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心得体会6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要想将心得体会写好,我们首先要将自己的思路做好梳理,很多人在进行了心得体会的写作后,都是可以让自己的思考能力得到锻炼的,好文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坚定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坚定心得体会6篇

坚定心得体会篇1

全面推进文化振兴,留下乡村振兴的“浓浓乡愁”。_强调,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同样,在广大农村,乡村文化是其灵魂和精神家园所在。若文化不兴,“魂”系何处?_强调“记住乡愁”,这里的“乡愁”,就是“魂”之所系、“魄”之所归、心之所向之地。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

贯彻落实_精神,要坚持党建引领文化振兴,弘扬优秀文化、文明乡风。优秀文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塑形”。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出台村规民约,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群团组织、农村社会组织和群众活动团体作用,用好村组活动场所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导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文明乡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铸魂”。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重塑农民对于本土文化的信心与价值追求,通过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注重乡村底色的保持,保护好乡村这一传统文化的“栖息地”。

坚定心得体会篇2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诚如这句诗所表达的感情,我对于我的家乡——山东郯城,也有着深深的眷恋。建设家乡、发展家乡一直是我的梦想。20__年7月31日,我成为了一名郯城街道岭南头村选调生。转眼间已经在基层工作了一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见证了一个村庄从落后到振兴的蜕变,也体会到“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真正含义!

回想初入村时,我觉得自己是名大学生,有知识、有能力、有技术,肯定比农民强。可结果第一次下田,我的鞋就陷进了泥里。旁边还有人小声嘀咕道,这大学生下地还得跟个提鞋的。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让村民们尽快接纳我,我开始入户走访、学做农活。每天到百姓家干活,除草、挖番薯、剥玉米……慢慢地,和村民们也熟络了,大家从自家娃娃都啥学校、看病到哪里就医,再到调解日常矛盾,都愿意找我帮忙。现在,村里人对我的称呼也渐渐从“那个大学生”变成了小杨。

在走村串巷过程中,对村情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岭南头村地理位置偏僻、思想落后,在管理上一直是块烫手的山芋。社区书记左金建是名年轻的基层干部,他常讲“说一万句好话,不如给老百姓干件实事”。为了让村子改头换面,入职的这两年,他从未真正休过一天假。针对村里留守妇女较多的现状,他主动联系包扶企业,率先开展了“巧媳妇工程”,让留守人员做到赚钱、顾家两不误。村民王美红曾经在郑州打工多年,现在就在家附近的就业点工作,她说“以前打工除去租房等成本,顶多能拿到2000,现在在家就能赚3000,还能照顾孩子,再叫我出去打工,我真不愿意。”巧媳妇们守住了家、看住了娃,村子里也变得更加热闹、有活力了。另一方面,通过以“找家训,树新风”为主题,修缮文化广场、制定村规民约,让全村的人通过学习家风、对标榜样、反观自己、要求自己。如今,岭南头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善,不仅各项管理都纳入制度化轨道,还在街道文明乡村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乡亲们都说,有这样一位好书记在我们村儿,我们心里踏实,干劲儿也更大了。

县纪委派驻的第一书记吴江、邵长青更为村子的振兴发展插上助力的翅膀,不仅带来了用于村庄美化亮化的帮扶资金,在一年内就硬化道路2378平方、绿化村街2460平方、铺设路沿石3050米。在内心深处,他们也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清晰记得,当我们第一次把慰问品送到贫困户陆大爷手中时,陆大爷的小孙女忽闪着大眼睛说,“叔叔阿姨,我们不缺米和面,您能给我送个书包吗?”小家伙朴实的话语深深触动了大家的心。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安心学习,第一书记也与团委儿童之家进行对接,开展志愿送暖活动,为孩子们送去书包、铅笔等学习用具,志愿者们还义务每周五晚上帮孩子们补习功课。看到孩子们一个个无邪的笑脸,村民们也直言,这第一书记不是来化缘的,是真的干实事!

