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是为了将自己的感受进行记录,一定要认真对待,经常写心得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下面是好文汇小编为您分享的天宫课堂观后感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天宫课堂观后感心得体会篇1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多么豪情壮志的话语,多么汹涌澎湃的激情!的确,少年是最有想象的,是最朝气蓬勃的,是最有激情的。朝气蓬勃、想象、激情,铸就了梦想。也就是说,少年是最有梦想的,我想,少年有梦想则国有梦想是一点儿没错的。我的梦想是想做名宇航员,乘着宇宙飞船飞入太空。
小的时候,大概是在宇宙和土载人飞船一类的科普书籍的熏陶下,我就不只一次地幻想着我穿上宇航服,登上宇宙飞船,步入太空中的情景。从那时起,一个念头就悄无声息地在我那小小的心里萌发出来——我要当上宇航员!穿一下那看起来笨重的宇航服,登上那又高又大的火箭,看一下真正的太空。每当有载人飞船发射相关消息,我早就迫不及待地守在电视边了。火箭发射时,我总会跑到电视机前,瞪大眼睛看着。火箭每一个部分的脱落、到达是出舱……我看得津津有味。也是这些,让我这个念头变成了愿望,继而成了我的梦想。
如果我要实现这个梦想,照我现在这样是不可能的。首先,我得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让自己做好,得有个自律性。其次是粗心大意的毛病一定要改掉,力争做题一次性做对。一个宇航员是千万不可粗心的,一粗心就可能引发人命关天的的大事。再就是多读书,读好书。有些题不会做与粗心是无关的,所以在平时还要多读课外书。还有就是一个宇航员强劲的身体是必备的。可我现在太胖了,都98斤了。每次体检表重量总是“超重”二字。所以我决定每天早上要跑800米,晚上跳绳3分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我坚持下去,定能成功!
现在我国航天事业飞突猛进,这都是因为千千万万共同中国人的`梦想啊!也许制造火箭的技术工人们少年时代就有了制造火箭的梦想,于是向着目标勇敢前行才能参与制造。也正是他们的努力创造,中国共产党航天事业才会飞突猛进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关于工业的,有关于商业的,有关于旅游业的……正是因为这些人的梦,国家才有支撑,才会繁荣昌盛。我,也是中国这个大家庭里的一份子,我的梦,也是为了祖国而奔向太空。这,是我的梦,一个的少年的航天梦。
天宫课堂观后感心得体会篇2
今天我上了一节此生中最宝贵的课——天宫课堂。宝贵之处在哪呢?这堂课是由目前在中国空间站工作的三名伟大的宇航员:翟志刚,叶光富,王亚平讲解的。他们代表着中国航天顶端的科研工作者,在工作之余与我们遥远连线直播并在距离地球400公里以外的空间站进行实验,教给我了许多有意思的科学物理知识和现象。
太空授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我最感兴趣的是人体运动实验,航天员叶光富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微重力的太空进行转体运动,不仅幽默风趣,而且还告诉我们角动量的物理知识,也就是描述物体转动的物理量。还有许多实验非常有趣,耐人寻味,传播了载人航天知识。我对变幻莫测的太空许多的疑惑都被解开,拓宽了我的知识面,科普了航天知识,为以后的科学物理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这堂课对我的影响和意义非常大,中国航天从之前的一穷二白到现在已成为世界一流之列,靠的是科学家,科研工作者,宇航员等从事与航天事业的人们一路披荆斩棘的共同坚持与付出。中国一代代航天人为了祖国崇高的航天事业勇于奉献,担当时代重任,不负人民期望,追逐梦想不断进步的精神让我颇有感触,我懂得了要不断追梦,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把握住机会,努力学习,长大后在祖国和社会需要的岗位上做贡献,让祖国屹立于世界之巅峰。
天宫课堂观后感心得体会篇3
振奋人心的那一刻,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后续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我国高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神舟七号发射成功,5g互联网研究与产业化获得重大突破,我国"首条国际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在京津两大城市间开通,"首个中国人基因组序列研究成果发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曙光5000a跻身世界超级计算机前十。
蛟龙深潜,嫦娥探月。我国科技实力不断进步。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科技创新日趋活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千年梦想,今朝实现。去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于2021年2月到达火星,实施火星捕获。2021年5月择机实施降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软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5]。深空探测将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截至2021年2月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总飞行里程已超过4.5亿公里,距地球约1.7亿公里。
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按计划将在轨驻留6个月,在这6个月时间,主要工作是要进一步验证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的关键技术。具体来讲,就是要和核心舱、天舟二号、天舟三号一起配合进一步验证。
科技强,则国强。自信之路成功,为中国航天点赞。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天宫课堂观后感心得体会篇4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一)
同学们在经过漫长的暑假后,终于迎来了开学。伴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开学第一课》也如期播出,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理想照亮未来。
