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队的事迹材料7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一篇突出的事迹材料能够产生宣传典型,评选先进用用意,在日常工作中,大家都会接触到事迹,对各类事迹都不陌生,我们怎么拟定事迹材料呢,好文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帮扶队的事迹材料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帮扶队的事迹材料7篇

帮扶队的事迹材料篇1

马秀珍,女,生于1966年,1987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大专学历。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学校英语学科教学工作,目前是学校图书室管理员。在从事教育工作的31年中,一直站在教育工作的前沿。“让每一位学生在她的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是她事业追求的目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她的自律信条。

一、锐意进取,不断超越。

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坚持出满勤,从不迟到早退。以校为家,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教育教学中,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认识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要求,在教学中她不错过任何一个可以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机会,积极参加各种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积极参加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向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学习,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工作期间,她既教书又育人,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做人要自立自强,诚实守信,为人正直;在学习上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待人要宽厚,做事要有责任心;在生活上要勤劳节俭,生活俭朴。经常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做一个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二、认真教学,潜心教研。

作为一名教师,她不断地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不断提升自她水平,在2001年全市中学英语优秀论文评选中,她的论文《浅谈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荣获二等奖,在2003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荣获市级优秀指导奖,在2005年、2006年、2007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荣获市级优秀指导奖,2006年、2011年荣获学校“优秀教师”称号,2017年被寺滩学区评为“优秀教师”,并授予“园丁奖”称号。教育学生上,她很注重培优扶差的工作,对于后进生,她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在生活中,她得到学生的信任,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及时对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他们健康成长。所教学科的成绩在乡统考中也名列前茅。

教研活动是载体,课改教研是先导。为此,她在所从事的教研工作中积极探索,勤于实践,做好新课改的模范带头人,她还积极参加乡公开研讨课,教学技能不断提高,获得好评。

三、关爱学生,无私忘她。

要让学生成材,身心健康成长,就必须关心爱护他们,做他们的知心人,她把“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作为关心学生的座右铭。她心中始终记着这样一句话:做学生生活中的母亲,错误中的大夫,交往中的挚友。短暂的时光里,她不但取得了家长的放心,学生也更有了学习的动力,她所带的班级也很快成为班风正、学风浓的先进班集体。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几年来,无论是教学还是教研,无论是纪律还是成绩方面,本人在校、在乡都名列前茅,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赞誉,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每次优秀评选都是她未来工作的新的起点,她会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勤奋工作,开拓进取,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她始终坚守着一腔热诚一腔爱,她眷恋山区这片黄土,她更眷恋山区的孩子,她庆幸选择了“教书育人”——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她将无怨无悔地耕耘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让娇嫩的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这希望的田野上!

她始终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她爱岗敬业,温文尔雅。她极具亲和力,和学生融洽一体。她的世界充满阳光和雨露,她传递给学生的都是正能量。她的汗水挥洒在讲台、图书室。她的身影定是学生心中最美的影像。三十年孜孜不倦,三十年砥砺前行,她当之无愧成为学生心中的最爱。她的青春在奉献中熠熠闪光,她有侠骨的“铁面”,却是柔情的“马姐”。在师者的世界里,她如一个充满好奇的孩子,一路前行,不畏荆棘与坎坷。牢记使命,不断超越,是她坚守于心的信念。

帮扶队的事迹材料篇2

近日,金阳县委组织部在全县开展驻村第一书记述职交流会,遴选“凉山州帮扶工作先进个人典型事例”。我校驻新寨子村第一书记袁成扶贫事迹入选“凉山州帮扶工作先进个人典型事例”,全县150名第一书记共3人入选。

