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的积累需要时间与耐心,唯有持之以恒才能见到成效,认真总结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在工作中少走弯路,以下是好文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教师的修养读书心得7篇,供大家参考。
教师的修养读书心得篇1
敬业是一种规定,而乐业是一种修养。真正乐业的教师,就是心中装着自我,自觉享受过程和结果。
首先教师要学会享受学生成长带来的喜悦。法国作家雨果说过:“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让我们尽情享受学生的爱。课堂上,学生专心听讲,为了回报老师的期待,那是学生的爱。课后,学生围绕着你告诉你不知道的小事,那是学生的爱。学会享受学生特殊的爱,教师一定能享受到的快乐。其次,教师要学会享受“教学生活”。教学意味着生活,教师在努力开启学生的心灵和智慧时,也是在追求自己有意义的人生,同时体味到教学本身的乐趣。
如果我们不是为了上课而上课,我们的`心不是机械地在等待,等待学生的回答。而是与学生心心相印,自然的敞开自己的生命,让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寸肌肤去感受、去触摸、去感受课堂,就可能得到生命的快乐体验,甚至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震撼,我们和学生全然进入人课合一的境界,这样的境界就是职业幸福感,就是乐业的最高境界。
读了《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这本书后,我再一次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只有多读书,勤实践,才能真正适应我们的,才能好祖国的下一代,优良、适宜的教师职业道德将生活引向和谐、美好,成为生活乃至整个社会道德生活重要的风向标。
教师的修养读书心得篇2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朵花,每朵花盛开时都是那么美,让人充满期待,让我们放慢匆忙的脚步,俯下身子,去认真聆听花开的声音。在学习了王生英老师的事迹后,觉得她以坚韧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扎根山区小学,在平凡的岗位上37年耕耘不辍,她就在聆听花开的声音。
怀着对教师职业的特殊情感,高中毕业后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三尺讲台,开始了我的从教旅程,一如花一般静静地绽放,悄悄吐露自己的芬芳,只为自己今生无怨无悔的选择。十几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缕缕春风,即使冰冷的感情也会消融。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新时期的合格教师?在我看来,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平凡中放歌,在平静中耕耘,在平常中闪光,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以崇高的情操去影响学生、学生。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该伸出热情的双手,怀着一颗热诚的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以高度的责任感来提升自己。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以此为荣,热爱它,而不是只把这个职业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
教师是一个寂寞的职业。每个教师心中都有一座伟大的丰碑、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以学生为本,教人务实,教人求真,教人创新。这都需要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决心。教师是一个美丽的职业。她的美丽不仅在于她的无名,也在于她的淡泊与高尚,她用脱俗的气质阐述着生命的真谛。
有一首诗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做教师;有一种风景最为亮丽,那就是师魂;有一种魔棒最为神奇,那就是粉笔;有一种平台最为神圣,那就是讲台。
三寸粉笔写出人生风流,三尺讲台化作千顷苗圃。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高尚的职业,就应该勇敢地锤炼自己。如果我是一块砖,就应该属于巍峨的万里长城;如果我是一抹红霞,那就应该染遍祖国的万里山河。
三寸粉笔写信仰,三尺讲台谋发展。信仰是浩瀚海洋的明灯,是漫漫黑夜里渴望的黎明。只要拿稳三寸粉笔,站稳三尺讲台,就要用心血与汗水去浇灌祖国的花朵,让种子发芽,让理想开花。人都说学生是花,教师是园丁。其实,教师的生命也是一朵花,是悄悄绽放、默默吐芳、扮美人间的花。如果仔细聆听,你会听到生命的律动,会听到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
教师的修养读书心得篇3
相传白居易16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着诗文去拜见当时名士顾况,顾况一看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物贵,居大不易。”但当顾况翻开白居易递上来的诗文,读到白居易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中的首联“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时,顾况连说:“不错,不错!”又接着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顾况不禁欣赏道“有诗如此,居亦何难?”
