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博物馆观后感7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观后感的撰写能够帮助观众更深入地思考作品中的主题,从而揭示其核心意义,观后感是我们与艺术作品交流的一种方式,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好文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地质博物馆观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地质博物馆观后感7篇

地质博物馆观后感篇1

早上,太阳早已把它耀眼的光芒撒向了大地,我和爸爸妈妈也已经坐着高铁来到了郑州。

一到郑州,我们便马不停蹄地赶往此行的目的地——地质博物馆。刚到博物馆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只巨大的墨绿色恐龙模型。等爸爸买完票后,我便飞快地跑过去看那两只恐龙模型的简介,从简介中我知道了这两只恐龙的名字叫“黄河巨龙”。它的体型是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恐龙化石中最大的,因为它的化石是在我国黄河地区发现的,所以叫“黄河巨龙”。我们继续往馆内走,看到了一个超大的玻璃展柜,里面放着一块巨大的玉石。这块玉石晶莹剔透,从远处看,好像是一座白色略透的小假山。接着我们又看了许多颜色各异的矿石,有铁矿石、钼矿石、铝矿石······了解到由于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洞,如各种形状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牡丹石等。还知道了风化的分类,它们分别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如果它们同时进行的话便又形成了球状风化和差异风化。而丹霞地貌、雅丹地貌等便是风化的产物。

接下来,我们还要去参观地下展厅——了解生命的起源······

地质博物馆观后感篇2

今天,天空万里无云,还不时吹来阵阵微风,让人感觉心旷神怡,我们也随着这愉快的心情到达了南京地质博物馆。

刚进大门,就看到了一棵高大的古树,它似乎快倒了似的,被一个个绿色的架子支撑着,可真有历史气息!往里走,便看到了一个大大的“叠层石”,名副其实,就是一层一层的石头叠起来的,像波浪,也像楼梯。进入了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只霸王龙的模型,我想,这里面一定是介绍恐龙的,果然,一进去,就看到了许多的恐龙化石,里面还有一个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他就好现有两层楼那么高,大约有三个教室那么长,看起来,和郑和的战船有的一拼。在他旁边,还有“许氏禄丰龙”、“黄氏云南龙”、“巨型禄丰龙”,都是真的哦!这是让我看的大饱眼福!接着,我们有往一个洞里走去,在那里面我们看到了许多白垩纪、侏罗纪、中生纪……的生物化石,有的形状似鸟,但却不是鸟的祖先;有的形似老虎,但又不是老虎的祖先……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生命演化”馆。这里面的内容都是说动物、人类是怎样进化的。刚进门,就看到了许多的化石,有蛋化石、三叶虫化石、类人猿化石等,说也说不完,走近一看,还看到了许多动物的史祖呢!在其他的栏里,还有一些动物的骨骼。

看完了“生命演化”,我们又来到了“行星地球”,刚进门,便看到了中华成语的其中一个——沧海一粟,下文是: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心的沧海一粟。不会吧!我还以为地球很大呢!原来在宇宙中才那么小啊!往前走,便看到了我最想看的东西,陨石!虽然只有一丁点儿小,但我还是已经很满足了!毕竟看到陨石的机会很少。这时,突然有人大叫:“看啊!看啊!是彩色的陨石!”什么什么?彩色陨石!太奇妙了!我立刻跑向了那里,哇塞!真的!彩色的!我兴奋极了!立刻拿起相机拍了下来。继续往前走,便看到了一个地球地核的模型,只见蓝色的地球的“肚子”里,仅有一个圆圆的红球,听讲解员说:“这是岩浆。”

我们出了“行星地球”馆,参观也结束了,我们怀着知足的心情离开了博物馆……

地质博物馆观后感篇3

上午,妈妈带着我来到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国家地质博物馆。参观这些国家级博物馆,可是要提前预约的哦。

我和妈妈拿着票通过了安检,然后走进了地质博物馆里面。我们进了地质博物馆后,先上了二楼,二楼是矿物、宝石类。我发现二楼的空间非常大,地质展品也非常多。我们走进了那个大屋子里,屋子里的宝石可真多呀!有紫色的紫水晶、碧绿的萤石、火红的火欧泊、粉色的蛋白石、金黄的猫眼……

