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编写教案,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的使用,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课堂管理能力,下面是好文汇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健康教案与反思推荐6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健康教案与反思篇1
【活动背景】
六、七岁正是幼儿换牙的时期,孩子们经常在一起谈论牙齿的话题。孩子们在互相谈论时发现,牙齿有黑黑的、黄黄的;有长牙洞的,有的完全不成样子了,龋齿问题在幼儿中也严重存在。针对各种各样有病灶的牙齿,孩子们产生了很多疑问。我们向家长进行了对幼儿牙齿爱护情况的调查。发现多数家长都知道孩子的牙齿应该注意保护,饭后要刷牙。但对孩子们拒绝刷牙的行为并没有过多的指正,而是任其发展,长大了自然会好。而且睡觉前幼儿乱吃东西的现象占据大多数。同时,对如何指导6岁前幼儿正确的刷牙,使用什么样的牙刷等缺乏专业的指导。为此我们聘请了唐山市口腔医院儿童牙齿保健专家为家长举行了一场讲座。并结合这场讲座设计开展了"爱牙行动"。此节活动只是"爱牙行动"的一部分。
【活动目标】
1.知道各个牙齿的名称,了解牙齿的结构功能及生长特点。
2.教给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并知道怎样保护牙齿。
【活动准备】
1.牙齿模型6个
2.幼儿自备牙刷、牙膏、小镜子、水杯、一盆清水
3.每人一份牛肉、饼干、黄瓜
4.课件(一):《狮子拔牙》的故事、
课件(二):《保护牙齿》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看课件
(一):《狮子拔牙》的故事,引出课题。
①.师提问:孩子们,看完这个故事,谁来说一说,狮子为什么会牙疼?
幼儿:因为它吃了很多糖,糖会损坏牙齿,所以它的牙会疼。
幼儿:吃完糖不刷牙,它的牙就会痛。
②.师提问:那我们的牙齿是什么样的呢?
(请小朋友对着小镜子笑一笑,露出牙齿,并用手指敲一敲感受牙齿的硬度)幼儿:牙齿是白颜色的。
幼儿:牙齿敲起来感觉很硬。
2.请幼儿品尝食物体验牙齿的作用。
①.利用生活经验讲述牙齿的作用。
●师提问:你们知道自己有多少颗牙齿呢?小朋友可以对着镜子数一数。(幼儿对着镜子数牙齿,并将结果告诉老师)
●师导语:这么多牙齿能帮我们做什么呢?
幼儿:帮我们吃东西。
●师提问:怎样帮我们吃东西?
幼儿:牙齿可以将食物嚼碎,嚼碎了我们才能将吃的咽进肚子里。
●师提问:每颗牙齿都能将食物嚼碎吗?
②.为幼儿提供食物,通过亲身实践体验不同牙齿的作用。
体验活动:请幼儿对照镜子仔细观察,咀嚼食物时,哪些牙齿作用最大?食物是怎样被一点点嚼碎的?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观察和体验食物嚼碎的整个过程。)
●师提问:哪位小朋友介绍一下你吃的是什么?它是怎样被嚼碎的?
幼儿:我吃的黄瓜、饼干,是先用前面的两颗门牙咬断,再用后面的牙齿一点点嚼碎的。
●师提问:前面的两颗门牙长什么样子?
幼儿:扁扁的、直直的、平平的。
●师提问:还有谁来讲讲你吃的食物是怎样被嚼碎的?
幼儿:牛肉不好咬,我先用尖尖的牙齿使劲扯断后,用后面的牙齿使劲才嚼碎的。
●师提问:尖尖的牙齿长在什么位置?它挨着谁?
幼儿:(幼儿露出牙齿指给老师和小朋友看)它挨着门牙。
●师提问:你们是用哪颗牙齿嚼碎食物的?
