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英雄致敬后心得体会6篇

时间:
Surplus
分享
下载本文

在写心得体会的时候,需要仔细叙述出事情的经过,只有将心得体会写好,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才会有所提高,下面是好文汇小编为您分享的向英雄致敬后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向英雄致敬后心得体会6篇

向英雄致敬后心得体会篇1

吕猛,中共党员。自20__年在天津市宝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以来,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在疫情开始的时候,他作为消杀组组长组织单位同事学习各版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指导单位同事、隔离点医护人员及转运密接人员防护服的穿脱,协调联系公安及社区居委会到确诊患者家中进行终末消毒及转运车辆消毒等工作。

20__年2月12日他作为天津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援助湖北恩施州鹤峰县。到达目的地后,他第一时间组织成立了消杀小组,负责指导全县消杀人员培训及现场消杀工作。

为了解全县防控现状和基层防控人员知识储备和操作技术掌握情况,他和队员们深入基层,对鹤峰县全部基层医院和隔离点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摸底和技术指导。20__年2月16日当地下了一天的雨,他们仍然坚持下乡工作,130多公里、最高海拔1200米、崎岖的山路、不时滚下的落石、阵阵的雾团也没能阻止他们的脚步,晚上9点还在回家的路上。他在工作中提出的建议被相关单位和县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指挥部采纳,得到鹤峰县新冠防控指挥部、鹤峰县疾控中心领导一致好评。

为帮助江坪河水电站建设工程提前复工建设,他还协助建设企业制定了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对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技术指导培训。

时值当地茶园春季管理的重要时期,为了减少地域人员流动,做到防疫、春管两不误,他还同队员们来到鹤峰县走马镇,指导当地茶农复工复产工作,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科学有序开展茶园春季管理工作。

最后他说道:“国家有号召,人民有需要,作为疾控人义无反顾,在前线一定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科学、专业、规范、高效地开展工作,不负天津人民嘱托,同鹤峰人民一道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请家人们放心,我们定能凯旋而归!”

向英雄致敬后心得体会篇2

“第二天一早,我们再次进行穿脱防护服的培训,这是一场同病毒开展的战争,防护服是最大的倚仗,事关生命,没有一个人掉以轻心。”县第一人民医院李斌在给武义一中师生们讲述时回忆着,每位医护人员要穿一套洗手衣,再穿隔离衣、防护服,戴两层手套、两顶帽子,穿双层鞋套。

武义一中高一(九)班学生俞果说:“一直以来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忘却了灾难,英雄这个词语似乎也变成了一个缥缈虚幻的符号。如今,当英雄事迹不再遥远,而是切切实实在身边涌现,我们对英雄这个词语又有了更直观深刻的理解。逆行出征是一桩充满未知和挑战的壮举,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和担当,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成功救治那么多危重病人的同时也保持自身零感染、零退场,也更让我们明白,只有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做贡献。向英雄致敬的最好方式,就是把英雄精神转化为前进的不竭动力。”

“在疫情时期,心理有压力和担忧是正常的。但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一定能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课上,李斌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学生奋勇争先,集中精力学习。

“我们应该学习医疗队不怕吃苦、不畏难的精神,直面挑战,超越自我。”听完演讲后,学生们纷纷表示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会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用青春力量扛起责任与担当。

向英雄致敬后心得体会篇3

郝肖阳,中共党员,宝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控制科主任。天津对口支援恩施第九医疗队疾控组组长,负责流行病学调查、消杀、防控指导等工作的开展。

在疫情开始的时候,他身先士卒充分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临危不惧、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带领疾控中心同志们第一时间发现疑似病例并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最大限度做到应查尽查。

随后接到通知,被抽调到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进行卫生防疫工作对口支援的工作任务。鹤峰县是离恩施州最远的一个山区,地广人稀,防疫力量较薄弱。他到达后第一时间组织县疾控中心16名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和信息报告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培训。为了解全县防控现状和基层防控人员知识储备和操作技术掌握情况,他组织开展了对9家基层医院和隔离点的运行情况的摸底和技术指导。2月16日,当地下了一天雨,他和队员们仍然坚持下乡工作,崎岖泥泞的山路和暗藏的落石没能阻止他们坚定的步伐。为了给少数民族地区留下完整、科学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他坚持带着流调人员反复下现场,有时只是为了复核一个小小的细节,他和土家族兄弟姐妹们一起深入现场、秉烛推敲、同舟共济。

传染病控制中消杀是当地的短板,他和消杀组的疾控队员根据18个隔离观察点的硬件设施、建设布局、实际情况从人员管理、防护、消杀、化粪池处理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对一级医院院内感染控制开展情况、消杀人员技术掌握情况进行2轮督导和指导。提升了全县消杀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规范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一场疫战,两个战场,他用自己的担当践行共产党员的承诺和誓言,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向英雄致敬后心得体会篇4

此次疫情让我们真正看到了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并非铠甲披风的他们是真真切切的英雄。我们担忧,担忧他们能否平安返回;我们欢喜,欢喜他们凯旋!援鄂医疗队甚至有“95”后,他们夜以继日和病魔抗争,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奋不顾身支援前线。那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奉献,是万众一心风雨同舟的温暖。以生命赴使命成为千万人的依靠,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从他们的平凡的话语中感受到不平凡的伟大。“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他们值得被爱值得我们敬重,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精神。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感谢白衣天使在危难时刻为患者健康安全而战,向他们致敬!如今疫情形势转好,医护人员功不可没,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幸得有你,山河无恙!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面对武汉重大疫情灾区,英雄们无所畏惧,冒着生命危险冲在了第一线,其中就包括了我们黑龙江的医疗人员。如今各位英雄满载荣誉归来,他们是黑龙江的骄傲,是我们青少年的学习榜样。面对疫情他们无谓牺牲,面对疫情他们勇于担当,面对疫情,他们始终奔跑在第一线,是他们用努力与汗水换来我们的健康。是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他们之中有许多青年英雄,他们也只是比我们大几岁的90后,可谓是年少有为,年纪轻轻便体验出了自己的价值,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义。这两个月也许是他们记忆中最重要的日子,听到他们自述的故事,让人眼角不禁湿润起来。这是无尽的感动,无声的感激。

