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教案8篇

时间:
Mut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准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写教案一定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下面是好文汇小编为您分享的《金色花》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金色花》教案8篇

《金色花》教案篇1

[文本解读]

?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写的一首散文诗。它通过奇特的想象,写一个孩子突发奇想,假想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去与妈妈“捉迷藏”,但又不是真的捉迷藏,而是隐蔽自己身形,暗中为妈妈做事,不让妈妈知道。诗人的目的是通过孩子对妈妈的爱,去反映妈妈对孩子的爱,从而表现世界上最圣洁最美好的情感——母爱。

[教学设想及依据]

1、《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文学作品,要重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有自己的评价,能有自己的见解;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自己的感悟。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本单元教学指出,学习诗歌,要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注重语言的品味、积累和写法的借鉴。还要学习朗读技巧,学习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去分析理解。

3、在教学中,尽可能开放课堂,给学生较为宽松的活动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从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教学目的]

1、 学习并积累“匿笑”、“祷告”、“沐浴”等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 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策略]

采用板块式、对话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朗读显情

1、 介绍相关资料

2、 整体感悟

3、 自读,揣摩,交流。

4、 听读,比较,提高。

5、 朗读展示(或齐读)

三、解读形象

1、 提要求。

2、 学生读课文,作圈点批注。

3、 交流与小结。

四、问题探讨

五、自由写话。

六、总结。

《金色花》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背景音乐响起)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请同学们将你们自己查找的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

老师明确:泰戈尔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处处可以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背景图片闪示)

(二)正课

一、初读诗文,知情节

学生朗读诗文,把握全诗主要内容及表达感情。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明确: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里,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陪着母亲,与妈妈三次嬉戏,却不让她知道,一种儿童特有的顽皮与天真,跃然纸上。

二、品读诗文,感悟美

请同学们自由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诗节,要求围绕着"我"和妈妈的性格特点,在诗文中找到你认为最美、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地方:优美的字词、绝佳的好句、奇妙的想象。然后在四人小组间交流着读,试试看,能不能读出这种美感,演绎出这种美感;我们还要比比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好!

教师指导朗读:读准情感,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责备、薄怒、疼爱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天真、欢快的语气。)

在朗读中解决:"我"和妈妈的性格特点分别是什么?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 "我"为什么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三、研读诗文,创造美

老师发现,这首小巧的散文诗,不仅语言清新,情节奇特,想象丰富,堪称外国诗歌的佳作,实际上,我们还可以重新巧排诗句,使之成为一首赋予了我们自己的情感的诗歌,同学们想不想试一下?那么,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做这个游戏。请在小组内讨论完成,看哪个小组改编得又快又好。老师提醒同学们,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情节的完整性。

四、诵读诗文,积累美

赛读、赛背,积累新知,积累好词好句好诗篇。

五、小结

如此一首清新美丽,深情动人的散文诗,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感人的母子亲情,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象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滋润着我们。这不正是一种永恒的美吗?

如此清新的小诗,只有满怀纯真的童心和真诚的爱心才能吟唱得出。让我们敞开心扉,用童心去关照世界,改变世界,发现美,追求美,歌唱美吧!

(三)作业

1. 学习这首散文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主题,模仿这首散文诗的语言风格,写出属于你自己的小诗。

2. 比较阅读《纸船》。提示从内容、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

《金色花》教案篇3

进度安排

1课时

课题

7《金色花》

第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使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难点: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抒写感情。

教法学法

默读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故事导入

(师用沉重、悲伤的语气讲述故事《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

大家还记得震惊世界的“9·11”大灾难吗当飞机撞向世贸大楼时,银行家爱德华被困在南楼的56层。在这生死关头,他掏出了手机。爱德华拨打了两个电话分别给他的助手和律师,可还没等电话接通,他想起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又拨通了第三个电话……大家想一想,第三个电话是给谁的呢律师赶到旧金山,见到了爱德华悲恸欲绝的母亲。母亲流着泪说:“第三个电话是打给我的。我儿子在临终前已不关心他留在人世的财富,只对我说了一句话……”大家想想:爱德华对他的母亲说的是怎样的一句话呢美国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名美国公民的生命留言:妈妈,我爱你!