我仔细看了猫眼展品说明:猫眼效应是当某些宝石沿一定方向切磨成弧面宝石后,因反射而在其表面形成从这一头到另一头的明亮光带。一些宝石如金绿宝石、石英、碧玺、月光石、磷灰石和绿柱石等都有猫眼品种。

我们把二楼参观完后又上了三楼。三楼全是画像,没什么好看的东西。然后我们直接上了四楼,四楼是化石类。突然妈妈用手指着一个柜子跟我说道:“宝宝快看,那个柜子里面,有许多石化的恐龙蛋!”我赶紧跑过来一看,哇,还真的有许多恐龙蛋耶。以前总是看到电视剧里面恐龙蛋像鸡蛋一样,见到了真的恐龙蛋化石,发现一点也不像鸡蛋。恐龙的蛋长长的,和鸡蛋完全不一样。

下午闭馆的时间到了,我带着许多关于地质科学知识,结束了这次参观地质博物馆之旅。

地质博物馆观后感篇4

难忘的一天—参观地质博物馆 十一终于到了,我和爸爸妈妈决定去地质博物馆。可能你会问:为什么去地质博物馆?石头有什么好看的呀?那我来告诉你。有一次爸爸去外地出差,带回来一块沉积岩,那块岩石形状很奇特,一层一层的,我一下就喜欢上了它。去地质博物馆可以看到更多的岩石。 我们中午出发,先坐地铁,然后又坐公共车到了西四。地质博物馆是一座浅灰色的大楼。楼右侧是一个巨大的恐龙,名字叫巨型山东龙。楼正面是一尊李四光的头像,旁边还有许多大石头。 地质博物馆一共有四层。

第一层是地球;第二层是岩石、宝石;第三层是史前生物;第四层是植物。每个具体的展台前都有一台触摸屏幕,我一点它,上面就会出现一些相关的知识。展厅里还有很多模型。比如地震模型:你用积木搭一栋房子,按下绿色按钮,它就能模仿地震的效果。 我最喜欢的是史前生物厅。这里展出的有三叶虫、菊石、恐龙、孔子鸟等的化石。我还看了一个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参观完地质博物馆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我觉得要学的知识太多了,以后我要多看书,才能更多地了解这些石头。

地质博物馆观后感篇5

进入地质博物馆,我们首先来到地下一层,地下一层分为地球厅和恐龙厅。地球厅讲的是地球的形成以及地质作用形成的一些岩石。恐龙厅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展厅,一进恐龙厅我就十分惊喜,刚刚走上台阶,我的身旁有两只恐龙骨架,其中一只恐龙的头在空中,脖子非常长,我想:要是它还活着,它会不会吃掉我?答案是不会,这种恐龙虽然体型庞大,但却是食草动物;另一只则身形要小得多。我抬头看了看空中,哇塞!空中还有一些翼龙的骨架,它们好像在盘旋着,飞舞着。走进展厅,里面有许多恐龙化石与恐龙蛋化石,我看着这些完整的恐龙蛋化石,非常疑惑的说:“为什么这些蛋恐龙妈妈没有孵化啊?”在一旁的大姨听到了,说:“不知道,也许我们再往前参观一点就有答案了。”果然如此,走到前面我们看到了墙上有一块牌子,上面有一句话很关键:有许多恐龙蛋不能正常孵化、发育,所以就被恐龙妈妈们遗弃了。这句话正好解决了我的疑惑,原来这些保存下来的恐龙蛋化石是“坏蛋”,孵不出恐龙。

接着,我们顺着旋转通道走上一层,在旋转通道里,我看到了许多软体动物的标本,也懂了一些关于它们的小知识。

然后,我们来到二楼展厅,二楼是古象厅和矿产资源厅。在那里,我见识了许多美丽的矿石,像紫水晶,矿石,雄黄等等,这些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瑰宝。

最后,我们走楼梯来到三楼,三楼有一些文字介绍,还有河南省有名的山体模型,我一眼就看到了三门峡的崤山,山顶突出。

在此期间,我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水资源严重污染浪费。是的,我国现在河流湖泊在不断的减少,并且水质也很差,这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不要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成为你的眼泪,从现在起,节约用水,不污染水资源,人人有责!

