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多样化设计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与需求,教案中的讨论环节可以为学生提供深入理解的机会,以下是好文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做风筝活动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做风筝活动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放风筝的基本方法,乐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享受大自然的乐趣,乐于与朋友合作放风筝
教学准备:
1、教师确定放飞的地点,时间
2、通知各小组幼儿带上自己制作的风筝
3、带上修补的工具,如剪刀,胶水,纸,绳子等
教学过程:
1、确定地点要开阔和安全。
2、与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放飞风筝,确定风向风力。
3、每小组幼儿互相协作放飞风筝。
4、若有某小组幼儿的风筝不能起飞,组织大家讨论风筝不能起飞的原因(骨架太松,不对称,尾巴轻等问题)。
5、鼓励幼儿探索解决的办法,并对风筝进行改进。
6、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并夸奖幼儿的表现。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从幼儿喜欢的活动——放风筝贯穿始终,环节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第一环节由幼儿感兴趣的放风筝活动引入谈话,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第二环节让幼儿观看小朋友放风筝时因为不注意安全或放风筝的地点不对而发生事故的情景,从而体会到放风筝时因为不注意安全或放风筝的地点不对所带来的后果。第三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主要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幼儿总结出放风筝时应该要注意的事项及放风筝地点的选择等,达到了本次活动预定的目标。因整个活动用故事贯穿,并伴随着多媒体的演示,所以幼儿的兴趣特别高。所以我觉得本次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
1、内容贴近生活。
2、形式灵活,为幼儿提供充分讨论的机会,教学过程轻松有趣。因此活动效果很好,幼儿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做风筝活动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3个生字,学会其中1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风筝、阳光明媚、体育场、各式各样、老鹰、仙鹤、线轴、拽着、稳稳当当、骨碌碌、橘红色、墨绿、精致、宇宙”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孩子们在放风筝时的喜悦心情,激发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兴趣。
4、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把事情叙述清楚、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对放风筝具体过程的描写,感受孩子们的喜悦心情。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对天空中的风筝进行想象。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写风筝的诗或文章。
2、自制或买风筝准备参加放风筝活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启发导入
以古诗《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导入,揭题并简介风筝。
二、观察图画,自学探究
1、指导按“从上到下、从景物到人物”的顺序观察图画。自由发言。
2、图文对照,自读课文,学习本课中的生字并画出生词。重点指导以下生字词:“鹦鹉、老鹰、仙鹤、蜈蚣”等,联系事物,观察特点,说出记忆方法。用手书写记忆生字。
3、图文对照,再读课文,畅所欲言说说课文大意。
三、深入探究,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1、同桌齐读课文,讨论作者在课文中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又写了什么。理清文章思路,重点讨论作者是怎样把放风筝的过程写具体的。
2、重点讨论朗读“我”和哥哥把“大蜻蜓”放上天空一段,指导读出当时“我”高兴的心情。
3、自由朗读课文,谈自己对课文感受最深的地方,谈谈自己的感受。重点讨论课文中作者在描写体育场的欢快情景时都用了哪些词语?这些词语在表现人物的心情上起到了什么作用?(画出这些词语,集体讨论)
四、朗读比赛,体验感悟课文内容。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分组读;
4、师生比赛读。(根据情况再做安排)
通过朗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体育场的欢乐景象和同学们放风筝时喜悦的心情。读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五、记忆生词
展开记忆生词比赛,学生自由到黑板上写出自己记住的生词(每次四名,其他同学补充)。错误较多的重点指导,并要求同学更正。
六、小结
作者把放风筝时看到的情景写得比较详细、生动,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同学们应该学习这种写法,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认并默写生词。
2、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大致内容。
二、朗读课文,思维拓展。
1、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样……”除了文中写到的风筝,还会有哪些风筝?为什么作者没把这些风筝全写进课文中?
“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一段,讨论:作者把那些没有生命的风筝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为什么?你能做到吗?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你搜集到的作者写风筝的文章都有哪些,同桌或小组共同交换阅读,争取读得流利有感情。
3、抄写并试背描写天空中各种各样风筝的句子。
4、抄写生词,巩固生字。
教师重点指导。
三、布置作业
1、自制或买风筝,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去临淄区广场放风筝(注意指导放风筝的方法和对空中风筝的观察)。
2、写日记。
做风筝活动教案篇3
教学目标 :
1、学会按从整体到部分、从天空到地面、由远及近观察图上的景物。
2、学会有条理、比较具体地记叙一项活动。
3、初步培养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有条理地、比较具体地观察图画。连贯地组织语言。
课前准备:
每个学生去放一次风筝,感受一下放的动作和心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明确习作要求。
2、按要求观察图上的景物,并根据提示口述作文。
3、试写一个片段。
教学过程 :
一、揭题,谈话。
1、春天来了,阳光明媚,人们总爱去户外搞些活动,你们喜欢搞什么活动呢?