幼儿纷纷说:最后面的牙齿。
3.结合牙齿的作用认识牙齿的名称。
①.观看课件,掌握牙齿名称和作用。
师导语:刚才小朋友说的门牙、尖尖的牙齿和最后面嚼碎食物的牙齿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名字。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
(演示课件(二)的第一部分:牙齿的自我介绍)知识储备:上、下牙齿由中间依次向两侧为切牙、尖牙、磨牙。切牙的作用是将食物切断、尖牙的作用是将食物撕裂,而磨牙的作用是将食物磨碎。
②.幼儿分组观察牙齿模型,找出上下牙齿中切牙、尖牙、磨牙的具体位置。
③.幼儿对照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与小朋友互相观察,再次确认三种牙齿的具体位置和名称。
(教师分组指导,巩固认识牙齿的作用。孩子们非常有兴趣的'在牙齿模型、自己的牙齿和小朋友的牙齿中比较着寻找着。)
4.通过实践,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保护牙齿的方法。
①.发现问题:食物残渣留在牙齿上。
●师导语:刚才小朋友照镜子的时候发现牙齿上有好多东西,那是什么呀?
幼儿:是刚才吃东西时留下的。(幼儿边照镜子边回答)
●师导语:食物为什么会留在牙齿上?
幼儿:因为牙齿和牙齿之间有缝。
幼儿:因为饼干有点粘。
②.查找原因:牙齿上有食物会怎样。
●师导语:这些东西留下来,牙齿们可不高兴了!谁知道是为什么?
幼儿:太脏了!
幼儿:会变臭的,有的人嘴里有口臭就是因为这样!
幼儿:我的牙齿变黑了,妈妈说是因为吃完东西不刷牙才会变黑的!
教学反思:
一节课上下来,基本上完成了活动的目标,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将内容延伸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要如何保护我们的牙齿。四个环节层次清晰,层层递进,整节课的气氛很融洽,幼儿的参与性高,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也回答到了点上。
大班健康教案与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初步了解骨骼的名称和作用。
2、懂得用多种方法保护骨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动物骨骼照片,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动物朋友,你们想看吗?照片有一点特殊,你们不要害怕(出示骨骼照片,提醒看的时候不要害怕。)你是通过什么知道它是鱼、狗的?告诉你们一个词语,骨骼(告诉幼儿是骨骼。丰富词汇:骨骼)
二、初步认识人体的支架—骨骼及骨骼的名称
看视频,了解关于人类骨骼的基础知识。
a。你们通过骨骼知道了它是谁,那想不想看看我们人的骨骼是怎么样的。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幼儿看视频(老师播放视频)视频中是怎么说的'?(幼儿自由回答)刚才我们只是简单了解了一下,想不想再认真仔细地了解一下呢
b。通过ppt,再次熟悉人体骨骼构成。(幼儿操作课件,并自由讲述。)谁来说说我们人体是由哪些骨骼组成的?
小结:原来我们人体是由颅骨、躯干骨、四肢骨等等组成的。
c。游戏:骨骼动一动。
现在你们想不想来玩一个骨骼动一动的游戏,我说到哪个部位的骨骼,你就动动那里的骨骼,听清楚了吗?请你们起立!(教师反复说刚才的几个骨骼部位)
三、了解骨骼的作用。
1、既然人体是由许多骨骼组成的,那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幼儿讨论后回答)
2、骨骼还有很大作用呢,再来看一段录像。你会知道关于骨骼的更多知识。
小结:
原来人的骨骼是承担着支撑作用的,它分布在全身各部位,支撑着身体,保护内部器官,同时由肌肉、关节等组织"帮忙",进行着各种活动。假如没有骨骼,人体就成了一堆肉,当然什么也做不了,生命也就停止了。
四、了解保护骨骼的方法。
1、讲述保护骨骼的方法。
哦,原来有这么大的作用啊,那你知道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它?交流回答
2、幼儿看一些图片,辨别这样做是否对骨骼有益。
小结:
要让我们的骨骼更加健康,我们要注意:不要从高处往下跳,注意安全、不挑食,多吃含钙的食品(如小虾米、紫菜、豆制品等)、平时还要多晒太阳,适当锻炼身体等等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骨骼,使我们更健康的成长。
五、游戏巩固"骨骼拼一拼"。
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拼骨骼的小游戏轻松下吧!(幼儿玩游戏)点击这个图片,你就能进入游戏,稍微等待,不要动鼠标或键盘,等图片上出现了许多骨骼,就可以开始游戏了,把两边的骨骼一一放到这个小朋友的身体中去,如果你的位置放对了,骨骼就会自动跳上去,如果不对,是不会上去的哦。这个游戏有好多关,看看谁能闯关最多!
