所,告知老板聚众打牌的危害性及后果的严重性,让他们积极主动的配合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从三月全国疫情散发开始,先锋队的队员们放弃休息时间,身体力行,筑牢了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党员我先行”志愿先锋队的队员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书写忠诚,站在了防控疫情工作的第一线,让党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

先锋的事迹材料篇3

37年间,山西静乐县双路乡卫生防疫员王元林为全乡15个村的孩子接种疫苗20万人次,实现了规范接种、安全接种,100%完成国家强制免疫。其间,没发生一起基础免疫传染病、一起接种纠纷。

王元林说,针眼上的是天大的事,件件都马虎不得。

见到王元林那天,是6月30日。吕梁山东麓的双路乡迎来一场久违的细雨,静谧山乡透着阵阵凉意。

王元林正准备出门,张亮杰的孩子3岁了,该加强接种流脑疫苗了,半月前娃儿发烧不能注射,今儿得再去一趟。他小心翼翼地把疫苗和冰块从冰箱移入随身背的疫苗箱,边穿那件出门才穿的中山装边说,针眼上的是天大的事,件件马虎不得。

他要去的是15里外的兰家山,从河滩下去,再沿着陡坡爬上去。

61岁的王元林已经这样走了37年。37年中,他为全乡15个村的孩子接种疫苗,接种疫苗达20万人次,实现了规范接种、安全接种,100%完成国家强制免疫。其间,没发生一起基础免疫传染病,没发生一起接种纠纷。

王元林先后获得省级计划免疫先进个人、法定传染病报告先进个人、免疫规划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日前,山西省卫生厅授予他卫生防疫楷模荣誉称号。

苦点累点不怕,就怕误了娃娃。

山西省静乐县是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在王元林童年记忆里,就有天花、脊髓灰质炎、流脑等疾病流行。他亲眼看到这些传染病夺去很多孩子的健康和幸福。

初中毕业后,王元林选择了在县卫校读书。1973年毕业返乡后,他成了全县第一代乡村防疫员,那时候,因为知道怕,就更懂得自己身上的责任有多重!

起初,大山里的人不大明白,自家孩子没病,为啥要挨那一针,还吃那些红红绿绿的药丸丸?王元林只能一趟趟地找上门,一家家地做工作。兰家山村的赵桃娥是个聋哑人,家里3个孩子都到了接种疫苗的年龄。王元林几次上门,任凭怎么说、怎么比划都不行。好不容易请人帮忙用哑语把道理说清了,可赵家又拿不出钱来接种。王元林二话没说,自己垫钱给3个孩子打上了疫苗。

王元林每到一村,总要打听谁家快生孩子了,谁家刚生了孩子。一有新生儿的消息,他就立即上门,为孩子建起健康档案。春去秋来,看着王元林一趟趟地跑,听着王元林一回回地说,乡亲们明白了:这疫苗,谁打上,对谁好。

为了不漏掉一个孩子,王元林走遍山乡,风雨无阻。去年春节刚过,大雪纷飞,正好李天亮家的新生儿到了接种期。王元林背起药箱,深一脚浅一脚地直奔10多里外的南黄苇村。两个多小时后,当满身是雪的王元林撩开李家土窑洞的门帘时,李天亮惊诧地说:这么大的雪你还来?王元林却答:这么大的事,我怎能不来?

一次出诊的路上,天忽降大雨。坡陡路滑,王元林左膝盖重重磕在石头上。他挣扎着爬起来,一瘸一拐坚持走到大山深处完成接种。他的左腿从此落下毛病,不能弯、蹲不下,天一凉就疼。跑山路最费的是鞋,王元林每年要穿坏老伴亲手做的七八双布鞋,布胶鞋一年也得两三双。他说:苦点累点不怕,就怕误了娃娃。

为了娃,多跑几个来回算个啥?

那天,在张亮杰家,王元林仔细给孩子测过体温后,才给孩子接种了流脑a+c疫苗。张亮杰有些不好意思,打一针害你跑两趟,还下着雨!王元林认真地说:发烧是典型的接种禁忌,带病接种是害了娃。为了娃,多跑几个来回算个啥?