(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爱的洗礼!(师板书课题)

二、逐步深入,感悟“美丽”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了解“金色花”和“泰戈尔”的情况。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2、真情朗读——感受美。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仿读。(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2)学生带着听读的启发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

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3)学生个读,并且说出自己初读的感受,师生共评。

3、联想画面——品味美。

(1)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式读了这首诗,诗歌为我们创设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现在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些画面。

学生先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的画面是否来自于这一首诗

教师范例:在铺满金色花的林荫中,飘出一个修长的身影,她的湿发披在两肩,发丝间的水滴轻轻飘落,亲吻着林间绿色的小草。妈妈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小庭院里,她缓缓地把双手放在胸口。妈妈在祈祷了,空气中弥漫着妈妈轻柔的话语。突然妈妈的.双眉微微扬起,这香气从何而来我屏住气息,一声不响……

(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

(2)学生用“我感受到了这样的画面……”的句式发挥联想,将诗中的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并且在小组中交流对诗中画面的感受。

4、抒写情怀——再现美。

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是否觉得我们也应该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做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创意的抒写来表达我们感恩的心!

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展开想象的翅膀,请以“妈妈,假如我变成了______”来说一段话,表达你对妈妈的爱。

示例: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学生课堂交流,教师点评。)

三、教师总结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为什么孩子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他沐浴着母爱。爱是相互的。孩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所以这堂课老师送大家的金玉良言就是:在享受无私而博大的父爱母爱的同时,请付出爱心给父母,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我们对他们赤诚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为富足。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请你模仿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以“妈妈,我想说爱你”为题,学写一首散文短诗。

课后反思

组长检查签字:包组领导签字:

《金色花》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体会爱给自己带来的深刻感受。

2、体会诗歌的不同表现形式。

3、了解爱背后的两位伟大的作家。

教学重点:赏析文章,从中有自己的深刻感悟。

一、 导语:

一位世纪老人在年轻的时候,曾给他远方的朋友写到:在去年秋风萧瑟、月朗星稀的一个夜晚,一本书将你介绍给我,你的信仰、你的存蓄、你的诗词和我的思想一缕缕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这思想就是爱的思想,这音乐就是爱的音乐。

1、你们知道这位世纪老人和她的朋友分别是谁吗?

著名女作家——冰心 印度诗圣——泰戈尔

冰心正是受到泰戈尔的影响,写出300多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结集为《繁星》和《春水》。

2、那么,根据你查阅的和老师提供给你的资料,哪位老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

泰戈尔:《新月集》新月代表儿童,为读者构筑的是一个洋溢着欢乐,倾心于爱的和光明的世界,其中玩具中写到:孩子,你真是快活呀,一早晨坐在泥土里,耍着折下来的小树枝儿.我微笑地看你在那里耍着那根折下来的小树枝儿.我正忙着算帐,一小时一小时在那里加叠数字.我寻求贵重的玩具,收集金块与银块.你呢,无论找到什么便去做你的快乐的游戏,我呢,却把我的时间与力气都浪费在那些我永不能得到的东西上.泰戈尔把我们从贪婪的成人世界,带到纯洁、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让我们感受到童年的天真和美好。

19xx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吉檀伽利》中,爱、欢乐、光明是他歌唱的永恒主题。

他的作品因为有爱,让人感到轻松、愉悦、和真诚。

冰心:“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她一生的名言,也是她一生坚持的信念。

她在1923——1926年,她把自己在旅途和异国的见闻和感受以及对往事的回忆,陆续写成亲昵恳切的29封寄小读者的信,集结为《寄小读者》后来又相继出版了《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都是写给孩子、宣传爱心的。

她的作品中渗透出爱的哲学。

晚年,把自己的稿费20余万,捐给孩子和希望工程。非常富有爱心。

冰心的一生,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敢于揭露黑暗、腐朽的东西,无私无畏。

二、 的确,你会发现无论是他们的.作品、为人,还是思想都充满着爱。今天,我们就来赏析他们的两首诗《金色花》和《纸船》看看他们是怎么诠释爱、诉说爱的。

三、 诗歌是诗人情感激流的表现,而这种情感常常是靠一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现的,我们要领悟这种情感,就要明确这两首诗的主要意象。(借什么来抒情的)

金色花 ——纸船

四、 请同学们自己出声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借这两种意象想要表达什么感情?

