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电影观后心得体会7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学习体会重在“体会”,让我们有感而发,大家在写心得体会时一定要提前认真思考,下面是好文汇小编为您分享的金刚川电影观后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金刚川电影观后心得体会7篇

金刚川电影观后心得体会篇1

“90后”抗美援朝老兵的初心情?

“咱们都是90后,都是新时代的中国人!”今年90岁高龄的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唐凤仪亲切地说。他并不像一位鲐背之年的老人,思路清晰、精神充沛,言谈举止之中竟像个孩子。与老人的这一次“邂逅”好似上了一节足够生动的“党课”。

“听”现身说法,“忆”英雄本色。

“30多架飞机并排在一起,对我们实行地毯式轰炸,眼看着25名战友在我面前牺牲,不想让他们的尸体四分五裂、流离失所,将他们分散的四肢找到拼好,然后咬着牙忍着痛继续战斗,那一天的惨烈,真让我永生难忘!”唐凤仪老人1947年2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山阴县独立营的一名战士,194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了抗美援朝等战役。“但我们中国军队,是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军队,无论武器有多么悬殊,我们都能胜利!”老人在讲述的抗美援朝战斗经历时虽然几度哽咽,但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金城战役时,中国志愿军在14天的时间里,歼敌5.3万,逼着美国和韩国老老实实回到谈判桌上,再也不敢耍花样。听老人的讲述,回忆起影片《金刚川》中的画面,感叹不怕牺牲、敢于奉献的中国精神、中国之魂。

“看”执着精神,“感”初心如磐。

老人虽有90岁高龄,但仍保持着做笔记的习惯,酷爱学习、勤于思考,读书看报是他每天必备的工作。知道了这些,不禁申请想要看看老人的笔记,颤抖的笔触依然掩盖不了他深厚的书写功底,虽然文字的内容只是学习的记录,却能从中感受到非常丰富的情感,那是认真、执着、坚持……不禁感慨他是如此认真的老人,如此忠诚的战士。

勋章和奖牌,还有一身老军衣在老人家中格外显眼,虽摆放在外但却没有一点灰尘。老人说:“每天擦擦他们,是怀念战友也是纪念胜利,人啊,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自己的根本,这些‘老伙计’不只是我的,更是我死去的战友们的,我得擦得干干净净,每天看着它们,用现在的话说我要‘不忘初心’。”老人再也抑制不住眼中的泪水,夺眶而出。虽没有相同的经历,但看到老人的举动,听到老人的话语,坚定的信念、奋斗的决心油然而生。这难道不是最直观、最有效的“党课”吗?在老人的身上,我看到了闪闪发光的革命精神,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初心情怀。

“念”家国情怀,“望”代代相传。

“您不仅是家中的宝,更是我们组织的宝,一定要保护好身体,将您的宝贵经历、伟大精神传承下去。”“你们放心、也请组织放心,我这把岁数,该经历的都经历了,就是希望你们年轻人好、祖国好,能有今天的日子,来之不易呀!”简单的一段对话道出了老人的家国情怀。

虽然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我看到了他温暖而又坚定的眼神。就像老人说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老人亲眼见证了腥风血雨、时代变迁,看过了生灵涂炭、一盘散沙,如今老人切身感受到了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变化,也感叹新时代赋予我们崭新的历史使命。在我们一穷二白的时候,我们依然打跑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对手,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就没有什么事是干不成的。我们有幸处在新时代,更有责于新时代。这场特别的“党课”不仅让我从历史中汲取丰富滋养,还从老人的身上看到了初心的力量。“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致敬我们伟大的前辈,致敬我们伟大的祖国。

金刚川电影观后心得体会篇2

大国精神“英雄气” 敢于担当组工“魂”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近日给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全体同志回信致以诚挚问候,回信中强调,“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全党全社会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大力弘扬英雄精神,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回望历史,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顽强的毅力,视死如归的精神换来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我们应该扛起党的红色旗帜,肩负使命与责任。

不忘初心“勇”担当,拿起英雄的接力棒。初入组工干部这个大家庭,领导曾对我说过这样一段话:“组工干部就是一块砖,要在需要的地方扛起重担。”英雄人物的锤炼、英雄史诗的谱写,皆是在舍己忘我、为公为民、追求广博中砥砺和提升的。对于我们组工干部更是一样,要把担当作为一种责任,把全部心思精力投入到事业发展上来,在平凡之中见境界,树立崇高志向,将初心使命作为勇于担当的不竭动力,将英雄精神作为实际行动的精神源泉,立足岗位实际,于担当之中见忠诚。

