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指把实践中的想法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应用文体,拥有认真的态度和真挚的情感才会写出优秀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好文汇小编为您分享的好家风立家训的心得体会最新8篇,感谢您的参阅。
好家风立家训的心得体会篇1
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6月8日-13日,公积金余杭分中心机关支部组织开展了学习郑义门家规,正家风、立家规、严家教活动,切实加强党员家风家规建设。
一、党员分头学。各党员开放式学习了《郑义门》家风,并结合自家家风写体会谈感想,提高对家风重要性的全面认识。大多家庭都包含着礼貌谦让、勤劳节俭、艰苦奋斗、尊重宽容等普通人家的家风与传承,倡导礼义持家。
二、科室集中学。各科室负责人牵头,对郑义门家风进行讨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提高自身的修养,先将家庭管理好,才能更好的为国家效力。与党员自学相比,科室更多是对廉政廉洁的讨论。
三、持续深入学。支部借助本次活动,将家风教育纳入分中心文化建设,逐步成为公积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抓家风家规教育,牢记家和万事兴,注重家风对政风学风的带动,营造良好氛围,厚植勤政廉政基础。
此次活动让党员重新审视了规矩的重要性。正像郑濂所说,有人监督时恪守规矩并不难,难的是一个人在无人监督时也能抵制诱惑,坚持操守。要把规矩化为严以律己的自觉,不忘初心,不失公心,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好家风立家训的心得体会篇2
6月8日,我与全区纪检监察系统的同行们一起在区清风苑参观了家风家训馆。家风家训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历代东乡名人先贤王安石、艾南英、吴伯宗、舒同等人的优良家风和为人处世之道。通过参观,让我们进一步走近和了解这些历史乡贤,感受他们成长发展的心路历程,使人在一边欣赏的同时,仰慕钦佩之情油然而生。一个个关于他们家风家教的生动故事,看后发人深思、颇受教育。在我看来,这些东乡的名人先贤们之所以能在历史的长河中脱颖而出、流芳百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风家德的影响和熏陶,使他们从小就有一个比较端正的学习进取态度和人生价值观,同时他们又能继承和发扬祖辈的优良家风,形成自己的家德家规家训用以教育族人,传承后代。这样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才会使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光辉印迹,为后世所称颂,为后人所敬仰。
王安石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相并被列宁尊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首先得益于他的祖母谢氏和父亲王益所秉持的良好家风的薰染和教育,使王安石从小就养成了刻苦求学、努力拼搏、不畏艰难、革故鼎新、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进取精神,这种理想和精神成为他不断进取和革新的不绝动力,也是他后来功成名就,建立一番伟业的重要基石。王安石不但继承了父辈遗留的良好家风家德,而且还进行了充实和发展,发扬光大,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王氏荆公家训,对后人起到了非常大的教育引导和警示规范作用。正因为有良好的家风家德做保障,王氏家族才会人才辈出,满门贤士能人。过去是这样,在全国上下共同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下仍然是这样,更加需要有良好的家风为支撑。良好的家风是治国理政的奠基石,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助推剂。
“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历代名人先贤遗留的优良家风家德,弘扬优良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发展环境。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家风的问题,多次谈及家风,特别是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问题提出了新要求。他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他同时指出“家风好,就能家庭兴盛、和顺和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影响着一个人的品质和行为。对居于领导岗位、握有权力的官员来说,败坏的家风,更往往成为牵引其自身及亲属走向牢狱的绳索。纵观已查处的大案要案,很多违纪违法行为,往往有“家族腐败”的因素。父子兵、夫妻档、兄弟帮屡见不鲜,甚至“全家总动员”,把公权力变成“私人定制”,最终一起走上不归路。家风坏,腐败现,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直指要害、发人深省。