读到此处,我不得不佩服16岁的白居易,年纪虽小,但写诗却有惊人的造诣。且不说白居易的横溢才华,就是这一首诗,它也是给了我颇多的启发。这首诗里的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不管烈火如何无情地焚烧,如何肆虐,小草都顽强地生存,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执着地爬满了山野。
有一首歌也这样赞美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这首歌中的小草,其实是中赞美那些平凡的战士,他们在越军激烈地枪林弹雨,甚至在炮火焚烧当中,也如白居易笔下的野草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打不垮,压不倒,顽强地战斗着,不退后一步,更不让出国土一寸,抒写新时代的精神。
文花枝就是一位有新时代小草精神的人。
文花枝,她是一位青春年华的`女孩,她也是一位导游,在一次旅途中出了车祸,大巴车剧烈的在火中燃烧,游客们伤的伤,死的死。而她的腿也被压在了座位下,血肉模糊,疼痛难忍,车内更是一片混乱,在紧急时刻,她却没有哭,而是给游客们打气“挺住,加油”,让受伤,受到惊吓的游客们都振作了起来,给了大家活下去的勇气,当救员人员走向她时,她却说:“我没事,请先救游客们。”她在救援的时间里,她多次的昏迷,但她还是顽强地坚持了下来,一醒来,就继续地鼓励大家,她成了最后一个被救出来的人,她把生的希望先留给了他人,把死亡的威胁推给了自己,无私无畏,面对大火的焚烧,没有被吓倒,所以耽误了更多救治的时间,医生给她做了截肢手术。
一个青春年华的好姑娘,在出事之后,她没有哭,而是鼓励大家,用笑容去面对一切,她有小草一样顽强的生命和无私无畏的精神。这种精神一直振奋着我,感动着我。
在学习或生活中,每当遇到困难时,我就会想起小草的精神,它会让我不畏艰险,无私无畏。也会使我想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含哲理的诗句,它激我奋发,它励我进举,它振我精神,一想到这,就会使我的心中感到无比的温暖。
教师的修养读书心得篇4
在学校的带领下,我学习了《有效教学与师德修养》这本书,书里面的内容共分为五个话题。一、备课行为与师德修养;二、课堂教学行为与师德修养;三、课堂调控行为与师德修养;四、对学生评价行为与师德修养;五、教师合作与师德修养。书中通过大量生动的、有情境的教学案例,对每个话题先进行问题揭示,引领我们阅读和思考,然后分步对每个案例进行评价,最后对每个话题进行讨论与评析,把有效教学与师德修养的讨论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让我懂得了教师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在师生地位上,以学生为中心;在学习方式上,以合作交流为主;在学习状态方面,以自主探究为主;在教学背景上,以现实生活背景为主。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需要不断地“再学习”。我们要尽可能地博览群书,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才能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教师的知识越丰富,越深厚,越能受到学生的敬重。
尊重学生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把学习内容引向学生的实际生活。不要拘泥于教材,要跳出教材,走进现实,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宽阔的平台。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师德是一名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足以影响学生、指导学生和帮助学生成长的品德修养。高尚的师德像滴滴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学业的长进和优秀品德的形成将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我认为课堂应是学生愉悦生长的地方,应是充满阳光的地方,学生在这里应该学会堂堂正正地做人,我们应把社会责任、公民素质、目标转化为和风细雨滋润学生成长,创设民主、和谐、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用知识激活知识,用生命激扬生命,用心灵激动心灵,用人格激励人格,使所有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张扬,身体、知识、情感、道德精神、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教师的修养读书心得篇5
我们常常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有资格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和影响学生。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成为风范,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我们进行了师德师风集中学习,暨是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要关爱每一名学生
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师要像父母一样,关爱学生,像园丁一样执着工作,向挚友一样真诚与共,像硕士一样引领世风,像文人一样自知自明。花草树木有千万种,性情品质各不相同,有易栽种的,有难扶直的,但在园丁的手中,他们都能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作为教师,就要做到爱生如子,特别是要关爱那些学困生、残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留守学生,切实做到假如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孩子的博爱精神。
二、具有刻苦钻研、严谨笃学的理念
要成为当今合格的教师,就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非常重要,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然而,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在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时代的今天。
教师更应该是一条清澈的,不断流动的小溪,吸引着学生到你身边来汲水。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熟练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和教材教法之外,还要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要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发扬优良学风。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光彩,自己的魅力来感召我们每一位学生。
三、要具有淡泊名利、坚守的信念
