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可以把学习或者生活中获得的启发用文字书写下来的应用文体,当我们在写心得体会的时候,一定要遵循自己的内心发展,好文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赞家乡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赞家乡心得体会篇1
红旗点缀的“志愿”二字在心中燃烧,在冰雪中飞舞,在疫情蔓延的九州大地上,一如坚挺的定海神柱。青年之责,不驰于空想。面对疫情,我怀揣着“慕鸿鹄以高翔”的想法,参加了1月26日“让爱绽放同心抗疫”志愿活动,和身着白衣防护服的“战士们”在一线进行核酸检测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在这里,我目睹了各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前辈们本着“专业专业再专业,落实落实再落实”的奉献精神,在近乎零下二十度的低温环境中殷勤工作着,合理有序地引导居民进行检测工作,一丝不苟地为进行测温,严格把控检测人数,展现出了专业医务人员的态度和爱心人士的责任。
抗疫工作,齐心协力。在这次志愿活动中,指导者一刻不停却依然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协调社区力量共同管控现场,井然有序地对居民进行检测。积极与社区干部商定防控方案,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既有分工、又有通力合作。
现场工作,有情有理。全民核酸检测是对疫情防控的一大有效措施,但确实是个大工程,在面对人数众多且年龄素质不一的居民时,志愿者前辈们临危不乱,明确分工,迅速地找到自己的服务位置,做好分内的事,对检测者施以热情和耐心。无怨无悔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弘扬了志愿精神。
不辞辛苦,苦中作乐。早上七点到下午四点的持续工作,让我们身心俱疲,冬季的低温让人身寒,持久的工作让人心软,但前辈们扔抱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检测工作,耐心地对待每一位检测者,这种举动让我暖心,并更乐于投入志愿工作中。
志愿在身,志愿于心。作为当代青年,我愿以自身微薄的力量,与志愿者前辈们携手跨过不眠的黑夜,与社区的各位家人们共同奔向清澈的黎明。
不经黑夜,不到黎明。如同鲁迅先生所说:“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赞家乡心得体会篇2
站在阳台眺望远方,那一幢幢矗立的大楼,不禁想起以前的时候……以前的家乡都住平房,有的人家住草房,矮矮的房屋破旧不堪,冬天一到,凛冽的寒风吹进来,如冰窖一样的寒冷。极少人住砖房,从屋顶中冒出的黑烟笼罩在天空,让人感到透不过气来。
而现在的家乡呢?一幢幢高楼大厦。外面镶嵌着大理石或玻璃,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金碧辉煌。夜晚楼上闪烁着五颜六色的彩灯,让人觉得自己进入美好的童话世界。
站在马路边,看着汽车,不禁让我想起以前的时候……以前的家乡的交通工具,大多数都是马车、驴车,最好的是自行车的简易柴油车,慢慢地有了汽车。如果去一个很远的地方,需要好长的时间。而今天的家乡是怎样的呢?汽车如甲虫般的遍地都是。家庭小轿车成为了主流。以前学生上学都要步行走几里路,而现在,送子车、私家车送孩子上学,起主导的地位。想想我现在的生活真是幸福。
坐在教室里,看着周围的设施,不禁让我想起以前……以前的教室,都是长桌子、长凳子,很多学生大家都挤在一起,一块上课。低矮的教室、光线差,环境恶劣。
而现在的教室,桌子、椅子都是独立的。还实行多媒体教学。高大的教学楼里面提供我们良好的学习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家乡也不断发生变化,变得越来越好。让我们感到现在的生活比以前的的生活要丰富多彩,所以我要努力学习,长大以后,要把家乡建设得比现在更好!