砥砺本领“能”担当,当好祖国的“红缨枪”。犹记得,2019年刚到组织部之初,对政策、文件的不理解,切身感受到了“本领恐慌”。在同志们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工作能力与组织文件要求渐渐明晰,从最初的组工“小白”变为了现在的“行家里手”。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能力对于我们组工干部的重要性,组工干部要在每一个平凡岗位、每一项具体工作、每一件细微之事中,尽心尽责尽力,按组工干部的要求砥砺本领,以只争朝夕的劲头提高能力,潜心谋事、一心干事,扛起革命先烈交给我们的重担。

创建环境“愿”担当,打造组工的“理想乡”。在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金刚川》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我们这些人,一步都没有退守。”我们组工干部作为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更要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与此同时,如同电影中令美国人闻风丧胆的“人桥”一样,组工干部也需要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氛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中明确表示要为敢于担当、勇于任事的局面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机制支撑,各级组织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组工干部的培养,创建组工干事自愿担当的环境和干事创业的氛围,为勇于担当者担当,为敢于担责者担责。

担当是“在其位、谋其政”的尽责,是“知其难为而为之”的勇气,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新时代组工干事要在“无我”的执念中锐意进取,屹立起砥砺崇高信念、追求远大理想的“大我”丰碑,扛起革命英烈的重担,肩负历史使命,以“无我”为帆,以“大我”为岸,于平凡岗位、日常工作中诠释忠诚与担当的组工“魂”。

金刚川电影观后心得体会篇3

@年轻干部 你好 打工人

最近,“打工人”的梗爆火网络,各行各业不管做什么职业的年轻人都开始称呼自己为打工人。朋友圈也总被“早安,打工人”以及各种段子刷屏。“打工人”这一戏谑的自嘲,拉近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精神距离,扯平了职业间的高低贵贱,年轻干部又何尝不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打工人”呢?

“打工人”体现的是对待生活的通透与乐观。在“打工人”的概念里,虽有弥漫的焦虑,但更多是积极的迎接,相比于佛系、丧,它带有明显的乐观主义色彩。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坦途和一览无余的风景,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革命初期,就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明革命前景;长征艰途中,仍然豪情吟唱“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抗日战争的至暗时刻,《论持久战》依然坚定中国必胜的信念。年轻干部在成长途中难免遇到小事琐事让人忐忑不安,在干事创业中难免遭遇挫折坎坷让人心慌意乱,坚持向伟人学习开阔、豁达的革命胸怀,始终保持通透与乐观的心态,才能一路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打工人”体现的是对待工作的热爱与投入。“打工人”流行背后,既是年轻人对于工作重担的调侃,也是打工人正用自己的技能、知识和汗水,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体现。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既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是国内外风险挑战集中凸显期,正可谓“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面对新时期、新环境、新挑战,年轻干部当焕发激情四溢、热血满膛的豪气,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以实际行动传递信心与信仰,凝聚实干的力量,以熊熊燃烧的“打工魂”不断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打工人”体现的是对待未来的憧憬与追求。它没有“社畜”这个词显得那么惨,也没有“打工仔”显得那么卑微,一个大写的“人”字,透露出小人物对未来的不懈追求。近日上映的《金刚川》,多维度地展现了志愿军“经千难亦前赴后继,历万险更锲而不舍”的英雄气节与爱国情怀,为什么战士们有着大无畏精神?因为他们坚信,他们的舍生忘死能给身后的国家带来安宁、能给故乡带来发展空间、能给亲人带来幸福的未来。年轻干部应学习抗美援朝精神,除了追求自身家庭的幸福,更要涵养家国情怀,找到正确的人生坐标,与时代同频同振,以青年之努力奋进,拱卫国家走向更加开阔的未来。习近平讲到:“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年轻干部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的征程中,努力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人生答卷。

金刚川电影观后心得体会篇4

在“不可能”中汲取榜样力量

“不可能就是他们的武器。”这是《金刚川》电影里的一句台词,是的,在志愿军面前,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岩里桥”一次次被敌军炸毁,志愿军们不放弃、不抛弃,一次又一次不惧生命危险修桥、补桥,叙述了一个“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感人故事,如钢铁般意志的“人桥精神”唤起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我们要在这种“不可能”精神中汲取榜样的力量,勇于担当,砥砺前行。

