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要知道事迹材料应该是要给人带去生活的动力的,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都会接触到事迹,对各类事迹都相当熟知,我们怎么来写事迹材料呢,好文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见义勇为事迹材料范文2023优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见义勇为事迹材料范文2023篇1
____镇____村村委会主任不顾自身安危,在千均一发之际勇救被洪水围困的陌生群众,凸显了一个共产党员在危难关头的高贵品质,他的事迹被当地群众传为美谈。
__年6月25日,在突降一个多小时的暴雨后,洪下乡突然山洪暴发,正在河中央采沙的谈运松来不急反应,瞬间被冲入湍急的洪水中,紧急中谈运松抓住了一块木板,随着急流穿过几个桥墩一直到了____镇大屋李桥下,此时,正在河对岸视察秧苗受灾情况,突然听到路边有人指着河里大声叫“救命”,他往桥下一看,波涛汹涌的河面上正有一人时隐时现。见状毫不犹豫追着水中的谈运松一起跑,在跑到将近一千米时,到了因泥沙冲击而成的一片浅滩中,谈运松终于站住了,但四周迅猛的洪水,让不会游泳的他早已惊慌失措,站在水中摇摇欲坠。见状,知道这是最好的营救机会了,鞋子也没来急脱,就扎进了水中,直游到谈运松那儿,把他紧紧拉住。
水位在不停的上涨,刚下水的时候,水还只是到腰间,瞬间水位就涨到了肩膀之上,并且水势越来越猛,令困在中间的他们寸步难行。知道自己完全可以一个人游回岸边,但是要带着疲惫而慌乱的谈运松一起游到对岸是不可能的。而此时,谈运松也开始慢慢失去了信心,身上开始颤抖,情况越来越危急,用岸上众人抛来的绳子将他和自己的身子紧紧绑在一起,并坚定地对他说,“不要紧张,我们会一起坚守”,听到这样的声音,谈运松精神为之一振,积极配合一起勇敢等待营救,半个小时后,在闻讯赶来的众人的帮助下,谈运松终于被成功救出。
见义勇为事迹材料范文2023篇2
近日,教育部就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新版守则较旧版更简洁明了,其中“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被换成了“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这一变动激起了社会热议。
?论语·为政》曰:“见义不为,无勇也。”见义勇为,从古至今一直是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然而无法忽视的是,一些中小学生在见义勇为时使蛮力、用蛮劲,盲目而为。不仅预期效果未达到,有的甚至因此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所以笔者认为:
第一,这一变动适应社会现实。见义勇为者需要有完全责任能力,让孩子“会自护懂求救,珍惜生命”,显然比见义勇为更重要。而删除见义勇为,绝非让孩子们见义不为,而是希望他们能够见义智为。如报警、找成年人协助等。
第二,这一变动体现社会进步。社会需要的是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而在以往,我们过于追求见义勇为,没有考虑他们的人身安全。这一举措是与时俱进,体现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自古英雄出少年。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和明天,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让少年儿童成长得更好。”如是说。保护未成年人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付诸予行动,建立长效机制,使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形成社会合力,这才是是社会文明的进步。
见义勇为事迹材料范文2023篇3
三个大学生,一人不慎落水,另外两人见义勇为,跳入水中施救之前,竟没有想到利用江边的一堆木料,结果三人全部溺亡。由此引出是应该“见义勇为”还是应该“见义智为”的辩证思考。
我以为,“见义勇为”与“见义智为”,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见义能够“勇”为者,必然有一定的救人技能、智慧;见义能够“智”为者,也必然有其勇敢精神。对溺水“见义勇为”的人,一定会游泳,也就是必然有其“智”;否则,无异于送死。
但是,问题的关键是,救人是有紧迫性的,是有风险的。如果非要有百分之百的“智”的运用,才能“见义勇为”,否则就是“见义‘愚’为”,那么在很多的情况下,我们就只能见死不救。需要有多大的把握才必须救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就要放弃施救?这中间的形势判断,全在于施救的人一瞬间的全方位思维,全在于施救的人的“勇”或者“怯”、“智”或者“愚”。
救溺水的人,必然是时间紧急,如果先去把那木料抬入水中,也许溺水者早已经被江水吞没了,还上哪里去救。其他情况下的施救,也必然存在类似时间紧急、条件限制等等的问题;并不是你想从容地用“智”就可以从容地用“智”的。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是傻子,也是圣人;知其可为然后才为之的,是所谓的“聪明人”。但是,最值得赞扬的却是,不知其可为还是不可为而为之的人,他们是这个社会无数的一般意义上的好人,这无数的朴实无华的好人,正是我们这个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三位大学生,一同到江边玩耍;一人溺水,另外两人不顾生死,跳入江中施救。他们之间的兄弟之情,或者是姊妹之情,感人肺腑,可歌可泣。我们又怎能要求施救时的他们先做一番是“勇为”还是“智为”的选择?