有了像左金建、吴江、邵长青这样年轻的“基层领路人”,带领党员干部真抓实干,村民们也看在眼里、感在心里,用自己的行动助推着村庄的发展。

网格员王会仁,不仅是政策的传声筒,更是百姓的贴心人。当改厕的浪潮遇上钉子户张大妈时,是他,忙前忙后做思想工作,最终使得厕改顺利实行。兄弟社区来观摩张大妈家时,就连连赞叹“这农家院儿倒像个小花园!”张大妈也不好意思地摆摆手,“这老王啊,快把我家的门槛踏平了。以前旱厕,污水横流。气味刺鼻,亲戚们都不愿意上门,现在家里敞亮了,串门也多了,这日子确实比以前舒坦多了。”

在今年被评为“最美街道人”的谢春祥,是现年已经74岁的老党员。虽然年纪大了,但不管是村里的户户通工程,还是日常党团活动,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还记得户户通开展中期,面临工程量大、村里筹资资金不足的难题,他不仅自掏腰包拿出1万余元,还带头出工40多天,肩膀都拉伤了,还咬牙坚持,瞒着家人继续干。在今年2月份,谢春祥老人还将自家种植45年的棕榈树免费捐给社区。有村民问,“老谢一大把年纪还那么拼命干啥,别把身体给累坏了。”他却说,“这些都是小事儿,干部们出钱出力为了咱村,咱自己可不能扯后腿啊。”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岭南头村的变化是可喜的,正是因为有了一个个将村庄的“大家”与自身发展融在一起的村民,一个个俯下身子、扎根农村的基层干部,才使得岭南头摆脱了落后面貌,让振兴和发展不再驰于空想、骛于虚声。未来的岭南头村也将以争创“省市文明乡村”为契机,对村庄进行再一步的打造和升级。

在追逐乡村振兴的这段新征程中,我们有充分地理由相信,只要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够谱写出最美的中国梦!

坚定心得体会篇3

乡村振兴,我们在路上

黄河以其伟岸的胸怀哺育着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而黄河流域的发展,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一个关键的链条。陕西省是黄河流域的一个重要省份,作为西农人文学院的学生我们来到了黄河流域上的两个小小村落,淳朴的民风和自然清新的空气是我对这座农业小村的初印象,但这里逐渐发展的新颖农业园区更让我耳目一新。

讲解员带领我们参观了新颖现代农业园区,并用智能大屏上的实时监测观测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情况,我们品尝了新鲜的冬枣,感受了正在晾晒黄花菜;随后我们又前往了两村进行调研,首先和当地村两委取得联系,获得其鼎力支持,而后了解了村子路线和布局,农业产业情况和村民生活质量等等。从一份份调研问卷中,我们得到的不仅是珍贵的数据,更饱含着一户户村民淳朴温暖的真心。农村的土地中蕴含着无限的希望,已然收获的金黄色麦子是沉淀后的累累硕果,无论大学毕业后作何选择,我们都将谨记“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为我们脚下的土地而竭尽全力。

_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从这次的调研来看,乡村振兴,还任重而道远,新一代青年必须承担起民族复兴的使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我们作为农林院校的学生,作为致力于为家乡作贡献的青年,“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精神永远铭记在心,先辈们用热血和汗水浇灌的这一片丰饶的土地,需要我们来建设和守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我们在路上;乡村振兴,我们在路上!

坚定心得体会篇4

近日,__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定远县西孔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萌萌提出乡村振兴要引进人才,更要留住人才。笔者认为,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竭尽所能创造条件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培养人才队伍,盘活乡村振兴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当前,乡村人才“难引进易流失”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在一些贫困的山区尤为明显,如何解除人才发展难题,培养乡村本土人才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乡村本土人才是指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为乡村产业发展、文化振兴和环境治理等各项事业发挥作用的人才,主要包括:基层干部、大学生村官、新型职业农民、当地乡贤等,这部分人才相对稳定,长期在乡村一线,有一定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发展思路,是乡村振兴的中间力量,在乡村振兴中要充分发挥这几类人的作用。

健全激励机制,汇聚乡村振兴优秀人才。乡村本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仅仅依靠本土人才远远不够,要内培外引,广纳英才,引进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要制定必要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人才奖励制度,强化人才激励措施,提高基层人才工作积极性,比如: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高村组干部待遇;要建立城乡人才流动机制,加快人才的双向流动,为乡村带去先进的知识和理念,让乡村同步享受优质的人才资源;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抓住东西部人才扶贫协作、人才基层服务行等人才机遇,引进人才为乡村振兴服务。

优化发展环境,发挥乡村振兴人才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上强调,“要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乡村工作环境较为辛苦,各项基础设施相对落实,对于在乡村工作的人才,要主动关心、帮助,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免除后顾之忧,让他们专注于乡村建设。要通过开展党委联系专家、评选表彰优秀人才等工作方式,营造尊重人才、以才为先的工作氛围,激励各类人才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己任,在农村广阔天地中大显身手,充分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坚定心得体会篇5

乡村振兴,大有可为。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围绕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部署,为乡村振兴之路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奋斗在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常怀“三心”,强服务、重改革、落实处,照亮乡村振兴路。