社会的发展和人性本身的弱点使人的物欲不断膨胀,不断膨胀的物欲必然带来心理的不平衡,必然带来精神的空虚,物质和精神的落差迫使我不得不承受痛苦的`折磨,而且是长期的,挥之不去的。当我看到仍然有数不尽的教师们无怨无悔,像春蚕、像蜡烛,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这个职业的圣洁时,我如梦初醒。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生命的痕迹激励着我们这些后来人,这些同行们,让我们由不情愿到情愿,由情愿到全身心地热爱这个工作。
既然选择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无关于名利。是的,我们的工资很微薄,我们责任是那么重,我们容颜一天天失去光泽,我们的白发日日增多,既然选择了,那我们就坚守吧,就为这最后一片净土。
通过这次认真学习,并对照自己在工作中的师德师风的各方面表现,我还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除了不断学习,不断磨练,更需不断自省和长期的身体力行。加强师德修养,做一个思想完美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这应该是我们的毕生追求,也是我们为人师表的必由之路。
教师的修养读书心得篇6
暑假里,我认真阅读了《师德培育与生成》一书。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想成为一名新世纪的合格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树立事业心。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才会热爱学生,也才能好学生,才能使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不能按法西斯式的训练来要求。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正确竖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二、培育教师自己的人格魅力。
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不是仅仅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他们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真爱去构筑学生的真爱,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他们应是最能以身作则的人。教师时时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俗话说:“无小事,事事是;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
三、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质量意识,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这种爱,是不能以血缘关系和个人好恶为转移的,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如果他们切实地感到老师是在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你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和指导。反之,如果他们感觉到你有爱生之心,他们就会在情感上对你采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抵触的消极态度,那样的话,无论你怎样苦口婆心,他们也不会接受。所以,具有爱心,是教师取得成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对学生爱之愈深,效果愈好。然而,教师只有“爱的”和“奉献的”还远远不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才是教师在爱学生这一基础上的发展方向。
总之,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做一个以为人民服务为荣的教师,做一个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教师的修养读书心得篇7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一书读完已久,可是其中却有一种东西一直深深的吸引着自己,并不断地让自己不停的思考,那就是——创新。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世界中生存的基本能力,而师德修养的新时代也要求着创新。因为民族对创新能力的呼唤来自于对创新人才的需要,创新人才要靠创新的来培养,创新的要靠具有创新品格的教师来实践。
还记得书中讲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在英国亚皮丹博物馆中,有两幅藏画十分引人注目:一幅是人体骨骼图,另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这是一位名叫约翰·詹姆士·麦克劳德的小学生的作品。麦克劳德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他突发奇想,要亲眼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于是,他偷偷套住一只狗,宰杀后,把内脏一一割离,观察。校长得知后极为恼火,因为这只狗正是校长家的,而且是校长最喜欢的狗。校长的处罚决定很快出来了,罚麦克劳德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循环图。这实在是出人意料!麦克劳德接受了处罚,认认真真地画了两幅图交给了校长。“杀狗事件”就这样画上了句话。而小麦克劳德却从此与生物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了一位著名的解剖学家,并因为成功研制胰岛素而获诺贝尔医学奖。在许多年之后,校长将他保存的这两幅画捐献给了博物馆。
在故事中,校长或许在时间发生之初是极其愤怒的,毕竟死去的是自己心爱的小狗,可小麦克劳德完成惩罚后的震撼也可想而知。校长呵护了一个小孩追求好奇的“生命”。
作为教师,善于发现并且努力呵护生命世界之中的创造,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尽管创新并不是要教师做出轰动世界的成果,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人都能创新、都会创新。
作者提出了一个观点:一个知识面狭窄、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安于现状的教师是不可能有什么创新的.;反之,一个知识视野开阔、思维敏捷、勤于思考、进取心强的教师则更有可能创新,也更容易创新。
就自身而言,或许在创新之路上,善于学习是自己最需要补充的。读书,是一种自我、自我提升和自我超越的手段;读书,是拒绝世俗、获取智慧、寻找本质的“绿色通道”;读书,是痛并快乐、凤凰涅槃的情怀。智慧,是一种生命的载体,不是一种简单的叠加,是一种成长的摇篮,不是“温柔乡”的滋生。
教师常常被称为是“灵魂的工程师”,其实并不是我们有多么卓越的“建筑才华”,可以将一个个孩子建造成为“高楼大厦”,而是我们的职业铸就我们能更多地关注孩子的“闪光点”,以其特色修建出“特色的楼房”,各有千秋。
在这一片茂密的森林中,我愿意不断吸收森林的养分,从而焕发蓬勃的精力,以创新为视野,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教师的修养读书心得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