向英雄致敬后心得体会篇5

抗疫英雄之医护群体——“带队勇闯隔离区的临退休医生”曹晓英,“白衣作战袍,上阵父子兵”的徐自强、徐秋笔,“推迟婚期,守护病患”的35岁准新娘龚丽丽,“逆行母女”秦满凤、杨佳,“傲骨贤妻”何秋芳,剪去长发抗击疫情的肖思孟……疫情期间,他们白衣执甲,冒着生命危险奔赴战“疫”一线,为大家舍小家,为我们构筑起了抵御病魔的钢铁防线,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抗疫英雄之医护群体。

抗疫英雄之基层干部群体——空巢老人的贴心“儿女”肖锦峰、黄蓉晖,“隔离区的大管家”容从俊,“带伤抗疫的女支书”邝素珍……疫情期间,他们披星戴月,白天跑社区,晚上做汇总,有时还不被群众、家人所理解,但正是有了他们,抗“疫”政策才能贯彻执行到基层一线,基层才能在疫情中有序运转。他们是抗疫英雄之基层干部群体。

抗疫英雄之农民群体——抗疫“蔬菜哥”张维,驰援武汉的爱心菜农“大树哥”,“蔬菜掌柜硬核捐助”李华平、李华忠兄弟……疫情期间,分布在五湖四海广大乡村的他们,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粮食蔬菜等生活物资保障,甚至驰援千里将紧缺生活物资送去抗疫前线,他们就是抗疫英雄之农民群体。

抗疫英雄之志愿者群体——退伍不褪色的“坦克兵”史纯华,逆行武汉传递“正能量”的郑能量,“武汉战疫全能志愿者”华雨辰……疫情期间,面对人力不足难题,他们挺身而出,像满天星河汇聚耀眼光芒。他们可能年龄不同,职业不一,但在抗击疫情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抗疫英雄之志愿者群体。

此外,疫情期间一直在“跑”的暖心“管家”快递员贾胜治,用自己的方式守护武汉这座城市;“八年坚守脱贫攻坚一线的铿锵玫瑰”刘双燕,被群众亲切地称为“闺女”;“戴假肢出诊的山间医生”方富光,要继续在山路上走下去;“大山的留守园丁”马彦国坚守40余载,哪怕只剩下一个学生;“布衣教授”吴树鸿25年来执着追梦、自学成才,成为新时代的大国工匠。他们用坚守、奉献,展现凡人大爱。

向英雄致敬后心得体会篇6

到达武汉后,郑瑞强立刻投入工作,除了按照分工和作为专家组成员到武汉各个定点医院巡查并指导危重病人救治外,还在武汉市肺科医院承担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工作。

武汉市肺科医院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第一批定点医院,也是收治危重症患者的首批定点医院。

没有外出巡查任务时,每天早晨,郑瑞强都会先查看病人的检查结果,与专家一起讨论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后进入病房查房。每次进入病房前,要穿防护服、戴护目镜和口罩。转运病人、为病人翻身,这些平时比较轻松就能完成的事情,在这里,往往需要花两到三倍的时间。“每次从病房出来,浑身都湿透了。”

2月1日23时,一名64岁女性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在气管插管和有创呼吸机支持下,血氧饱和度仍然只有80%-85%,在随后的俯卧位通气治疗中,患者的氧合状态也只有轻微的改善。郑瑞强判断,患者的肺部病变非常严重,如果不实施体外膜肺氧合(即ecmo)技术治疗,很可能有生命危险。

“ecmo技术又被称为‘魔肺’,它实际上是一个起暂时替代作用的人工肺,为患者提供循环及氧合支持。”在向国家重症医学专家组的领队们汇报后,郑瑞强和其他同事决定给该患者实施ecmo治疗。

半个小时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终于维持在95%以上,氧合得到明显改善,各项生命体征也保持稳定,最终挽救了她的生命。

“当时那位女患者呼吸非常困难,神志不是特别清楚,如果不采取ecmo,有生命危险,很可能撑不过第二天。”郑瑞强说,该患者是从武汉其他定点医院转到他所在的武汉肺科医院,来时病情就比较严重。

“我来!”这是郑瑞强的口头禅。他说,对一线医护人员来说,ecmo、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气管插管等都是高危操作,极易近距离与病人的气道分泌物接触。“从保护年轻医生的角度考虑,危险操作,我们都是自己上。”

“那时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一切可能多救治一个病人的生命。”在这里,他采用ecmo技术,治愈了多例危重症患者。

向英雄致敬后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

英雄4心得体会6篇

英雄烈士事迹心得体会6篇

小英雄雨心得体会6篇

消防英雄事迹的心得体会6篇

小英雄雨心得体会推荐6篇

平凡的英雄观后心得体会6篇

向00后学习的心得体会优质6篇

学习小英雄事迹心得体会6篇

青春向党心得体会最新6篇

英雄事迹心得体会800字6篇

向英雄致敬后心得体会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