自驻村帮扶开展精准扶贫以来,第一书记袁成带领该村群众积极投入到脱贫攻坚当中,他针对村无产业、无集体经济、饮水难、通讯难、用电难、卫生状况差等现状,组织村民实施核桃花椒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借猪还猪,借鸡还鸡”扶持村集体经济,开展村小学援建改造、村党支部活动室升级改造、人畜安全饮水工程、板凳工程、修建公用厕所、修建垃圾池、修建通讯基站、开展农用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移风易俗项目,不断加大村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力度。目前新寨子村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农户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新寨子村规划于脱贫摘帽,迈入小康,时间紧,任务重,第一书记袁成以西南石油大学的对口帮扶思路和方案为指导,结合第一书记工作职责,因地制宜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围绕贫困村脱贫摘帽“七有一低”标准,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四好”目标,袁成还致力于当好群众“五员”书记(基层党建指导员、政策法规宣传员、发展致富引航员、服务群众勤务员、上下协调联络员)。

在开展“决战贫困·党员在行动”活动中,袁成提出“5+1”创新党员帮扶模式,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在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中,袁成带领全体党员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新寨子村被金阳县评为“两学一做”示范村。近期在新寨子村党员群众中大力实施培训提能工程,开办了农民夜校。

新寨子村位于金阳县天地坝镇北边,距县城20公里,平均海拔2400米,属高寒山区彝族聚居贫困村,自然条件差,土地资源贫瘠,基础设施脆弱,居住环境较差。辖4个村民小组,有154户688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1户153人。

帮扶队的事迹材料篇3

俞大忠同志是我校的一名普通物理教师。他于1997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在工作的第一线,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工作成绩优秀,可称我校的楷模。

一、努力钻研业务,耐心教育学生,教学成绩优异。

在工作中他能努力钻研文化业务知识,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教学工作中,对学困生进行说服教育、耐心诱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直到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学习轨道上来,这样的事例是数不胜数。因此,他所教班级在全旗统考中,多次受到学校领导的表扬,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二、服从领导的分配,积极参加活动。

他能够做到服从分配,听从指挥。无论学校安排什么任务,都能够愉快接受,并按时完成任务。这正是一位普通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爱岗敬业的体现,是勤恳踏实工作的行动,是他能取得成绩前提。

他始终牢记“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理念,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我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少说空话、多做实事、让学生欢迎、让社会满意,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他不但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在学生心中,他常常是一副笑脸,友善和蔼的样子,他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感化学生,真心实意的爱学生,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赢得了社会、学生、家长、学校的赞扬,正是他的这种爱岗敬业精神才真正成为了教师敬业奉献的楷模。

帮扶队的事迹材料篇4

卜庆雪,男、小学高级教师,84年参加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本人在中层干部岗位上,能够服从领导的分工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和教务处的一班人立足学校实际,发扬不怕吃苦、务实开拓的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科研、强化教学质量管理。

一、用博爱的心培养学生

调入四女寺中心小学以来,我能迅速的适应新工作环境,以一颗善良而博爱的心培养学生,教育学生,博得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信任。在学校的工作考评中,经常被评为优秀。在“市第一期班主任骨干高级研修班”培训中,撰写的文章《用心去做班主任》发表于第一期简报上。

我能创造性地开展班级工作,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成绩高,多次在春秋季运动会、古诗韵律操比赛中获团体一等奖。我注重用爱心和耐心感染学生,主动热情地帮助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和留守学生,我给予的爱更多,投入的情更浓。刚担任四年级班主任时,发现学生方永辉家庭非常贫困,奶奶半身不遂、爷爷也卧病在床,方永辉小小年纪就品尝着生活的艰辛。为了帮方永辉走出困境,我倡议全班学生为他举办了一次爱心捐助活动,共捐了40多元钱和一些学习用品。这学期,方永辉的爷爷突然病逝。我就主动为方永辉交了50元钱的书本费。还在班里开了特殊班会,组织了“帮扶小组”,每天方永辉都安排学生到他家去帮忙。从这一系列的活动当中,不但帮方永辉庭从不幸的阴影中走出来,其他学生也学会了团结互助、奉献爱心。

