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一般都是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同时要认真对待,写事迹材料和写作文不一样,我们一定要对事件相关的人和事有清晰的认知,以下是好文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伪名人事迹材料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
伪名人事迹材料篇1
刘丽娜,肿瘤医学硕士,1999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就职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从事医疗工作近二十年,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业务上刻苦钻研,得到了患者的赞誉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她始终谨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竭尽全力除患者之病痛,救死扶伤,不辞艰辛。始终坚持急患者所急,忧患者所忧,想患者所想。无论患者的家庭状况是贫是富、社会地位是高是低,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待每一位病人,都能做到认真细致地问诊、体检、检查,耐心仔细地解说、细致入微地治疗。平时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坚持每天下班前再详细查看每一位病人,加班、半夜出诊抢救病人都是常有之事。遇到无名氏和困难患者,为其垫付住院费也是不计其数。她苦练基本功的同时,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国际先进的肿瘤诊疗动态,积累新的经验。在完成临床一线的工作同时,连续多年主持并参与完成十余项科技成果,处于全国、全省领先水平,其中主持完成的《p57kip2蛋白表达对原发性肝癌预后的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以第一发明人身份完成国家实用新型专利7项。
伪名人事迹材料篇2
1967年夏天,美国跳水运动员乔妮?埃里克森在一次跳水事故中,身负重伤,除脖子之外,全身瘫痪。
乔妮哭了,她怎么也摆脱不了那场噩梦。为什么跳板会滑?为什么她会恰好在那时跳下?不论亲戚朋友们怎样安慰她,她总认为命运对她实在不公。出院后,她叫家人把她推到跳水池旁。她仰望看那高高的跳台。想到自己再也不能站立在那洁白的跳板上了,那碧蓝的水波再也不会溅起朵朵美丽的水花拥抱她了,她又掩面哭了起来。从此她被迫结束了自己的跳水生涯。
她曾经绝望过。但现在,她开始冷静思索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她借来许多介绍前人如何成才的书籍,一本一本认真地读了起来。她虽然双目健全,但读书也是很艰难的,只能靠嘴衔根小竹片去翻书,劳累、伤痛常常迫使她停下来。休息片刻后,她又坚持读下去。大量的阅读,使她终于领悟到:我是残了,但许多人残了后,却在另外一条道路上获得了成功。他们有的成了作家,有的创造了盲文,有的谱写出美妙的音乐,我为什么不能?于是,她想到了自己中学时代曾喜欢画画,这位纤弱的姑娘变得坚强起来了,变得自信起来了。她捡起了中学时代曾经用过的画笔,用嘴衔着,练习画画。
这是一个多么艰辛的过程啊。用嘴画画,她的家人连听也未曾听说过。
他们纷纷劝阻:"乔妮,别那么死心眼了,哪有用嘴画画的?我们会养活你的。"可是,家人的话反而激起了她学画的决心,"我怎么能让家人一辈子养活我呢?"她更加刻苦地练习,常常累得头晕目眩,甚至有时委屈的泪水把画纸也淋湿了。为了积累素材,她还常常乘车外出,拜访艺术大师。好些年头过去了,乔妮的辛勤劳动没有白费,她的一幅风景油画在一次画展上展出后,得到了美术界的好评。
不知为什么,乔妮又想到要学文学。她的家人及朋友们又劝她了:"乔妮,你绘画已经很不错了,还学什么文学,那会更苦了你自己的。"她想起一家刊物曾向她约稿,要她谈谈自己学绘画的经过和感受。她下了很大力气去写作,可稿子还是没有写成。这件事对她刺激太大了,她深感自己写作水平差,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学习。
这是一条满是荆棘的路,可是她仿佛看到艺术的桂冠在前面熠熠闪光,等待她去摘取。
终于,又经过许多艰辛的岁月,乔妮这个美丽的梦终于成了现实。1976年,她的自传《乔妮》出版了,轰动了文坛,她收到了数以万计的热情洋溢的信。两三年后,她的《再前进一步》一书又问世了,该书以作者的亲身经历,教育残疾人应该怎样战胜病痛,立志成才。后来,这本书被改编成剧本搬上了银幕,影片的主角就是由她自己扮演,她成了青年们的偶像,成了千千万万青年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的榜样。
伪名人事迹材料篇3