如今,双路乡的许多老乡都能说出接种疫苗的禁忌常识:感冒、发烧不能打;吃鸡蛋过敏不能打;糖丸必须用凉开水调成糊状服下,水温千万不能高这都是王元林走家串户宣传的结果。

为保证疫苗安全有效,王元林常年养成两个习惯:不管多远的路,他从不在外过夜,以保证便携式疫苗箱维持正常的低温;一进家门,不管白天黑夜,首先要按一下房灯开关,看是否停电。一旦停电,他就立即将冰模板一个个挪到冰箱冷藏室,以确保疫苗质量。王元林说:一个细节把握不好,就会出大事。

王元林出门喜欢穿4个兜的中山装,兜里总装着几个64开大小的本子。在他家一个纸箱里,这样的小本本有几十个。小本本上详细记录着孩子的名字、所在村庄、父母姓名、出生年月日,曾经接种的时间、疫苗名称,还有每次疫苗的批号、日期、产地和生产日期。每个月,王元林都要根据小本本自行设计一张疫苗接种行程表,哪天去哪几个村、哪个村有几个孩子需要接种,都做了标注,一个都不漏。

王元林生活中,一切都围着疫苗转。一次,王元林高烧39摄氏度,人躺在床上,心里却想着10里外的砚湾村,那里有个孩子等着接种。接种疫苗有规程,不能错过周期,他给自己打了退烧针,就头顶烈日出门了。今年春节,狼儿沟村老赵带着1岁多的孙子回乡过年,正月初八就要返城。初七一大早,王元林冒着刺骨的寒风来到18里外的狼儿沟村。看到王元林冻得发僵,老赵心疼地说,晚打一针不要紧!王元林却说:接种晚了,惹上些病,我可就害了你们了!

乡亲们待见我们,比啥都强!

王元林生活的神家村,是双路乡政府所在地。这些年,村里盖新房、建小楼的人越来越多,有的还开回了小汽车,王元林的日子却过得紧巴巴的。住了20多年的两间老屋漏雨走风,老伴说,要翻修得四五万元,修不起呵!现在老两口借住在同村的二女儿家,家里除了公家配给的电冰箱和一个文件柜外,没什么值钱的家什。

在王元林心里,觉得最亏欠的就是自己老伴和两个女儿。王元林的工资起初只有26.5元,到上世纪80年代,涨到每月60多元,至今,他的工资也只有370元。30多年,王元林没给家里挣回什么家当,一家四口的生活全靠家里的6亩责任田。因经济拮据,大女儿只上到小学六年级就辍学,二女儿初中没读完就外出打工去了。由于王元林常年奔走在山乡,家里的农活全靠老伴一个人操持。提到老伴,王元林有些哽咽:她懂得我,我感谢她!

王元林也有不少开心事。我管的辖区,我管的事,娃娃们没一个耽误,都健健康康的。还有许多事,也让王元林感到欣慰。前年,在外打工的女儿、女婿回村盖房。动工那天,没有打招呼,前村后邻的乡亲们都来了,大工、小工全都不要工钱;地里的农活老伴一个人忙不过来,总有乡亲过来帮把手;走在山间,谁开车或骑车碰上了,都会毫不犹豫地停下车,捎他一程

想想这些温馨事,王元林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乡亲们待见我们,比啥都强!

