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思考和沉淀,我们才能将一篇心得写得更加优秀,心得体会是我们归纳自己经验的方式,为未来提供指导,下面是好文汇小编为您分享的望北斗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望北斗心得体会篇1
“北斗天团” 夜空中最亮的星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古有北斗七星,识方向、定季节、辨时辰,今有北斗卫星,覆盖广、定位精、导航准。中国北斗服务世界、造福人类,这是“北斗天团”为我们照亮的浩瀚星空。
26年、9495天、8.2亿秒,“北斗天团”坚持不懈、奉献青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北斗一号系统,1994年立项、2000年建立、2003年完善;北斗二号系统,2004年启动、2012年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三号系统2020年建成。北斗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弱到强,在这背后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默默付出。迄今为止,“北斗天团”共计30万余人,带领团队完成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建设任务的孙家栋院士,反对参考gps、力主“另起炉灶”的许其凤院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主持完成中国国家大地控制网及相应坐标系统的杨元喜,研究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北斗女神”徐颖……他们数年如一日、青丝变“暮雪”,持之以恒、以身许国,满腔热血、忘我工作,勇攀高峰、圆梦星辰。
数字信号、芯片、原子钟,“北斗天团”自主创新、攻坚克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1995年,针对信号“快捕精跟”问题,王飞雪、雍少为、欧钢三位20多岁小伙子,拿出“全数字化”方案,依靠仅有的4万元经费、不到10平方米的仓库、借来的仪器设备,经过三年煎熬,完成模拟实验,突破核心技术,完成“双星”定位的北斗一号系统。无独有偶,北斗二号面对信号干扰,攻克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多项关键技术,北斗三号则实现了器部件一体化体系,使北斗装上“中国芯”,首创“三种轨道”混合星座工程建设。中国仅用20年时间就突破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40多年的成果,每一项核心技术取得的进展,都是研究人员在攻克“娄山关”、撕开“腊口子”,他们心怀远方、风雨兼程,摸石过河、循序渐进,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开拓进取、锐意创新。
服务可用性优于99%,“北斗天团”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细节决定成败。北斗三号卫星,工作时间可以达到10到12年;实际测评全球定点导航精度2~3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每天时钟误差小于0.5纳秒,累计600万年误差1秒。各项指标都比最初公布的目标数据更优化,与其他国家的导航系统相比也排在前列。作为世界上第四个建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在导航精度、授时精度、稳定性、可靠性方面堪称世界一流,更多“北斗+”正加速向我们走来。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航天人员高标准、严要求,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极致,成为“专、精、尖”的行家里手,越是遇到阻力,越是发挥本领,越是面对挑战,越是认真钻研,实现“中国制造”“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的逐步转变。
“北斗天团”就犹如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广大党员干部当学习他们“自主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望北斗心得体会篇2
完美利剑 直刺苍穹!
今天上午9时43分许,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搭载着北斗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奔刺苍穹。这是我国的第55颗北斗卫星,是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组网卫星。
在之前的20年时间里,我国的北斗人在这里先后发射了54颗北斗卫星。这组网内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升空并步入轨道,标志着北斗系统全球组网的全面完成,意义极其重大。今后,北斗系统将广泛应用于手机导航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灾害预警预报、实施抢险救灾等方面,为人民的生产生活各领域提供优质服务,是保障民生和安全的“千里眼”。
