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老兵心得体会6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在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一定要将自己的感受好好表达,心得体会的写作是可以让自己获得不断的提升的,以下是好文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送老兵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送老兵心得体会6篇

送老兵心得体会篇1

不论怎样,苦与累总是军训的代名词;不管怎样,骂与罚总是教官的招牌动作;不知为何,狠毒与热辣总是太阳与大地共同联手的结果。三重危机,并肩袭来,最终能够胜利者的法宝,只有:不断的忍耐和顽强的坚持。

这不就是军训吗?一种充满着忍耐与坚持的魔鬼训练营。

阳光下,我们需要忍耐与坚持。由于总有人表现不佳,站军姿几乎成了白天我们男生的全部生活。站就站呗,站着有什么可怕的?但是要知道,天空中永远是炎炎烈日。天地是微波炉,阳光是发射出来的微波,我们则是盘中的食物。白云不想做好事,它也跑了。太阳光一路上毫无阻挡,直接射入了我们的胸膛。那种又痛又痒的感觉,就是火辣辣的太阳散发出的无限能量所赐予的。但是,站还是要站的,只有站到让教官赏心悦目了,才能休息。我们不能动,多动一动就要多站一站。但是,我们还能干什么别的呢?于是,我们个个贴紧手,直起腿,抬起头。最终,忍耐着身上痒痒痛痛和坚持着以标准姿势站下去的我们,得到了久违的休息。

在被教官骂与罚时,也只有忍耐与坚持。一次,全体男生被罚蹲着,个个蹲得腰酸背痛腿麻木。当时是晚上,蹲不好就不准睡觉。可是,累了一天的我们,谁不想睡觉啊!个个也只能强打精神,不顾酸痛,好好地蹲着。这时,也只能忍耐与坚持。被教官骂也是经常的事情。教官是什么都骂得出来的。“老子”、“小子”、“白痴”、“弱智”这些词,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了。教官骂着,我们还要站军姿。无奈,我们也只有忍耐他唾沫四溅,把难熬的五天军训坚持了下来。

泰戈尔说过:“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我们在军训基地里,磨炼了意志,增强了体质。通过军训,我明白了,只有学会忍耐与坚持,才能学有所成,将来才能做一个对人民对祖国有用的人!忍耐与坚持,就是我这次军训最大的收获。

送老兵心得体会篇2

魏老所在的部队,盛行着做好事不留名的风气。“一帮年轻人谁也不甘落后,但这不甘落后不同于现在的攀比,而是比谁能默默地做贡献。”他讲述着过去的部队经历:由于设施落后,没有水冲厕所,那时有先进的军人四点半就起床掏粪施肥,做完之后也不让别人知道,领导发现之后,谁也不愿意承认。于是大家就会一起秘密的做好事,争着掏厕所。由于那个年代做了好事不留名,部队思想端正,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都是一些善事。

那个年代的人们淳朴善良,风清气正,人人做好事。在这样的环境下,军人精神也在不断延续。

“在部队的生活,我想叫它,熔炉。”魏老认真地看着志愿者,语重心长地说道。为适应部队生活,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与挑战。他认为这就是熔炉,让军人融化眼前的困难,塑造全新的自己。

部队生活从从各个方面锻炼着军人的品质。首先,它发现人才,激发人的潜力。每个人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正如同魏老发现并施展自己的文学才干一样,部队分工明确,纪律严明,每个人都可以充分施展自我,做力所能及的事。其次,部队生活锻炼人的意志,即适者生存,无法适应环境的人就只能后退,部队激励着军人们不断突破自我,适应环境。

魏老感到虽然现在的大学传授知识较多,但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减少。“假如你们有当兵的机会,到大熔炉中去,对你们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现在想起当时,也许逃过了一些艰苦的训练,当时以为走运了,现在年纪大了想想,其实是被骗了。”他说,压力与苦难,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没有痛苦的洗礼,就不会有破茧成蝶的喜悦。

部队的锻炼让人成长,在部队的生活也让人怀念。对于当年的部队生涯,郭老十分感激那段岁月,无论是与战友的陪伴,训练的辛苦,还是能力的增长都让他感到无怨无悔,痛快淋漓。“现在想想能当兵到部队锻炼几年真对!”