先锋的事迹材料篇4

从教十年来,高邮市龙虬镇张轩小学“最美巾帼”张丽老师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教育教学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她秉承“对社会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抗疫后方表现突出,积极参与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主动交纳“特殊党费”,支援武汉。

疫无情,助力之情。“500元,钱不多,却是我的一点心意。当初入党时举过拳头宣过誓,我不能战斗在一线,只能在后方做好自己的本职,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这是张丽继2月份响应龙虬镇教育中心校“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捐款倡议,主动参与爱心捐款后,又交纳“特殊党费”,以实际行动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疫情就是命令,行动就是战斗。在这防疫的关键时刻,她为党分忧,为国解难,为抗疫阻击战作一份奉献,发出一点点光和热。

疫无情,防控在前。疫情期间,张老师还负责学校疫情日报及疫情防控档案的整理工作,这个任务任重而道远。从1月24日起,她每天主动联系并在张轩小学防控群里收集教师上报的全校师生的健康情况和外出情况信息,进行整理、汇总、登记、并最终形成《张轩小学疫情防控-学生健康状况日报送》台账,并于每天下午4点之前上报校领导与教育中心校。在防控期间,她及时完成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所有要求上报的信息。她还协助学校做好疫情的宣传报道,每天做到宣传到位、防控到位、排查到位,在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中坚守自己的岗位。张老师还积极承担学校的疫情期间的防控值班任务,早晨六点多从高邮出发赶往学校,克服中午就餐不便的困难。在校值班、巡查期间,严查严防,认真站好学校的值班岗,确保学校的安全。

疫无情,线上教学见实情。在疫情期间,为充实学生的寒假生活,她积极配合市局和学校安排的线上学习活动, 并自主设计个性化的作业,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每天坚持在线答疑,帮助学生解决线上学习中的困难,对班上参与线上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主动与其家长交流并帮助解决困难,班上的周睿同学,由于父母都不在身边,与爷爷奶奶生活,爷爷不会使用手机看视频,张老师多次电话联系,通过微信一步步截图指导爷爷学会进入平台,坚决不让班上一个孩子掉队。

昨天已经过去,未来在于耕耘,用张老师自己的话来说:在村小这片沃土上,我只是一株平凡无奇的小草,我将和老师们一道用心去成就事业,站好三尺讲台。

先锋的事迹材料篇5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作为一名国企干部,山东锦辰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浩寓同志始终秉持全心全意服务每一位群众的信念,一心一意当好疫情防控的“守门员”,奏响了一曲“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战歌。

心存大爱,抗疫先锋

疫情当前,徐浩寓同志想着自己是共产党员身份,在这种特殊时期,决不能只当旁观者,理应为薛城区疫情防控工作出份力,便回家与爱人商量,于是向薛城区慈善总会捐赠防疫物资价值2000元,以助力薛城区抗疫工作。虽然数量不算多大,但对于家有重病老人的家庭来说,已是难能可贵了。徐浩寓同志积极参加了香江社区疫情防控党员先锋岗志愿者活动:“我是一名共产党员,面对困难,挺身而出是我的责任。”“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徐浩寓同志主动请缨,奔赴防控疫情斗争的基层社区一线。“时间就是生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干出来的,一定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徐浩寓同志作为一名国企工作者,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协助香江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服从安排,积极应对。做疫情防控的宣传员,徐浩寓同志号召社区里的老人和群众勤洗手、不出门、出门必戴口罩,不走亲戚访友、拒绝野味等。为了及时应对疫情防控中的突发情况,社区防控期间对于社区居民外出管控一律从严。

坚决完成片区防疫任务

2022年4月1日下午17时,徐浩寓同志突然接到单位电话:把目前手头工作交接一下,到新城街道办事处二楼报告厅召开紧急疫情防控会议。指令就是命令,徐浩寓同志在头一天值班24小时候未休息的情况下,带好随身洗漱物品和冬季衣服,第一时间赶到会场,在接受完任务分配分组后,在第一时间领取了个人防疫物品、工作证,配合小组展开工作,徐浩寓同志所在的三组任务是管控紫光园社区(含紫光园小区、市法院宿舍学府北区、市检察院宿舍学府南区)、天穹文化商业区,社区周边商铺林立,并且有农贸菜市场、流动人员复杂。根据疫情防控形势需要,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除重点生活物资保供商超和药店管控时间营业外,各种经营场所一律关闭。

