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整理观影时的感受,观后感的写作是提高我们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素养的有效途径,以下是好文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牛二小观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牛二小观后感篇1
天空十分地蓝,洁白的云儿在打转儿。我们在电影院里观看《英雄王二小》。
它讲述了一位少年英雄——王二小。农历9月16日,放牛郎王二小看见鬼子在山口迷了路,为了让乡亲们有时间从西柏坡村转移到山间,他故意让鬼子看见自己。鬼子把二小抓住,让他在前面带路。王二小装顺从地走在前面,把鬼子骗进八路军的埋伏。鬼子都死了,可二小却光荣牺牲了。
我的心颤了一下,王二小是多么临危不惧、机智勇敢呀!他为了乡亲们不再遭到敌人的大屠杀,舍弃了自己年仅十三岁的生命,换来了几百个老百姓的生命。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想想我们自己,衣来手伸,饭来张口,有的家庭甚至一个一个地服侍孩子。想想那些革命先辈,他们有我们现在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吗?有我们现在这么好的家园环境吗?不,都没有。他们只有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地劳动。这时,我想起了自己十岁时,因为上活动课时摔了一跤,擦破了皮。
回到家,哭着喊"痛".妈妈忙把湿毛巾递过来,轻轻地擦着伤口。我则大喊:"痛死我了——"爸爸连忙把美味的食物搬到我前面……现在想想,羞都羞死了。那些革命先辈给我们创建了一个和平的家园。为我们建立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应该用什么来报答他们呢?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如果我们做不到,那怎能对得起那些舍弃生命的革命先辈呢?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这首歌在我的脑海里,久久地回荡。
牛二小观后感篇2
惰惰班正好学到课文《王二小》,老师就安排在课室里看同名电影。要求七点五十就要到学校,八点钟正式开演。也真是够积极的!每到这种要提前上学的时刻,我就会在心里直乐--还是离校近好呀!看那些每天要小车接送或是挤地铁、公交过来上学的孩子,那个可怜!觉都不够睡呀!
话说回到家打开惰惰的家校联系本,今天的作业居然是写--《王二小》有感。
“妈妈,什么叫‘有感’?”
“就是感想呀!你有啥感想呀?”
“嗯,不错!下次老师继续安排看电影。”我晕!这就是他的感想!
“是你对《王二小》这部片子的感想。你看懂了吗?”
“没懂!”
“那你把课本好好看看。你知道这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
“不知道。”
好家伙!课本里没头没尾的讲了这么个故事,电影估计也跟课本差不多,让他这种小p孩写感想,那还不是在考家长嘛!就象前几天学了《曹冲称象》,老师居然让他们想其他的`方法。我觉得曹冲的方法在那个年代简直是很完美了,还能有啥好方法?
拿着课本慢慢地引导惰惰,故事大意是啥?能从中学到什么?这就是我们当年的学习套路,几十年如一日地没变哪!好在我当年业务纯熟,对付这个还行!惰惰在我的悉心引导下,终于总结出--王二小的机智勇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交差!