做为新时期的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历代名人先贤的优良家风家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领导干部家风的新要求。对照反思和查找自身的家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比如:家庭内部父母长辈对子女及晚辈是否仁爱?子女及晚辈对父母及长辈是否孝敬?做为领导干部对配偶及子女要求是否严格,有没有放纵行为或管理不严?有没有做到清正廉洁?对朋友是否真诚?对事业是否敬业?对组织是否忠诚等等。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如何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的好坏,影响到党风、政风乃至国风。我们要高度重视家风问题,把它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对待,切不可掉以轻心。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对家里那点事要留神,防微杜渐,不要护犊子。要严格遵守党内法规对领导干部治家的规定和要求,廉洁齐家,自觉树立良好家风,以每个家庭的良好家风推动整个社会风气不断改进和发展。
好家风立家训的心得体会篇3
家风是一盏灯,照亮我前方的路。家风是一条路,伴我走向光明。家风是一面镜子,时刻发现自己的弊端 。
在我家里的大厅里,端端正正的挂了一幅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每每看到这十个大字,心里总是有所感悟。爷爷说要把这句话铭记于心,它会使我受益匪浅。
步入初中后,学习压力像个巨大的包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到了初三以后这样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初三的我们不再像小学时候那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呆在温暖的被窝有更多的时间去品味早餐。初三的我们更怕冬天的来临,寒风像个怨妇一样在我们的耳旁嘶吼着、咆哮着,它告诉我们你只能前进,尽管这样的学习很艰苦,但是却没有一个人退缩。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那就是成功,为明天铺上一条美好的路。
我慢慢的闭上眼睛,脑海里像电影一样倒带重放,记得前一段时间我的英语成绩下降的很快,老师问我原因,我也答不上来,自己独自去好好思考。这天回家我心情很是不好。爷爷问了我情况,我便如实的回答了。爷爷听完慈祥的笑了。爷爷说:“最根本的原因是你最近没有认真,对吧?”我看着爷爷点了点头。“怎么回事,你能告诉爷爷么?”我低着头说:“其实我最近很累的,每天要完成功课很晚。”爷爷听完后,便指向大厅上那几个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呆呆地望了它许久,爷爷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把这幅毛笔字挂在这里么?”我摇了摇头。爷爷说:“这里的故事可多呢!”我便趴在桌子上听爷爷讲里面的含义。
爷爷说这个家风被传承了几十年,在他小的时候,老爷爷就告诉过他,如果你想得到甘甜的蜂蜜不穿过蜂林,一味的退缩你就永远达不到。如果你想成功,不吃苦拿什么积累经验,去体会生活的美好呢。听爷爷讲到他们过去的辛酸,相比之下自己是最幸福的。我也顿时茅塞顿开,我开始拿起英语书,认真地拼写单词,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难。回味爷爷说的每一句话。学习的动力也就回来了,好像浑身充满了力量。这次模拟考之后,英语成绩也提升到以前的样子了。
家风伴我成长。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会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吃苦是我们的美德,因为所有的努力都不是白费的,它会给予你超出你想象的回报。家风牢记我心。也会伴随着我一直传承下去。
这是一篇叙事的文章,小作者自始自终充满着对“家风”的崇尚,如“家风是一面镜子,时刻发现自己的弊端”,感人肺腑。文章构思巧妙,写作方式新颖独特,语言生动活泼,读来让人爱不释手。
好家风立家训的心得体会篇4
什么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家族对修养、气质、智慧、人品的传承,家风是由父母家族长辈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一种风尚和作风,这样一代代的传承。家风一旦形成就能不断继承和发展,使整个家族有了一种灵魂和底蕴,家风传承越久家族底蕴越深厚。
首先是修养,一个好的家风会让人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前几天在公交站台有一幕很让我感动,有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她几岁的小女儿在公交站台等车,小女孩手里吃着零食,然后随手把垃圾仍在了地上,她妈妈望着她对她说“妈妈在家里怎么教你的?乱丢垃圾是不对的,赶快捡起来丢旁边的垃圾桶里”小女孩弯下腰把垃圾捡起来丢到了垃圾桶里。年轻妈妈的教育让小女孩知道了乱丢垃圾是不对的,这是一种个人的修养,小女孩在妈妈这样的教育下必然会成为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
说到气质大家脑海里肯定出现了大家闺秀,绅士风度这样的词语,对,就是这样的,良好的家风会有一种良好的氛围,在这种有气质的家庭的家风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在小时候父母就教育不要说脏话,见了长辈要行礼打招呼,走路要目视前方腰板挺直等等。这也是培养一个人的气质的一种表现。
