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的写作是需要我们对演讲题目进行分析的,演讲稿是我们演讲之前的准备,下面是好文汇小编为您分享的弟子规关于德的演讲稿7篇,感谢您的参阅。
弟子规关于德的演讲稿篇1
今年十一长假,我和妈妈没有像往年一样出去旅行,妈妈给我安排了经典国学的课程,其中学习了《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这些熟悉的句子我已经熟记于心,它是一本终身受益的好书。《弟子规分七个部分,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热、让我们体会了古人的智慧,不仅了解古文化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 养成好的习惯。
我背了《入则孝》后,改正了 很多缺点,现在爸爸妈妈的呼唤,我多能及时回答,不再慢吞吞的很久才回答。对于爸爸妈妈的教导和责备,我都会耐心的 聆听和虚心接受,不再和爸爸妈妈强词夺理。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使我明白了学习和品德上不如别人的话,要发奋努力,迎头赶上去。而衣服和饮食上不如别人,不要放在心上,不可以产生攀比心。“衣贵洁、不贵华”,告诉我们穿的整齐干净就可以了。“对饮食,勿拣择”告诉我们不可以偏食。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 增一辜“我们小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要拿出勇气,勇敢面对错误,知错就改,不能因为掩饰凡下的错误就说谎,又犯下了另一个错误,会错上加错。
?弟子规》是我的良师益友,教我懂了很多知识,我会和它做一生的好朋友。
弟子规关于德的演讲稿篇2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计算机11班的xxxxxx,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弟子规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它将会使你受益匪浅,以下就是我阅读此书的点滴体会。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的总叙,充分概括了所要求我们达到的准则,告诉我们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学习,如何讲文明礼貌。
?弟子规》篇幅短小,共有360句,1080字,却蕴含丰富内涵。总分为七大部分,分别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浑文。“入则孝”告诉我们在家中要听从父母、爱亲人,家人有困难或者生病,要尽心尽力的帮助、照顾;要听父母的话,不与父母争吵。做到这一点会让我们的家庭氛围更加和睦、温馨。
“谨”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处处留心,不要不把小事放在眼里,小事上也可以体现你的性格,做人必须从小事做起。这使别人眼中的我们十分文雅,成为一个谦谦人子。“信”告诉我们要时时讲诚信,诚实守信是做人本分,要直言不讳,不要喜怒无常。“泛爱众”告诉我们,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喜新厌旧,要爱每一个人,要心胸宽广。“亲仁”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不要勾心斗角,这就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余力学文”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它告诉我们听讲时要认真,学习时要努力,写作时心态要端正,要心无旁骛。
人应活到老,学到老,能学习的人,是最快乐的。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谨慎行事,努力学习,在自己喜欢的专业中畅游,充实自己,提高生活品质,使人生过得更有意义,更幸福,更美满。
中国是礼仪之邦,她拥有博大精深的文化。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我觉得现代人开始重视礼仪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希望我们祖国在不断强大的同时,她的人民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弟子规关于德的演讲稿篇3
寒假里,老师让我们背经典书籍《弟子规》,我开始的时候觉得这本书很难背,但是,背着背着,我慢慢地喜欢上了这本书,被弟子规中的读句深深地吸引了,它默默地向我讲述着应该如何考敬父母,兄弟姐妹如何友爱,与人如何交往,如何讲诚信等,使我也看到了自已的优点和缺点和一些做人做事的方法,使我受益非浅。
书中讲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呼唤,要及时答应,不能慢慢吞吞的。父母交待你做什么事情,应该立即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辞偷懒。以前父母叫我,一遍两遍的,我装着听不见,拖拖拉拉,自己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有时父母说的事情自己也老是听不进去。过去的人们都知道要考敬父母,听父母的话,我知道我以前做的不是很好,我今后一定要改一改。
“用人物,须明求;尚不问,即为偷。”意思是想要是用别人的东西时,必须当面向人家提出请求,以便征得别人的同意。如果没有得到允许就拿来用,那就相当于偷窃的行为。这让我明白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一定不能私自占有。记得有一次,学校的下课铃刚一响,同学们都纷纷地往教室外跑,我刚要站起来就看到对面的课桌上放着一本《笑猫日记》,这本书是我最爱看的,并且书上精美的图片吸引了我,我就情不自禁地拿了过来看了起来。读了这段话,才使我明白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通过主人的同意,是不能随意乱拿的,再小的事情也要注意。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意思是帽子要戴端正,衣服的纽扣要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好系,放置帽子和衣服应当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这让我想到我上学时穿的校服要干净整齐,自己的书包也要干净整齐,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给人的印象也很重要,要养成好的习惯,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学生。
