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认识8和9教案参考6篇

时间:
Kris
分享
下载本文

准备好教案可以使我们更有自信和准备去迎接教学挑战,通过互动性的教案,学生能够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和互助学习的机会,好文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认识8和9教案参考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认识8和9教案参考6篇

幼儿园认识8和9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新年即将来临,在新的一年里,自己会有许多变化,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

2、乐意对周围人表达自己的祝福。

3、学习一些表达的方法。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了解去年和今年自己的身高体重情况以及带若干件已经穿小的衣物。

2、每人都已收到一张来自于父母或老师或同伴的贺卡,并将其布置成一个"贺卡展"。

3、做贺卡用的厚纸和一些用来装饰的彩纸。

活动过程:

1、快乐激发:

①、准备自己的身高体重卡,让幼儿了解并记录自己今年与去年的身高体重的变化。

②、向同伴介绍自己穿小的衣物,获得自己已经长大了的感性经验。

2、快乐认知:

①、说说我们在长大。可以先说说自己在长大,在幼儿说出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后,说说哪里可以证明自己在长大,如"我的裤子短了"、"我的鞋子小了",甚至可以让幼儿来穿套一下小了的衣物,和同伴共享长大的喜悦。

②、可以说说别人在长大。说说同伴身体的长大和能力的"长大"。

③、记录现在的情况,记录现在的情况,等明年再来看看我们的变化。老师可以用大张的`白纸,刻画孩子的身高;幼儿的手、脚沾上颜料,印画在纸上,并保存好记录,来年再用。

④、给亲人写信,如妈妈、奶奶等等,以增进孩子与成人的交流,或者画画,画上自己在新一年里的愿望。

⑤、老师引导幼儿讨论写信格式,幼儿介绍自己信的内容,老师应尽量引导幼儿讲述清楚自己的愿望。

3、快乐获益:

①、在新的一年里,自己会有许多变化,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

②、能够对周围人表达自己的祝福。

③、学会了一些表达的方法。

4、快乐拓展:

①、做贺卡,引导幼儿欣赏"贺卡展",谈谈自己喜欢哪一张贺卡。

②、幼儿动手做卡并送贺卡。

活动反思

在本次孩子们的参与是积极的,情绪是热烈的。幼儿大胆地交流以往过年的经验,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和过年的习俗,渲染了新年的气氛。在新年环境和新颖教具的影响下孩子们热情高涨。最后环节我们是歌表演,进一步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幼儿园认识8和9教案篇2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培养孩子学会认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并且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设计了一节认识水果的教学课。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积极动脑的习惯。

2、通过比较,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苹果、桔子的特征。

3、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各种水果

2、并且能说出水果的特征

活动准备

冰糖橙、苹果、梨、桔子若干;水果刀一把,盘子一只。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水果,让孩子说出它们的名称。

2、观察水果,说出它们的外部特征。

3、游戏:摸水果,增强孩子对各种水果的外部特征的感知。

4、观察水果的内部特征。

切开各种水果,让孩子观察水果的内部结构。

5、品尝水果。

(1)将切好的各种水果分别让孩子品尝,并说说其味道是什么样的?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将孩子眼睛蒙住后, 让他们来品尝水果,然后请他们说一说吃的是什么水果。

6、活动结束:告诉幼儿多吃水果有利身体健康

教学反思

对于孩子来说,在课堂中出现一些新鲜的事物会高度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我选用对了本课,并运用了观察、触摸、品尝、介绍的方法来了解水果,这些环节的设计能够更好的让孩子集中注意力,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兴趣非常的高!同时向他们渗透一些蔬菜和水果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教育他们多吃蔬菜水果,不挑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幼儿园认识8和9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8、9,感知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正确判断9以内的数量关系,尝试用“有…有…还有…”的句式,完整地讲述图片上实物的数量。

3、能积极参加多项小组活动。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数字卡片8、9;树、太阳图片;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认识数字8。