北斗是我们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北斗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简称。北斗系统今天的高光时刻背后,是几代北斗人的不懈努力。我们用20多年时间,走完了国外在卫星导航系统方面40年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世界卫星导航发展史上的奇迹。回顾20多年的历程,我们一路艰辛。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着手探索发展卫星导航系统,经过一代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我国于2000年底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向本国提供服务;于2012年底建成了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今年全面建成了北斗三号系统,将向全球提供服务。这是我国自主建设、自行研制、独立运行的三代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北斗将让我们真切感受“科技改变生活”。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是与百姓生活关联度最紧密的公共服务系统。系统建成后,可以极大地方便我们的生产生活。它可以提供静态厘米级、动态分米级的高精度定位、0.2米/秒的测速服务,精准定位服务可达到10米级精度。它可以为国家提供准确的海洋监测数据,为海上作业提供精准的天气服务。它将使我们手中的手机应用更加广泛,变得更智能。它将为无人驾驶的农业机械提供导航服务,极大地提高效率解放人力,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它将为森林防火、林业资源保护、应急救援提供精确的数据信息。它将使我们的车辆定位、导航、无人驾驶等更加精准,智慧交通将更加安全。它将使国际合作更加广泛,在能够为全球提供优质服务中,让我们在国际上的“朋友圈”持续扩大。
北斗已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的“太空标签”。北斗卫星的成功发射,不仅是“中国速度”,更是一种“中国精度”,是国家的太空基础设施。目前,虽然外国的gps系统综合性能暂时领先全球,但我们的北斗系统正在逐步赶超之中,并且在测速与授时精度方面,北斗三号已与gps全球授时精度持平;在增强系统加持下精度可达1米,已远远优于gps全球定位的精度水平。北斗系统的全面建成,必将为我国卫星导航产业新一轮发展提供强大推力,这意味着我国卫星导航服务的规模化、产业化、国际化水平正进一步提升。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北斗系统必将实现超越,领先全球。
北斗卫星的成功发射,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严、慎、细、实’工作作风结出的硕果,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综合反映,令无数国人感觉扬眉吐气。请举起我们的大拇指,为英雄的航天人点赞!
望北斗心得体会篇3
天河漫漫北斗璨 飞入寻常百姓家
天河漫漫,北斗璀璨,调动了千军万马,越过了千山万水,走过了漫漫长夜、寒秋酷暑,历经千辛万苦,北斗之“星”,星耀世界、闪耀全球,照亮万家。2020年7月31日,在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向世界宣告“北斗全球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这一刻标志着我国建成了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这一刻宣告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欧洲“伽利略”系统后,“北斗”导航系统——第四个全球导航系统横空出世。苍穹之下,中国北斗,走进万家,造福全球,服务全人类。
迎难而上、搭桥组网,提供世界全球卫星导航的“中国方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时光回顾到26年前,也就是1994年,我国开启了北斗一号系统工程的历史篇章。六年磨锋、一朝破晓,经过6年日夜探索、反复试验,在当时没有先进设备,没有可以参考的经验技术情况下,中国能做的就是在漫漫黑夜中不断探索,不惧艰难,迎难而上,终于在2000年10月迈出了北斗导航系统的“第一步”,“北斗一号”试验卫星成功发射,建成了“北斗一号”全球导航系统,并且完成了向中国提供全方位导航服务。2012年,建成了北斗二号系统,完成了“北斗”导航系统“第二步”战略,面向亚太地区提供全方位导航服务。到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也已归位,完成了北斗系统“最后一步”,实现了向全球提供导航服务。二十六载春去秋来、风雨无阻,四十四次发射,前后将四颗试验卫星,五十五颗组网卫星送入浩瀚的苍穹之中,探索未知,搭桥组网,形成了全方位、全领域、全球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完成了中国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伟大战略。与此同时解决了(gps)、格洛纳斯系统、“伽利略”系统的短板、弥补了不足,提供世界全球卫星导航的“中国方案”。