二、用自己的行动感染教师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教导处工作的我,总是以身作则,备改先行,要求老师做到的,自己先做好。如上学期让老师上交论文、课件去参评,我就带头撰写、上传、制做,并取得了好成绩。再如,本学期开展的读书活动,在检查前我先把笔记和心得写好,让其他教师无话可说。

在教学领域,我在重视基础教学的同时,锐意创新。在教学中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以各种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活泼、上进的学习氛围,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来教学。上学期,我校建立了电子白板室,我便充分的利用,如在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因为学生离战争年代久远,我便调出电影让学生们观看,看完后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战争年代的艰苦,才真切的感受到了五壮士的英勇。再如执教的《学会看病》一课时,我先播放《懂你》这首歌导入课题,再用课件出示重点词句以便于学生理解,最后又让学生配乐朗诵了《妈妈的爱》这首小诗。我采用步步引导、层层深入的方法,把学生引入理解妈妈让孩子自己锻炼的良苦用心当中。整个课堂气氛浓厚而又朴实无华,获得了师生的好评。在我的影响下,学校的老师,无论是上常态课,还是公开课,都喜欢到电子白板室去。

三、用终身学习的理念前行

我在做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协助学校做宣传工作,已有多篇通讯报道在《市教育信息网》上发表。对于宣传单位形象,弘扬教育精神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我还开通了教育博客,把自己写的论文、教学设计等上传,使资源获得共享。另外,由于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们也爱上了写作,在上次《中小学生作文竞赛》中,全校有11人获省级一等奖,我班就有5个。

四、用改正缺点的方式提升

从一位普通的教师,走向基层管理岗位虽然才短短半年多的时间,但正是有了学校领导的理解和关爱,正是有了同志们一直的支持和帮助,我的工作才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在工作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如,书的阅读量不够,总是觉得自己太忙,抽不出太多的时间读书,其实,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是可以挤出来的;还有就是一些老教师的思想工作做的不好,有时他们有些材料上交的不过关,我却没有好的办法让他们改正,以后多向领导和同仁们请教这方面的做法。

我愿在教师们的监督、关心、帮助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感谢老师们对我工作的支持,假如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会尽快赶上,因为我们是同行者;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支持、理解和帮助,没有您们的帮助和支持,我会偏离方向;只有领导、老师、我、我们永远在一起,我们的.事业才会无往而不胜。

帮扶队的事迹材料篇5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从教二十多年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坚持做到教育创新、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个人理论素质和思想修养,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严格遵守考勤制度,认真钻研教材、教法,精心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耐心地辅导,做到了用真情感动人、用行为影响人、用知识武装人、用品德塑造人,对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工作积极认真,学生成绩突出,20__年——20__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并获得县政府嘉奖;同时,多次获得县教育局奖励。主要事迹如下:

一、思想教育有特色。

1、加强自身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光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情操,以身作则,以自身的榜样去感染、熏陶学生。师德是学生道德的先导。因此,十分注重自身的思想教育和师德修养,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

工作中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提高理论修养和理论水平。能主动进行业务学习,接收别人好的做法和经验,学以致用,做到不断尝试,不断改进,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努力做一名有知识、有品德、有涵养、有作为的教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2、以人为本,抓好学生品德教育。工作中,一贯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学会做人”,教育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好少年。由于特别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得到同行的认可和学生家长的好评,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道德素养不断提高和增强。

二、求学上进有收获。

工作中,十分注重对自身知识的更新,所以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进修,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主动参加了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文本科的学习,在工作间隙挤时间学习,在教中学,在学中教。

三、严谨治学有成果。

对新课程新理念认真研读,掌握扎实,运用熟练,能够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1、树立“良师益友”型的师生关系。摒弃“教师权威”的架子,蹲下来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与学生成为朋友。通过自身的人格榜样,影响和鼓励学生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与学生一起享受成绩进步的喜悦。

