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节气心得体会8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起草一篇读后感帮助加强我们对书上知识的体会,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意识到写心得体会的重要了,下面是好文汇小编为您分享的蛰节气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蛰节气心得体会8篇

蛰节气心得体会篇1

小寒到来,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民间历来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等古谚。

此时腊梅含苞待放,挑选有梅花的绝佳风景地,细细赏玩,孤雅幽香,清爽振奋。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的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香鲜可口。

小寒是,也是一年中

养生常识

防寒——头部保暖

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节,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外出记得戴帽。因为头部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所在,并且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阳经都上达于头部。

防燥——适当滋补

除了多饮温水之外,还应适量补充蛋白质及脂肪,如滋补汤品、牛奶、酸奶、各类粥品。

防病——注重锻炼

多做肢体伸展运动,振奋阳气。此外,小寒后天气寒冷,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能够增强身体御寒能力。

养肾最有效的穴位

1、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四横指),为任脉穴位,小肠募穴,是足三阴会穴,故统治足三阴,小肠,任脉诸经病,古今均作为保健要穴,可培肾固本,调气回阳。灸关元以回元阳,道家倡之意守丹田,亦即元气归根之意。

2、肾俞穴

肾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左右两指宽处。肾俞穴与命门穴相平,与肚脐在一条线上,为肾气所聚之处。《玉龙歌》曰:“若知肾俞二穴处,艾火频加体自康”。肾俞穴是延缓衰老的要穴,艾灸该穴可具益精补肾之效。

蛰节气心得体会篇2

1、小寒的由来

小寒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就是说,在黄河流域,当时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又由于小寒还处于“二九”的最后几天里,小寒过几天后,才进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小寒。位于小寒节气之后的大寒,处于“四九夜眠如露宿”的“四九”也是很冷的,并且冬季的大寒恰好与夏季的大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大寒。

2、小寒生活习俗

生活上,除注意日常保暖外,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饮食上,涮羊肉火锅、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为小寒时尚。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说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调养身体的做法。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使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以粪肥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而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过去那样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担忧。

3、什么是小寒三候

小寒,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因此民间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说法,而小寒一过,马上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而这也是为什么小寒比起大寒,天气却更为寒冷的原因。

我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喜鹊在这个节气也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了;到了三候,野鸡也感到阳气的滋长而鸣叫。

小寒节气最初起源于黄河流域,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数九计数,书法描红,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里一种不错的消遣冶情的养生方法。

蛰节气心得体会篇3

为了让幼儿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白蒲镇白蒲幼儿园在12月19日开展了“暖暖亲子情,甜甜汤圆心”主题亲子活动。

活动中,老师先向孩子们介绍了冬至的传统习俗,幼儿朗诵了有关冬至的儿歌;然后孩子们在欢快的“卖汤圆”歌声中开始了快乐的包汤圆活动:只见幼儿园里笑语连连,热闹非凡,孩子们和老师、家长个个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功夫,孩子们已经搓出大小不一的汤圆了,看着自己搓的汤圆,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自豪,到处充满了孩子的欢声笑语;最后,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将搓好的汤圆送到食堂。下午,孩子们吃上了自己动手搓的汤圆,心理甭提多高兴了。

过这次亲子活动,不仅让幼儿了解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习俗,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而且也增进了家园互动,加深了亲子交流,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领略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

蛰节气心得体会篇4

“小寒”肉桂播种最佳时期

肉桂是一种生长在亚热带的常绿乔木,也是传统中药。每年农历的大寒、小寒是种植肉桂的最佳时机,大概经过四年时间,肉桂便可以迎来收获。肉桂是药用植物,全身是宝。用肉桂作原料生产的西江桂皮和桂油是国际和国内市场驰名的香料和药用品。

荔枝“小寒”前后促花肥

就荔枝的年物候期来说,一般11月份至翌年1月份芽分化,此时需要对荔枝进行促花肥。主要是增强开花前树体营养,促进花芽分化,形成健壮的花穗,提高坐果。促花肥的施肥时期一般在花芽分化前10~20天。广东东莞县“糯米糍”荔枝于12月15日到1月5日期间花芽分化。因此,促花肥应在11月25日到12月25日期间施入;福建省福州市“状元红”荔枝10月11日至11月20日花芽开始分化,促花肥应在10月22日到11月10日施入;漳州市“兰竹”荔枝自10月中旬至翌年2月中旬为花芽分化时间。由于不同品种和不同地区花芽分化时期很难掌握,所以一般早熟种宜在1月上旬小寒前后,迟熟种宜在1月下旬大寒前后施促花肥。肥料的种类迟效肥与速效肥、农家肥与化肥相配合,通常每株施腐熟人粪尿50~100千克,配施氮素化肥0.25~0.5千克。