回忆部队中的日子,魏老说,部队中的军人都有一种不怕困难,不怕吃苦的意志,这样的品质在每一份工作中都能培养出来。当年在部队时,由于工作原因,他经常晚上熬夜学习,在合订本上勾画,请教四角号码,记下生僻字,白天还要继续训练。再苦再累,魏老都坚持了下来,那时的磨炼让他变得更加坚强。今年80多岁高龄的魏老,已经学会了自己打电话,取快递,身体硬朗得好像只有六十多岁。

从两位老人身上,志愿者们能够看到不叫苦,不怕累的军人精神和一群坚强无畏的军人们。部队让他们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挑战自我,一步步成长为顶天立的男子汉,困难从未_过他们。

不知不觉中,告别的时间到了。老人们拉着志愿者们的手,目送走出养老院。志愿者们不停与老人挥手再见,每个人的心中都仿佛燃烧着一道温暖的霞光。

远望岁月变迁中坚强而无畏的老人们,岁月好似永远停在了他们最年轻的日子里,永远明亮,永远充满希望。感谢老人们的善意和温暖,这次,志愿者们仿佛和那时的年轻人一起,约定要永远坚强下去。

送老兵心得体会篇3

紫阳县统计局以“两学一做”为抓手,把做合格党员的落脚点放在精准扶贫上,党员带头在帮助群众脱贫中接受教育、接受锻炼,作风转变在一线,帮助群众在一线,确保给贫困群众带来真正实惠。

集中学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县统计局扎实有效开展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合格党员活动,通过制定学习教育方案和学习计划,局领导班子带头组织学习,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全局党员运用_等载体,开展“集中学、专题学”,使党员干部系统深刻领会到“两学一做”的核心要义,学是前提,做是关键,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做,做得更好。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大局意识,使帮扶工作“一对一”“面对面”发自内心良心,真正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强化宣传引导,制定计划措施。为推动扶贫工作深入扎实开展,局长带队先后4次进村入户了解群众脱贫愿望,组织镇上包村领导、驻村干部、村民代表和创业能人开展座谈会,广泛交流如何帮助群众实现稳定增收,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产业扶贫激励政策,引导困难群众自力更生发展产业、学习技能脱贫,全局党员深入包联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逐户分析原因,找准脱贫方向,制定实用措施,用足用活产业扶持政策,凝聚精准脱贫攻坚的工作合力。

以脱贫攻坚实绩,检验“两学一做”成果。县统计局多方筹集资金,多部门协调争取项目,20__年争取专项资金额39万元和局以奖代补投入扶持资金14万余元,今年又先期筹措资金10万元,用于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奖补兑现,鼓励扶持全村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在此基础上,充分尊重贫困群众意愿,采取向上争取一点、群众自愿筹工筹劳一点,部分帮扶一点的办法,积极争取协调资金发动群众新修组级公路,修建便民桥,建设安全饮水工程、新修垃圾池,新装路灯等基础建设项目,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全局每名党员包联5户贫困户,随时了解产业发展状况、外出务工状况、家居改善状况、家庭经营增收状况,坚持每月开展走访联系,解决脱贫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目前已累计到村入户40人次,在脱贫攻坚中践行做合格党员的承诺,为全面完成全村年度脱贫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送老兵心得体会篇4

20_年7月22日下午,“情系黄竹,爱驻夕阳”的敬老活动一结束,我们中文系夏竹队临时党支部成员便开始筹备第二天的回访老兵、老党员工作,在黄竹村村委们的协助下,我们确定了十八名走访对象。