对母亲的爱、两文有着共同的主题对母亲的爱。

五、 即使同样写母爱,两文还有着不同的特色,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找同学读课文)

两名同学在读的过程中感情基调的把握是否一样?

金——天真、欢快、充满童稚的乐趣,享受母爱。

纸——低沉、深情、充满期待的,向往母爱。

六、 同是写母爱的文章,可是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你更欣赏哪一篇呢?请同学们通过朗读讨论来体会这不同的母爱。

喜欢金色花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饱含感情的朗读,争取让那些同学和你一样喜欢金色花,好不好?他们把你们感染过来没有,那你们就感染他们。既然都没有,咱们就一起来谈谈你为什么这么坚持?

金色花:

1、写的充满生活气息,充满童趣——变成金色花1、在母亲祈祷时,发出香味,让她闻到花香。

2、在母亲看书时,把影子投到书上,

3、母亲去牛棚突然出现在母亲面前,让她讲故事。

4、最后,母亲问她去哪也不告诉,从中看到了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

2、母子之间的感情非常的亲密、和谐。有一种幸福感,满足感。

3、充满想象,把自己变成金色花来表现母爱。

4、意境很美,语言清新自然,描写的活灵活现,有声有色。写出一个调皮的与妈妈嬉戏的孩子。轻松活泼。

5、结合背景,

20世纪初,是泰戈尔个人最不幸的时候,19xx年,他的妻子病逝,第二年,他的一对儿女相继夭亡,可是他仍然能写出如此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文章,可见,是他心中的爱,是他对生命的爱,对孩子的爱,支撑他写出伟大的关于爱的作品,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母爱的力量尤其伟大。

6、泰戈尔通过写母爱的作品来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但他不同于同一时代很多作家的爱,他没把精力投入到揭露社会的丑恶,而是在美的领域里开垦、耕耘,他不是用鞭子去惊醒读者,而是用微笑融化读者,这是因为他的一生都怀着对人类的爱和不谢的童心。

7、------(自己再谈)

纸船:

1、执著让人感动,对感情的执著,对爱的执著,即使纸船并没有流走,但仍然要叠。

2、对母亲的思念极深,很浓烈,找出具体的语句,并有感情的读出来。“一只一只”所叠纸船数量多,“从不肯”写对母亲思念之情由来已久。

3、叠纸船是诗人大胆、奇特的想象,纸船不一定要漂到母亲的身边,但一定要漂到母亲的梦里。

4、意境很美,在诗中有一种淡淡的忧郁,写出游子漂泊在外的寂寞,永远也不停止对家的思念。你会想到一个女孩儿坐在船上,正痴痴的盼望纸船能够带走她给母亲的心声,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也会在叠着一只只纸船的。

5、你在诗中体会到一种忧郁,这种忧郁从何而来呢?

来源于对母亲的思念,对母亲的爱。尤其是,这时他背井离乡去美国求学,爱的更深切,更热烈。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是冰心爱的三大主题。

无论你喜欢哪一首,毕竟你都从作品中读出了深深的母爱,母爱也会很快乐,也会很深沉,当诗人把自己对母亲的爱寄托到金色花和纸船上的时候,你会用一种什么形式来表达你对父母的爱呢?