?弟子规》这本书的内容很多,我要学习的也很多很多,它像一面镜子,又像一位好老师,使我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我一定要读好它,读通它。
弟子规关于德的演讲稿篇4
?弟子规》,它是中国旧时的蒙学课本,相传是清朝李毓秀所着。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让我们体会先人智慧的同时,不仅可以了解古文化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
这本书大概是说了:我们要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关心自己的长辈,还要懂得该怎样做人。
我读了《弟子规》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离床丧三年居处变酒肉绝。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来对自己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但换回我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这句训示教育我们外出时衣冠齐整。例如上学吧,一个人衣冠齐整,让别人看上去就觉得这学校的校风一定很好,但如果一个人头发不整齐、校服的纽扣没扣好,让别人看了就误认为这学校的校风很差。所以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现在的社会,你的形象也可能决定你的前途。假若两个人同时去面试,学历一样,其他条件差不多,但一个衣冠整齐,讲求衣服的卫生;一个不注重自己的衣着,穿起衣服歪歪斜斜。你说老板会选谁呢?当你找工作面试时,别人不但看你的学历、能力
弟子规关于德的演讲稿篇5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我们的瑰宝——弟子规》。
我很欣喜的通过尚学路上图书室这个平台,读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书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让我感到十分惭愧。记得有一次,妈妈在染头,不小心染膏进眼睛里了,喊我帮忙。我却只顾玩电脑,很久才慢吞吞地应答。害得妈妈的眼睛得了眼病,打了好多天的点滴。现在想起来,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要知道,妈妈头上那一丝丝银发是因我而生的。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做哥哥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知道了这些以后,每次我有好吃的和好玩的东西,我都会惦记给我的小表弟留一部分的,从不一个人享用。家里人都我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妈妈也一直以我为荣。在和表弟相处的时候,我还学会了宽容别人,学会了体谅父母。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人的一生很短暂,转眼间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时的宝贵时光。我们所知道的鲁迅先生,一生都在与时间赛跑。他在课桌上刻的“早”字至今还印在我的脑海中。地球上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经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要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就是我的座右铭,所以我会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
“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平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以前我去哪里玩,都不告诉父母,回来的时候也不声不响的。自从我知道了这句话后,决心改掉这个坏毛病,做一个让父母放心的好孩子。
还有一件事对我的触动也很大。和我一起学琴的邻居家的姐姐一开始对弹琴十分喜爱,而且她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一个曲子几天就能练完,有些曲子都不用老师指导,她就能自学弹下来,琴班老师非常喜欢她。可是在她妈妈给她买了一台价格不菲的电子琴之后,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再也没有往日那股学琴热情了,再后来她就干脆放弃了,无论老师家长怎样规劝,就是打动不了她的心思,老师也为她感到惋惜。我想:我一定要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决不轻易放弃!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对于食物,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过量会损伤脾胃。我有一个姐姐,她吃饭十分挑食,这个不吃,那个不吃,倒是天天小零食离不开她的嘴。每天不是吃可乐鸡翅,就是吃方便面或西红柿。从来没见她吃过一口青菜。一到冬天,感冒发烧天天伴她左右,身体也十分虚弱。虽然她是我的姐姐,比我大一岁,但是每当我们两个人走在街上,大家都认为我是姐姐,她是妹妹。因为我个子比她高,身体比她结实。我一定要把《弟子规》这本书推荐给姐姐看,让她和我一起健康成长。
我们班同学趁中午吃午饭时,总喜欢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结伴去买零食吃。尤其张悦同学特别喜欢吃油炸串,天天买炸串吃,常常吃得肚子溜溜圆,直打嗝。那天中午,我们又在有说有笑地吃饭。突然,只见张悦脸色苍白,眉头紧锁,捂着肚子,还不时发出呻吟声。同学们见状,赶紧问她怎么了。她结结巴巴地说:“我我肚子疼,哎呦哎呦。”幸亏老师及时把她送到医院。医生说她得的是急性胃肠炎,主要就是因为吃东西没有节制,胃受不了,才得了这种病。为此张悦同学休息了半个多月,耽误了很多课程。我们同学个个引以为戒,再也不敢暴饮暴食了。