2、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一直致力于学校的课改研究。上课时教学方法新颖得当,读、说、写、演、唱,形式活拨多样。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还因地制宜,动手制作相关教具,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前精心准备,查找资料,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从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及时予以肯定表扬。课后及时批改作业,鼓励学生认真订正,并对学生进行辅导,补缺补差,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3、学生进步明显,成绩优异。一直从事语文教学,经过调查分析,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彻底改变学生贪玩任性的陋习,变得懂事、文明、好学,成绩进步明显。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更加勤奋,勤学好问的班风日趋浓厚。所教的班级成绩在全镇期末统考中多次获前几名的好成绩,受到镇中心校的表彰。

四、教研活动有硕果。

利用课余时间自觉认真学习新课程新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能够做到学以致用,积极探索,大胆改革,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作为学校的骨干教师,一方面引导大家学习新课程新理论,另一方面举行语文研讨课,和大家共同座谈评议,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使学校的新课改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结合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一直致力于作文教学的改革与探索,鼓励学生深入实际生活,留心观察,写日记,随时记录令自己感动的人、事、物,激发起学生写作的欲望,有效化解学生作文头疼的难题。全班学生热爱写作,积极性大幅提高,并影响带动全校其他班级,利用板报、墙报等形式展示评析优秀作文,并鼓励学生投稿,参加市、县举行的征文大赛。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激发更大的写作热情,提高所教班级学生的作文水平。

帮扶队的事迹材料篇6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同许多普通教师一样,从事着最平凡的工作,既没有震撼人心的举动,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但每一天,都默默实践着心中不变的誓言——以教师为荣耀的职业、以教育为终身的事业。

一、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忠于职守、教书育人

作为一名教师,从走上教育岗位的第一天起,我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忘我的工作着。我乐于奉献,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地做好领导交给的每一项任务,从不对领导安排的工作说个“不”字。

我认为教师的岗位就是战士的阵地,是不能轻易放弃的。无论在任何岗位,我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我用心灵的汗水浇灌每一棵幼苗,使他们茁壮成长。我甘做红烛,用自己的光和热指引学生前行的路;我愿为人梯,甘愿让她的学生踩着肩膀,去攀登知识的高峰。2014年被评为露锋区“优秀班主任”,所教学科历年来成绩突出。

二、注重自我提高,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为了促进教学工作,我十分注重自身学识水平与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学习从不放松,并做到学习有计划、有记载、有实践,在实践运用中不断提高着自身教学能力、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在心理经常告诫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作出表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我坚持和学生一起到校,和学生一起扫地,和学生坐在一起参与主题班会的讨论,看见地上的垃圾主动捡起来,等等,一言一行潜移默化修养学生的品行。我认为:治学先治人,凡事德为先。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本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从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开始,我就深深的意识到这一点: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而老师就是一位丹青能手,这张纸被涂成暖色调还是冷色调,全凭老师去描绘。所以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首先,要求学生在上课前摆放好上课要用的学习用品;其次,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正确姿势(听课姿势、读书姿势、写字姿势);最后,下课后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用具收好,把自己的桌椅摆放好,方可离开教室去玩耍。

第二、培养学生会说礼貌用语的习惯。

每学期开学初,总要通过课间操、广播站等形式,向学生宣传文明礼貌用语,要求学生无论身处何地总要用文明的语言,严禁用不文明的用语。

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方法:通理先通心,对学生动之以情,开展以情感人,以感动为先导教育,把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理结合起来,使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需要而被接受,思想工作也就水到渠成。

四、播撒爱的种子

高尚的职业道德还表现在教师她对学生的爱。我在工作中尽情的把自己的爱播撒在教室的每个角落,在我的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栋梁之材,每一块“顽石”都能雕琢成一块玲珑剔透的美玉,所以,在我的眼中,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都值得去欣赏,我以学生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学生的痛苦为自己的痛苦,每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总是伸出援助之手,用自己的真诚去打动他们,带领学生们走出人生的一片片荒漠,让他们重新得到快乐,在阳光下健康的成长。