自主创新、开放融合,坚定世界全球卫星导航的“中国态度”。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空间发展战略中重要一环,是关乎国家民生的大国重器。我国在建设“北斗”卫星服务系统漫长过程中,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全力支持,一代一代的航天人,不惧困难、努力奋斗、一路披荆斩棘、风雨无阻,我们始终依靠自己,坚持独立自主、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走过二十六载的漫漫长夜,终于迎来了“北斗璀璨,闪耀全球”的胜利时刻。“北斗”全球导航系统,是中国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北斗”系统自开通之日起,怀着一种开放融合、资源共享、互惠共利包容开放的友好态度,让北斗的“红利”走进每一户人家、照亮每一个角落,走向世界、服务全球、造福人类。“北斗”全球导航系统正式建成开通,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追求进步的自我超越,也是中国迎难而上、攀登科技高峰,不甘落后,迈向航天强国的里程碑。中国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坚持自我本色,坚定世界全球卫星导航的“中国态度”。
万众一心、追求卓越,贡献世界全球卫星导航的“大国智慧”。聚万众之心,共建中国北斗,成国之大器,惠民利国,服务全球。“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的巨型航天工程,从1994年“北斗”系统工程启动到2020年全面建成开通,总书记始终心系“北斗”卫星的建设,前前后后8次“点赞”北斗导航,先后有400多家科研单位全程参与、30万余名科研人员的呕心沥血、孜孜不倦的投入,以及全国十四亿人民的支持与鼓励,举全国之力、万众一心,不断追求进步、不断追求卓越,让北斗之星、闪耀全球、服务全球,中国不断肩负“大国使命”,不断展现“大国担当”,贡献世界全球卫星导航的“大国智慧”。
天河漫漫北斗璨,飞入寻常百姓家。北斗之“星”,璀璨苍穹,北斗是中国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是每一个人北斗,也是大家的北斗,是一流的北斗,也是最好的北斗。中国以“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始终肩负“大国担当”“大国使命”,提供世界全球卫星导航的“中国方案”,为全球坚定世界全球卫星导航的“中国态度”,贡献世界全球卫星导航的“大国智慧”。
望北斗心得体会篇4
年轻干部当追寻“新时代北斗精神”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仰望穹苍,北斗璀璨。北斗星,自古以来就为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所认知,辨方向、明四季、定时辰,现如今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横空出世”,再一次让中国为世界所瞩目,为世界贡献了全球卫星导航的“中国方案”,由此也揭开了新时代中国智慧赓续接力、不断前行的新篇章。
作为肩负党和国家重托、肩负民族期望的年轻干部,也应既脚踏实地、务实为本,又时时“仰望星空”、放眼远眺,追寻“新时代北斗精神”的方向而行,为自身不断发展和进步扬帆远航,方能行稳致远。
激活“自主创新”的引擎,激发年轻干部的“内生动力”。创新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旋律。面对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正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依靠自身不懈努力,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新路,进而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年轻干部也应具备创新的思维和理念,面对复杂的行政事务处理、同人民群众打交道时也要在遵守为克己奉公、为民服务原则的基础上,适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创新为引擎激发内生动力,也为自身工作质效的提升赋能。
秉持“开放融合”的态度,促进年轻干部的“百花齐放”。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其寓意是只有区区一支花朵开放,不能算是春天,只有当百花齐放的时候,满园都是春天,强调了开放融合、团结合作、兼容并蓄的精神。我国的北斗系统鼓励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并非“关起门”搞科研,而是秉持一种开放融合的心态,提倡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开展兼容与互操作,在“敞开门”的国际交流中让其研发水平不断提升。年轻干部也应秉持开放融合的态度,在工作中遇到复杂的问题时,适时向身边的领导、有经验的同事多请教,也可以向我们的办事群众、服务对象学习,久而久之,也能让自己的“能力树”开花结果。
荡起“追求卓越”的双桨,搭建年轻干部的“圆梦阶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就是向上攀登的踏脚石。对于攀登者来说,失掉往昔的足迹并不可惜,迷失了继续前行的方向却很危险。对于北斗研发——“攀登”科学之峰的“国之重器”而言,也一直在追求卓越、永不止步的道路上奋勇前行,方能见证一次又一次中国高度,刷新一个又一个中国纪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时代奇迹。年轻干部要想圆梦,实现个人能力的稳步提升,也需要在工作技能培训、日常待人接物和岗位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停滞不前,而是自觉向身边的模范典型学习、看齐,及时补足自身短板,搭建个人能力提升、发展稳步向上的“圆梦阶梯”。
“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所传达的,年轻干部也应追寻“新时代北斗精神”,激活“自主创新”的引擎,秉持“开放融合”的态度、荡起“追求卓越”的双桨,始终怀有“计利当计天下利”“但求苍生俱保暖”的为民情怀,以奋斗装点青春,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奋发图强,积极贡献智慧与力量!