赞家乡心得体会篇3
与现在的端午节相比,总觉得孩提时过得有滋有味。
在艰难度日的那个年代,小孩子们总盼着节日的到来,睡梦里也会编织出节日里的那份丰盛和欢乐,因为,大人们平常都会一分钱掰两分用,只有节日里,才会舍得花钱扯布请人做衣,弄上平时吃不上的好饭好菜。
走在乡间的路上,你只要看到妇女的头上戴着一朵栀子花,马上就会明白,端午到了。栀子醇厚的香气是上苍赐予端午节特有的香味,山野里到处都是,弥漫了整个天空,袅袅袭来,直浸心脾,全身都被这香气盘活,身上的闷与沉消的无影无踪。
闻到栀子花的香味,人们便开始按照风俗与程序干起属于端午的那份活。于是,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插上了菖蒲和艾蒿,为了驱蛇,农夫还沿着屋墙撒下生石灰,……。女人们便开始浸糯米,等糯米完全湿透水浸胀后,加上腊肉或绿豆、豇豆等料理,用箬叶包出不同口味的粽子。箬叶的香味从锅里的溢出,爬上树梢,站在屋顶,向正在欢天喜地的小孩们招手,把要快点回家尝鲜吃粽的信息传递给他们。在各处玩耍的小孩们闻到香味,垂涎欲滴,赶忙回家,在吵着要吃粽子的同时,顺势缠着母亲给他们穿早已备好的新衣新鞋子,节日要新求美的想法得到满足,孩子们又赶忙出户凑到一块,热热闹闹里把把端午的节日气氛慢慢推向高潮。
早晨,由于是梅雨季节的原故,三天两头地下雨,田间小路和山路十分泥泞,路边的草都是湿漉漉。节日那天,为了放神仙牛,让牛在这天能吃到肥美的草,天边刚泛鱼白,父亲便早早地起床,赶着牛到远山的山坳里,把牛绳绕在牛的脖子上,不让牛绳被山上的树绊住,任牛在山里尽情地吃草。接着,父亲便回转到地里,拨出新鲜的大蒜,特别是独子大蒜,回家与母亲一起洗好,放进锅里,与鸡蛋、咸鸭蛋一起煮。早起的一干儿女穿着新衣,早就盼着吃上难得吃到的珍馐,围着锅灶,任新鲜大蒜的味刺激味蕾,站在旁边,等着蛋熟。
这时,父亲从楼上瓢了半碗蔗糖,静静地坐在桌旁,吃起粽子,细品箬叶粽子的香味,像是感悟自己一生的得失,让不经意的时间消失在年轮的罅隙里,留下那模糊但还能辨出轮廓的时光背影,些许的怅惘,些许的蜜意,尽在唇齿盈满开来。而我们却没有那么多的顾虑和人生的蹉跎,全然不顾大人们为了生活而艰难的景状,只知围着桌子,过节就要有好吃的,在鸡蛋、大蒜、粽子之间找寻那份属于儿趣的乐子。
节日是属于男人和孩子们的,农家的女人在节日里比平时更忙,端午最隆重的就是早餐,一起床,家务就会让她累的喘不过气来。母亲没有时间去理会我们,煮蛋和大蒜、煮挂面、煮粽子……一个劲地按照端午早餐的程序去做,在家务里进行生命的跋涉,厮守与飘香摇曳的约定,做出属于端午节里那份独特的韵味。而后才是到地里割薯藤、切薯藤、喂猪等之类的活,一直忙过中午,才有歇脚的工夫。
端午送节是下聘了男女表年是否结婚的关键。对于谈婚论嫁的女子来说,端午可一个重要的日子,不像现在,随随便便地折成钱找包一起付给女方家里了事。男方送端午节的东西多不多,隆重不隆重,关系女方家的面子问题,因为本房的至亲当日都会端点心到女方家里,看一看瞧一瞧,议论一翻,女方家拿男方家里送来的桌子做酒席,摆开桌子,中午大吃一顿,一直到下半响,男方家送礼的人才会客套而去。女方家开始向本家至亲派送两提粽子和一把折子扇,告知他们女儿的婚事已基本定局,现在等的就是男方家拿八字看日子迎娶过门了。
……过去的端午有回不尽的味道,成了儿时要长大过好日子的一个方向和标杆!
