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做汤圆教案8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写一份教案,从而提高了大家的专业能力,制定教案也是为了让我们的教学工作更顺利的进行下去,好文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冬至做汤圆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冬至做汤圆教案8篇

冬至做汤圆教案篇1

一、活动目的:

1、在冬至来临之际,让所有在院的同学一起过节,增进大家之间的亲密联系和相互交流,也各自送上节日的问候。在集体的温暖中度过异地的传统节日、感受家的温暖、集体的温馨。

2、通过亲自动手包汤圆、煮汤圆,让全院同学能更真切得去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了解更多具体的工艺,学习能力。

3、感受节日气氛、发扬传统文化,继承传统习俗。

二、活动主题:

冬至暖人心

三、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22日下午制作:16:30—20:45 派发:20:45—21:30

四、活动地点:

院餐厅(教师餐厅)

五、参加对象:

全院师生

六、活动内容:

“汤圆和饺子”的制作及吃汤圆、饺子共庆冬至佳节

七、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宣传:海报、广播站宣传、微信公众平台

海报:1张贴在宣传栏

(二)参加方式:排队领取“免费劵”(每人只限1份)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三)会场所需物品:照相机1台。摄像机1台。一个音箱,两个移动话筒

八、活动流程:

1、16:30—19:40汤圆、饺子制作

2、19:40—20:30蒸饺子

3、19:30—20:00煮汤圆

4、20:30—20:45饺子装袋

5、20:45—21:30派送

6、21:30结束

九、活动的后续工作:

1、集体照合影。

2、主办方做总结。

十、经费预算:

十一、所需物质:

十二、人员分工:

冬至做汤圆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冬至要吃饺子的传统习俗;

2、用橡皮泥团圆、压扁、包裹的技能制作饺子皮和饺子馅;

3、和朋友们介绍和分享自己做的饺子,体验冬至节日的欢乐气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冬至及饺子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课件准备:《冬至》动画视频、包饺子视频、包饺子步骤图

材料准备:各色粘土、塑料刀(或食用面团、馅料)

活动过程

教师播放视频动画《冬至》,引导幼儿了解冬至的习俗,引出饺子主题。

——熊猫奇奇他们在做什么事情?冬至都吃什么?

——你喜欢吃饺子吗?

——你知道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

小结:冬至那天,一家人一起包饺子或汤圆,边吃边聊天,很是幸福。所以,饺子、汤圆就代表团圆,代表着对家人和客人的祝福。

出示小伙伴做饺子的图片,引起幼儿做饺子的兴趣。

出示一个制作好的饺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论。

——饺子是什么样的?

——你们在家里包过饺子吗?饺子要怎么包呢?

播放视频《包饺子》,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包饺子的方法和步骤。

出示包饺子分步骤图,鼓励幼儿用黏土尝试包饺子。

1.制作饺子皮:选择喜欢颜色的橡皮泥,两只小手搓一搓,搓成圆球;再用手掌把圆球压薄,压成圆圆片。

2.制作饺子馅:选择喜欢颜色的橡皮泥,切碎或团圆。

3.包饺子:用皮包住馅,用大拇指和食指把两边捏在一起,一个饺子就做好啦。

鼓励幼儿独立制作饺子,教师巡回观察,给予指导。

鼓励幼儿分享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你的饺子是什么形状的?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你的饺子是什么馅的?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投放做饺子的材料,让幼儿制作不同样式的饺子并展示。

家园共育:幼儿回家尝试和家人一起包一顿饺子,体会冬至的温馨气氛。

冬至做汤圆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让家长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生活、活动情况,参与幼儿教育,更重要的是搭建家园沟通的桥梁,更好地为幼儿服务、为家长服务,促进了幼儿园教育、保育工作的发展。

2、通过这次活动提高孩子们的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孩子们感受劳动的快乐、收获的喜悦,同时培养孩子们爱劳动的好习惯。

3、进一步加深了老师、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情,进一步促进亲子同乐、家园共育。

4、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动手包汤圆、吃汤圆,感受浓浓的、家庭亲情。活动时间:20xx年12月14日。

活动地点:

操场。

活动对象:

全体幼儿、家长、教师、保育员。

活动准备:

家长:帮孩子带一件围衣。

幼儿园:包汤圆的材料准备:

1、碗、勺子、盘子、桌布、簸箕、擦手毛巾。

2、糯米粉、花生馅儿、糖等、等。

活动流程:

一、8:00到9:00值周教师接待孩子入园,并让家长签好签到表。各班孩子在教室玩区域。

二、9:00到9:40幼儿早操,家长观摩。

三、9:40到10:00各班班主任带幼儿如厕、洗手,穿戴好围衣,其他教师及家长把桌椅搬到操场指定位置。

四、场地集中,园长讲话。

五、家园同乐——包汤圆。

1、教师讲解包汤圆的过程。

先拿和好的糯米粉团取一小团(一个汤圆大小),在手上搓成丸状。再压成饼状,在其中包上馅搓成丸状,一个个圆溜溜的汤圆就制作完成了。包好的汤圆放在预先准备洒上糯米粉的盆上,汤圆之间空开些,以防粘住。

2、教师提醒幼儿在包汤圆的时候手要保持干净,也要注意安全。

3、煮汤圆(保育员协助煮汤圆)。

六、家园同乐——吃汤圆,共同分享汤圆。

七、活动结束,老师清理活动场地。

八、注意事项:

1、全体保教人员要高度负责,把每个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以防孩子乱跑、烫伤等情况的发生。

2、注意食物的卫生和安全。

九、人员安排:

1、大班:李丽、龙壮利中班:张艳芬、陈惠芬

小班:王帅、游晓芬

2、拍摄:廖淑英

3、煮汤圆:曾秀贞、黄小燕

4、做好的汤圆由各班教师送到厨房,煮好的汤圆及碗筷由阿姨送到操场。

冬至做汤圆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冬至的由来;

2、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领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3、让学生懂得去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以实际行动减轻父母的负担。

二、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冬至)

2、介绍“冬至”的字源

(1)会意字。甲骨文表示丝绳的终结,是“终”的本字。金文将丝结简化为点;或另加义符日,表示一年时日的终结,当然是冬季了。篆文省去日另加义符,表示年末结冰的季节,以突出冬季。

冬,四时尽也。—《说文》无冬无夏。—《诗·陈风》

(2)最后,最终。

(二)介绍冬至小知识

1、你对冬至有哪些了解?

2、教师介绍冬至相关知识

(1)认识冬至

(2)冬至的起源

(3)冬至为什么吃饺子?

3、了解古代人如何过冬至?(祭祀活动;食的活动;礼的活动;娱的活动)

4、了解冬至食品,北方和南方冬至的不同习俗。

(三)冬至注意事项:(1、注意防寒保暖。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3、保持良好的心境。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

(四)交流:每年你和家人是如何过冬至的?你有哪些感受?

(五)作业

1、体验:跟家长学会做馄饨或水饺,感受冬至节的喜庆,增强学生动手的能力。

2、讲述:给弟弟妹妹讲述有关冬至的传说和习俗。

冬至做汤圆教案篇5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汤圆的资料和图片。

2、制作课件。

3、制作面食的手工盒及餐具。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亲手实践,体会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的甜蜜。

2、通过多种方式查资料,了解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受到更多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3、通过话汤圆、包汤圆,煮汤圆,吃汤圆,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收集各方面资料,逐步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一种劳动技能,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掌握包汤圆的劳动技能。

课前交流:

(1)同学们,你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学生自由说)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咱们的传统节日!(投影)

(2)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独特的寓意和期待,有人曾诙谐地说,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吃的文化,老师考考你们:什么节日吃粽子?(端午节)什么节日吃豆子(二月二,也叫春龙节)什么节日吃月饼?(八月十五)什么节日喝粥?(腊八节)什么节日吃汤圆?(元宵节)你还知道元宵节的其他的习俗吗?

评价:同学们知道的真多!准备好上课了吗?上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8分钟)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节日

(1)刚才我们聊到汤圆这个话题,知道人们喜欢在元宵节的时候吃汤圆。古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有的地方,在春节、冬至这两天也是吃汤圆。千百年来,人们喜欢在不同时间吃汤圆,这是为什么呢?请看老师带来的一段资料:老师想请4名同学们合作读:

春节吃汤圆(农历大年初一):象征和谐、吉祥。

元宵节吃汤圆(农历正月十五):象征团圆,快乐。半年节吃汤圆(农历六月十五):象征思念,平安。冬至吃汤圆(公历12月21~23日):象征如意,圆满。

(2)总结:原来汤圆中蕴含着人们那么多美好的愿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配乐播放各种汤圆图片):老师发现,看到这些精致诱人的汤圆,有的同学瞪大了眼睛,有的.同学在悄悄地咽口水,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谈感受)

