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心得,我们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反思心得体会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冷静应对压力的能力,以下是好文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纲要》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纲要》心得体会篇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教师在此之中,首先要“以幼儿为本”,帮助幼儿成为发展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而不能以成人的经验和认识去塑造和改变幼儿。为此,为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教师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一)教师应建立与幼儿民主、亲切、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
民主、亲切、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是幼儿游戏的重要支柱之一。教师要有一颗爱心,“爱一切孩子”、“爱孩子的一切”,理解尊重孩子的要求。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参与幼儿的游戏,使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伙伴,与老师在一起感到自然、温馨、没有压抑感。譬如我让几位幼儿合作搭一座楼房,我就是积极参与其中,活动结束时,我惊奇地发现:在没有我的帮助下,几个孩子共同合作搭建的楼房非常漂亮。从外形到家什,一应俱全,在这里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体现。第二次同样的游戏活动时,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叮嘱:“一定要搭出来,要和上次一样漂亮!”孩子开始动手了,这一次,我给予了孩子们特别的关注,每每看到他们停在那儿,或是不合我的意,就催促、干涉,甚至让幼儿重来。活动结束了,一座楼房还是没有成功。两个鲜明的事实,不难看出,幼儿在游戏时,应当让幼儿自己去思考,过多的干预会限制幼儿的想象,太高的期望会给幼儿造成压力,使得幼儿的创造力不能正常发挥。
因此,教师应明确在游戏中角色,在游戏中,教师不应过多地支配、干涉,更不能教幼儿如何做或代替他们做,而是积极的合作和支持,鼓励和引导幼儿构思,协助幼儿创作。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态度与幼儿积极有效地交流和互动,使幼儿不断感受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喜爱、鼓励和支持,并成为幼儿良好的榜样。我们班有个孩子入园时,哭闹不止,经常是扯住妈妈的衣服不放,父母离开后她会大哭大闹,这样的情形持续了好长时间。我和其他的孩子都被她吵的很烦。一次在和她妈妈的交谈中我才了解到这孩子从来都没有离开过父母,对父母很依恋,对陌生的环境和人都有恐惧感,不愿接近。从此我开始关注她的一举一动,给她无微不至的关怀,现在她终于接受了我,能够快乐地参与各种游戏活动。
教师还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不因幼儿的年幼,而忽视幼儿的需要,也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幼儿,而是要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师幼关系。只有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幼儿才能自然、真实表现自己。
(二)建立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
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性因素。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文明礼貌、友好谦让,在游戏中互相协商角色或交换玩具,这些都为游戏的继续深入增加了可能性,提高了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例如幼儿午睡起床叠不好毛巾被时,我就用示范行为暗示幼儿,找朋友合作完成。在户外游戏时有一名幼儿不小心摔倒,身边的一名幼儿赶快扶起他,看到类似情况我就积极鼓励其他幼儿向他学习,以此行为来教育幼儿关心同伴。在我的有意识的引导下,幼儿会逐步养成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因此,教师应加强幼儿的情感教育和集体教育,建立互助、友爱、和谐的伙伴关系,使幼儿生活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在集体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三)教师之间的真诚相待、友好合作,是幼儿最好的榜样
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幼儿活动的情绪和积极性。教师真诚合作、互相尊重的关系,是幼儿建立友好同伴关系的榜样。这为幼儿游戏建立了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因而,教师要以良好的自身素质为幼儿树立榜样,教师要做到举止大方、语言文明、态度和蔼、行为规范。
精神环境比物质环境的创设更为重要,其任务也更艰巨。和谐、愉悦的心理环境,是鼓励幼儿与周围人、事、物相互作用的前提;同样,我们也不可忽视物质环境的创设,它与心理环境同样重要,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相辅而成的,两者缺一不可,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幼儿在游戏中玩的轻松、愉快,让他们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开放性环境中健康成长!
