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优秀的教学反思对于提高教师的个人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在现阶段的教学结束后,老师们在回顾这段期间的点点滴滴一定都有认真写好教学反思,下面是好文汇小编为您分享的邮票教学反思5篇,感谢您的参阅。
邮票教学反思篇1
?邮票齿孔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本册教材中“用心思考,勇于创造”主题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学期,我校开展了“高效课堂”的教学研究。我就选了这一篇课文来尝试。下面就是我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1、落实教学目标:本课是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这个故事能给孩子很大的启发,小小的齿孔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能让孩子们懂得发明与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我想就必须引导学生去感悟一些重点词句,并且读中要有所侧重。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但情节简单,语言平实,更适宜默读。在教学时,首先,我让学生在学习中默读课文,思考:带齿孔的邮票是谁发明的?怎么发明的?边默读边思考。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感悟的重点,接着我抓住“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这句话为切入点,重点引导学生自读,抓重点词句悟读、品读、老师引导读等。读的方式多种多样,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自然而然理解了课文,并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一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2、充分利用课文插图。插图形象地描绘了阿切尔被那位先生深深地吸引住的神态,动作。教学中,我重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阿切尔被吸引住了?学生把图文结合起来,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了,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感悟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想象阿切尔动手研究的过程会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做的?课文中只是写阿切尔开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邮票打孔机制造出来了,没有具体写他如何研究和制造打孔机。这时我出示邮票打孔机的图片后,又设计了一个问题:“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1854年发行,与课文中的故事发生的时间1848年有六年之久,这期间阿切尔可能都在做些什么?”我设计这个问题既是为了培养学生探究课文,合理想象的能力,也是为了后面揭示人物品质埋伏笔。进一步体会到阿切尔发明邮票打孔机的过程需要仔细观察、需要动脑筋思考,需要动手研究,需要不断克服困难。
3、深刻了解人物品质。如今是信息时代,成年人拿笔写信贴邮票寄信联络的现象相对较少,二年级的孩子们几乎没有接触邮票,教材上教学内容离学生相对较远,学生对邮票不了解,就难以理解邮票打孔机发明的重要意义、难以理解本单元的单元目标“用心思考,勇于创造”。所以,我认为,只有让学生了解邮票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才能明白邮票齿孔发明的重要意义。在读完课文后对阿切尔的认识只停留在他是一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会忽视了作为一名发明家其内在的精神境界就是一心想着怎样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边指导学生读描写阿切尔想法的'句子,边启发学生了解阿切尔发明邮票打孔机的真实目的,让学生对发明家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在读书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4、密切与生活相连:考虑到当今是盛行电话,手机的通讯时代,孩子们对邮票,信封,齿孔了解不深。因此,课前让学生收集邮票,观察邮票及了解有关邮票的资料,在课堂上,我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到一些邮票的图片,展示给孩子们,认识到邮票的同时,也了解到邮票是“微型百科全书”。
最后我设计“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有齿孔?”这个问题让学生能进一步了解“齿孔”及其作用,了解生活中的事物,真正使“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学生由邮票联想到其它物品,体会到了打孔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影响,对阿切尔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自动实现。
整体而言,这节语文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代教,读中有悟,读中有想的教学理念,既上得扎扎实实,又较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邮票教学反思篇2
?邮票齿孔的故事》讲的是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本节课中学生能够积极发言,动脑思考,会认1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达到了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教学环节,初步课文之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自己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中心问题,抓住文章的重点,利用学生生活实际,找一找生活中带齿或齿孔的东西来突破难点。让学生明了科学发明并不遥不可及,只要细心观察,动脑思考,勇于实践,就一定会有所创造。
不管怎样的教学设计都应当为语文的教学服务,语文教学要重视词句的训练。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发展学生想象力。在扩展活动中,我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首先安排了“说一说”“我知道”,然后展示了各种邮票让学生欣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收获颇多,和学生一样,我也懂得了许多有关邮票的知识,和孩子们又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通过这次讲课自己又得到了一次锻炼。
在第一次让学生小组读书时,学生由于紧张却开始了齐读,第二次小组读书,多数学生仍在齐读。课下的时候,我反复想过这个问题,觉得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还有待加强,应该在学生第一次齐读之后,第二次改为提问个别读,效果就会更好。
掩卷沉思,觉得自己还应该不断努力,加强业务学习,更上一层楼。
邮票教学反思篇3
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感受丰富多彩的成语世界,了解成语的来源,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的辨析成语,最终学会正确的使用成语。针对教学目标,我进行了四个环节的设计:溯本求源、成语接龙、辨析成语、设计成语名片。本节课我运用成语结合我的名字设计了一张成语名片来导入,让学生们感受到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整个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学生们都很惊奇,原来成语可以这么用,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起来了。这让我认识到,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中不是可有可无的,如果每节课的开头都是:好,我们今天来学习第x课。学生哪里来的学习兴趣呢?在备课时,设计一个精彩的导入是不可忽略的环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都接触和积累了一些成语,在课前,我特意让学生每人写出20个成语,然后在课堂上和班里的同学交流、分享。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收集、同学的分享充分感受到了成语世界的丰富多彩。这一阶段是感性的认识,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梳理了解成语的来源。这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总结。