23日中午我们便开始走访活动,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很多老兵、老党员基本是上了一定年纪,身体状状况也不是很好,而他们却仍有着一颗为国家贡献自身的力量的不老之心,虽然离战争的那个年代已经很远,每位老兵老党员也已经退役在家,但仍每天都关心国家的点点滴滴,他们并不是只是看过,感叹一声便罢了,老党员在了解国家每天的发生的事宜,也会自己进行一番思考,纵使现在自己没有多大的能力去改变、去贡献,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学到更多,教导孩子,将希望寄予子女。还记得当问到他们如果国家现在亟需他们为国家做点事,他们是否还愿意出来为国家贡献力量时,每位老兵、老党员都是信誓旦旦的说着:愿意。虽然这是一个假设问题,但是每位老人都希望能够一直为国家燃烧他们的光和热,现在他们都已白发苍苍,为国家做重大的事情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他们说,现在能做的就是教好自己的子孙,我们还了解在这十八名老兵、老党员当中大部分人的文化水平是比较低,但是这并不是阻止他们与时俱进、继续学习的障碍,在这群年过古稀的老人的生活中,每天看新闻、报纸,是他们每天必可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或许有些字他们不懂,但是他们会问身边的儿女、孙子,每天的新闻也是他们的必看的,他们从报纸、电视上学到的,思考到,他们会语重心长地教导他们的子孙,他们还会给自己子孙讲自己当初的故事。

老兵、老党员们,年轻是为国家燃烧了他们的大部分的光和热,年老了,他们仍想着为国家燃烧最后的一点热量,他们把这份希望投到了自己子孙中,希望子孙可以可以学习有用的知识,为建设国家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是一群老兵、老党员的真实寄望,年轻时,他们做出了为国家“死而后已”的承诺,年老了,他们希望自己的一生都可以在为国家做贡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们用一生在践行这句纵古今的老话。

送老兵心得体会篇5

时光荏苒。转眼间,两周紧张而充实的军训生活已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这两周,远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漫长,反而让人有一种难以忘怀而不愿割舍的留恋感,因为这其间,纵然苦,纵然累,却有用劳累和辛苦换来的胜利的喜悦和人与人之间经磨合日益深化的情谊。

军训生活着实辛苦。每天早晨5:30起床;“豆腐块”等着你去叠,桌子、门窗、地面等着你去擦,脸盆、毛巾等着你去摆;匆忙洗漱后就是各种集合,各种军歌唱响去吃早饭。回来休息还没等屁股坐热就开始了严酷的训练。烈日当头,风沙卷地,半小时军姿成家常便饭,“加2分钟„„再加2分钟„„”从教官口中自然而出。反反复复地起步、跑步、正步走让全身肌肉紧绷。更为悲哀的是,还要牺牲宝贵的午休时间去写广播稿。忙忙碌碌地过完了一天,晚上9:30熄灯。这与我们这群懒虫的作息时间有着天壤之别,适应过程之艰难可想而知。

回到学校,我仔细思量,是什么让我有毅力熬过这14天?原因有二,一是浓浓的情,二是深深的责任感。

教官的严酷仅仅是在训练场上,是真心希望我们通过训练能有所收获的表现。而在平时生活中,他会与我们谈心、教我们唱军歌、讲一些自己的社会经验,我们会亲切地叫他“杨哥”。此外,22人一间宿舍,拉近了同学间的距离,大家一起奋斗、一起克服困难、一起谈天说地,同学间的情谊更加深厚。当然还有时刻关注我们日常生活的辅导员老师,看着他们为了我们和一连的荣誉心急如焚的样子,我才真正体会到他们的不易。正是因为有这些人一直陪伴左右,我才能有信心和勇气勇往直前。