六。延伸活动。
人体的骨骼真神奇,今天我们知道了骨骼,了解了骨骼的构成、作用、保护的方法,其实人体还有许多有趣的秘密呢,下次我们在一起来探索好吗?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和幼儿一起细致地观察描述了身体的一些器官,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性格,充分利用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说出应该怎样做到从小运动。在活动最后,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和家长一起去探索,进一步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大班健康教案与反思篇3
设计思路
在幼儿园孩子们每天和小椅子形影不离,在平时的活动中,幼儿就很喜欢有意无意地玩些椅子游戏。如把椅子当马骑、当摇椅、当滑梯等,但这些游戏往往因担心安全问题而被限制。根据幼儿的这个兴趣点,我借助于绘本故事《蓝色的椅子》前半部分图片,以“椅子的多样玩法”切入,以引导幼儿完整讲述为中心,设计了本次的语言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既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表述能力,又让幼儿对区区一把椅子的玩法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到语言活动带来的乐趣。所以,这不只是一把椅子。这是引领孩子们进入另一个世界、另一种自由的介质,平常而又神奇。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理解故事的内容,展开想象并能完整讲述。
2.体验用椅子玩游戏的乐趣,提高观察表述能力。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展示ppt图一,介绍绘本故事里的两个主人公——布拉克和耶鲁,引入活动。
1.观察故事角色的外貌特征:它们是谁?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2.介绍绘本故事主人公名字(小狗名字叫耶鲁,兔子名字叫布拉克)。
二、展示ppt,观看《蓝色的椅子》绘本中部分页面,引导幼儿想象,并尝试将椅子变成一样东西。
1.出示图二、图三引导幼儿讲述,并利用绘本进行总结。
提问:“布拉克和耶鲁一起去散步,它们看见了一个蓝点?你觉得那个蓝点会是什么新鲜玩意?”
2.出示图四、图五、图六引导幼儿讲述,并利用绘本进行总结。
问:“耶鲁做了一件什么事?它为什么要坐在椅子下面?布拉克又做了什么?它把椅子当成了什么?耶鲁和布拉克用椅子做了什么动作?
3.鼓励幼儿想象椅子还能变成什么东西,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想象。
提问:如果你有一把椅子,你会把它变成什么?
4.出示图七引导幼儿讲述,并利用绘本进行总结。
提问:耶鲁和布拉克又在怎么玩?它们在玩什么游戏?
5. 播放视频,引导幼儿讨论。
提问:视频中的'小朋友把椅子当成了什么?他们是怎么玩的?
三、幼儿尝试多人玩椅子。
引导语:今天这里有那么多椅子,一定更好玩。老师将你们分成三组,你们自选一组进行游戏。每人一把椅子,和好朋友一起商量要怎么合作玩椅子。
1. 幼儿玩椅子。
2. 集中分享。
提问:你们是怎么玩的?谁来完整介绍游戏的玩法?