牛二小观后感篇3
“牛儿还在山坡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今天,我们全校来到了电影院观看电影《英雄王二小》。
一九四二年,日本侵略者对河北西柏坡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二小的奶奶在扫荡中,被日军残忍地用火烧死。日军在扫荡期间实行了三光政策——杀光、抢光、烧光,对当地居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二小的'故乡龙沟村顿时成了日本鬼子的屠杀场。最后,由于八路军赶到,将这小股日军击退了。看到这,我不禁愤慨,要是八路军早一点或晚一点来,这一切就不会变成这样了。可是,历史是无法改变的。
二小十分痛恨杀害他奶奶的日本鬼子。一次反扫荡行动中,他受张营长的命令,向西柏坡传送鬼子来扫荡的情报,与鬼子撞上了车。情急之下,他急中生智,带领鬼子在山里转悠,专挑难走的路,为老乡们转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当他把鬼子带进埋伏圈,鬼子小队长发现中计了,抽出刺刀向二小刺去。虽然八路军全歼了敌军,打了一个大胜仗,可二小他却永远无法站起来了……
二小的故事就像一面明镜,照亮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正义和伟大;也照出了日本侵略军的凶残和丑陋。团结起来的中国人民是无法战胜的。八年的艰苦抗战是值得的,打磨了我们中华儿女坚贞不屈的精神。
这一次观影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牛二小观后感篇4
中午吃饭的时候,电视里正在演王二小把日本人引到八路军的包围圈中------
突然之间,脑袋里有了好多疑问:这个埋伏圈早已有之,可敌人来时为何不让大人去诱敌? 二小才13岁,他如何知晓埋伏的具体位置?恐怕是先前有人授意。 退一万步讲,当看见自己的小同胞被敌人胁迫,为何还要躲在后面放冷枪?大伙出来跟鬼子拼了,就算死了也应该换得儿童的安全。不顾二小的生死而胡乱开枪,这和喊出来的口号相反啊?一句“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尤让人寒心,凭啥机关干部就应该得到安全?须知儿童并不是战争的一部分。
自古以来,世界各地战争多多,无论是强大的美国,还是落后的非洲,如此充分的发挥妇女儿童的作用,恐怕是绝无仅有的,然后宣布一个称号,就心安理得了。到底是其他人愚昧,还是我们丧失人性?
撒谎的孩子被狼吃,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故事,可为什么王二小撒谎了,让这么多人丧命了,却成英雄了?难道是什么样的人,只要被当政者口头说一句就是了吗?
王二小,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在别人的授意之下,欺骗了一群人,并眼睁睁的看着一群人丧命。假如王二小没死,在经历了这样的场面之后,心理上会承受怎样的负担和压力?如果他还活着,即使得到了组织上的颂扬,恐怕日后也会寝食难安。很多国家的军人,会用自己的生命去挽救敌方的妇女儿童,而我们的儿童却从小就被夺走人性,配合斗争
天理、公义到底是什么?
牛二小观后感篇5
今天,我看完了《英雄王二小》这部红色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王二小的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并让他带路去找八路军。他为了能让八路军打死鬼子,因此把他们引入了八路军的包围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枪把二小活活地打死了……当时他才13岁。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并且和两个八路军战士葬在一起。很快,这件事情流传开来,并且很快就被作词家方冰、作曲家劫夫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和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年。现在,王二小的墓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了那块大石头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看完这部电影,我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他非常机智勇敢,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临危不惧,沉着对付;他为了防止日本鬼子威胁到乡亲们的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引鬼子进入了八路军的包围圈,最后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这就是王二小的光荣事迹。我非常敬佩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和在危险时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牛二小观后感篇6
7月6日,学校组织全体同学去美罗城电影院看《西柏坡2——英雄王二小》。
这部电影我已经期待很久了,这次学校终于组织我们去看了。所以当电影开始时,我就被电影内容深深吸引住了:王二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放牛娃,他痛恨鬼子,热爱八路军。后来替八路军送情报,当时鬼子抓到他,让他带路找八路军。二小用他的智慧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中途还让小鬼子损兵折将,在过一线天的时候鬼子把迫击炮留在了另一头,三挺机关枪全部报废,好几个士兵出了事。他真是聪明。
王二小带路时就知道自己逃不出鬼子的魔掌了,但是他毫不畏惧,依然给鬼子带路,最后他壮烈牺牲了。他的.牺牲精神让我深深感动,值得我们学习。
他的精神很可贵,但是他被鬼子杀了让我很难过。王二小这么爱国,他只有13岁。这部电影让我们知道了新中国来之不易,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点评】这篇是一篇电影观后感,写观后感,要从自己观赏影片的感受出发。可是,小作者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写观后感应强调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五六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牛二小观后感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