我班的郑书雅同学,由于家境贫困,姊妹又多,父母常年在外忙碌,对她关心不够,让她变得性格孤僻,不愿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学习成绩差,当时她的情绪低落,我多次与其谈心,又派班长和他一起上下学,经过多方面的努力,郑书雅终于又找回了自信,重新快乐地生活,今年被评为“三好”学生,郑书雅父母为此十分感激。

五、绽放人格魅力

高尚的职业道德还表现在教师的人格。教师的人格如风行水上,了无痕迹,润物无声,潜移默化间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所以,我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我以高尚的人格感染着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着学生,以真诚的师爱塑造着学生的灵魂,所以,我每届所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受到所有任课老师的好评。

我班的李如佳同学,相对一般的孩子来说,反应慢些,对于语文学科更是有点望而生畏,我没有放弃她,每天中午时间都把她叫到办公室,把他不懂的问题再给她讲一遍,时间长了,她渐渐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每次考试都能达到80分以上,李如佳的家长逢人便说,我们家李如佳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罗丹如是说。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印证了这句话。我工作着,我快乐着,我在那三尺讲台边,勤奋踏实地耕耘,无怨无悔地默默奉献!

总之,二十多年春秋,二十多载风雨,我以全部的热情和力量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爱岗、敬业、正已,爱生是一个教师的`铮铮誓言。勤勤恳恳地工作,堂堂正正的做人。我在教育这片热土上闪光,我的生命为教育事业而燃烧,这就是一位普通教师不悔的追求。

帮扶队的事迹材料篇7

“村里来了指导员,走家串户不拾闲;大事小情全过问,真心实意解民忧!

这是流传在松桃自治县甘龙镇玛瑙山下麻阳村的一句顺口溜。里面所说的指导员就是驻村干部江明。在麻阳村,只要一提起江明的名字,群众都对他竖起大拇指,都说他是百姓的“贴心人”。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正是莺飞草长的时节,该县扶贫办驻村干部江明背着大包小包的行囊,奔赴甘龙镇玛瑙山下的麻阳村,开启了驻村生涯。

初来乍到的江明,对风光旖旎、海拔1400多米的玛瑙山既陌生,又好奇。

巍巍玛瑙山,确实很美、很秀丽,据当地村民介绍,山上有溶洞、溪流,常年云雾缭绕,空气清新。站在玛瑙山之巅,让人心旷神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江明十分兴奋,像是遇到久别的.“朋友”,有点“相见恨晚”。用他自己的话说最为确切:玛瑙山下的约定。

据说,当年贺龙曾率领红三军九师一部进驻甘龙,依托玛瑙山在麻阳建立了苏维埃政府,至今遗址犹存 ……

驻村第二天,江明走村串寨,开始村情民意调研,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麻阳村位于甘龙镇西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东接官坟村,南与印江县刀坝乡接壤,北与大树村毗邻,辖7个自然寨13个村民组,共326户1552人,党员21名。村里可使用面积785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作物,村民收入大多靠外出务工,属于典型的老、少、边、穷山区。

通过走访调研,感受最深的是村民朴实、勤劳和直爽。作为驻村工作组的组长,来驻村的目的就是“接地气”,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谋发展,为当地党委政府做好参谋,当好助手。想到这些,江明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为了详细掌握麻阳村的实际情况,江明深基层、送政策、访民情,总是坚持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查看路、沟、渠等建设情况,详细了解村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与村支两委团结协作,共同研究发展规划,理清麻阳村的发展思路。

民情日记106篇、交谈心记录102篇、工作台账45篇……

在江明的办公室里,不仅看到各种完善的制度,齐全的办公设施,还翻看了他认真作的工作笔记,他对麻阳村底数十分清楚,情况十分明了。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业经济,改善村里环境卫生,丰富村里文化生活……