徐浩寓同志在工作中提醒自己注意两点:一是做好自我防护,戴好口罩等隔离措施;二是注意工作作风,加强引导宣传,杜绝与商铺人员发生争执。通过与一家一家经营户打招呼宣传,起初还有经营户表示不理解,“疫情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做的是正经生意”。面对经营户的不理解,甚至是愤怒,徐浩寓同志挨家挨户做工作,从国家的疫情防控要求到个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宣传和引导经营户主动停止食品加工交易和线上外卖行为。在徐浩寓同志和组员们的共同努力下,辖区内130多家实体交易经营户如期停止营业,并按要求进行清洗、消毒措施消杀工作。

4月2日深夜12时许,突然接到居住地所在“清泉社区”书记的电话通知:根据工作需要,对防疫点重新划分,按照各区直部门(单位)上报的下沉镇(街)、村(社区)干部家庭住址等信息,按照就近原则分到各个街道,街道正在积极划分社区,要求各单位通知所有人手机保持开机状态,随时接听社区电话,保证明天工作正常开展。徐浩寓同志身为一名党员:当即表示严格执行新指令,服从街道社区安排,到重新划分的社区防疫点报道,展开防疫工作。保持大局意识,共同抗击疫情!

清泉社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型社区,由多个老旧小区(工行宿舍、农行宿舍、清泉小区一期、二期、枣矿物资宿舍等)组成。早晨六点熙熙攘攘的群众按照全员核酸检测要求,井然有序的保持一米距离排队,登记、完成取号凭证;不仅仅是维持秩序,查验结果那么简单。

徐浩寓同志到每排楼前、每个单元运用喊话的形式,确保宣传通知到每一名群众,确保排查、监测和管控不漏一人。并配合社区干部摸底社区群众家庭人员详情:在不耽误疫情指挥部总体时间要求的情况下,加班上门给孤寡老人、年龄大的腿脚不便、及残疾人士做核酸检测。徐浩寓同志心想:这不仅是工作,也是责任,诚诚恳恳用心确保不漏一户。加大消毒防控力度,积极配合蓝天救援队对在清泉社区内的商铺、幼儿园、健民广场、社区内垃圾桶、楼道内扶栏、酒店电梯等公共设施、公共区域进行了日常消杀,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最大程度遏制病毒通过空气传播蔓延。

清泉社区进入封闭防疫状态,只保留西门、北门两个出入口。徐浩寓同志与其他下沉一线的党员干部还负责安排人员全天值班把守路口、徐浩寓同志积极参与社区实行的24小时封闭管理值班制度,白班夜班12小时轮班制,做到24小时防控全覆盖、无死角、不漏人。严格控制人员和车辆进出,并对所有进出人员严格执行“两查一测”,即查身份健康码,查来向,测体温。除药店和物资供应定点商超外的工作人员予以工作时间持工作证明通行,对过往人员督促巡查设岗值班和社区防控情况,还在清泉社区完善群防群治机制,落实网格化管理,共设立29个网格防控区,同时以网络为单位,在原来排查的基础上,社区人员进行全面排查登记,详细掌握身份、近期活动范围、接触人员等情况,并定期随访,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果断抢救孤寡老人

4月5日,是一个不寻常的一天。当天,徐浩寓同志在清泉社区西门值班路口值夜班,突然有一个中年男人慌慌张张来到徐浩寓同志面前,语无伦次,强烈要求进到清泉社区管控区域。徐浩寓同志第一时间向该男子了解到,原来他的母亲是一名孤寡老人单独居住在清泉社区内,有胃疾的老毛病。不知是什么原因刚才打电话给他说,胃疼的厉害,躺在地上疼得死去活来。徐浩寓同志抓紧时间给该男子测量了体温,并做了登记。然后陪同该男子来到他母亲的住所,敲门多次、屋里未有人反应,该男子大呼,是不是他母亲怎么了?……徐浩寓同志提醒他有备用钥匙吗?他哆哆嗦嗦拿出钥匙,往门钥匙孔插了几次插不进去,徐浩寓同志一把抢过钥匙打开了入户门后,发现老人正躺在卧室、汗如豆珠,捂着肚子痛苦的呻吟,病来如山倒。身为一名退伍军人,徐浩寓同志连忙配合该男子把老人背在肩上,由于交通管制,徐浩寓同志与同事只能骑电动车把老人送到医院急救科,经医生体温测量和相关仪器检查后,诊断出是急性肠炎,再耽误下去感染的话,就需要做切除手术。输液治疗后,老人安心的躺在病床上,老人的儿子一再握着徐浩寓同志的手说感谢,如果他自己面对这种突发事件真不知道怎么办。徐浩寓同志看老人病情况稳定无大碍了,就赶快回到岗位值守到了天明,深夜里徐浩寓同志望着星空,心想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我确实是动力满满。当我穿着这身红马甲的时候,想着自己是以党员的身份在这种特殊时期为疫情防控工作出份力,我感觉特别光荣也特别有动力。我觉得这份任务本身是非常神圣的!”谈到自己的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徐浩寓总是非常激动。但徐浩寓同志觉得理所当然。“相比一线的医务工作人员,我做的这些真的太不值得一提了”。