(3)师:想不想亲手包一包?(想)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制作传统美食————包汤圆。(贴课题)

二、学习探究,操作过程

(—)包汤圆

1、探究一:包汤圆的原料

师:谁知道包汤圆需要什么原料呢?(面和馅)

师:是的,包汤圆需要的原料是面和陷。面可不是平时我们所说的面粉,而是糯米面。他的和法和平时的蒸馒头、包水饺不同,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馅却有很多种。你都吃过什么馅的汤圆?(花生馅一一评价:美味;黑芝麻馅一评价:香甜;红糖馅一评价:甜美……)

师:你们吃过的汤圆还真不少!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汤圆的种类越来越多,完全可以根据口味来选择自己喜欢的馅料。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准备的是最经典的黑芝麻馅、红糖馅,就放在每个组的小碗里,大家闻闻香不香?

2、探究二:包汤圆的方法

(1)师:细心地同学一定发现了馅的旁边是老师课前用温水和好的面团。现在原料有了,怎样包汤圆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前调查的资料,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汤圆的制作方法调查报告

采访内容:汤圆的制作方法

采访对象:

记录人:

制作方法步骤

(2)刚才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试一试吧!(2分钟)

师:老师刚才看到有的同学很快动起手来,有的同学却一直在弄面团,出现了什么问题?(馅包不住、漏馅。)看来包汤圆还需要技术支撑)下面看老师来示范。老师先准备一下,洗下手,注意卫生。

3、教师示范(不说话,让学生认真看)。

教师示范方法:用拇指在面团正中间压一个小窝,然后与食指把这个小窝的边缘捏一捏,窝的边缘厚薄要均匀,深浅要恰当;放馅,不要太多;用右手的食指利拇指捏住汤圆的口,左手的食指或拇指和这两指靠到一起,封口,要封严,这封口不严,再多標l下,攥到汤圆表面变得光滑柔软;团圆的时候要轻柔。

师:谁来说一说,老师刚才是怎么包的?先一接着———然后—…最后——(板书包的过程)

师:你觉得老师包的怎么样?生评价。(一枚好的汤圆应该外观饱满,表面光滑)

4、实践与体验

师:了解了汤圆的制作方法,你们想不想亲手试一试?(想)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刚才讲的方法动手做—做吧!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师:(随机拿两个汤圆)哪个令人满意,为什么你觉得是哪个环节岀了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师: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升:包汤圆的时候要注意,压窝要适当,放馅要适最,封口要严实,团圆要轻。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掌握了包汤圆的技巧,刚才我们包汤圆用的面团是老师用白开水和的面,看:老师今天还带了这样的面团,你知道它们是怎么做成的吗?(生答)教师展示彩色面团的做法。

师:这些彩色面团都是用新鲜的果汁做成的,用这样的面团做出来的汤圆外形更加美观,口味更加香甜,今天我们就用这样的面团进行小组比赛好不好,看哪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包的大小差不多,还能互相帮助,合作默契。别急,先听明白要求:

1、小组合作,每组至少做3个汤圆,限时5分钟。

2、制作过程中,注意方法,团结协作,讲究卫生。

3、做完后及时清理桌面。

学生做汤圆。

师:汤圆做好了吗?小组长把你们的作品带到讲台前来,展示一下吧。谁来评价一下,你觉得哪个小组做的好?

评价:老师也觉得他们组的汤圆大小均匀,外形美观,富有创意。

(二)煮汤圆

师:汤圆包好了,下面我们开始煮汤圆。(老师再次洗手。)看,水已经开了,煮汤圆要开水下锅,一定要让汤圆沿着锅的边缘慢慢地滚人水中,否则溅出的热水容易烫到自己。(随手把盘子放桌洞里)当汤下锅后,我们要用勺背轻轻推一推,让汤圆旋转几下,这样就不粘锅底了。请看现在的汤圆在锅里是怎么样的?(下沉)

(三)话汤圆

师:离汤圆煮熟还有一段时间,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来聊一聊汤圆吧。课前,各小组从汤圆的起源传说,诗词歌赋和发展变化三个方面搜集资料并进行了梳理。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1)汤圆的起源传说,哪个小组搜集到了?请你。(生说)其它小组有补充的吗?真了不起,搜集到这么多的资料。