以下两题任选一道,讨论。

1、 关于母爱的作品你可能接触过很多,根据你所知道的诗句(语句),谈谈你对母爱的理解。

2、 这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来表现对父母的爱。

泰戈尔和冰心为自己建立了一座爱的殿堂,告诉我们爱自己的母亲,爱自己的孩子。在这座殿堂里,我们不是来膜拜上帝和真主的,而是来寻找真实的自己,此刻,任何喋喋不休的评论都是多余的,我们只有怀着虔诚的心,默默步入这座殿堂,在爱的星空下,我们除了勇敢的追寻,别无选择。

《金色花》教案篇5

知识目标

1、积累字词。

2、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3、熟读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德育目标

诗歌展示、歌颂母爱。学习它,激发我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把独特的歌喉献给我们至爱的母亲。

教学重点

1、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把握机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2、熟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

母爱是一个人类吟咏不绝的主题。同学们,你们和母亲朝夕相处,是否感受到母亲那细微的点点滴滴的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金色花》就是一首歌咏母子之情的散文诗

二、作者简介

印度近代伟大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著名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影响也是广泛的。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一九五○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三、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匿笑( ) 沐浴( )( ) 祷告( )

嗅 ( ) 衍 ( ) 摩 ( )

2、解释下列词语:

匿笑:

祷告:

沐浴:

四、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给予指导

1、自由朗读

2、听课文示范朗读磁带,注意对朗读技巧的把握

3、个别学生读

4、学生评价

五、合作学习,质疑探究

1、请谈谈对诗歌的整体感受。

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⑵三次嬉戏具体是什么?

⑶诗歌表现了什么?

2、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为了跟妈妈捉迷藏吗?为了实现自己的小小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吗?

3、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还骂 你这坏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4、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

三 母亲 孩子 (金色花圣树)

次 祷告 散发香气

嬉 读书 投影书页

戏 拿灯(去牛棚) 恢复原形

六、迁移拓展

1、 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注意体会其内在思想感情

2、 学生谈感受

《金色花》教案篇6

一、 导入

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导入语:

这是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首歌曲,20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仍然很动人,也许因为它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挚的倾诉,这种感情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与它同样题材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

泰戈尔是印度伟大的诗人、作家。他的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有《沉船》、《小沙子》等,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过渡】下面,我请三位同学和我共同完成这篇文章的范读。

二 、朗读

1 师生共读 师读1、2、3段,一位读4, 一位读5、6, 一位读7、8、9 。

?过渡】三位同学读的都很不错,接下来,我想请其他同学起来试一下,选一段你最喜欢的场景。在这篇文章中,有很多孩子跟妈妈嬉戏的场景,选一部分你最喜欢的,读几句话也可以,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下,看看你是不是能把孩子的.个性表达出来,把孩子的感情表达出来。如果读得好,我们在座的同学就给他以掌声来表示肯定。来谁愿意试一下。

2 学生试读 (选6人)

三 、 以读带问,引出重点(母子对话)的朗读分析

1 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 妈妈是怎样的人?

?过渡】刚才这些同学读的过程中,你们为什么会给予掌声?因为他们读的怎么样啊?

(读出了感情,读出了个性,或者说,我们听他们读了以后,感觉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啊?)

?板书】孩子 天真 淘气 贪玩 孝顺 关爱 (还有没有?这个孩子还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啊?)可爱 善良

?过渡】那么,从同学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妈妈又是怎样的人呢?

?板书】妈妈 关心 担心 无私的爱 慈祥 亲切

?过渡】慈祥、亲切,为什么呢?

(孩子变成金色花,玩了一天,妈妈也没有责怪孩子)

那么,妈妈是怎么说的呢?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妈妈的话中,哪个词应该强调呢?妈妈一天没有见到孩子,此时一见,什么心情 ?

(担心)

那么,哪个词应该强调呢?

(哪里)

坏孩子是什么含义?该怎么读?

(嗔怪、担忧、焦虑、欣喜交织在一起的情感 假装生气 亲切)

孩子不回答妈妈的话,是撒谎吗?那是什么?应是什么语气?