活动延伸
1.揭示该绘本名称,激发幼儿进一步阅读该绘本的欲望。
引导语:今天这个好玩的故事出自一本绘本《蓝色的椅子》,这本故事其实还没有讲完,可以到阅读室看看这本书和你今天看到的故事有什么不一样。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的绘本学习,希望孩子们慢慢能开始对于所阅读的材料有自己的客观评价和看法,不是主观的,是基于事实证据符合逻辑的,在此过程中思考能力也得到同步提升。其实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在这个故事的基础上,能开始尝试创作属于自己的故事,先从模仿开始。而对于看似普通的事物,我们换个角度,不觉已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因为对于孩子们来说最不缺乏想象力和创作热情。
大班健康教案与反思篇4
认知目标:
让幼儿了解萝卜生长的自然条件
技能目标:
了解各种污染会造成萝卜的畸形生长
情感目标:
萌发幼儿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并喜欢大自然。
活动重点:
了解萝卜的生长条件活动难点污染对植物造成的`污染
物质准备:
1、农药测试卡
2、幼儿用书
3、故事录像(幼儿拍摄)
4、小实验用品
活动过程:
1、测试对对碰以小实验引出活动,出示农药测试卡对萝卜进行测试,引出《萝卜的故事》
2、故事快乐多
(1)、看录像听故事:《萝卜的故事》
(2)、教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故事中的萝卜遭遇了哪些事情?
萝卜的故事在一片绿油油的蔬菜地里,有许多萝卜兄弟。他们在一起快乐的生活着。
"扑通"一声。"哎哟,是谁呀?"萝卜兄弟高声叫道。原来不知道是哪个缺德鬼扔下来几节废旧电池。可把萝卜兄弟给呛死了,眉头都皱紧了。
"怎么回事呀?我怎么不能呼吸呀?是什么东西绕在我的身上呀?"原来不知道谁乱扔的塑料袋。"真可恶!"甚至有一位萝卜兄弟都给缠得眼泪掉下来了。
看!怎么这样难闻呀!又来洒农药了。虽然杀死了我们身上的虫子,也使我们中了毒。
小白兔一大早去采了许多萝卜回来,咬了一大口,觉得那些萝卜似乎变了味,而且很难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萝卜兄弟掉下了眼泪。委屈地说:"这些能怪我们吗?"
(3)、提问:为什么萝卜会变得这么难吃?萝卜兄弟遭遇了哪些事情?
(4)、观看幼儿用书,进一步了解萝卜遭遇的原因。
讨论:你们认为萝卜兄弟应该怎么办?
(5)、迁移思考:我们今后看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6)、情景表演:萝卜的故事请几位小朋友扮演萝卜,请三位分别扮演废旧塑料袋、废旧电池及农药。分别表演三种情景,通过扮演角色明白其中道理。
3、实验纯净的萝卜与受污染的萝卜在幼儿园种植园中,分别划出两块园地。一块种上萝卜,天天浇水施肥;一块种上萝卜后,每天扔上塑料袋、废旧电池及农药。
活动延伸:
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对萝卜生长进行记录。用一表格,记录萝卜生长状况。
活动反思
让幼儿感受成长的快乐,尝试不依赖成人,能主动去做事情,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责任心和动手操作能力。
大班健康教案与反思篇5
活动设计背景
在一次游戏活动中我发现小朋友之间不会主动的去关心帮助别人,自私心理较严重,于是我就萌发了一个念想,组织一次游戏活动,让孩子们能在游戏的过程中主动学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精神。
活动目标
1、在轻松的游戏环境中学会相互帮助,团结合作。
2、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幼儿自己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自己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助人为乐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录音机,磁带,动感歌曲。
2、椅子若干把。
3、布置场地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组织幼儿到活动场地,让幼儿每人站在一个凳子面前,围成一个大圆圈。(附:人数比凳子多两个)
二、基本环节
幼儿听老师讲述游戏规则,再进行游戏。步骤如下:
1、音乐响起后,小朋友们围绕边唱边跳,音乐一停,小朋友们马上去抢椅子,抢不到的小朋友就会被淘汰出局。
2、每轮出局两位小朋友之后,则凳子就会被再撤掉两把。游戏继续进行。
3、进行若干轮之后,被淘汰的小朋友肯定心情不好,玩的不开心,老师这时要照顾每个孩子的感受,要让每个孩子都能玩的开心,于是,就想一个办法,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参与这个游戏,在凳子不够的情况下还得让每个小朋友都能有地方做。(附:不能做到地板上)后来在老师的激发下,没有抢到凳子的小朋友和已经抢到凳子的小朋友两个人结伴而坐,还有的小朋友坐在了其他小朋友的腿上。结果,所以小朋友都有地方坐了,孩子们都开心地笑了。这时候老师的目的达到了。
三、结束部分
老师讲述此次游戏的真正目的,让孩子明白通过这个游戏要让他们学会互帮互助,团结合作,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变得那么自私自利。最后,再让幼儿说一说做此项游戏时的.心情,体验互相帮助的快乐,伴随音乐声游戏结束。
教学反思
本次游戏活动本身就是孩子们喜欢的一项活动。通过抢椅子的游戏,激发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孩子们自己在游戏中体验到团结互助的乐趣。也让孩子在游戏中明白主动的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总体效果较好。
一节游戏课看似简单,但要上出质量上出效果,则离不开老师的精心备课和有效的组织。因此,任何活动课只要用心去组织,精心备课,一定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大班健康教案与反思篇6
活动背景:
我们发现幼儿中常有弱视、斜视或不爱护眼睛的问题出现,而成人后的各种视力问题也多由小时候的不良习惯所形成。因此,”眼睛会做操”这一内容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知识经验。
活动目标:
1。懂得保护眼睛重要性,掌握更多保护眼睛(视力)的知识。
2。创编”眼保健操”。体验大胆表达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具备一定的保护眼睛的常识;具备分组讨论的经验。
教师知识经验准备:事先充分了解保护眼睛的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每人一副太阳镜,上面贴满胶带;幼儿自制的小老鼠指偶人手一个;音乐磁带《你的眼里有个我》;教师自己设计的护眼知识课件;每组一套不爱护眼睛及爱护眼睛的图卡。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黑暗体验。感受眼睛的'重要性。
幼儿戴上自制的眼镜,体验看不见东西时的感受以及由此带来的困难,认识眼睛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环节:同伴、师幼互动,掌握更多保护眼睛(视力)的知识。
1。让幼儿观察桌面上的图卡。围绕”如何爱护眼睛”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获得保护眼睛的新知识,教师观察幼儿、倾听幼儿,适时给予引导。
2。结合护眼知识教学课件,与幼儿一道小结各种保护眼睛的常识,关注不同幼儿的不同表达方式。
第三环节:创编”眼保健操”。
1。教师请幼儿取出小老鼠指偶,引导幼儿想象自己是黑猫警长,将指偶呈现在眼前,眼珠随着小老鼠上、下、左、右移动,不让老鼠逃跑。这一过程,轻松达到让幼儿手眼一致、活动眼球的目的。
2。教师鼓励幼儿随音乐节拍设计、创编运动眼球、放松眼睛的步骤。
3。幼儿分组设计、创编,选择最佳方案,编成自创的眼保健操。
第四个环节:用图示方法记录”眼保健操”。
教师及时给予支持、引导、帮助,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最后,展示幼儿的记录。
活动延伸:
1。将眼保健操作为一日活动中的常规活动。
2。幼儿将”眼保健操”设计图带回家,提醒自己和家长不忘保护视力。
活动反思:
在活动指导过程中。我注重”三个最”,即最大的观察(努力观察每位幼儿,适时提供帮助);最小的干预(教师不干预代替,突出幼儿为主体):最多的鼓励(肯定、鼓励幼儿的点滴进步)。另外。努力把握”玩中学”的度。让幼儿在四个环节的层层递进中,体验、讨论、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充分表现自己,达成本次活动目标。
大班健康教案与反思推荐6篇相关文章:
★ 健康大班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