现在的端午,节日的元素正在悄无声息地快速失去,再也找不到昔日的味道。随着大都市生活的仿制和年青人的惰性,也许n年之后,乡村的老人们逝去后,最后的坚守也会被没有传统元素的节味所代替,留给后辈的将是不名状的节日。
传统的节日,拯救还来得及吗?不要因为都市而丧失传统,也不要因生活的改善而失去真实,保持原味的中国节味那才是真。
赞家乡心得体会篇4
春节是一个美好、吉祥如意的喜庆日子,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人们最期盼的佳节,我十分喜欢热热闹闹的除夕。
大年三十清晨,随着雄鸡响亮的啼叫,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了。老人们裁剪春联,用面粉掺和上水在炒锅里熬成糨糊,然后由身强力壮的年轻人用板刷蘸着黏稠的糨糊涂在门上,小心翼翼地按上春联,平平整整地贴着。即使累得汗流浃背,每个人也都乐得合不拢嘴。最有意思的是那写在菱形红纸上的倒着的黑体正楷“福”字,“福”字为什么要倒着写呢?哦,“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家”的意思啦。望着家里全都贴满了红火美丽而寓意深刻的春联,这过年的新气象便有了。这种民俗风情何尝没有表现出我们对吉祥美满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呢?
除夕夜才是最欢腾的时候。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笑语欢腾。当新年的钟声准时敲响时,瞬间,五颜六色的礼花绽放在空中,那一颗颗导弹似的“冲天炮”也冲上天空,那声音真是震耳欲聋、响彻天穹!礼花千姿百态,有的像银蛇狂舞,有的似点缀着美丽流苏的绿绒大伞,有的如孔雀那五彩斑斓的羽毛,有的像绽放的花朵儿……它们把家乡的天空装点的绚丽多彩,整个村子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淘气顽皮的弟弟擦响爆竹,在“噼里啪啦”声中载歌载舞!每个人的脸上都荡漾着幸福甜蜜的笑容。这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啊!真希望我们以后的日子也像这“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一样红红火火、乐此不疲、亮亮堂堂!
年夜饭端上桌,哇,真是一桌丰盛的美味佳肴啊!什么炖鸡、炸鱼;什么贡丸、粉丝;什么烤鸭、红烧肉,都不在话下。空气里不仅混合着食物的香气,还饱含着其乐融融的家的味道。肚子已经吃个半饱,团圆饭的压轴菜——水饺端上来了。有韭菜豆腐的,有鸡蛋虾仁的,有芹菜肉的,有白菜素的……这么多美味的饺子,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弟弟更是迫不及待地想吃水饺,急得抓耳挠腮,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让人笑得前仰后合。
大家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色味双美的饺子,细细欣赏着“春晚”。虽然肚子已经吃得溜圆,但还是忍不住多吃几个饺子。听说这一顿吃饱了,那么今后一年的生活就幸福圆满,不会挨饿。浓浓的年味就融合在这香喷喷的饭菜里。
大年初一这一天,人们奔走相告,俗话说“初一初二满街走”嘛!我们要给长辈们磕头拜年,祝福他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长辈们都会喜滋滋地“赏赐”给我们一些压岁钱,祝我们平安健康,学习更上一层楼。一上午,我们的兜兜就明显地鼓了起来,这令我们兴奋不已。我们可以用这压岁钱买 零食,买玩具,买课外书,还可以给亲人买些新年礼物!这是多么让人兴奋的事情啊!
春节是一年新的开始,是撒播希望的季节,我在欢声笑语中迎来崭新的一年,迎来崭新的一岁!春节,我收获了爱与幸福的甜蜜果实!我爱春节!