溯本求源环节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连线来完成,成语的来源主要有6类,分别是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文人作品、外来文化、生活俗语。学生平时积累成语,只是理解成语的意思,很少去追溯成语的来源。所以在连线的时候,学生把握不是很好。学生对成语的来源很有兴趣,特别是对来自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外来文化的成语。这些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本身就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学生学习成语就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在了解成语来源后,我设计了成语接龙的环节,目的是检测学生的成语积累量。
成语接龙的首个成语我都是让学生出,学生出的成语都比较难,不容易接上,所以这个环节没有达到检测的效果。积累成语的最终目的是学会运用成语,运用得当会起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运用不当会贻笑大方,所以在辨析成语环节,我找了一个反例,小学生写的作文《我的一家》,作文中运用了很多成语,但都用得不恰当。学生在看完作文之后,对误用成语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成语的误用分为多种类型,课前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归纳了他们在平时考试中接触到的类型和例子,并且在课堂中展示。
学生们都收集到了很多的例子,在课堂展示过程中也落落大方,从容自信。新课改提倡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的是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收集归纳展示就是他们自己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效果比教师的满堂灌来得好。在学生展示过程中,我没有做到及时的反馈。每个学生展示完后,教师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对于学生没有漏讲的知识点要及时的补充。
在这个环节,教师和学生是脱离的,凸显了学生的主导作用,但是教师没有起到点拨、提升的作用。这是这个环节做得不好的地方。在归纳完成语误用类型后,教师再出几个高考成语题当场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是由学生运用成语,结合自己的名字,给自己设计一张成语名片。这个环节和导入环节相呼应,这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设计过程中也体现了学生的个性。整堂课学生都积极配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间把握不当,导致后面的辨析成语、设计成语名片的环节时间不充分,而这两个环节恰好是本节课的重点。这也提醒了我,在教学设计时,要大胆的取舍,与其面面俱到,不如抓住一点深入的挖掘。成语是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在成语这一块还有很多挖掘的地方,通过学习成语,让学生深刻地感受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邮票教学反思篇4
?邮票齿孔的故事》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虽然文中有故事,但故事趣味性不强,不够吸引学生。因此教学本课时我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进行教学。给他们读、说、听、谈的机会,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在读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我感觉学生学得认真,领会深刻,真正学会了对感兴趣的事件谈自己的感受。
一、抓关键词句、巧妙突破难点
抓关键词句进行品读并加以理解感受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背后的意思的领悟能力。
针对这一点,在教学时,我没有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读,读完后让学生来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是什么,找出相应的语句,再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加深理解。如:在教学 那位先生摸遍身上所有的衣袋,也没有找到小刀,只好向阿切尔求助:“先生,您带小刀了吗?” 时, 学生通过读能体会到裁邮票的麻烦,我又进而引导同学们,“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学生通过动脑思考,能抓住“摸遍、只好、求助”等词语,体会到当时裁邮票的麻烦,也为理解下文阿切尔想创造打孔机埋下了伏笔。让学生在品读、感受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谴词的精练,体会到阿切尔为人们做除了伟大的贡献,并由此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
二、用课程资源、丰富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我以具体的实例向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展示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展示多种有趣的邮票让学生欣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一实践活动的.安排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加强了语文的实践活动。最后让同学们向家长了解寄信的知识来了解有关邮票的知识,让孩子们走出课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三、激发质疑、开阔学生的思维
课文学完后,为了活跃同学们的思维,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课文学完了,同学们再来读课文,看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提出的问题越难越好,看谁能把老师难住?”问题一出来,同学们又兴致勃勃地去读课文,去思考,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正式发行是什么意思?”“那个人为什么要在酒馆里裁邮票?”等等,这些都是同学们思维的火花,都是同学们动脑的结果。听了同学们的提问,我非常兴奋,真为她们的动脑思考的认真劲儿感动着,多么聪明的孩子们呀!
邮票教学反思篇5
1、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本节课教学拓展了学生的心理空间,发挥了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智力潜能。
2、做到了两个根本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而教师则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注重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地进行点拨与指导。同时,以轻松的话语、亲切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创造了师生合作、平等对话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3、指导学生读能体现学生由不会到会的过程:
学生自由读、小组内合作读、个别学生示范读能让学生充分地“读”,将“读”落到实处,让学生充分感受人物的心灵世界。整个教学朴实无华,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4、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拓展活动中,一是安排了说一说“我知道”,这是结合了课文内客的特点,以具体的实例向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通过获取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二是展示多种有趣的邮票让学生欣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一实践活动的安排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加强了语文的实践活动。最后通过集邮的小朋友带邮票,同学间欣赏的形式,让孩子们走出课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邮票教学反思5篇相关文章:
★ 观猎教学反思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