看完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后,我感慨万分。今年是伟大的党一百周岁生日,也是伟大的党给我们带来了一百多年的幸福生活。在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中,节目中请来了七一勋章获得者、脱贫攻坚模范、抗疫先进人物、时代楷模、英雄航天员、空中梯队代表、00后奥运健儿等名人来给我们讲课。通过观看《开学第一课》,使人明白,我们伟大的党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伟大的党已经为我们建立了伴随我们一生的福利待遇,也正在努力的去实现全民脱贫的目标,伟大的党正在带领着我们一点一点的地走向小康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功劳。
看完《开学第一课》后,让我更加的明白,全国人民要一起努力奋斗,一起团起起来,一起富起来,一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生活。所以我们也一定要好好的努力学习,以后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要跟着党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去实现我们中国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二)
时光荏苒,转眼间九月来临,又到了开学的时候。按照往常的惯例,我们期待的开学第一课也将在九月一号晚上准时播出。我也早早吃完饭,坐在电视机前,期待着节目的播出。
因为2021年是党的百岁华诞,所以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理想照亮未来,而节目组也邀请到张桂梅、李宏塔、杨利伟、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巩立姣、杨倩、李亚中、彭洁等诸位嘉宾为我们带来关于理想照亮未来的故事。
在开学第一课播出的两个多小时中,让我见识到了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的大好河山,以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史,彰显中国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见识到许多爱国人士,明白了祖国如今的繁荣昌盛是离不开这些爱国英雄的无私奉献,正是他们的前赴后继、不畏艰险,才有如今的我们;他们身上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的。
通过这次开学第一课的学习,我明白了爱国不单单是一句口号,是需要付出实际行动的;因此身为新生代少年的我们,更应该勤奋努力的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为祖国的伟大建设做出贡献。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三)
时间的离去,转眼间就是假期的结束,还记得假期生活多姿多彩,给同学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开学前的时候都会给我们安排一个代表性的节目。那就是《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课就是根据每一年时下特殊事件,进而一个化为具有教育意义的的公益节目,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了解祖国的强大。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理想照亮未来,我们荣幸地请来了聂海胜、张桂梅、杨利伟、汤洪波、来参加这次节目,无私的党自始至终都在陪伴祖国的成长,祖国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繁荣,背后多多少少离不开党的努力。党用自己的双手一步一步将祖国培养起来。
英雄航天员跟我们说到中国航天站将成为全人类在外太空共同的家。2021年是中国航天大年,我国航天事业已经进入了空间站时代。今年《开学第一课》把课堂搬到了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通过天地连线的方式,请天和核心舱中的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为同学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并饶有兴致地示范了一套巡天太极。这堂课不仅是为了激发孩子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更是希望培养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优良品质。
在看完《开学第一课》有不少的感想,深刻的意识到身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不应在风华正茂的青春虚度光阴,应该的去努力学习,不断去发展自身,提高知识储备,进一步去为自己的理想奋斗。
天宫课堂观后感心得体会篇5
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3名航天员带着全体中国人的期望和祝福奔向苍穹,前往浩瀚宇宙中的中国太空之家。
发射时间虽然是在凌晨,但“圆满成功”的消息一出,互联网却是一片欢腾,无数网民守候着这一时刻,为发射成功而心潮澎湃。
按照中国航天永不止步的“惯例”,神舟十三号也将实现多个“首次”:与核心舱实现径向交会对接;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这也是空间站运营期间航天员乘组常态化驻留周期;首次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
此外,相比于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也有很多特别之处,比如停靠中国空间站之后,届时空间站将实现核心舱、2艘货运飞船、1艘载人飞船共4个飞行器组合运行;而实施任务的飞船、火箭也均在发射场直接由应急待命的备份状态转为发射状态。
而且,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之后,将完成空间站任务标准载人飞船所有功能的全部在轨验证,完全具备支持我国空间站后续建造及运营需求,也标志着工程由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正式转入在轨建造阶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正如网友所说“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航天”,中国航天总是在不断超越,一点一点实现技术突破,以越来越快的频率在外太空刷新刻度。经历了几代人的拼搏奉献,我们今天已经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已经是全世界宇宙探索的重要“玩家”,而太空也将会有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人类足迹。