2、昨天,我们也去放了风筝,你们的心情如何?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放风筝的文章。同学们都放过风筝,一定有体会,也一定能把作文写好。
二、读文,明确要求。
1、自由读文,划出本次习作的要求。
2、讨论,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三、指导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1、指名读文中的第一个问题,进行观察指导。
(1)看图回忆:你们以前放风筝都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想象成自己在放风筝。)
(2)指名说说第一个问题。
例:星期天上午,同学们在人民广场上放风筝。天空中摇曳着各式各样的风筝,有鹦鹉风筝、蜻蜓风筝、仙鹤风筝
2、指名读第2个问题,指导学生观察回忆。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回忆,弄清哪些人物在远处,哪些在近处。
3、指名读第3个问题,指导学生观察回忆。
(1)要求观察图中的人物或回忆当时放风筝的情景,着重观察(回忆)人物的动作、神情。
(2)自由试说,再指名说。
四、自由准备口头作文。
五、指名一、两名学生口头作文讲评。
六、自己选择一个认为有把握的环节(三个问题之一)写一个片段。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讲评学生写的片段。
2、学生完成作文,选取一至两篇,师生共同评议。
教学过程 :
一、指名学生读片段,集体评议。
(有意识选取写不同片段的同学读。)
二、指导学生完成整篇文章。
1、整篇文章我们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写?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课文中的三个问题就可作为写作的顺序。
2、指名学生口头作文,口述后组织评议。
3、学生写草稿,教师巡回指导。
三、指名读一读自己写的作文。对照要求,特别是观察顺序是否正确。讨论评议。
四、找周围的同学互改作文。
做风筝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解风筝的基本结构和不同种类,感受风筝的对称美。
2、初步了解风筝的由来,激发对民间艺术的兴趣,萌发民族的自豪感。
3、愿意设计制作简易风筝,感受创作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
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和不同种类,感受风筝的对称美。
活动难点:
能大胆设计制作简易风筝活动准备:
1、集各种造型和颜色的风筝,布置"风筝王国"。
2、有关风筝的课件1份,风筝卡片若干。
3、纸张、水彩笔、竹签、线、胶带等风筝制作工具。
活动过程:
一、参观"风筝王国",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和不同种类,感受风筝的对称美。
1、欣赏各种不同类型的风筝,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①这些风筝真漂亮!还有什么词语可以夸风筝漂亮?
②你看到有什么风筝?
③在其他地方还见过、放过什么风筝?
④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感受它的对称美。
①讨论风筝是有哪些部分组成的。
②认识风筝的各个部分及作用。(风筝的画面、骨架、线)
③了解风筝尾巴的作用。
④引导幼儿发现风筝左右对称,感受风筝对称美。观察一个风筝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图案、骨架、尾巴)
⑤小结:风筝是对称的',只有对称才能放到天上去。
3、观察、比较、讨论,了解风筝的不同种类。
①组织幼儿讨论各式各样的风筝除了大小、图案、颜色不同外,还有什么不一样?
②了解风筝的种类:平面、立体、串式。
③练习分类。
二、观看课件,初步了解风筝的由来,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1、观看课件,了解风筝的由来、演变过程。
2、组织幼儿讨论:刚才的故事中介绍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三、设计制作简易风筝,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1、调动幼儿创作的积极性,激发创作欲望。
2、教师示范制作简易风筝,提醒创作要注意的地方。
3、幼儿自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制作好的风筝放到展板上,互相欣赏、交流。
四、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拿着自制的风筝到院子里放风筝。
做风筝活动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在欣赏风筝的基础上,鼓励幼儿通过大胆想象,学习用对称的方法尝试表现出不同形状的风筝,体验成功的快乐。
2、培养幼儿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
教学准备:
1、一段音乐,幼儿绘画用品。
2、一只风筝,风筝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2、春天来了蝴蝶、小鸟都在天上飞来飞去,除了他们还会有谁在天上飞? (幼儿讲述)
3、春天是放风筝最好的季节,今天刘老师也带来了一个风筝,你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老师手里的风筝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漂不漂亮?这些风筝都有一个特点是什么?(两边对称,教师讲解风筝)
二、让幼儿在欣赏的基础上,讲述美。
欣赏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风筝图片,请小朋友们说出这些风筝美不美?美在什么地方?(幼儿讲述)
教师小结:这些风筝多美呀!有xx风筝,形状有各种各样的,而且图案和颜色都很漂亮。美丽的风筝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多快乐啊!