大家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吧,北山愚公,年近九十。屋前有太行、王屋二山阻碍出入,他决心把它们铲平。智叟认为这是做不到的事,笑他愚蠢。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后有孙子,子子孙孙永无穷尽,而山不会加高,为什么会做不到呢?因此每天挖山不止。天帝受到感动,便派夸娥氏二子把山背走。有人会想我们是在谈家风,愚公的故事只是他一个人的事而已,其实不然,愚公为什么说子子孙孙无穷匮也?那是因为愚公的家风,愚公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办到搬走两座大山的,但是愚公把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不怕困难。迎难而上,不退缩的大智慧留给了后人,后人一代一代传承这样的家风,相信一定会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的。
人品在一个家族的家风中也有很大分量,比如在做人方面诚信,正直,勇敢,真诚,坦荡,宽容。做己方面的自知之明,自制自律,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觉自醒等等。
社会是由家族组成的,好的家风会形成好的社会风气,一个民族的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好的家风的传承,让我们把好的家风传承起来为社会的繁荣昌盛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好家风立家训的心得体会篇5
5月24日的《面对面》栏目报道了一条新闻,一个母亲因9岁女儿不愿读书,将其捆绑至床头达130个小时,不提供水和食物,最终导致孩子惨死。看完报道,我突然想起去年我参加的“家风家教大家谈”座谈会上一个主任的讲话,他讲到,从对教育的理解和对孩子的管理强度来看,家长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就是既懂教育,又对孩子很用心的人。第二种是不懂教育,但是对孩子很用心的人。第三种,是虽然不懂教育,但也不去乱管孩子的人。这三种家长里面,第二种破坏力是最大的。
一个家长,可以不懂教育,但是如果减少对孩子的胡乱的干涉,把很多的自由交给孩子的话,孩子多半会成长得非常好。我们现在很多是70后、80后的家长,这些家长不妨回想一下,自己成长的年代,自己的父母也没有文化,但也培养出很多优秀的人才,是不是?很多的家长恰恰契合了第三种,自己不懂教育,但我不粗暴的对待孩子,我的孩子也会成长的非常好。第一类家长是最好的,我懂教育,我的每一个管理都是合乎教育规律的,这样一般会培养出非常出色的孩子。现在我们社会上充满了第二类家长,本身对教育的理解不是很深刻,但是对孩子又管理的太多,对孩子的教育的确很着急,但方式不当或过当,导致许多社会悲剧。这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危险的,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家风、家教,更不懂其重要现实意义。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家庭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输的首要载体,家风家教是培育道德、培养人格的重要途径。父母品行正直端良,儿女上行下效;父母行为不端,儿女必受其害。家风家教可以说是联接个人、家庭、国家的纽带。家是最小国,国是万千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强调了个人、家庭、国家的有机统一,缺失任何一个环节,社会都不会安定和谐。社会发展至今,我们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家族减少,小家庭增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家风淡化,家教缺位,家规失威,社会上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的不良现象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乘虚而入,有的侵蚀家庭甚至危害社会,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去年春节期间,央视新闻联播一档采访节目《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播出后,从没离开但已久违的“家风”引起了社会热烈反响。在今年2月18日召开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提出要将家风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刘奇葆说,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其实,许多家风家教的内涵正是我们如今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遗忘的传统文化,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相吻合,可谓是传统精华,影响深远。抓家风家教教育的确是一个很好的达到教育和谐的途径,我们要积极引导广大家长树立良好家风、学会正确家教,注重自身修养、注意行为举止、传承家庭美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这才是实实在在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体、家庭身上的完美呈现。
好家风立家训的心得体会篇6
走进书店,各式教育成果的展示让人眼花缭乱,哈佛女孩,剑桥男孩,北大才子,清华状元等等,感觉身处一个英才倍出的时代!相信大多家长会生出这样的想法:若是自己的孩子也位其中,那有多好!但在看过了这些热门图书之后,翻翻书几上静放了许久的《颜氏家训》,顿觉古往今来,教育之法,一以贯之,且忌急功近利!教育之先,以仁为本,不仁不义,纵有满腹经纶,也为人所不齿!