徐浩寓同志把守着战“疫”的第一道防守线,恪尽职守、不计个人回报,成为群众健康生活和企业复工复产的“守门员”。

先锋的事迹材料篇6

近日,安康市石泉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了关于表扬疫情防控工作先进典型的通报,石泉县人民检察院院干警张积红就是此次受通报表扬的人员之一。

张积红今年59岁,是石泉县人民检察院的一名司法警察,因他的警衔是警司,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张警司”,尽管多年前他早已晋升为二级警督,但大家仍习惯地称呼他为“张警司”。当然,也有不少年轻的干警出于尊重,亲切地称呼他为“张叔”。

提起张积红,石泉县人民检察院上上下下无人不竖大拇指。他到底有哪些优点和先进事迹值得这么多人称赞和表扬呢?下面,我就带大家认识一下“张警司”。

“小伙儿张警司”

尽管已年近花甲,即将退休,但是“张警司”仍然坚守在工作一线,丝毫没有“车到码头船到站”,要松一松、歇一歇的心态。相反,他在工作岗位上,保持着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状态,不仅任劳任怨,干起事来也是劲头儿十足,楼上楼下经常看见他拿着某份文件一路小跑、健步如飞,热情洋溢地在各个办公室统计各类数据、分发文件、通知、协调处理领导交办的各类事项,工作状态和精气神俨然是个刚参加工作的“小伙儿”。

“老黄牛”张警司

在石泉县人民检察院大大小小的各类会议上,在每个院领导口中,用来表扬“张警司”的最高的词汇就是“老黄牛”。诚然,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确实担得起“老黄牛”这个称号。每天他都是单位来的最早、走的最晚的那个人,因为管着机要通道,有时下班后还会有紧急文件,为了不耽误每一份文件送到领导手里的时间,他每天都比别人晚半个小时下班,每逢下班时,楼道里经常传来他给家里人打电话的声音“你们先吃,别等我!”。因为院里外地干警很多,每逢国庆、春节,值班人手排不过来时,总是他挺身而出,每年的两个长假中,至少有两到三天都是他值班,一部分是他主动排班给自己,一部分是他主动替家在外地的干警帮忙值班。2020年大年三十,院里的大部分外地干警回家过年了,因为禁放烟花爆竹工作,需要派人网格区内巡逻,他知道院里人员情况后,二话不说,从上午8点一直巡逻到晚上24:00,期间只换班回家吃了顿饭,整个除夕夜都是在单位值班室度过的。

“技术流”张警司

尽管已经59岁了,但张警司和他同龄的很多干部都不一样,他不仅能熟练操作各类办公软件,还能管护甚至维修内外网网络系统及各类网络终端,院里的视频会议系统、无纸化办公系统都是由他掌管,网络信息安全等工作也是由他负责,他在信息化工作方面的技术已远超许多当下抱着手机和电脑长大年轻人,可谓不折不扣“技术流”。日常生活中,张警司还经常网上“shopping”,不仅懂技术,还跟紧时代潮流,时髦范儿十足。