“小寒”前10—15天春甘蓝播种最适宜

小寒适时播种在华北地区冷棚早春甘蓝和露地甘蓝茬口的适宜播期在12月中下旬到1月上中旬,以播后距“小寒”有10~15天的出苗、生长期为宜。播种前种子一般不需要进行催芽,可播干籽,先对苗床浇透水,待水下渗后,用营养土重新填平床面,然后播种,撒籽要均匀,播种后覆盖过筛的药土保墒并防苗畦龟裂。苗床播量每平方米3~4克。应严格控制播量,防止因过密致幼苗细弱。

玉祁实心芹菜“小寒”开采

玉祁实心芹叶淡绿色,小叶较宽呈阔卵形,茎秆及叶柄为绿白色;株高50~60cm,茎长10~20cm,一般5~6节,叶柄长15~25cm,叶片长15~20cm,有5~6对互生叶,茎实心、粗壮、纤维少;从小寒(1月5日)开始采收,分批采收到翌年清明、谷雨结束,每667平方米产量达3500~4500kg。

蛰节气心得体会篇5

虽然说后面还有一个节气“大寒”,但是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俗语言“冷在三九”。何为“三九”?每九天为一个“九”,第一个九天为“一九”,第二个九天为“二九”,第三个九天为“三九”依次类推。小寒的时间恰巧在二九的第六天,所以也是寒冷最盛的时节。

而且今年小寒节气正值周六,大家正好可以在家好好休息,而这时候,从生活到养生,都有许多需要讲究的地方。

生活

小寒之前要做好防寒抗寒准备,储存食物,准备衣物,小寒一到,要做好日常保暖。饮食上,涮羊肉火锅、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为小寒时尚。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说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调养身体的做法。日常饮食中,小寒时节的到来,人们饮食以食用羊肉、狗肉等暖性食物常见。但是这个节气,金秘书提醒大家,此时气候尤为干燥,注意不要食用过多肥甘厚味,辛辣之品,以免增加内火,引发疾病。

在北方,冬天则格外干燥,人们穿衣也比较厚,毛绒较多,此时会产生大量静电,而频繁静电会对很多电器造成破坏,尤其现在每人都有手机,静电会对手机及其配件造成不良影响。

1、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例如在室内要勤拖地、勤洒些水,或用加湿器加湿;

2、在脱衣服前,用手摸一下墙壁。摸水龙头之前也用手摸一下墙,可将体内的静电“放”出去;

3、看电视时要同电视机保持2~3米距离,看完后洗脸洗手;

4、带一瓶喷喷的水,随时喷一下。

养生,也是进补的.最佳时节,但进补并非一味地大量食用滋补品,而需要针对性,并且要有一定的节制性。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滋补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补气主要针对气虚体质,如动后冒虚汗、精神疲乏,妇人子宫脱垂等体,宜用红参、红枣、白术、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如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妇人月经量少且色淡等,应用当归、熟地、白芍、阿胶和首乌等。补阴针对阴虚体质,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妇人白带增多等体征,宜用冬虫夏草、白参、沙参、天冬、鳖甲、龟板、白木耳等。补阳针对阳虚体质,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性机能低下等体征,可选用鹿茸、杜仲、肉苁蓉、巴戟等。阴虚阳盛的体质更宜选用冬虫夏草、石斛、沙参、玉竹、芡实之类,配伍肉禽煲、炖汤水进补。

蛰节气心得体会篇6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为了使孩子们亲身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20xx年12月22日渭滨区广元路幼儿园开展了“迎冬至,包饺子”实践活动。