抛开技术层面带给我们的震撼,今天中国航天的整体气质也越来越从容、自信、温情、浪漫,越来越具有独特的中国韵味。
比如,神舟十三号的飞行乘组包括中国首位空间站女航天员——王亚平,她在出发前还特地发了个朋友圈“出差半年”,云淡风轻的幽默表达透着一股自信。在出征现场,王亚平的女儿还来为妈妈送行,高喊“妈妈加油”。这一幕令无数人动容,“妈妈出发给你摘星星了”迅速成为网络热门话题。
神舟十三号的任务为期半年,时间上将会跨过中国的农历新年,航天员首次在太空过春节同样备受关注。而更早之前,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在给空间站送去“太空快递”的时候,已经为航天员们准备好了春节用品。航天员届时也会与所有中国人一起守岁,第一时间向国人送出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这些细致巧妙的安排,让航天这种硬核的“科技叙事”,透出一股浓浓的人文情怀。
如今,神舟十三号已经正式开启太空征程,我们预祝航天员们能圆满完成任务,也相信中国航天必将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惊喜,将我们的大国航天梦带向更远处。
天宫课堂观后感心得体会篇6
60多年前,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每一次航天发射任务的成功,都是中国航天不断努力奋斗的真实体现。未来,随着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不断发展,我国运载火箭能力将再一次实现新跨越: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等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正按计划开展研制,以实现运载火箭整体的“更新换代”;长征五号火箭将先后执行多个重要发射任务,支撑我国探月三期月球采样返回、2020年火星探测器发射、空间站核心舱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的稳步实施;重型运载火箭有望在2030年实现首飞,使我国航天运输系统水平和能力进入世界航天强国前列……
与此同时,中国航天空间运输的方式也将实现由一次性使用向重复使用、由单一航天运输向航天运输与空间操作相结合等重大突破。不难想见,随着中国航天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必将承载着中国的航天梦,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的奋斗精神,一次次飞向太空,开启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长征”。仰望星空,征途漫漫。300次发射,仅仅是中国航天事业“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有500次、1000次,甚至更多次的突破,等待着我们去不懈奋斗。
相信在未来,我们必将能创造更多的航天奇迹,实现新的更大的“航天梦”,在浩瀚宇宙中留下更为精彩的中国印记。
天宫课堂观后感心得体会篇7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_年前,“太空教师”王亚平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太空授课时的寄语尚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将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寻声凝望,原本神秘遥远的深邃太空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个美丽的“飞天梦”正成为现实。
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此时距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时间。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组”搭乘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此次任务将实现与核心舱径向交会对接、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等多个“首次”,还将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搭载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历时21小时23分钟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18年来,7次载人飞行,间隔期从以年计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频率更快、衔接更顺畅,准备更从容,展现着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太空之旅从“一日游”到“季度游”,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游”,“太空出差”的时间更长,步伐迈得更大更远更坚定,彰显着大国自信的豪情。
从“两弹一星”、“嫦娥”问月,到“北斗”指路、“天宫”揽胜、“天问”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游苍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进,中华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从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阳;中国人民目光所及,正在从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质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区域。
“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的确,浩瀚太空里越来越多的中国航天身影,正在将中华民族对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怀,谱写成探索太空的现实诗篇。根据安排,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们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人将第一次在太空中度过春节。期待除夕守岁时,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听到同胞来自太空的祝福。
天宫课堂观后感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