幼儿园《纲要》心得体会篇2
利用这个假期时间,我又一次地阅读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通过再次阅读,我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它的理论知识是我们平时教育活动目标制定,内容选择的支撑点。认真学习《纲要》知识,能使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不再迷茫,对于教育所遵循的发展方向,所要制定的教育目标,都有据可依。再次的深入细读后,我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
?纲要》中提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发展。”《纲要》特别强调了环境教育,强调了环境在促进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当前社会,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视电脑的普及,使幼儿的`生活空间越来越狭窄,越来越虚拟化。因此,《纲要》大力提倡幼儿环境教育是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和长远发展意义的。
?纲要》中指出“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各种环境资源,并创设和利用好这重要的资源。比如,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活动材料,这既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要适合幼儿的个体发展水平。层次不同,难易程度也不同,从而让每个幼儿在活动中得到不同发展。同时,要充分挖掘足够的空间,并创设利用好每个环境,扩大幼儿活动的范围,使其与周围之间产生积极的交互作用。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要善于顺应幼儿的性情,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要学会接纳他们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积极的气氛和情境,将每一个教学过程当成师幼双方一次心灵的对话,敞开心扉,让幼儿在游戏中无拘无束地交流,让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让幼儿在愉快的学习中求得发展。所以,我们应结合工作实际,努力实现教育方式的转变,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自身学习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自由地、愉快地展现自己,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当然,在环境创设中,只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创设活动中来,使幼儿的思维力、创造力及个性品质得以充分发展,才能有效地发挥环境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教育影响作用。因此,在环境创设中,要为幼儿提供机会,使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如春天来了,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共同布置春天的景色:孩子自己动手剪树叶、搓柳条,制作桃花、迎春花。新年到了,圣诞树上挂满了小朋友制作的新年礼物:有五颜六色的新年贺卡,有用橡皮泥、糖纸做成的各色糖果。孩子的作品虽然显得粗糙、稚拙,却凝聚了孩子们的纯真心愿和创造力。
?纲要》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探索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实际中,我要以《纲要》为指导,把《纲要》的精髓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幼儿园《纲要》心得体会篇3
如何根据时代的需要和《纲要》的精神实质,来培养主动适应未来社会的人?为了指导幼儿园更深入地实施素质教育,我国颁布了新纲要,这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迈进了一个新的台阶。我通过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学习了《纲要》,深刻领会《纲要》的最新精神。下面就《纲要》蕴涵的“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来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就是素质,习惯影响人格。儿童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幼儿园和小学。加强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求真务实,从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始。俄罗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乌申兹基说过: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钱,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这个比喻非常好。今天的家长要想给自己的儿女留下什么?我想应该给我们的子女从现在开始留下好的习惯,这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财富。
如何搞好“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呢?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教育和指导下,通过学习《纲要》的精神之后,我觉得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一、重视安全工作,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总则的第四条: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二、创设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
三、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幼儿也有人格和权利,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往往被我们这些大人所忽视,认为幼儿不过是个小孩子,可以不计较,可以不理会。
四、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在家里,父母是幼儿学习的榜样,那么在学校里,教师就是幼儿学习的榜样。以上是我学习《纲要》后的一点体会,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将不断的更深入的学习,把《纲要》精神逐步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幼儿园《纲要》心得体会篇4
反思自己以往的经历,在写文章、记录分析孩子的行为时,只是一些具体的事例,缺少一些理论依据来支撑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通过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我学到了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
提起《纲要》,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着。”教师的这三个身份的排列顺序十分巧妙的突出了教育的真谛:爱与尊重。在幼教天地里,任何的教育理念、教育活动设计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我们应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使教师的'教和孩子的学有意义。每一个儿童在早期的发展水平、速度和趋向是个有特点的。他们需要一种相对自由的,符合个人水平和特点的学习。而我们作为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只是作为幼儿学习的指导者,可以不必考虑要让所有的幼儿一律都在身体动作、语言、音乐、美术、数学能力等方面达到某种可量化的要求。如能说几首儿歌、讲几个故事、跳几个舞,是否会做10以内的加减等,也就是说,要破除教师头脑中教师角色的固有观念以及对原来各科教育目标的执着,不要总想达到某一学科的目标而去强化分科的教学,应该把重点放在幼儿身心各方面的能力和良好态度、情感的培养上。
为此我将会用加倍的努力和热情去关注每个孩子,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责任、有爱心的老师。
幼儿园《纲要》心得体会篇5
近来在学习《新纲要》,体会到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也感觉到我们作为幼儿教师身上的担子很重,我们应该踏踏实实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用自己的热心去培育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我们要为他们的一生打好基础。
?新纲要》是幼儿园教育的指导纲要,它主要有总则、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几个部分组成。每一个部分都有各自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
首先,总则部分说明了制定《新纲要》的目的是为了贯彻《中华人们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而指定的。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 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应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它指明幼儿园教育的主方向,使我们的目标更加明确。
?新纲要》充分地肯定了幼儿教师在教育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师应主动提高自己的素质,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幼儿教师在活动中引领着幼儿,教师的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的好榜样,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强调了环境教育,强调了环境在促进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说明:儿童是社会生态环境中的一份子,爱主动探索周围环境,而非被动的学习者。周边的社会生态环境为儿童提供了潜在的发展机会,并对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幼儿的反应行为与习惯亦会影响到与其直接相关的家庭、幼儿园、社区。
其次,在《新纲要》教育内容上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它们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着力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达到的目标也很具体,便于我们在实际中操作细化。
?纲要》还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的确,家长的作用也是不小的,我们要认真做好家长的工作,取得他们的信任,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以上是我学习《纲要》后的一点体会,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将不断的更深入的学习,把《纲要》精神逐步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幼儿园《纲要》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