活动开始前,老师通过短片让孩子们了解了冬至的由来与传说,向小朋友们讲述了有关冬至的传统习俗。随后就到了本次活动的重要环节——包饺子。教师先向孩子们讲解了一些包饺子前的准备工作和包饺子过程中的细节和要领。不等老师说开始,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挽起袖子,开始动手操作了。同时老师还邀请了一些家长和小朋友一起感受节日的气氛。老师、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揉面、分面团、擀面皮、包饺子,分工协作,繁忙而有序。在欢乐、温馨的气氛中,小朋友们个个大显伸手,充分展示着自己的手艺,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认真参与其中。活动结束后,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将包好的饺子送到了厨房师傅们的手里,午餐时间就可以品尝到自己亲手包的饺子。

通过此次活动,使孩子们了解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氛围,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同时也增进了家园间情感交流,更是让幼儿学会了谦让与分享,培养了幼儿间互助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孩子在真实的活动中快乐地成长!

蛰节气心得体会篇7

祖国医学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小寒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所以,虽然小寒养生包括的内容很多,但基本的原则仍是《黄帝内经》中的那一句格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日万物敛藏,养生就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冬季时节,肾的机能强健,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所以冬日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肾防寒”。

虽然此时节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滋补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补气主要针对气虚体质。如动后冒虚汗、精神疲乏,妇人子宫脱垂等体,宜用红参、红枣、白术、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

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如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妇人月经量少且色淡等,应用当归、熟地、白芍、阿胶和首乌等。

补阴针对阴虚体质。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妇人白带增多等体征,宜用冬虫夏草、白参、沙参、天冬、鳖甲、龟板、白木耳等。

补阳针对阳虚体质。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性机能低下等体征,可选用鹿茸、杜仲、肉苁蓉、巴戟等。阴虚阳盛的体质更宜选用冬虫夏草、石斛、沙参、玉竹、芡实之类,配伍肉禽煲、炖汤水进补。

民谚亦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在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进行户外的运动,如晨早的慢跑、跳绳、踢毽等。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

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蛰节气心得体会篇8

小寒正处三九前后,俗话说:“冷在三九”,其严寒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各地流行的气象谚语,可做佐证。如华北一带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说法,江南一带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说法。每年的大寒小寒虽说寒冷,但寒冷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有的年份小寒不是很冷,这往往预示大寒要冷,广西群众有“小寒不寒寒大寒”的谚语。

根据小寒的冷暖情况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不少。如“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小寒暖,立春雪”、“小寒寒,惊蛰暖”等。

根据小寒节气阴雨(雪)情况,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有:“小寒蒙蒙雨,雨水还冻秧”、“小寒雨蒙蒙,雨水惊蛰冻死秧”。群众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了小寒大寒与小暑大暑的天气对应关系。如湖南省的“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山东省的“小寒无雨,小暑必旱”等。

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小寒大寒,冻成一团。小寒大寒,准备过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腊七腊八,出门冻煞。腊七腊八,冻死旱鸭。腊七腊八,冻裂脚丫。三九、四九,冻破碓臼。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三九、四九不下雪,五九、六九旱还接。腊月三场白,来年收小麦。腊月三场白,家家都有麦。腊月三白,适宜麦菜。腊月大雪半尺厚,麦子还嫌被不够。九里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九里的雪,硬似铁。腊月三场雾,河底踏成路。三九不封河,来年雹子多。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小寒节,十五天,七八天处三九天。天寒人不寒,改变冬闲旧习惯。一早一晚勤动手,管它地冻九尺九。不怕家里少,就怕不去找。草木灰,单积攒,上地壮棵又增产。干灰喂,增一倍。腊月栽桑桑不知。麦苗被啃,产量受损。避免畜啃青,认真订奖惩。牛喂三九,马喂三伏。薯菜窖,牲口棚,堵封严密来防冻。数九寒天鸡下蛋,鸡舍保温是关键。小寒鱼塘冰封严,大雪纷飞不稀罕,冰上积雪要扫除,保持冰面好光线。

蛰节气心得体会8篇相关文章:

攀读书心得体会8篇

团教育心得体会8篇

水门桥观后心得体会8篇

《宪法》心得体会600精选8篇

扫校园的心得体会600字8篇

读简爱.心得体会8篇

元宵的心得体会8篇

全面振兴心得体会8篇

学习《宪法》心得体会8篇

元宵心得体会400精选8篇

蛰节气心得体会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