对照《弟子规》,我每读一句都能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啊!《弟子规》真是我的良师益友,和它朝夕相处,我就会成为一个既懂事又快乐的好孩子。
弟子规关于德的演讲稿篇6
我今天读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书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弟子规》共有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分别是: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
总序部分概括地介绍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还要去学习文化知识。
入则孝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在家要孝顺父母的道理。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了解父母的好恶,力争为父母生活的更好创造条件。在这些方面,我感觉自己做的还可以,为什么说只是还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时间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时候在有些细节上还不够注意,比如,有时父母教育我时,我嫌他们唠叨,没有做到父母教,须敬听。
出则悌的主要内容是: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等等。我在尊敬师长方面做的很好,对于老师和长辈我都能做到见面主动问好,从内心去尊敬他们,但是有些时候和同学相处的不太好,离兄弟睦的要求有点差距,我会努力做的更好。
谨和信的内容主要有: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我感觉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的比较好,能够以诚待人。但是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做的不够,有时东西摆放比较乱,而不经常收拾。
另外,我在经常反省自己这方面做的不够好,不擅于和不愿意做自我批评,这是以后需要改正的,因为只有经常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点,才能改掉缺点,从而使自己进步。
泛爱众、亲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爱天地万物,爱万物生灵,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更要亲近有仁德之人,不强人所难等等。
今天,我就读到了亲仁这一部分,以后我会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读完的,从我读的弟子规当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我发现了自己的不少缺点,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弟子规关于德的演讲稿篇7
如果说你要读儒家的经典,除了《论语》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外,还有《弟子规》也是一本很好的书。如果说《论语》等是面向所有人的,那么《弟子规》就是针对孩子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的核心,本自孔子的言论。它教导我们孩子需要讲孝悌,要谨慎诚信,要爱周围大众,亲近仁德贤人。倘若有富余精力,多读书多做学问。《弟子规》的教育观念,我是非常赞同的,它崇尚的是儒家的思想,以“仁”为本。我认为,这个世界上聪明人不多,有作为的人更少,而我们中国当前的教育是以成绩为主,恨不得大家门门优秀,个个成为大科学家。中国现在的中、高考似乎完全决定了学生一生的命运。其实不然,有消息称,中国自恢复高考的三十年来,并没有一个高考状元成为各领域工作者中的顶尖分子,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成绩不能说明一切,因为成绩只能说是理论知识掌握了,而真正的研究,实验工作等,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等都是很重要的,而最最重要的就是情商,包括性格脾气等等。你在工作中不能与人家良好沟通、良好合作,甚至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还能谈什么工作呢?
因此,我非常赞成以道德为基础的教育方式。因为你做人首先得讲道理,要文明要有修养,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在这个基础上,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学识素养,若是你能掌握得很好很深,那么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了。
毕竟人的智商,人的接受能力等总是会有差异的,这样导致人的成绩有高低,但是,道德这方面,就拿《弟子规》来说,你想做就一定能做到,但每时每刻都做到,那需要时间,需要毅力。古时候,孩子们都学习儒家思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那才会受人尊重与敬爱。那时,除了贫穷和不爱学习的孩子,大多数孩子们都努力学习,特别是隋朝开始了科举制度,“学而优则仕”,有志之士就通过科举,考取进士后就可以做官,为百姓造福。因此,历史上自从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时期,除战争时期外,神州大地都很先进,很繁荣。但是现在,中国都没有一个接受中国教育的人获得诺贝尔奖;还有人均经济水平实在是太低了!而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大国,人民的素质却是越来越低,导致很多人去日韩和东南亚等地旅游时,被当地人骂!
我认为,要让中国成为真正的大国,那么就应该从孩子们的教育抓起,而孩子们的教育,应是以道德为基础的。《弟子规》应该重新回到教育的基础中来,让未成年人懵懂之时,就开始习读《弟子规》,践行《弟子规》,做有素质的国人,民众素质高,不愁国不强。
弟子规关于德的演讲稿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