随着目光的转移,在给群众承诺的办理实事的公开栏中,看到件件都是惠及百姓的实事,并在不断的兑现着。

心动不如行动。思路明确了,计划拟定了,说干就干,江明甩开膀子大胆干起来。

“江组长,刚才村民打电话过来,说小沟组山体塌方了,快去看看”。

4月26日凌晨 7点,雷电交加,大雨瓢泼。江明正准备去茶园沟勘查路况,电话突然“嘟嘟”的响起来,电话那头传来麻阳村支书费佐仁急促的声音。很快,江明和费支书立即赶到塌方地点,原来是印(江)秀(山)公路边的小沟组山体塌方,阻碍了车辆正常通行。

看着车辆不能通行,长长的队伍,像条长龙盘踞在玛瑙山上。

说时迟,那时快。江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一边和费支书迅速组织群众,一边电话联系挖掘机,及时抢修公路。

群众听说是抢修塌方的公路,纷纷赶赴而来。不久,挖掘机也来了。

有的拿着锄头、有的拿着撮箕、有的搬动石头……

在江明的指挥下,抢修工作有序进行。经过1个小时的紧张抢修,600多方的土石被清理干净,车辆可以通行了。

看着公路恢复了正常通行,一辆辆汽车飞奔而过,江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心里踏实了许多。

“驻村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很锻炼人,尤其是为群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感觉很幸福,很满足。”一句朴实憨厚的话,道出了江明驻村的初衷。

要想富,先修路。江明在走访群众工作中发现,陡坎子组共54户238人,至今没有建成通组公路,全凭肩挑背驮,群众生活生产很不方便,极大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了改善出行条件,打破陡坎子组经济发展瓶颈,江明与其他驻村干部多次深入该组实地查看,认真听取老百姓的意见。群众听说要修公路,积极性空前高涨。江明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年内完成陡坎子通组公路建设。

通过江明不懈的努力,该县扶贫办积极帮扶6万元,群众筹资7.38万元,并投工投劳,修通了一条长2公里的通组公路。

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推进农村经济建设。6月3日,江明在县扶贫办的帮助下,组织了一次空前的农业产业化培训,邀请有关专家,为群众讲授病虫害防治、畜牧养殖、核桃种植与培育等知识。

群众得知村里要搞农业产业知识培训,大家都早早的赶来,村里一下子热闹起来。通过培训与现场解答群众提出农作物病虫防治等问题,提高了群众的农业生产技能。

6月8日,江明像往常一样,早上八点左右,戴着草帽,背着水壶与书包,就出发了,去茶园沟组调研。茶园沟组是麻阳村地理位置最高的村寨,共65户326人。长期以来,由于村子3公里的“连户路”没有得到硬化,不论大人小孩走路,都很困难,尤其是下雨天,泥泞路滑,行人容易摔倒,群众十分渴望硬化道路。

当晚,江明召集部分群众召开院坝会,大家各抒己见,讨论如何解决道路硬化资金、土地协调等问题。据初步估算,3公里的“连户路”硬化需要资金10万余元。村寨偏僻,条件恶劣,凑钱硬化很困难。

那晚,江明躺在床上,左思右想,碾转反侧,彻夜未眠。

第二天,天刚破晓,未到上班时间,江明就拨通了他所在单位的领导电话,把硬化道路的情况作了详细介绍,请求得到帮扶。单位领导听后,十分关心。党组书记周尚军、副主任龙昌培亲自前来该村调研,当场决定调拨10万余元的水泥、沙石等物资,群众投工投劳,共同解决硬化道路的问题。

这个好消息,很快不胫而走,群众兴高采烈,有的还电话给在外打工的亲人,整个茶园沟组都沸腾了起来。

6月中旬,太阳炙烤着大地,气候炎热,群众依然冒着烈日,顶着酷暑,开启了硬化道路的进程。大人、小孩、老人,甚至是连年过古稀、耄耋的老人,都兴致勃勃的赶来修路、送水。“感谢党、政府送来了水泥、沙石,我们的路可以得到硬化了。”费支书激动地对笔者说。目前,道路硬化工程正在有序进行。