(2)汤圆已有长久的历史,你都搜集到哪些描写汤圆的诗词歌赋?是的,汤圆不仅香甜可口,还代表着团圆,在中国没有什么比团圆更让人高兴的事了。这么美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那发展变化呢?谁关注到了?(引导学生从形、色、味、吃法、人群等方面陈述)教师补充吃的变化。

师:你们知道吗?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为七个传统节日设立形象标志,让我们看看元宵节的:两个印着动感花纹的碗上下叠加,组成一个有趣的陶瓷娃娃形象,碗中盛着元宵节的代表食物————汤圆,红红的色调,欢喜的孩童,大气时尚,喜庆可爱。寓意团团圆圆,中国传统佳节代代相传。

师:现在,我们看看锅里是什么情形?生:有些汤圆已经浮上来了

师:汤圆马上就可以吃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吃之前的注意事项:

(1)吃得要慢,避免烫伤。(2)细嚼慢咽,避免被噎(ye)住。(3)不要过量,避免胃不舒服。师:汤圆已经盛好了,小组长们还等什么,赶紧来排队领汤圆吧!

四、括展与创新

师:先让汤圆凉一会儿,谁来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我们门学会了包汤圆,煮汤圆,还品尝到了自己亲手包得汤圆,体会到到了人们盼团圆的心情)

师: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同学们要多动手,勤动脑,争取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汤圆的味道怎么样?这是因为是你们自己亲手包得汤圆,是你自己的劳动果实。)

冬至做汤圆教案篇6

活动名称:

香香的饺子

学生情况:

本班共8名学生,实际年龄在3-4岁之间,其中2名学生佩戴人工耳蜗,6名学生双耳配戴助听器。通过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本班孩子听觉能力为一级,听觉补偿效果基本达到最适;语言年龄平均为3岁。

活动目标:

1、能够进行简单的半开放式主题对话交流,学习掌握句型“我把饺子给xx吃”,并能进行句型仿编:我把xx给xx吃。

2、通过活动,让孩子学会分享劳动成果,培养学生儿热爱家人的感情。

活动重点:

能够进行简单的半开放式主题对话交流,学习掌握句型“我把饺子给xx吃”。

活动难点:

学习掌握句型“我把饺子给xx吃”,并能进行句型仿编:我把xx给xx吃。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学生儿在生活中吃过饺子,已经了解一些相关知识

2、物质准备:儿歌《包饺子》、实物饺子、小朋友做好的橡皮泥手工饺子、水果模型、小动物模型、家庭成员的手指偶

活动过程:

一、点名法检查助听器的工作状态。

听到名字的小朋友和老师击掌问好。

二、活动导入:播放儿歌《包饺子》,然后做手指操,直接引出主题。

羊妈妈,(双手比自己,一蹲一站)

包饺子,(一只手把另一只手的五指往内、往外来回扳)

中间突起,(双手握拳)两边翘(大拇指、小指升起,作”六”的手势)

有的像小船,有的像元宝(两只手半举并左右摇动)

师:儿歌里,羊妈妈包什么?

学生:羊妈妈包饺子。

三、出示实物饺子,进行简单的半开放式主题对话交流。请学生儿观察、讲述饺子的外形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吃饺子的经历。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饺子长什么样子?

学生:饺子像小船,像元宝,还像橘子瓣儿……

师:你们吃过饺子吗?什么时候吃的?

师:冬至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吃饺子,要不然,耳朵都冻掉了。

师:饺子好吃不好吃?饺子里面有什么?

学生:饺子很好吃。饺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馅儿。有鸡蛋,有韭菜,有肉肉……

师:你们喜欢吃饺子吗?你们会不会做饺子?

……..

四、请小动物吃饺子,练习句型:我把饺子给xx吃。

师:“喵喵喵”,小猫来了,它说它闻到小朋友做的饺子真香!它也想吃饺子,谁想让小猫吃饺子?

师:小猫说:谢谢你,你的饺子真好吃。小狗小狗,你怎么了?你也想吃饺子吗?那么谁想让小狗吃饺子?