另一方面,我是军训班的副班长,深知自己在连队和班级之间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因而时刻保持一种紧张的状态。在班级管理方面,为增进新班级同学间的了解和班级同学的凝聚力,我与纠察干事在军训前组织召开见面会;为确保军训班同学的行为作风、生活习惯和班级内务符合连队要求,我每晚会组织召开总结会,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为了选出最合适的军训标兵人选,我与其他班副班长商定评定标准,确定候选人,组织同学投票,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在班级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内务成绩在连队居高不下,并在校级第二次随机抽查内务评比中为连队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贡献力量。在个人表现方面,为起到模范和表率作用,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两次队列会操中均被选中代表连队参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通过军训,我不仅学会了走队列、射击、打拳这些实际的技能,更有精神品质的进一步提高。“学雷锋,在军营”。这是一次最好的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机会。艰苦朴素、服从命令、积极乐观、乐于助人等崇高的雷锋精神在这两周内得到最好的传承。而更重要的是,集体主义意识在每一个人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当得知一连男生方阵在第二次队列会操中并不关键时,我仍旧坚持训练,不抱怨、不嫉妒。只要自己能为连队贡献力量,我就会倍感自豪;只要连队好,我就会倍感光荣。

军训很短,悄然而逝,但人生很长,一个又一个比军训更为严酷的挑战正在远方招手。然而,此刻的我充满信心和勇气,因为在这漫长的旅途中会有人与我并肩作战,会有军训教给我的毅力和执着陪伴我克服每一次挑战。

送老兵心得体会篇6

传承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

1937年,在山东莒县北部的一个山村里,有一位青年人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于抗日战争,先后发动当地群众建立十余条地下工作战线。他的名字叫杨克玉。

1944年,还是在这个莒县北部的山村里,有一位青年人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跟随他的叔父杨克玉,一同参加抗日战争,传承起革命年代的红色抗战基因,他的名字叫杨少兰。

1967年,还是在这个莒县北部的山村里,有一位青年人背起行囊,选择参军入伍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延续着红色革命家庭对党和国家的使命责任,他是杨克玉的儿子杨少剑。

1987年,听革命抗战故事长大,受红色家风影响,又一位青年人踏上参军入伍的队伍,他是杨克玉同志的孙子、杨少剑的侄子杨明修。

2017年,在这个村子里,告别93岁的抗日老兵杨少兰、爷爷杨少剑、叔叔杨明修,告别参军入伍16年刚退役的哥哥杨洪才,大学刚毕业的他,也参军入伍,传承起这个家族的红色基因,他的名字叫杨瑞。

“四世有军人,世代有党员”,这是一份红色基因的传承,是一份忠党爱国的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传承是怎样传下去的?是革命榜样的力量,是精神旗帜的引领,也是耳濡目染的感染。

在这样的家庭里,你能读懂念党情报党恩是何等的真诚,你能在抗日老兵的故事里体会什么是共产党人的红色之魂和精神命脉。

年近94岁的抗日老兵,14岁跟随叔父参加革命事业,成人后便成为一名抗日党员。健硕的他,谈及抗战工作会滔滔不绝地将自己的经历、感悟讲给儿孙们听,每一个故事就像是一个种子,播撒在儿女们的心田中;谈及对党的认识会深情动容地说,一定得跟党走,跟着党走,才知道战斗怎么打,才知道怎么去做工作,而不是憋在家里受“窝囊气”,得多学习理论,念文章……

他把战争年代的故事、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作为孙辈们的成人礼,说给孩子们听;他鼓励自己的大孙子参军入伍16年,始终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他铭记着自己叔父杨克玉在革命事业中的付出,说不能忘记他们,他们真的是用生命战斗过……

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这份要求同样是一名抗日老党员所期望的,从自己的人生信念,到家庭的红色家风,再到最深期许的红色基因传承,他所渴望的本质上还是党和国家的未来能更加美好,他所展现的是一名军人始终不变的本色,他始终把传承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作为自己的职责。

送老兵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

读红星照耀中国的心得体会6篇

老团员的心得体会6篇

开学后心得体会6篇

追风筝的人读书心得体会6篇

溺水心得体会350精选6篇

急救技能体会心得体会6篇

2022看冬奥会心得体会500字6篇

党日活动主题心得体会6篇

草房孑心得体会6篇

语文月心得体会600字6篇

送老兵心得体会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