而今,总有许多父母在提及自己的孩子时,伤心落泪,孩子自自利,唯我独尊,骄横放肆!究其原因,正如颜氏所言,在孩子幼儿时期 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此有爱而无教也!养而不教,禽犊之爱!小孩子要吃什么,要做什么都从心所欲,该训斥的时候反而夸奖,该责罚的时候反而欢笑,待到长大,是非颠倒,黑白不分!再怒不可遏地去打骂教育,只会增加孩子的叛逆与怨恨!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在商场,公园经常会看到,有些孩子一旦愿望得不到及时满足,便大喊大叫,撒泼打滚,弄得家长狼狈不堪!这都是从小养就的毛病!因为大人总是交枪投降!日积月累,若孩子日益膨胀的物欲得不到有效控制,即如洪水猛兽,家就成了银行,父母就成了奴婢,恶语相向,拳脚相加,甚至弑父杀母的都大有人在!这是难道仅是孩子的过错吗?所以,千万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宠物,吃好喝好穿好就行了!施以教化,才能尽享天伦。
好家风立家训的心得体会篇7
家风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庭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在一个家庭,老人要宣扬家风,结合自己的经历,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晚辈,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我的父母没多少文化,但他们以自己的人生经验一直告诉我,做人要善良厚道。父亲常给我讲身边的人不孝的结局。比如附近三个盗墓贼,没一个善终。如有老人无疾而终,父亲感慨,说那是好人,修行好,所以才得善终。从中我明白,道德是天地的本分,本分是个人的规律,当违背了这一规律,人就有灾难。
马克思与女儿有这样的问答。问:你最崇敬的男人的品格是什么?答:刚强。问:你最崇敬的女人的品格是什么?答:温柔。其是,这个话题与家风有关。男儿当自强。这里的自强一则是韧性刚强,一则是有理想抱负。男人无志,家道不兴。一个男人定要有责任有担当,否则,在家庭中没地位。你啃老或吃软饭,别人能尊重你么?农村人说,女人不柔,把财赶走。所谓旺夫相,实则是慈眉顺眼的贤娴之态,不是女汉子,更不是河东狮吼。用老人的话说,悍妇不仅不利,而且贱己。
家和万事兴。对一个国家而言,强盛祥和很重要,对一个家庭而言,和睦和谐更是关键。比如在家庭里,长者处事公道,晚辈心服口服。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有了困难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有好家风才有好家道,才能出好子弟。晚清具有改革思想的名臣不在少数。然而,虎父无犬子。他们的后人也往往是一时俊彦,如曾国藩之孙曾纪泽、孙曾广钧,左宗堂之子左孝同,张之洞之子张权,李鸿章之子李经方、侄李经羲,谭继询之子谭嗣同,陈宝箴之子陈三立等等。梁启超五个儿子三个院士,一个上西典军校,一个上南开大学。我以为,他们的儿子没有褪化成今天的官二代,这与他们的家风家教密切相关。《曾国藩家书》便是明证。
城市化之前的中国农村是熟人社会,那时,家风家道很重要。比如男女相亲后,双方都要要打听对方的家道,说到张家李家,有时甚至剖根问祖。一般来说宁折十座庙,不拆一家亲,大多数人在这个问题上要么不说,要么只说好。但是,有实在人说实在话。有人会这样说,说人家那家人从老到小没的说。娶媳妇看丈母娘,说丫头她妈是个好人,贤慧本分,锅灶好针线好。如果有什么问题,比如说,有人说,娃娃我不了解,但他们爷爷就是个龟贼、她奶奶作风不正等等。往往或许就是这么一句话一门亲事黄了。农村称这种人是“塞砖头”的。由此足见家风家道的重要性。
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试想,如果家家都有好家风、好家道,自然就会有好社会、好世道。
好家风立家训的心得体会篇8
没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但一般家庭明列条文的家规,并不多见,多是约定俗成的家规。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指出,抓好作风建设,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关于家风,不同家庭有不同的家风。一般农家,勤俭为本,孝敬老人,对亲友礼尚往来,对邻里和睦相处,对社会惜老怜贫,这便是好家风。
家风建设修身为先。打铁还需自身硬,完善个人修养,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延续,也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承。修身一方面是提高个人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另一方面,作为领导干部要懂得知足,提高自身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魏征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领导干部应将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思想深深烙入脑海,淡化个人得失,在为民务实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家风建设重在传承。中国传统教育讲究言传身教,教育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还是道德修养的映射。在家风建设上,古语说,母慈而子孝,兄友而弟恭。优秀的个人修养是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和为人处世感染下一代的。家风正,影响给孩子骨子里的正气和正义是必然的,这样的孩子进入社会,释放出来的自然是正气,面对歪风邪气乃至破坏党风政纪的贪腐投机行为,便有一种本能的拒斥。
家风的形成,靠家庭世代沿袭,靠一代代人的言传身教才能形成。家风好,受世人称赞,家庭成员也感到自豪,家庭的社会地位自然也高。
通过对“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的学习,我会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求真务实地把各项工作做到实处,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做到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站得出来,把领导交给我的各项工作做实,做细。
好家风立家训的心得体会最新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