(引导学生儿练习表达:我把饺子给xx吃。)

五、学习仿编:“我把xx给xx吃”的句式。

通过“我爱我家”游戏,学习仿编句式。学生儿通过教师引导学习仿编句子。我们也请爸爸妈妈吃水果吧?如:我把苹果给爸爸吃。我把香蕉给妈妈吃……

六、老师总结,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在家中和家人一起包饺子,体验自己动手制作食物的快乐。

活动反思:

语言教学的核心在于“运用”二字。本次活动通过创设丰富的情景,让学生儿在宽松的游戏中不知不觉练习句型,大胆仿编。而且两个情景活动贴近学生儿的生活,对于他们并不陌生,更容易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冬至做汤圆教案篇7

活动准备

1、环境的创设:

把活动室布置温馨的家庭的客厅、餐厅模样(幼儿可围坐在客厅、餐厅的大桌旁活动),在桌上铺上漂亮、整洁的餐巾,摆上几束花。

2、材料的提供:

搓汤圆用的米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垫板、塑料小刀、碟子、湿手巾、小袖套和围兜。

3、生活经验准备:

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冬至时节闽南的一些民俗;学习用橡皮泥搓圆。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一)以妈妈的身份谈话:我们的家布置得多漂亮呀!冬至快到了,今天妈妈要和你们一起搓汤圆、煮汤圆和吃汤圆,好吗?

(二)检查幼儿的小手是否洗干净,并帮助幼儿套上袖筒、系好围兜。

二、搓汤圆

(一)师操作示范

1、出示大米团,告诉幼儿这是一块米团,妈妈要变个魔术,把它变成许多小米团。

2、示范将米团搓长、切成许多小米团。示范时结合语言提示,引导幼儿观察米团的变化,并说出来。如:搓呀搓,搓呀搓,米团变成什么样了?(变瘦了,变长了)切呀切,切呀切,大米团变成许多小米团。

3、示范、讲解搓汤圆的方法,并启发幼儿逐一点数,看看妈妈搓了几个汤圆,引导幼儿观察一个一个汤圆合起来是许多汤圆。

(二)幼儿动手操作

1、提出活动要求:

(1)妈妈这里有许多的米团,等会每个小朋友都可以自己来取一份。

(2)搓汤圆时要注意卫生,不可用小手抓头发、挖鼻孔或抓其他东西,手脏了可用湿手巾擦一擦。

(3)数一数、比一比,看看谁搓的汤圆多。

2、,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并进行适时的指导。

(1)可以先把一块大米团米团分成几块小米团,再把小米团搓成汤圆。

(2)可以边搓边数,看看自己搓了几个汤圆。引导幼儿看看一个一个汤圆合起来就是许多汤圆。

(3)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看看各自搓的汤圆有什么不一样(如大小、形状等),比一比谁搓的汤圆多。

3、请幼儿把搓好的汤圆交给阿姨,并协助收拾工具和材料,洗洗手。

三、煮汤圆

组织幼儿在安全的地方观看阿姨煮汤圆,并进行自由交谈,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吃汤圆

轻声播放歌曲〈卖汤圆〉,师与幼儿一起围坐在一起吃汤圆,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并适时向幼儿介绍闽南地区冬至节的一些习俗。

冬至做汤圆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喜欢泥工。

2、学会搓圆的技巧。

3、了解汤圆的吉祥的意义。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会搓的技巧。

活动难点:吃汤圆的意义。

活动准备

橡皮泥、泥工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吃过汤圆吗?

2、还记得汤圆是什么形状吗?(圆圆的,小小的)

3、什么时候吃汤圆?为什么要吃汤圆?(一般是在元宵、冬至、春节吃,但是现在超市里天天都有,平时也可以吃。吃汤圆表示团团圆圆。)

(二)出示橡皮泥搓出来的汤圆

1、你们看这像汤圆吗?这是用橡皮泥搓的汤圆。

2、你们看里的汤圆是什么样的?它们的颜色是怎样的?

(三)示范搓汤圆的动作

1、讲解:先把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搓出一下块放在手掌心,用另一个手掌盖在橡皮泥上,然后反复揉几下,一个小小的圆圆的汤圆就做好了。

2、现在你们空手跟老师做这个揉的动作。

(四)注意事项

1、搓好的汤圆放在盖子上。

2、别把泥掉到桌面上或地板上。

(五)幼儿动手搓汤圆,教师指导

(六)对作品进行评价

冬至做汤圆教案8篇相关文章:

幼儿语言类游戏教案8篇

大飞机和小飞机教案8篇

亲子游戏户外游戏教案8篇

法制教育班会主题教案8篇

艺术领域青团教案8篇

蒙氏数学教案反思8篇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设计教案8篇

蒙氏教育活动教案精选8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8篇

安全第一课教案推荐8篇

冬至做汤圆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6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