三、进一步让幼儿表现美,激发创作的欲望。
1、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变成一只美丽的风筝啊?假如让你们变成一只美丽的风筝,长着两只翅膀,你想变成一只什么风筝呢?
2、噢,今天老师也想变一只风筝到空中去自由自在的飞翔,多快乐呀!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变成一只漂亮的风筝去飞翔一下好吗?(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听音乐做飘得动作)
四、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小朋友,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吧你们刚才变的这只美丽的风筝给画下来,让后给他们穿上漂亮的衣服。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个别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设计出各种不同的风筝。
五、讲述作品,活动结束
1、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
2、带领幼儿去放风筝。(结束)
做风筝活动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放风筝,提高手眼协调性和身体的灵活性。
2、体验放风筝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制的各种各样的风筝。
2、活动前丰富幼儿放风筝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调动身心
手臂左右交替摆动,幅度由小至大,速度由慢至快,两脚分开,双臂像画“8”字那样挥动,一起往前走,再往后走,左右方向转动膝盖和腰部。
二、开飞机
1、引导语:我们来开飞机了
2、准备起飞(蹲姿)——起飞(走步到跑步)——升空(快速跑)——改变飞行方向(边跑边展开弯腰)
——穿过云层(边跑边展开身体)——到达目的地,降落。
三、放风筝
引导语:刚才我们学做了小飞机,飞机能在空中飞,那么还有什么也能在空中飞?
(1)幼儿自由玩风筝
引导语:想办法让你的风筝飞起来
教师观察幼儿牵风筝的手是否上举,手握风筝线的位置。
交流分享:风筝是怎么飞起来的。幼儿边讲边示范。
(2)幼儿再次放风筝
教师观察幼儿活动时间持续的长短及出汗情况,及时脱去外衣
引导语:刚才你们在放风筝时又什么新发现吗?
一起讨论谁的风筝飞得高,为什么会飞得高?
(3) 倒退走放风筝
引导语:现在,请大家想想,还有其他放风筝的方法吗?
交流分享:请1~2名幼儿表演
四、利用幼儿园的环境放风筝
五、放松活动
整理风筝
做风筝活动教案篇7
一、活动目标:
1、感受和体验故事情节中友好合作的快乐;敢于大胆表达自己意愿。
2、理解故事内容,学习一些新词和短句。
3、养成倾听他人说话的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活动准备:
课件、实物(竹竿、纸、线绳)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出示竹竿、纸、线绳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东西,看看是什么?(一一出示)他们可以干什么呢?谁来说说?(个别幼儿简单说说。)
小朋友真聪明,小动物们也想出了很多玩法,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怎样玩的?
2、讲述故事前半段
(1)出示图片讲述故事(从头讲述到“大家都问“怎么玩””,依次出示图片1、2、3)
(2)理解故事学习新词
a、小猴是怎么玩竹竿的?
b、它很快就怎样了?
a、小熊是怎么玩卷纸的?
b、它很快就怎样了?
a、大熊大家多快活是怎么玩线绳的?
b、它很快就怎样了?
3、幼儿讨论大胆发挥想象
(1)到底还能怎么玩呢?请你们帮他们想想办法?想好了和旁边的好朋友说说。
(2)幼儿讨论,教师注意倾听观察指导。
(3)个别幼儿代表说说自己的想法。
谁来告诉大家,他们还可以怎样玩?
4、讲述故事的后半段
(1)师:我刚才还听见xx说竹竿可以……,卷纸可以……线绳可以……你们的办法可真多,猩猩伯伯听到了这件事也想了好办法,我们来看看。
(2)讲故事后半段(出示图片4、5)
5、理解故事后半段。
提问:a、猩猩伯伯想了什么办法?
b、小动物们怎样做的?[学习新词短句:“劈竹篾”“剪纸”“拴线绳”。]
c、风筝飞上天,大家心里怎样?[学习短句:“大家多快活!”]
6、完整欣赏故事
7、给故事取名
这个故事真好听,我们来给它取个名字吧!谁来取个好听的名字?
8、体验友好合作的快乐
(1)提问:你们喜欢猩猩伯伯的办法吗?为什么?
(2)教师小结:小动物们一个人玩真没劲,猩猩伯伯带领大家一起合作做风筝玩,大家多快乐呀!我们也要向他们一样,大家一起团结合作玩游戏好吗?
做风筝活动教案7篇相关文章:
★ 微笑活动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