望北斗心得体会篇5
基层干部 让“北斗精神”照耀前行路
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这标志着我国建成了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开通,凝聚着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的心血,饱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本色,孕育了“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照亮基层广大党员干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砥砺前行之路。
灿烂星河,凭着一股韧劲志气高昂。从1994年北斗一号工程立项开始,一代代航天人始终秉承航天报国、科技强国的使命情怀,以“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党的事业大于一切、忠诚使命重于一切”的责任担当,在陌生领域从无到有进行全新探索,在高端技术空白地带白手起家,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之路。北斗人坚持自主创新,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展现的是坚强不屈的骨气和永不服输的志气。“有志者,事竟成。”“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基层党员干部在开展各项工作中,都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昂扬斗志。立足自身岗位,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把个人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连在一起,迎难而上,敢为人先,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
北斗闪耀,凭着一股闯劲披荆斩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北斗导航系统用20多年走完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40多年的发展之路,实现2年17箭29星高密度发射组网,连战连捷,被称之为中国速度,首次创造的三种不同的轨道构成的混合星座彰显了中国智慧,为世界卫星导航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正式启动到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的成功发射,每次攻关都举步维艰。但北斗人不会被暂时的困难所打倒,而是始终坚定信心,不断学习探索未知领域,解决技术难题,逐渐掌握了核心技术。当前,正处于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肩负历史重托,面对艰难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也需要有北斗人攻坚克难的勇气,坚持不懈地做好本职工作,稳扎稳打稳步前进,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执着坚守,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未来可期,凭着一股冲劲勇往直前。北斗系统已全面服务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农林牧渔、城市治理等行业,融入电力、金融、通信等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北斗香港产品已出口129余个国家和地区,向亿级以上用户提供服务,服务全球、造福人类。北斗永远在路上,建设在路上,应用在路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北斗精神”不是句号而是逗号,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弘扬和传承好新时代北斗精神,涵养干事之魂,成功追梦。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基层党员干部更要坚守初心,不畏艰险,脚踏实地,行稳致远,以必胜的信心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望北斗心得体会篇6
小星星编织大梦想
随着第55颗卫星的成功发射,一张可服务全球的北斗“天网”呈现在世人眼前。“每一颗星都有自己的功用”,这既是对每一颗星个体价值的肯定,也是对每一颗星不懈努力的激励。
中国梦的编织如同“天网”,个人的努力如同“星芒”。微光虽弱,却能汇成人间星河;个体虽小,也能汇成磅礴力量。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之中,每一名干部都应脚踏实地、严谨负责、不懈努力、甘于奉献,在逐梦的路上释放自己最大的光芒与能量。
每一颗“星”,都要有严谨细致的责任意识。北斗系统看似庞大,但其整体作用的发挥需要每一颗“星”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任何一个“网结”出现漏洞,都将导致整张“天网”不再牢固。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要有序进展,需要我们每一名干部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严谨对待手中的工作。要始终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把责任意识融入灵魂,认真完成每一份报告、仔细推敲每一个数据。要始终铭记“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从细微之处着手,努力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小节中显作风、在小事中显担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拧紧自身这颗“螺丝钉”,砌牢自己这块“墙头砖”,在绘就民族复兴的蓝图中,筑稳、筑强自己这一颗“星”。
每一颗“星”,都要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截止2020年6月23日,55颗卫星中,有10颗已经失效或退役,却并不能因此否认他们每一颗的独特功用。从革命年代走到改革开放,无数英雄儿女为祖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并非每一颗“星”都能见证最终成功时自身的成果,但其价值和作用已然体现在舍己为人的奉献之中,体现在前赴后继的铺垫之中,体现在聚沙成塔的胜利之中。完成一项事业的发展、一个地区的进步、一个民族的复兴,都不应过分追求自身的功名,而是需要甘为人梯的铺垫,更需要勇于牺牲的奉献。在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中冲锋在前,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舍己为公,不慕私名、不图私功,用“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一笔一划刻出中国梦的美好蓝图。
每一颗“星”,都要有久久为功的不懈心态。55颗卫星,是从“0”到“1”的创新突破,更是从“1”到“55”的持之以恒。每一颗星都有独特的功能,但55颗星的接续奋斗才能铸就一张最绚烂的北斗“天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张宏伟蓝图的实现,需要每一颗“星”驰而不息、不懈努力,用点点星光连成辉煌明天。要涵养久久为功的心态,不止步于一时之得,不满足于一事之成,戒骄戒躁、绵绵用力,向着更高的目标发起冲锋;要永葆执着追求的姿态,不受困于一山之高,不停滞于一滩之险,锲而不舍、奋勇争先,向着更远的未来扬帆起航,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在接续奋斗中,驶向民族复兴的光辉彼岸。
每一颗星都可以独立而卓越,但只有在“天网”的蓝图中才能更加出彩、更富光芒;每一个小我都可以个性且独特,但只有在祖国的大海之中才能永不干涸、永远清澈。把个人成长融入祖国建设,把个人理想融入时代伟业,在祖国的大我中成就小我之“星”,用小我之光书写民族大梦!