这个世界上,自古及今,路见不平,路见不幸,陌生人之间的出手相救,甚或牺牲了自己生命的事例,数不胜数。重要的不是他们是“见义勇为”还是“见义智为”,而是他们之间的亲情,友情,萍水相逢之情,以及一切的情。情义无价,这是这个世界之所以让我们感到无限美好的重要因素之一。
“勇”离不开“智”,“智”离不开“勇”。“见义勇为”与“见义智为”,二者本质相同。“勇”和“智”更离不开的是“情”!
见义勇为事迹材料范文2023篇4
王亚龙,男,汉族,现年28岁。2010年7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前往广东东莞长安镇从事手机研发工作,任职射频助理工程师。2012年5月参加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考上阿勒泰市阿苇滩镇初中数学岗。2012年9月服从阿勒泰市教育局统一安排借调入北屯镇中学任教。2015年入北屯镇中学教师编制。
王亚龙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贯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不怕苦,有着一股实干精神,在单位受到领导和同事的称赞。在生活中,勤俭节约,团结同事,助人为乐,为人坦诚,深受邻里和辖区群众的信任和好评。
不顾安危拦劫贼 尽己全力斗非法
2011年4月6日下午1点半左右,王亚龙和往常一样从员工宿舍楼出发,准备上班。走了约200多米,行至宿舍楼旁边的巷道时,传来了“抢劫了!抢劫啊……”的呼叫声,王亚龙立即冲上前去,当即一辆摩托车正加速朝他驶来,后面一个女孩奔跑呼唤着,王亚龙想都没想就用身体挡住摩托车的去路并大叫“停车”,此时骑摩托车的人略有迟疑但还是没有停下,并继续朝他的方向加速驶来,王亚龙没有退缩,而是在摩托车临近之时闪到摩托车的左侧,一只手扯住了劫贼的外衣,另一只手顺势拽住了劫贼的胳膊,试图用力将劫贼拉下车来,劫贼吃痛减速,此时闻声赶来的同事史磊、吴宜中等四人迎上,与王亚龙一同将劫贼治服,并当场报警。王亚龙同志的这种不顾个人安危,用身体拦住劫贼的摩托车并最终将劫贼治服的事迹,受到领导和同事的好评。事后,有人问过他,“在这样的住宿环境下,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抢劫事件发生,如果再碰到类似的情况,你还会毫不犹豫么?”他总是笑着说,”如果再遇到,我还是会像这样,尽最大的全力与不法分子做斗争。”
见义勇为事迹材料范文2023篇5
世界上最该让人敬畏的是什么?是生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以生命为赌注,不惜代价、不计成本的“见义勇为”是对见义勇为片面而盲目的解读。虽然见义勇为的“英雄谱”上镌刻的每个英雄名字都散发着一道道的道德光芒,但这背后却常常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悲剧:看到有人偷窃女同学的背包,19岁的大学生秦占丰冲上前抓小偷,结果被连扎3刀不幸身亡;11岁的小学生曹杨,因为见义勇为去救一个落水的同学,不幸溺水身亡;高三学生程乾,在学校门口因见义勇为被刺,刀捅中胸部死亡……那么,“见义勇为”,到底为还是不为?如何为?
鲁迅说过:“无谋之勇,非真勇也。”在我们的社会里,应当在弘扬见义勇为精神的前提下,大力倡导“见义智为”。那么,何为“智为”?笔者认为,所谓“智为”,应该是以生命为本,自卫自护,量力而为。20见义勇为800字高中作文年,四川达州市郊莲花湖景区,有一女性不慎坠湖,28岁的吴波立即潜水救援,但由于对方太重,无法将其救起,他为求自保而最终选择了放手……救人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活着,当施救者发现有人落水需要救援的时候,没有半点迟疑,入水救人,这就是义的力量。在救人的同时力求“自保”,面对“也会把命搭进去”的险情,选择“放手”,这样的放手并不代表软弱,而相反代表着他们坚强立于世,代表责任扛于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匹夫之勇也。而救人之命不应逞匹夫之勇,应理智救人,不要因为救人而酿成更大的悲剧。
从为救集体的羊群而遭冻伤截肢的草原英雄小姐妹、为扑救山火而牺牲的少年英雄赖宁淡出中小学课本,到《中小学生守则》拟删除“见义勇为”,并不意味着“见义勇为”不应该成为未成年人学习的榜样,它更多地告诉我们,见义勇为不再是一种标准、准则,它更应该作为一种价值观存在:量力而行,见义智为。
见义勇为事迹材料范文2023优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