“犟人王”张警司

总是被人表扬的张警司,也时常有被人“抱怨”甚至“冲撞”的时候,这源于他对工作近乎偏执的`较真儿劲儿。因为负责院里的机要通道,收发的很多文件都是涉密件,所以张警司在处理文件的过程中,十分严谨、仔细。经他手发送的文件、资料,他都要反复查看,但凡觉得有哪句话、哪个字,甚至是哪个标点符号不妥,他都要跟文件起草人或相关责任人严格进行核对,确保无误后才发出。他经手的每一个事项也都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有时候遇到紧急事项,干警们忙着要报送资料,碰巧领导不在单位,没人签字或者无法盖章的时候,干警们急得双脚跳,张警司却一如既往地“轴”,哪怕干警已经跟领导请示过了,也要当着他的面跟领导打个电话进行再确认,而且事后他一定会找到领导完善相关的手续。在处理一些事情过程中,因他过于坚持原则,时常会和领导及同事们“辩论”一番,有时不惜争的脸红脖子粗。为此,干警们对他有过不少“怨言”,说他是个十足的“犟人”。但也正因为这种严谨、这种较真儿、这种“犟”,他从检以来,以司法警察身份在执行搜查、拘传、送达、协助检察人员进行提讯等过程中无一差错,他负责的机要通道、网络安全及保管的相关资料等未发生任何泄密及其他安全事故。

“疫情防控先锋”张警司

历年来,在石泉县人民检察院各类大大小小的会议上,受到最多表扬的人,非“张警司”莫属,“张积红”这个名字也是院里各项表彰奖励中的高频词。此次被县疫情防控指挥部作为先进典型通报表扬,既是我们意料之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1月26日晚,收到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紧急通知,要求27日早单位派一名志愿者进入社区进行疫情摸底排查,时值大年初二,很多外地干警尚未来得及返岗,院里一时难以派出人员,27日当天值班的张警司挺身而出,以志愿者的身份配合牵头单位及相关人员进入社区挨家挨户摸底排查,连续多日奋战在防疫一线。社区摸底排查工作甫一结束,他得知院里很多外地干警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岗,还有的干警处于居家隔离当中,张警司一天也没休息,立马返回院里,主动承担了公文平台及机要通道的文件收发、每日疫情防控报表的填报、防控物资的发放及部分居家隔离干警的包联等工作,每日加班加点,忙到晨昏颠倒,但他仍像几十年来的一贯所作,毫无半句怨言。

当单位要推荐他为疫情防控工作先进典型时,他的“倔劲儿”又上来了,他说到:“我是国家工作人员,领着国家的工资,就该为国家出力办事,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算不上啥先进,也当不了典型”。直到领导多次找他谈话,并告诉他这是一项命令,必须执行,他才填了个人信息报表。

表彰出来后,得知单位领导要安排人对他的先进典型事迹进行宣传时,他再次拒绝了,甚至“拒不配合”采访,也拒绝提供工作时的照片,他拒绝的话很朴实,但却让人无比动容,他说“我老了,别宣传我,多宣传宣传其他年轻同志吧”。

这就是“张警司”,我们当中普通的一员,他平凡、朴实、勤劳、倔强、谦逊,让人又爱又“恨”,却又让人不得不肃然起敬!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旗帜,代表着方向;榜样是资源,凝聚着力量。石泉县人民检察院为拥有这样先进典型的“张警司”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们全体干警也决心以“张警司”为榜样,坚决扛起责任、经受考验,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实,在疫情防控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确保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先锋的事迹材料6篇相关文章:

村优秀党员的事迹材料6篇

市劳动模范的事迹材料6篇

脱贫攻坚的个人事迹材料6篇

敬业奉献的事迹材料6篇

党员的先进事迹材料6篇

党员的先进事迹材料优质6篇

教师先进党员的事迹材料6篇

村优秀党员的事迹材料参考6篇

新时代的少年事迹材料5篇

500字的主要事迹材料5篇

先锋的事迹材料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27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