照亮乡村振兴路,少不了为民服务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我们要围绕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来实践。”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广大农民的幸福安康。因此,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时刻秉持着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聚焦于农民生活的痛点、难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交通邮电、村居环境、文化设施、生活服务等方面下苦功夫,落到实处,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真正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广大农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乡村振兴的民生红利。

照亮乡村振兴路,少不了深化改革的“决心”。农业强则农民富,农民富则国家盛。一旦农业强盛,乡村振兴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必须下定决心,深化农村改革,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一是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开展农业技能指导和培训,提高新时代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二是要用好用活农村丰富的资源要素,立足地区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推动生产要素创造性转化。三是要对接当前市场需求,不断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借改革之力促乡村振兴之路平稳顺畅。

照亮乡村振兴路,少不了久久为功的“恒心”。“农,天下之大业也。”乡村振兴是一个涉及农村、农业、农民的系统工程,涵盖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道路艰,任务重,绝不是轻轻松松、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是随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启,乡村振兴的要素将会更加丰富和活跃,面临的状况也会愈加复杂。我们必须要坚定信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久久为功,持之以恒,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往前走,让以“实干”铸就的乡村振兴之路坚实而可靠。

乡村振兴路虽难,“三心”常亮伴前行。当前乡村振兴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刻,出现了许多新的“娄山关”和“腊子口”,沟沟坎坎层出不穷,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是要坚定信念,常怀为民服务的“初心”、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久久为功的“恒心”,在农村这片大有可为的土地上努力耕耘,走出一条亮亮堂堂的乡村振兴路。

坚定心得体会篇6

为全面推进我县乡村振兴工作,近年来,县城管局围绕“城乡统筹、源头减量、分类处置、系统治理”的思路和目标,精心谋划、精致组织、精准发力、精细落实,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较好进展。

一、加强城镇统筹。

(一)扎实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为进一步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围城”的出路,我县于20__年投资1800万元在垃圾填埋场西侧建设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的大型垃圾中转站,20__年1月份建成投入使用,全县生活垃圾全部转运至盱眙县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现库区内全面停止填埋生活垃圾,经统计,20__年全年共外运全县城乡生活垃圾量达63810吨,降低了环境污染,减少了资源浪费,

(二)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20__年11月我县环卫体制调整,将城区背街后巷、城郊结合部、城中村以及经济开发区的道路清扫保洁全部纳入了环卫规范作业,现有环卫人员458人。同时每个镇也建立了专门的环卫保洁队伍,保洁人员配备原则上按照集镇每千人配3名、每个村配4-5名的标准配备到位,并相对保证卫生保洁专业队伍的稳定。截止目前,全县农村环境保洁员已达1158名。

按照省里提出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城乡垃圾统筹处理体系建设要求,我县结合自身实际,将“四步”变“两步”,采取县包到镇(垃圾转运、处理由县负责)、镇包到村组的两级统筹运行管理模式(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清扫保洁、垃圾收集由各镇负责)。目前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率达97%,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20__年县财政将农村环卫方面的奖补资金提高至128万元,较20__年相比增长率达12、8%。大量资金的投入,促进了城乡清洁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建立城乡生活垃圾统筹处理提供了经费保障机制。

二、推进垃圾分类。

根据工作实际情况,明确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即县城“细化三类、三分法”,农村“定点投放、二分法”,全面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县城垃圾分类试点,金水湾、金采新村等试点小区开展“分类换积分”活动,引导居民自觉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推进机关单位设置垃圾分类设施,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准确投放率。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吕良镇率先启动农村分类试点工作,投放三分类果壳箱、垃圾桶,建成易腐垃圾处理站,所辖村垃圾分类试点实现村域全覆盖,村民参与率达80%。

强化宣传教育,硬化工作措施。广泛深入宣传,以推动垃圾分类实质运作为基本目标,通过设立宣传栏、投放公益广告、发放宣传单页等方式,增强群众垃圾分类意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进单位、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力争做到将垃圾分类投放与宣传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

加强垃圾治理,加快垃圾分类收集、转运设施建设,完善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垃圾压缩处理中心,加快推进城东、城西垃圾中转站建设,逐步提升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同时,统筹做好生活垃圾分流外运处理工作,力争垃圾不落地、不积压,不断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坚定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

追风筝的人读书心得体会6篇

观看开学典礼心得体会6篇

榜样我心得体会500字6篇

劳动的心得体会450字6篇

党旗在飘扬心得体会6篇

气象的心得体会6篇

茶的心得体会200字6篇

茶的心得体会6篇

军训期心得体会200字6篇

军训期心得体会300字6篇

坚定心得体会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22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