(1)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启发幼儿用:“有什么、有什么、还有什么?”的句式讲述画面,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想一想,说一说:这幅图和我们以前看的图有什么不同?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每种形状各有几个?圆形、三角形、长方形都是8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2)出示数字8,引导幼儿观察并理解数字的含义,说说:这是数字几?在这里它乐意表示什么?8像什么?8除了表示8个图形外还可以表示什么?启发幼儿说出用8表示的'各种物体。

2、认识数字9。

在挂图上贴树和太阳的图片,引导幼儿看图说一说:图变了没有?哪里变了?现在还能用8来表示图上的图形数量吗?为什么?原来它们都是几个?现在是几个?怎么会变成9个了呢?用数字几来表示?9像什么?9除了表示图上的图形数量外,还可以表示什么?

二、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三组画面,说一说图上有什么?数一数有多少?

2、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有多少?认一认数字8、9。

3、观察比较两条鱼的大小,请你看标记给大鱼和小鱼涂色。

4、观察卡片上实物的数量,请你在卡片的下方印上相应数量的数字。

5、认一认卡片上的数字,请你根据数字画出相应数量的实物。

6、观察图片,请你依样涂色。

三、活动评价:

1、教师选出一张有错误的操作材料,大家共同帮助其改正错误。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材料,集体进行评价。

幼儿园认识8和9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放大镜的特点。

2、认识放大镜,初步学习使用放大镜。

3、学习观察,体验探索事物的变化并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1、故事《神奇的镜子》。

2、视频《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放大镜人手一个。

3、观察记录表人手一份、水果、动物、交通工具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师幼交谈,说说放大镜的神奇

1、出示实物

师:“孩子们,看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师:谁知道放大镜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

2、师幼交谈

二、倾听故事,了解放大镜的作用

1、提出要求

师:那咱们一起来听个故事,故事的名字是《神奇镜子》,在听故事的时候你们要认真看,仔细听!听一听故事中的放大镜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

2、倾听故事

3、教师提问

师:谁来说一说故事中的放大镜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

4、个幼回答

5、教师小结

师: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变大,让我们看清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观察放大镜,了解放大镜的特点

1、观察放大镜

师:放大镜为什么这么神奇呢!快从你们的小凳子底下拿出放大镜。看一看放大镜的镜片,摸一摸镜片的中间和旁边有什么不一样,把你的发现和你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

2、幼儿讨论

3、教师提问

师:放大镜的镜片是什么样子的?

4、个幼回答

5、教师小结

师:放大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是透明的,放大镜镜片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所以,放大镜能够把物体放大。

四、尝试使用,探索放大镜的用法

1、清洁镜片

师:现在请大家从盒内拿出镜片布,把放大镜的镜片擦一擦;在平时使用放大镜时要保持镜片的干净,以便于看清我们所要观察的图像内容,擦好以后把镜片布放回盒内。

2、提出要求

师:在我们的活动室里有一些很小的图片,用眼睛是看不清楚的,请你找到它。那怎样才能看清楚呢?就要用手中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注意你是怎样使用放大镜才看清图片的,一会儿,把你使用放大镜看清图片的方法和大家分享。现在开始行动吧!

3、幼儿操作

4、教师提问

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使用放大镜把你所观察的图片看清楚的?

5、个幼回答

五、观看视频,学习正确使用方法

1、播放视频

师:我们应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呢?咱们一起看一段视频吧!

2、师幼交谈

师: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谁来说一说?

3、教师小结

师:放大镜正确的使用方法是:物体是像这样放置的时候,放大镜对准所要观察的图片上方,上下移动,直到看清楚图片内容;像刚刚我们所观察的图像是在墙面上的,那我们就要将放大镜对准图片前后移动,直到看清楚图片内容。

六、操作体验,尝试记录探索结果

1、出示记录表

师:这有一张记录表,上面有一些很小的图片,一会儿要用你们手中的放大镜去观察图片上的内容,找到相同的大图片插在对应的空格内;在桌子上我也为大家准备了这样的记录表,它们分别是水果类、动物类和交通工具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类别的记录表,并完成上面的内容;完成好以后,把你的记录表粘贴在相应类别的展板上。注意:要正确使用放大镜,在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开始行动吧!