百折不挠、至死不渝,在“不可能”中践行坚毅。对影片印象最深的就是修桥片段,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在那样火力悬殊的情况下,志愿军们一次次用血肉之躯修补战火中的木桥,通过了,是敌人的地狱,被阻挡,就是我们的地狱。志愿军们没有退路可言,他们只能勇往直前、永不放弃。轰炸机、榴弹炮、延时炸弹、燃烧炸弹轮番上阵,志愿军们并没有受此影响,依然会在最快的时间内把桥修好,炸了修、修了炸,因为通过那座桥是他们共同的目标。敌军说:“不可能就是他们的武器。”志愿军们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式的坚毅百折不挠、至死不渝地守护着“岩里桥”,新时代下的干部要学习志愿军们身上那种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和决心,用水滴穿石、绳锯木断、铁杵成针的坚定信念去践行“不可能”式的坚毅。

恪尽职守、披荆斩棘,在“不可能”中诠释坚守。“俺们这些人,真的没有一个怕死的。”志愿军们宁愿失去生命也要捍卫“岩里桥”,影片最后的“人桥”温情而又悲壮。当时的中国还只是一个农业大国,没有先进的武器,没有高科技技术,有的只是志愿军们的身躯,他们冒死用自己生命撑起的桥梁,保障了金刚川上的水路畅通,他们恪尽职守、披荆斩棘,只为在“不可能”中诠释坚守的意义。如今,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70年了,当代世界发生巨大变化,我们不能忘记“愿护战友同在,必保山河皆安”的艰苦岁月,我们致敬那个时代“最可爱的人”,我们要在铭记历史中学会积蓄力量、奋发图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初心、铸就不凡,在先辈们用血肉之躯筑起的“人桥精神”中凝聚顽强品格,炼就钢铁意志,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好干部。

临危不惧、英勇无畏,在“不可能”中书写坚忍。“长坂坡前救赵云,喝退曹操百万军;姓张名飞字翼德,万古流芳莽撞人。”影片中高炮连排长张飞同志咬着布条、断臂止血,用一根树棍做支撑,在身体残缺的情况下蹒跚挪步,只为在生命的尽头再射一发炮弹。他视死如归、从容就义,在一场看起来“不可能”胜利的战争中用生命书写着坚忍,这只是千千万万名志愿军们的一个缩影,这些平凡而又勇敢的战士们,用意志和鲜血创造了非凡的历史,改变了世人对中国的看法。反观如今的一些党员干部,做事心存顾虑、畏首畏尾、不愿担当、不敢担当,遇到一点不如意之事就火冒三丈、大发雷霆。志愿军这些先辈、这些榜样对我们的启示不是一时的,而是终生的,我们要在重温历史中继承先烈遗志,我们要在铭记历史中勇往直前、坚定前行。

金刚川电影观后心得体会篇5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本周一升旗仪式的主题为缅怀英烈。家国清明,共寄哀思。今天,不管你身在何处,请向所有为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幸福英勇捐躯的先烈致敬。他们以英勇之举,开辟中国新天地。吾辈自强,笃定前行,建设一个更好的中国,才是对先烈最好的缅怀。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首歌,传唱了一代又一代,雄壮的旋律,凝结了一个国家的集体记忆。那年,那月,为了守护我们,为了捍卫和平,上百万中国军人满怀报国激情,远离故土亲人,奔赴战火弥天的前线。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战斗,有的连队一百多张年轻面孔,只剩寥寥之数,有的连队在猛烈炮火下共赴光荣,还有的连队在冰天雪地中,化作了“冰雕连”……数万将士,烈骨忠魂,不留姓名地长眠在了异国他乡。

在韩国北部坡州市,距离朝韩军事分界线,仅6公里的一个村庄旁,一条泥泞的小路尽头,有一座很少有人知道的颇为神秘的墓地。这里安放了数百具志愿军烈士遗骸,但他们叫什么名字,生于何年又死于何日都是空白,简易的墓碑上,写得最清楚的就是翻译为“中国军”的韩文。

60年多年过去,祖国从未将他们忘却。2014年3月28日,搭载437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专机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437位烈士,回家了。从这一年开始,每至清明节前,我们总能等到一批批英雄荣归故里。到2018年已有5批589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历经千难万难,回到祖国怀抱。魂兮归来,长眠异乡的英烈得以落叶归根,跨越60多年的回家之路,正是对和平的最好诠释。又一年清明将至,又有一批英雄要回家了。4月1日,中韩两国在韩国仁川,举行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装殓仪式。此次韩方共向中方移交,10具烈士遗骸及部分遗物。漂泊异乡60余年的10位烈士,终于回归故里。