赞家乡心得体会篇5
我的家乡在珠村,那里山青水秀、依山傍水,最美的要算小河了,它一年四季都十分美丽。
春天,万物复苏,小河积雪融化了,又唱起了叮叮咚咚的歌。河岸两旁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柳树的柳枝在春风的吹拂中渐渐变软了,河面上非常平静像一面大大的镜子,柳树照着“镜子”,正梳妆打扮呢!小燕子掠过小河,小河向小燕子打招呼,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像在给小河打招呼,热闹极了。
夏天,岸边的树木长得更郁郁葱葱了,人们都在树荫下乘凉。因此,河水变得非常凉爽。每当放学后,我们都迫不及待地跑到小河边,把小脚丫伸凉爽的河水里我们一起打水仗、摸鱼捉虾,这时候我们给小河带来了许多快乐。
秋天,河水变得更清澈了,能把河底的沙子、鱼和小虾看得一清二楚,黄黄的落叶像蝴蝶一样飘落到河面上,鱼儿们游过来把落叶顶在头上当做小雨伞,玩来玩去,可爱极了。很快进入了深秋,但小河还是叮叮咚咚地唱着歌,缓缓地流着。
冬天,小河上白茫茫的一片,河面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深冬时节,天不断地下雪。薄薄的冰变得更厚了,如果把手去轻轻碰一下,犹如刺进了骨头。
我爱我美丽的家乡,更爱这条一年四季都美的小河。
赞家乡心得体会篇6
春天来了,细雨蒙蒙,和风习习,春意盎然,一片生机。
残疾人的春天也随之而来,朝气蓬勃的他们有着不平凡的事迹也有不平凡的故事!下面我就谈谈我对于帮扶的议会和感受!
我们都知道道德品质的基础是尊重自己和他人;每一个社会人都有其相应的权力与责任,但每种权力和责任的基础都是被理解和尊重。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别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相待;一种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尊重是人类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最基本的_理念和道德共识。这种基本的_理念和道德共识是我国传统美德中最基本的内容。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平等成为人们道德关系的基本准则。而如果没有尊重,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平等
作为一名志愿帮助残疾人的我,深深地感受到为残疾人服务、为残疾人服好务并非是件容易事。众所周知,残疾人群体是社会中的特殊困难群体,他们与健全人之间不仅存在着生理上的差别,同时也存在着心理上的差别。而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健全他们的心!我所帮助的是一位情感丰富,但活动受限的残疾人!刚刚接触她时心里就很高兴,因为残疾人身上有好多号多四肢健全的人所没有的品德,甚至可以说是美德!后来慢慢地和她熟悉,就越发喜欢她。和她相处我感觉很轻松很快乐,那份感情很真实!
但和她们交往也必须注意在尊重的前提下。古训有云:“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很好。尊重与被尊重往往体现在人与人的相互交往中;双方的相互尊重,不仅可以使问题各种简单化,而且会使双方都愉悦和快乐。
在此,有一个关于尊重的故事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可以有所收获:在美国,一个颇有名望的富商在路边散步时,遇到一个衣衫褴褛、形同瘦骨的摆地摊卖旧书的年轻人在寒风中啃着发霉的面包。有着同样苦难经历的富商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便不假思索地将8美元塞到年轻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没走多远,富商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从地摊上捡了两本旧书,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书,希望年轻人不要介意。最后,富商郑重其事地告诉年轻人说:“其实,您和我一样也是商人。”
两年之后,富商应邀参加一个商贾云集的慈善募捐会议时,一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书商迎了上来,紧握着他的手不无感激地说:“先生,您可能早忘记我了,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我一直认为我这一生只有摆摊乞讨的命运,直到你亲口对我说,我和你一样都是商人,这才使我树立了自尊和自信,从而创造了今天的业绩……”
富商万万也没有想到,两年前一句普通的话竟能使一个自卑的人树立了自尊心,一个穷困潦倒的人找回了自信心,一个自以为一无是处的人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价值,终于通过自强不息的努力获得了成功。
赞家乡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