地质博物馆观后感篇6

经人推荐,上周日爸爸带我去参观了新建的位于南京市珠江路的地质博物馆。 地质博物馆我觉得也可以叫古兽博物馆。我刚跨上地质博物馆的几级台阶,便透过玻璃墙看到展厅里有几个巨兽的骨架,这令我兴奋异常。

我一路小跑,冲进了展览馆。喔!瞧,一条暴王龙的骨架霸气地站在草地,嘴张得好大,那爪一伸一缩,像要与一旁的三角龙搏击,企图吃食三角龙,虽只有一具骨架,但仍能从这上发现王者的凶悍之气。那还有具梁龙骨架,四脚粗粗的,头伸得老高,嘴努着,像在嗅着树叶,又像在呼唤着同伴。最有趣的是一个翼龙模型,它两条细腿站在山上最高处的岩石上,两只翅膀在不停地划动飞腾着,像马上要遨游太空一样,好玩极了。接着,我们继续上二楼游览。 接下来,我们又观赏了美丽的矿石、化石和有趣的古代生物。让我记忆最深的便是各种各样奇异的古生物,这里展览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远古动物模型。先映入眼帘的是海洋生物,有巨型海虾、菊石一类,那碧蓝又深不可测的海,竟是生命的发源地。在几亿年前,还有那么多奇形怪状的动物耶!接着馆内又如时空隧道,带着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动物世界,陆地上许多远古动物在玩耍着,有一只叫不出名的野兽全身铺着黑甲,布满了钢角,它摇着尾巴,正撕咬着长长的叶子呢!有种古代孔雀后背的屏儿比现代孔雀更加鲜艳夺目,红红的花纹,青青的边儿,精美极了。此外,那些古河马、三趾马、古象、恐龙也都是十分奇异,牢牢吸引住我的眼球。时代随着自己的脚步向前移动,许多猿人头骨、化石展现在我面前,这让我了解古代的猿人也像古兽一样有许多种类和他们的进化史。原来,我以为远古只有恐龙这类生物,不料不论天上地下,还是海洋深处,都有那么多奇妙的生物称霸一方呀! 离开博物馆前,我在留言本上写下了这样的观后感:古兽时代真是奇妙哇!通过这次游览,我从浩瀚的宇宙到酷热的地心、从各类猛兽到花草树林中,了解了这个世界。这个博物馆真好!

地质博物馆观后感篇7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是一座以社会公众为主体,青少年和资源环境相关业务人员为侧重点,兼顾科学研究人员需求的科普型自然类博物馆。她是一个具有现代化、高科技、独具河南特色的全国省级一流的地质专业博物馆;是河南省资源、环境、省情展示交流的“窗口”,珍稀地质矿产标本收藏、研究中心;国土资源知识普及与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大众游览胜地;是集科研、科普、休闲、娱乐、赏石于一体的理想去处。

那里,我们饱览了地球运动造就的自然奇迹。馆内设有地球厅、恐龙厅、生物演化厅、古象厅、矿产资源厅、矿物厅、地质环境厅、4d动感影院(多功能厅)和地震海啸感受剧场,馆外有矿石林、科普广场、恐龙雕塑等。

现在,我整理一下回忆,向大家倾吐一下我的观后感。

20xx年x月3号,也就是周五下午,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去参观了河南省地质博物管。它坐落在郑东新区金水东路18号,拥有58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的布展面积。