为了丰富群众生活,建立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今年农历六月十九日,江明共募集经费近5000元,在村里组织了一场盛大的农民运动会,比赛内容为篮球、拔河等项目,连毗邻的印江县刀坝乡的村寨也赶来了,共8支球队、6支妇女拔河队进行了角逐。

一时间,麻阳村各项工作搞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有条无紊。

旱灾无情,人间有爱。今年持续的高温天气,造成麻阳村旱情严重,损失较重。江明与其他驻村干部一道,早出晚归,上山寻找水源,帮助老人挑水,发扬灾情面前毫不退缩的精神。白天,江明穿梭在田间地头,查看灾情,与群众座谈。晚上,做好民情日志,统计灾情,分析灾情原因及解决方案。

江明同群众奋战在抗洪救灾一线,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并挨家挨户告诉群众有什么困难就拨打连心卡电话。

“请问你是江组长吗?我们家的田里没有水了,需要水泵和抽水机。”

“好的,我们会尽快协调解决。”

7月26日,老寨组一古稀老人胡建耀夫妇通过连心电话卡,拨通了正在村里查看灾情的江明的手机。

第二天,江明通过与镇政府协调,得到水泵、抽水机各一台,并与村会计谌志刚为老人及时送去。

到了老寨组,胡建耀老人年纪大了,子女常年在外务工,不会使用抽水机与水泵。江明不仅亲自去买来柴油、机油,还找来工具,在沿溪河岸挖好水塘,接通电源与水管。

“来水了,来水了,我们的稻田得救了。”

看到一大股清澈的泉水从水管里汩汩流出,奔向稻田时,胡建耀老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感谢你们的及时帮助,还自己掏钱解决我们的燃油问题,我们这片面临减产的稻田有希望了!”老人动情地握着江明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

“花点钱不算什么,只要能多抽一点水,老百姓少担忧一点,多收获一点粮食就行了。”江明的话,温暖了群众的心窝。

一个身影一面旗。哪里困难,哪里就有江明的身影。

8月2日,面对持续的高温天气,面对水井干涸,人畜饮水困难不言而喻。

江明急忙背着刚从镇上买来的水桶,赶到孤寡老人王玉桃、李仁邦,残疾老人胡建常的家里,询问是否还有水喝,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事。

在残疾老人胡建常的家里,江明看到水缸里的水不多了,急忙帮助老人去挑水,硬是把老人的水缸灌得满满的,才离去。

“还是党和政府想得周到,派来了这样的好干部。”每次江明去给老寨组的孤寡老人王玉桃、残疾老人胡建常挑水后,他们都发出这样的肺腑之言。“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江明总是淡淡一笑。

舍小家,顾大家。为了麻阳村的发展与建设,江明放弃了与家人团聚时间,驻村5个多月以来,一直坚守在村里,不断兑现给群众的承诺。“在与群众一道的同时,也获得了一种全新的体验,一种别样的幸福。”他时常这样感叹。

在抗旱救灾工作中,总是看到江明穿梭村寨与田间地头的影子,与群众亲切的交谈、了解群众心声、协调抗旱物资、宣传森林房屋防火、化解矛盾纠纷……

江明,尽管过头不是很高,但却看到他高大的身影。

他,工作兢兢业业,默默无闻,持之以恒,没有豪言壮语,把全部的爱给了麻阳村的群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出很多不平凡的诗篇,在玛瑙山下奏响一曲优美动听的音符。

帮扶队的事迹材料7篇相关文章:

2023个人抗疫先进事迹材料精选7篇

父与子的事迹材料通用7篇

材料员优秀事迹材料模板7篇

事迹和事迹材料参考7篇

家和事迹材料优质7篇

文明标兵事迹材料7篇

父与子的事迹材料优质7篇

2023团事迹材料优质7篇

好夫妻事迹材料7篇

仁事迹材料精选7篇

帮扶队的事迹材料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6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