望北斗心得体会篇7
敢问苍穹“日月行” 北斗梦圆“中国星”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7月31日上午10时30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斗转星移,攀登科技高峰;万物乾坤,璀璨航天强国。1994年至今26年的“北斗”之路,一步步航天路稳扎稳打、永不停歇,一代代航天人不懈探索、砥砺前行,终于成为“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
从无到有,北斗之路“突破·冲刺·领航”,以中国力量创造中国奇迹。
沿着“东方红一号”开启的这条航天路,“神舟五号”“嫦娥一号”“神舟十一号”“嫦娥四号”……每个历史性节点都在突破中进步、冲刺中发展,共同见证着中国航天的飞速成长。而今北斗系统共计45颗卫星在轨运行,提供着定位、测速、授时等高精度服务,如此短时间内的高发射率、超成功率,堪称中国奇迹、世界奇迹。航天力量就是中国力量,在实现天地联网、水陆空三栖覆盖建设过程中,将北斗导航系统融入电力、交通、通信各领域,推动与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基建”建设加快融合,从根本上保障国防安全,实现了军用、民用、商用全面覆盖。中国航天科技创新之路见证着“0”的突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落后到领航世界之巅的巨大跨步,让中国奇迹镌刻在浩瀚苍穹中、奋斗史册上。
从区域到全球,“星座网络”运维完美收官,以中国速度彰显中国风采。
宇宙浩瀚,星汉璀璨。从“悟空号”沿轨运行、“墨子号”飞向太空、“慧眼”卫星成功发射、“南仁东星”投向“注目礼”到北斗三号30颗卫星完成组网发射,提前半年迎来了“星座网络”从布控、启动、运维到收官的完美之战。北斗航天运维的大国速度令人惊叹,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从2003年的北斗一号、2012年的北斗二号到2018年的北斗三号,横跨中国、亚太地区到覆盖世界,用中国创造服务着从区域到全球,彰显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中国风采。时间不会停止,探索也从未止步,预计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导航体系,实现更加泛在融合、更加全面深入的“北斗+”应用新模式。日新月异,与时偕行,中国将在世界舞台上彰显更加不同凡响、品质卓越的动人风采。
从可能到无限可能,赓续“北斗精神”陶铸大国重器,以中国智慧焕发中国魅力。
北斗梦圆离不开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呕心沥血、接续奋斗,离不开各方力量的迅速集结、有效凝聚,离不开中国智慧的付诸实践、成熟运用。以“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为核心的新时代“北斗精神”,赋予了这400余家单位、30余万名科技人员以大国使命和科研荣光,创造出无限可能。在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中说,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国家需要我就去做”的孙家栋院士、“不怕输在起跑线”的“神州之父”戚发轫、“发射将军”胡世祥等,正是对国家和人民的绝对忠诚、无限热忱,对科学技术的精益求精、孜孜以求,才能与中国智慧互相成就、与中国魅力相得益彰,激励着一代代大国工匠开拓进取、尽锐出战。
风雨兼程几十载,遨游太空谱新篇。“中国星”是“世界星”,也是“人民星”,将“北斗”自主创造之艰辛、起步冲刺之不易熔铸在心里、在根上、在血脉中,“北斗”之路必将领航时代、高歌前行。
望北斗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