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现在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称其为“策算”。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的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王贞仪介绍的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的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的乘除法筹算的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因此,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洋筹算,一直使用中国筹算法。今天的读者把中外筹算乘除法视为老古董,采用的是由外国传入的笔算四则运算,这种笔算于1903年才开始被使用,故我国与世界接轨使用笔算的历史只有100年。
伪名人事迹材料篇4
1977年冬,菲律宾马尼拉郊区,一个年仅17岁的男孩正被仇敌疯狂地追杀着,他的父亲由于身陷政治门,不同派别的人都在追杀着他和他的家人,年轻的他也没有幸免。
他的胸前曾经中过一枪,但幸运的是,死神并没有收下他,至今,这块伤疤仍然像一颗毒瘤一样缠在他的胸前,让他自卑地不敢抬头。
夜晚时分,他逃到了远离马尼拉约五十公里一处山区,那里有一座花圃,他看到一位老者,正在侍弄着香艳欲滴的鲜花,他想也没想,一头扎入了花丛里。
追杀者追了上来,他们不停地踩踏着鲜花,逼问老人,那个年轻孩子去哪里了?老者不解地质问他们为何踩死了自己的花朵,追杀者怒火中烧,他们想让这里成为一片火海。
老者明白了他们来的原因,他解释道,人并没有在这儿,也许逃往别处了,我没有见到过一个孩子,更不愿意见到一个可怜的孩子被追杀。
追杀者给了老人一记耳光,然后用刀在老人的脸上画了个简单的图形后,逃之夭夭。
老人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床板上,一个年轻的孩子正在旁边侍候他,他的脸上受伤很重,伤口已经化了脓血,年轻人懂得医学常识,正在极力救治他。
谢谢你,老人说道。
年轻人却说,应该是我谢谢您,是您救了我,如果不是您阻拦,恐怕我早已经中弹而亡。
老人一眼看到年轻人的颈部一片大大的伤疤,年轻人极力掩饰着,他低下头,然后小心翼翼地替老人做着包扎。
老人的半个脸毁了容,年轻人看在眼里,禁不住泪水涟涟。
老人于某个午后告诉他,年轻人,不要难过,我们应该感谢伤疤呀,你看,这是多么美好的神来之笔呀,伤疤是上帝种在你肌肤上的花朵,它们比现实中的鲜花更加坚强,具有魅力,不是吗?
年轻人瞬间顿悟了,他从此明白了一个道理:伤疤是花不是痛,伤疤也可以使人奋进,更加坚强。
这个叫阿基诺的男孩子,身中五弹而不亡,至今,他的颈部仍然残存一颗未能挖出的子弹,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风险,甚至死亡每天都在威胁着他的生命。
20-年6月30日,阿基诺三世就任菲律宾第15任总统,这个传奇人物用这样一种成功印证了老人的一句誓言:伤疤是上帝种在你肌肤上的花朵,它们是花,不是痛,它们会使你变得更加坚强,从而用更加坚定的信念摘走成功的花冠。
伪名人事迹材料篇5
著名人物周永泰,广东东莞人。始祖周永泰于十九世纪中叶来港发展,后其长子周少岐晋身为定例局议员,在商界名噪一时,为周氏家族奠下稳固的基础。不少家族成员担任政府要职,其中有周少岐,周埈年,周锡年担任香港定例局(立法局前身)议员,太平绅士,而其中周埈年,周锡年更被封爵。周卓凡,20世纪初香港企业家,周少岐之弟,周锡年爵士之父,著名的股票投资高手。周锡年之子周启邦,谭月清(富商谭焕堂之女)夫妇是社交名人,其对生活的享受更深入民心。之子周启贤香港华人银行首席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周启邦之子周国丰大律师。周启贤之子周国勋,先施表行,副主席兼执行董事,名表大王。周埈年之子周湛煌是钟表界名人,宜进利集团主席。周湛煌之子周嘉康(美力士)milus董事总经理。周氏家族是香港四大家族之一。
卢赓扬,号礼屏,又名卢根,生于1829年,广东东莞人。同治年间,成为省港知名富豪绅士的卢礼屏,捐出大量资金为族人修建祖坟、建祖祠和溥善堂、育婴堂,施医济药。1874年卢礼屏被推荐为香港东华三院总理,1878年向香港政府申请创建保良局,并任首届总理,保良局是香港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慈善机构之一。卢礼屏乐善济施、扶贫济困的精神获得当时清政府和香港政府的广泛赞誉。其去世后后人为其建一祠堂(礼屏公祠),公祠落成之时,慈禧太后曾亲笔赐匾:“福善修仁”,表扬他热心公益的精神。祠堂至今保存完好,已列为市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荫麟(1905—1942),字素痴,广东东莞人。著名学者;历史学家。