2、幼儿操作

3、幼儿完成后把记录表贴在操作板上,师幼共同欣赏。

七、成果展示,区域中进一步探索

师: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很多我们用眼睛看不清的物体,在区域材料中有很多细小物体的图片。区域活动时,大家可以拿着放大镜去探索更多的有趣事情。

幼儿园认识8和9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有顺序地观察树木。

2、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树木的外形特征,比较异同。。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到户外,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树木的特点。

教师:你有好朋友吗?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位好朋友,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二、引导幼儿从整体到局部观察一种树。

1、这棵树长得什么模样?看起来怎样?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2、教师提要求:请你仔细看看、摸摸、闻闻它的树干怎样?再捡一捡地上的落叶,看看怎样?

三、集体交流观察结果。

1、老师:它的树干是什么样的.?摸起来怎样?上面有什么?叶子是什么形状的?闻起来有什么味道?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

四、鼓励幼儿观察其它树木,感知树木的不同,进行比较。

1、教师:你们看看这里还有没有其它树朋友,比一比它们和刚才我们看到的树有什么不同?

2、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棵树进行观察。

3、引导幼儿分别从整体树形、树干、树叶几方面进行比较。

五、出示挂图,了解树各部分的作用。

1、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几位树朋友,它们都有树干、树枝、树叶,还有埋在土里的树根,你们知道它们各有什么用吗?

2、鼓励幼儿看图了解树各部分的作用。

六、教育幼儿要爱护树木。

树木是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好朋友,有了它们,我们的环境才变得如此美丽,我们一定要爱护它们。

幼儿园认识8和9教案篇6

一、关于教材:

1、教学内容:教科书46-48页

2、教材简析: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①集中学习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通过换算人民币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位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是一样的。②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教学,让学生在认识元的基础上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十进位关系,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③创设“文具小超市”购物活动,同时开展主要用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进行买卖的购物活动,让学生认识1元=10角。

3、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②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③进一步学习分类方法。

④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⑤教学重点: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种类,说明这些人民币在我国商品交易中占主导地位。

⑥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10分,怎样让他们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我设计了二个环节:(1)拿10个1角的硬币去买一把尺子,但我又怕硬币掉,你能替我想一个办法吗?让他们通过换钱自己找出1元=10角的换算关系。(2)我有10个1分的硬币,我想买一块橡皮,橡皮1角钱一块,我能买吗?让学生认为能买,从而认知1角=10分。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成功。

2、在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四、关于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全面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

2、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①1张2角可以换几个1角?

②1张5角可以换几个1角?

③我拿10个1角的硬币去买一把尺子,但我又怕硬币掉,你能替我想一个办法吗?

让学生自己找出1元=10角的十进位关系。

④我有10个1分的硬币,我想买一块橡皮,橡皮1角钱一块,我能买吗?让学生认为能买,从而认知1角=10分。

这么多钱,拿出5角怎么拿?(不同的拿法)

⑤很多的东西想卖给你,1元2角钱,怎么买?(不同的买法)

⑥阅读课本,质疑问难?书上47页印的人民币和我们用的人民币有什么地方不同?学生能找出书上印的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条红色斜线,为什么会有斜线呢?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书上印的人民币是样币,是给我们看的,是不能使用的。

3、实践活动:文具小超市。

4、课堂小结,你学会了什么?①认识了人民币;②怎样换钱;③知道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④学会了怎样买东西。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幼儿园认识8和9教案参考6篇相关文章:

认识苹果小班教案7篇

认识数字7中班教案5篇

认识声音大班科学教案5篇

认识米的教案优质5篇

认识角的教案5篇

二年级数学认识角教案5篇

认识圆形与半圆形教案5篇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案7篇

认识的我作文参考8篇

认识角的教案通用7篇

幼儿园认识8和9教案参考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