(顽皮 撒娇 得意洋洋 淘气 天真 机灵)

《金色花》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匿笑、罗摩衍那”等字词。

2.品读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亲情。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2.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自己的感情。

一、导入课文

学生齐诵《游子吟》,问:这首诗谁写的?(我国唐代诗人孟郊),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也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和深深的爱和尊敬)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母爱是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因为她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同样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共同期待这美的洗礼!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

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作家、文学家,代表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吉檀迦利》。因作品《吉檀迦利》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我朗读,我感悟

1.自由的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试着把握停顿,读出情感。

正字正音(可在课前预习完成)

嗅()罗摩衍那()()匿笑()

祷告()沐浴()()花瓣()

2.齐读,注意字音停顿,体会情感。(配乐:相约卡农)

3.抽读或者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提醒注意听,读完以后,要点评读得怎么样)

4.教师指导朗读

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情感来读?

语速:轻快、跳跃

情感:喜悦、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顽皮

当你吃过中饭,

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把我的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影子吗?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5.分小组(分角色)朗读

声音大声一点,吐字清楚一点,感情饱满一点。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6.这首诗写了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情感?

这首诗写了孩子变成一朵金色花,然后与妈妈一起嬉戏玩耍,表现了纯真的母子之情。

三、我质疑,我探究

1.分组讨论

(1)为什么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2)“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3)为什么妈妈见了面却说:“你这坏孩子?”

(4)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因为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做了好事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而瞒着妈妈。

三次嬉戏:

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表现出“我”对母亲默默的关爱之情。

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表现出“我”对母亲的牵挂之情。

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表现出“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因为妈妈找不到孩子,是多么着急。何况一整天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但这种责怪恰恰反映了她对孩子的疼爱。

④《金色花》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来写的,一开始,这个孩子就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我”为什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四、我倾诉,我创作

但丁说:“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母爱就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亲呢?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妈妈,假如我变成了……

你还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赶快写出来吧。

示范:

假如我变成了一缕清风,要与你相伴,停在绿野田间,轻悄悄地在空中来回,又在树间吟唱,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假如我变成了一叶青芽,为了好玩,停留在清明前的枝头,安静地在茶山中等待收获,又在滚烫的茶水中起舞,要让你品尝到明前茶的清香。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梦,为了寻你,停在夜空的深处,悄悄地在睡梦中徜徉,又在记忆深处嬉戏,伴你直到天明。

假如我变成了…………

五、板书设计

妈妈“我”

做祷告时散发香气

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时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母子情深

《金色花》教案篇8

学习目标

1.学习用意象表达感情及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2.品味文章的精美语言,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3.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金色花

一、新课导入

曾有一部电影,平凡简单却轰动一时;曾有一首歌曲,歌词浅显却传唱至今。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下这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是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主题曲。世上对我们好的人当然不只是妈妈,但在孩子的心目中,妈妈永远是他最温暖的港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母亲与孩子的文章,看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嗅(xiù):闻(气味)。

匿笑(nì):偷偷地笑。匿,隐藏。

祷告(dǎo):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mùyù):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2.作者简介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得此项荣誉的第一位东方作家,印度人虔敬地把他奉作“诗祖”。代表作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

3.文体知识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诗文朗诵

深情诵读课文,以点名诵读和小组赛读的形式诵读,并说说朗读时应怎样注意人物的语气、感情。

?交流点拨】示例: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

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二)整体感知

1.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的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

请用“当妈妈时,我就”的句式来说一说。

示例:当妈妈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

?交流点拨】当妈妈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当妈妈去牛棚时,我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的孩子,一位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

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交流点拨】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位圣洁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神奇的孩子,一位笃信宗教的妈妈。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交流点拨】一是印度人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4.说说你对“‘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几句话的理解。

?交流点拨】“你到哪里去了”,使得妈妈的着急之情跃然纸上;“我不告诉你”,表现出孩子顽皮、自以为得意的样子。

四、板书设计

金色花

泰戈尔

妈妈(勤劳美丽、爱孩孩子(活泼机灵、爱妈妈、聪明、子、圣洁、笃信宗教)神奇)

做祷告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沁入妈妈的心脾)

读书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

去牛棚时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五、拓展延伸

假如明天是你爸爸或妈妈的生日,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他们的满怀爱意,在贺卡或明信片上写一段话给你的爸爸或妈妈,用“假如我变成了”作为这段话的开头,表达你们对爸爸或妈妈的爱。

?交流】示例: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使她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准备的甘甜的水,使她变得容光焕发!