张荫麟1905年11月出生于官宦之家,1922年毕业于广东省立第二中学。次年,考入清华学堂中等科三年级肄业。仅半年,在《学衡》杂志第21期上发表处女作:《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说质疑》,针对史学家梁启超对老子事迹考证提出异议,清华师生大为震动,并梁启超的激赏。1924年6月,又发表论文《明清之际西学输入中国考略》,分析明清两代传入的西方学术的差异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他在清华求学7年,以史、学、才三才识出众知名,与钱钟书、吴晗、夏鼐并称为“文学院四才子”。并先后在《学衡》、《清华学报》、《东方杂志》、《燕京学报》、《文史杂志》、《国闻周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和学术短文40多篇,深得当时史学界称赞。192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清华大学。是年获公费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西洋哲学史和社会学。留学4年,修完应学课程,未待期满,已获哲学博士学位,提前返国。
袁崇焕:字元素(《明史本传》),一说字自如(《黄尊素说略》)。生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四月二十八日。祖籍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水南村,出生于广西布政使司梧州府藤县北门街。(一说袁崇焕出生于广东东莞,年十四随祖袁世祥,祖袁子鹏迁至广西藤县)。
袁崇焕纪念园(广东东莞)
东莞袁崇焕纪念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水南村。由该镇村民与海外袁氏宗亲捐资一点二亿元人民币,在明代袁氏故居遗址兴建,占地共十一万平方米。包括袁故居、袁督师祠、雕像、衣冠冢、三界庙等。
蒋光鼐:字憬然,1888年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骑兵科毕业;1906年参加同盟会;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1913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1921年任非常大总统府警卫团副;1932年率十九路军英勇抵抗日寇进攻,致使日方三次增兵,四易主帅,大挫日寇锐气;1933年与李济深、陈铭枢等发动反蒋事变,极力抗日;建国后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 常务委员,纺织工业部部长等职。
叶富(1848-1880):原名贵富,字梦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12月25日)生于广东广州府新安县九龙司(今香港岛),祖籍广东东莞水南人,清末海军爱国将领。
1867年6月,沈葆桢(林则徐女婿)到福州马尾船政学堂任职,所招学生,自是福建省本地人。船政第一次招考学生后,又从广东招来已学过英语,并且基础较好的学生叶富、邓世昌、吕瀚、李和、张成、李田、黎家本、林国祥、梁梓芳、卓关略等十余人。
伪名人事迹材料篇6
故事之一:简朴生活
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比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
从191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吝啬”。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字很方便。难怪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
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寻访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向赤足坐在门口石板上的一位妇女打听居里夫人的住处,当这位妇女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原来她就是居里夫人。
故事之二:淡泊名利
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07个,却全不在意。
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故事之三:“教女有方”
居里夫人有两个女儿。“把握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是居里夫人开发孩子智力的重要“诀窍”。早在女儿不足周岁的时候,居里夫人就引导孩子进行幼儿智力体操训练,引导孩子广泛接触陌生人,去动物园观赏动物,让孩子学游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孩子稍大一些,她就教她们做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她们唱儿歌、讲童话。再大一些,就让孩子进行智力训练,教她们识字、弹琴、搞手工制作等等,还教她们骑车、骑马。