英雄的背后往往是沉重。这几天,我们的心,被扑救木里森林火灾牺牲的31位英雄紧紧揪着。牺牲的救火英雄中,大部分是90后,还有一位00后。记得以前,我们总说“消防员叔叔”,现在我们该说“消防员哥哥”或者“消防员弟弟”了。他们在生活里也和我们一样,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梦想。他们当中,有的人刚刚订婚;有的原本打算退役后去上大学;有的原本准备十月份举办婚礼;有的也喜欢nba,生前是詹姆斯的铁粉……然而,为了挽救火灾,他们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当危险来临,总有人矢志坚守,总有人用生命护我们周全。“多少男儿浴血中,卫我中华一脉同”,又是一年清明时,我们慎终追远,祭奠先烈,我们寄托敬意,安放思念。

和平年代,不再有隆隆炮火,但同样有血与火的考验、有生与死的抉择。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约有2000万名烈士英勇牺牲。一个曾经苦难的民族,因为有了这些不屈的脊梁,才可以傲然挺立。

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

家国清明,共寄哀思。今天,不管你身在何处,请向所有为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幸福英勇捐躯的先烈致敬。

他们以英勇之举,开辟中国新天地。吾辈自强,笃定前行,建设一个更好的中国,才是对先烈最好的缅怀。

松柏常青,英雄常在。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纪念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新时代,让英雄的情怀激励我们前行,在逐梦路上留下无悔的足迹,谱写壮美的诗行!

金刚川电影观后心得体会篇6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如今,当熟悉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再次响起,依旧让人心潮澎湃。这首经典的歌曲,书写的正是抗美援朝的烽火岁月,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

那是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一年,百废待兴。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进行武装干涉,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并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1950年10月,在朝鲜人民处于极端困难、中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根据朝鲜劳动党和政府的请求,以及中国人民的意愿,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决策,组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战争中,志愿军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众多英雄模范和功臣。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

寒冬,战场上的条件极其艰难困苦,志愿军脚下路河冰冻,身上衣被单薄,而且粮弹缺乏,常常只能“吃一把炒面就一把雪”,然而,志愿军依旧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高度现代化装备的敌军英勇作战,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抗美援朝战争历时两年零九个月。在异常残酷的战争中,志愿军指战员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成为国家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金刚川电影观后心得体会篇7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27日美帝国主义派兵入侵朝鲜,并侵占中国领土台湾。9月15日,美军集中七万余人在仁川登陆,并疯狂北犯。

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不顾我国政府的一再警告,于10月1日悍然越过"三八线",并继续向中朝边境鸭绿江和图们江进犯,同时以空军轰炸、扫射我国东北边境城镇和乡村,我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在这严重的关头,党中央和毛主席,毅然决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明决策,迅速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于1950年10月19日开赴朝鲜,与朝鲜人民军一起,抗击以美国为首的16个国家的军队组成的所谓"联合国军"及其所指挥的南朝鲜军。

与此同时,我国人民热烈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

抗美援朝作战,历时两年零九个月。从1950年10月25日起,以运动战为主,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把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赶回"三八线",迫使对方转入战略防御,接受停战谈判。

从1951年6月中旬起,以阵地战为主,挫败了对方多次局部进攻,并粉碎了对方"绞杀战"、细菌战和侧后登陆计划。同时,也主动地举行了多次凌厉的攻势。

至1953年7月,经过金城战役的殊死较量,对方在遭受重创之后,不得不同朝中方面签署停战协定。至此,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抗美援朝战争是异常激烈而又残酷的,我志愿军面对美军的飞机、大炮和坦克等现代化武器装备,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英勇善战,终于战胜了敌人,完成了任务,打出了国威、军威,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金刚川电影观后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

时代楷模肖文儒先进事迹观后感7篇

观看先进事迹观后感7篇

奋斗成就梦想心得体会观后感5篇

2022九月《开学第一课》观后心得5篇

思政课观后感心得体会6篇

建军大业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水门桥观后心得体会8篇

2023最美教师观后感心得体会6篇

科技工作者事迹观后心得6篇

《长津湖》观后心得体会8篇

金刚川电影观后心得体会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8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