第二课时荷叶母亲

一、新课导入

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去倾听下面的这首歌曲。(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妈妈为了子女“黑发泛起了霜花”“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是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一首千古绝唱道出了母爱的真谛。母爱是线,不停编织着我们的梦想;母爱如灯,永远照耀着我们的前程;母爱似水,不断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然而,读了冰心的《荷叶母亲》,我们又能悟出母爱是什么呢?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并蒂:两朵及以上的花并排长在同一根茎上。

菡萏(hàndàn):荷花。

徘徊(pái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欹斜(qī):倾斜,歪斜。荫蔽:遮蔽。

2.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出自“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和小说散文集《往事》。她的诗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为三大主题。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朗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闭上眼睛,静心去听,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和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分小组进行,互读互听,共同提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抽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同学做点评)

(二)整体感知

一首诗就像是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这幅图画中包含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交流点拨】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图画;图画中包含了红莲、荷叶;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联想到了母爱。因此,要读出感情,语速要稍慢,读出温馨和深情。

(三)深层探究

1.作者看了几次红莲?其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交流点拨】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时的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

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烦闷”是因为半夜的雨让白莲凋谢了,白瓣儿像小船一样散漂在水面上,开得正艳的红莲会不会遭遇白莲的命运呢?

“不适意”的原因是雷雨越下越大,红莲被打得左右攲斜,“我”无法可想。

“不宁的心绪散尽”是因为母亲唤我回屋的同时,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正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母亲保护女儿的同时荷叶正保护着红莲(暗示母亲像荷叶)。

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花本无情人有情,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那么像荷叶一样的母亲呢?这样文章由景自然生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由景及情,情景交融)。

?小结】将情绪寄托于具体的景物。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为抒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设置生动的情景。写母亲是抒情,写莲花和荷叶是写景,两者结合,使情因景美而更真,景因情真而更美。使文章达到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中“无力的水珠”象征了什么?

?交流点拨】象征着在母亲的保护伞下,一切的困难阻碍只不过是如此脆弱的水珠而已。

3.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提及九年前祖父和我的赏莲呢?

?交流点拨】(1)因为自家院中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我”是风吹雨打下的红莲,而母亲是替红莲抵挡风雨的荷叶。写红莲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既充满了爱意,又顺理成章地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温馨感人。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激之情。

(2)红莲是全文着力描写的对象。课文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

(3)在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之前,作者先从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写起,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4.结尾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蕴含了怎样的感情?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红莲是“我”,荷叶是母亲,温馨感人,爱意浓浓。母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的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的人。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心中的雨点”却是无形的。结尾直抒胸臆,卒章显志。

5.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美文,试着从写景、意境、感情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交流点拨】文章美在三处:一是场景美,描绘了一幅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二是意境美,作者被美景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幻化出“荷叶母亲”如诗如画的美好形象;三是情感美,母亲是纯洁的,总是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量;母亲是无私的,她将永远荫蔽着你,伴随你一生。

四、板书设计

荷叶母亲

冰心

三看红莲:雨前红莲、雨打红莲、叶覆红莲借物喻人

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心绪散尽赞颂母爱

五、拓展延伸

仿写句子。

母爱就像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

?交流】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纷,留下温暖舒适。

《金色花》教案8篇相关文章:

花作文三百字6篇

有关花心得体会6篇

关于花社团申请书7篇

花作文三百字通用7篇

作文我与花初中作文推荐6篇

南方的花作文通用7篇

我的花作文600字模板5篇

花心得体会300字参考5篇

我的花作文600字通用7篇

作文开在心中的花精选6篇

《金色花》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