继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获诺贝尔奖之后,由居里夫人培养成才的两对后辈也相继获得诺贝尔奖: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她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物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芙,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荣获1956年诺贝尔和平奖。
伪名人事迹材料篇7
林尚沃是19世纪朝鲜最着名的商人。他眼光独到,极富传奇色彩。一天,有三个人不约而同来向他借钱,都说是要去做生意。林尚沃答应了,不过先只给他们各一两银子,要看5天后能赚多少钱再作决定。第一个人用银子买草绳做草鞋,挣了5分银子;第二个人买来材料做风筝,正赶上春节,好卖,挣了1两银子;而第三个人则说,1两银子能干什么呢?他拿了钱就去喝酒,喝到只剩1分,就买了张纸托人给林尚沃捎了一封信:我要去寺庙里读书,请提供些开销。林尚沃让人送了10两银子去寺庙。5天很快过去了,林尚沃决定借给编草鞋的100两银子,借给做风筝的200两银子,而给第三个人1000两银子。
有人不解,问何故。林尚沃说:“编草鞋的兢兢业业,不浪费一分钱,不会饿死,但也成不了富人;做风筝的比编草鞋的聪明,有头脑,善于把握时机,但仅看到眼前的时机是不够的,他也许能成为富人,但成不了巨富;至于那书生,不为钱所累,顺其自然正是赚钱的境界。如果为钱拼命,根本挣不到钱;如果过分追逐,事业肯定失败。”一年后,编草鞋的还清了本息,还开了一间铁匠铺;做风筝的贩卖盐和干海货,已经开了5间店铺;而写信的小子空手而回,他拿了钱去平壤,被一个妓女迷住,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银子已经没有了,回来的路费都是向妓女借的。林尚沃决定再借给他2000两银子,一年后再见。
但结果那家伙压根儿没露面。一晃8年过去,那个人回来了,向林尚沃借10辆牛车,并要求安排些人。林一一应允。10天后,10辆牛车装满了质量上乘的6年参回来了,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连林尚沃也感到意外。要知道一牛车一驮货,10驮人参值10万两白银。那人道明了原委:几年前他怀揣2000两白银,马上去找那妓女,和她结了婚,过了几天好日子,直到银子只剩100两,他全部买了人参种子,振作精神,离开平壤去了开平,在深山老林里选中一处背阴的山坡,将种子随风撒下。然后回平壤和妓女开了家酒馆。6年过去,那片山坡已成参田,为他带来了巨额财富。为报答林尚沃,货值10万两白银的人参他只要了5万两,没费太大的力气挣了笔巨款,结果皆大欢喜。不去刻意追逐,顺其自然者成大器,这是林尚沃的识人之道。成功有时并不需要刻意而为,一个人执着于目标苦苦追求,反而会为其所累;只有懂得放下,放下渴望成功的那颗心,顺其自然,才能得到的成功。
伪名人事迹材料篇8
说到历史,仿佛就有一种浓郁的古典味道浸润着我们的心灵。它承载着过去,预示着现在,眺望着未来。在历史人物中,能人千万文学家、军事家、艺术家更是层出不穷。而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在三国时期蜀国后期的一位将军。
他的名字叫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姜维本是魏国天水中郎将,后降于诸葛亮,深受诸葛亮器重,被封为大将军。姜维身上的诸多优点不得不令我佩服,并为之效仿。
其一姜维孝顺。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姜维老母在冀县,孔明用计令魏延引兵包围冀县。姜维闻之,奋不顾身的率三千兵马前往解救,中孔明之计,全军覆没。这时老母出现,劝降,姜维为母投降于蜀,孝顺之心溢于言表。
其二姜维忠勇。姜维从小熟读兵书,勤学武功,在天水一战中与赵云交战不分胜负,并于万军之种直击孔明,幸得关兴、张苞护卫,不然必为姜维所伤。而自从姜维降蜀之后,忠心耿耿,成为孔明的得力干将。先后献计助孔明夺取天水、散关等地。孔明去世后,魏延举兵叛乱,姜维全然不惧,最终借马岱之手除掉了魏延。姜维为蜀汉大业付出了一生,虽然最后他未能助刘禅一统天下,重兴汉室,但他把生命和热血献给了蜀汉,告诉昭烈皇帝:“我,努力过了!”
其三姜维军事才能出众。孔明兴兵三十万北征,要攻下天水。孔明令赵云出兵,不料被姜维设两路伏兵杀了个血本无归。之后孔明也领兵亲征,姜维却早已成竹在胸,设下四路伏兵差点要了孔明的性命。降蜀后得到孔明重用。孔明在临死前几日把毕生所学尽授于他,姜维更是如虎添翼,尽心振兴汉室。牛头山、狄道、祁山遍布姜维的兵马,来来往往征战四五年,北伐九次。姜维与邓艾、钟会大战十余次。怎奈蜀汉兵力较弱,宦官当道,内忧外患,才导致邓艾乘虚而入,蜀汉灭亡。
或许姜维的名字人们很少知道,脍炙人口的不过是“仁义的刘备”、“智慧的孔明”、“奸诈的曹操”而已,而我认为姜维却拥有他们身上的所有优点,是一位集谋略和武功于一身的智者。虽然他未能在“三国演义”中像孔明、周瑜等人那样大放异彩,但他用他的实力和智慧打拼,做了,从不后悔,这才是我喜欢他的真正原因。因为我知道: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奋斗道路上那沸腾的热血和辛勤的汗水。
伪名人事迹材料精选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