坐车坐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来到地质博物管,站到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栩栩如生的恐龙,它高8.2米,长超过18米,一个指甲盖长22厘米、宽10厘米。站在黄河迎宾馆的梧桐树下,不需要抬头就能“吃”到树叶。这只汝阳黄河巨龙还很魁梧。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副馆长徐莉介绍,它是目前已知亚洲体腔最大、最壮的恐龙。为保护化石不被损害,复原出的这具恐龙化石是用硅橡胶、玻璃钢、钢材等制作并架起的。负责制作模型的工程师张玉清说,为制造这个大家伙,硅橡胶用了1吨,玻璃钢用了2.8吨,钢材用了5吨左右,做好之后的模型重量在3吨左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董枝明说,根据化石的密度以及骨架结构推测,这条汝阳黄河巨龙活着的时候,体重应该在60吨左右。这重量相当于10头大象。

大概是由于大家都没有这么零距离的接触恐龙吧,好多人都在巨龙旁边拍照留念

呢。本来地质博物馆的游客就不少,呵呵,这样一来弄得巨龙身旁每个角落都有游人,当然我们也不例外,靠近巨龙,拍下了属于我们的集体照。

接着,我们从入口进入,在一楼的大厅,首先看到的是一块大石头-----方解石,它是一种碳酸钙矿物,天然碳酸钙中就属它最常见了。之后,我们来到了地下一楼,正式开始了我们的观览。

首先,向我们展示的是地球厅,在那里,我们了解到了奥妙无垠的宇宙和地球的有关知识。包括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地球的形成、演化和圈层结构。也了解、认识了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岩石;亲手操控了古大陆的聚合、分裂与漂移;在地震剧场感受地震带来的震撼和灾境;了解而来风化、喀斯特地貌和冰川作用对人类的影响;体会到了黄河、黄土和黄河文化。

之后我们来到了恐龙厅,恐龙厅又称中生代展厅。在此展厅大家可一睹中生代陆地霸主恐龙、海洋霸主鱼龙、空中霸主翼龙的风采。这里展示了出自河南的世界最大的一窝恐龙蛋化石,亚洲体腔最大、最重的恐龙,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中国唯一的结节龙,十余件珍贵的长羽毛恐龙,恐龙足迹等珍贵标本。还设有《与恐龙赛跑》、《与恐龙比体重》、《恐龙拼图》、《恐龙下蛋》、《恐龙盖章留念》等寓教于乐、供大家参与的互动项目。

呵呵,貌似大家对恐龙都有着不一般的情谊呢,但是为了之后的顺利观看,不得不狠心离开恐龙厅。然后,我们依次穿过了生命演化厅、古象厅,见识了很多之前从未谋面的动物,虽然叫不上它们的名字,但是它们的形象已经深深留在了我们心底。 之后我们又进入了矿产资源厅、矿物厅、地质环境厅。

矿产资源厅主要展示介绍了河南的主要矿产资源和矿业经济概况。矿产是所有能被人类利用的天然的岩石矿物,分为能源、金属、非金属和水气矿产四大类。在这个大厅,设有吸铁砂、找宝石、比体重、观看各种各样媒体等互动项目。

矿物厅展示了数百种精美绝伦的矿物晶体、宝石标本。矿物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瑰宝,经过亿万年的孕育、演变,形成了千姿百态、五光十色的靓丽群体,对人类的生活有着广泛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几乎每天都离不开矿物。

地质环境厅展出面积虽然仅有350 m2,但游客仍能从这里领略到中原大地16.7 万km2 内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了解地质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健康、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影响,认识进步的影响,认识地质灾害与群防群治,从而学会与大自然、地质环境的和谐共处。

在管外,我们零距离接触了矿石林,石凳、石桌,是它们的主体。在科普广场,我们看到了“地球发威”的壁画,它这是在警告我们: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我相信每个人看到它的时候都会心有触动的,爱护地球是我们不容辞的责任。

到此,整个地质博物馆就观看完毕了。虽时间不长,但收获却不少。既拍照了许多值得留念的照片,又在科研、科普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了解,娱乐的同时又丰富了自己的课外知识,可谓娱乐、学习双收啊。

地质博物馆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

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600字8篇

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心得体会5篇

博物馆的参观心得体会优质6篇

校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优质8篇

博物馆的参观心得体会模板6篇

参观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8篇

社会实践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6篇

赢在博物馆心得体会模板5篇

云览博物馆心得体会通用6篇

云览博物馆心得体会最新5篇

地质博物馆观后感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