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有助于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以下是好文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语言活动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语言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的:
1、能细心观察挂图,连贯完整地讲述画同,内容。
2、学习使用词:先、再、最后。
3、学会做事要动脑筋,有条理。
活动准备:
教育挂图
活动过程:
1、感知整体讲述对象。
“图上有谁?它在干什么?”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挂图,启发幼儿积极思考,猴大哥最后把屋子打扫干净了吗?
2、幼儿适用区有经验讲述。
将幼儿分成若干组,围绕“猴大哥是怎样打扫卫生的”进行结伴讨论。在讨论时,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去,帮助幼儿理清讲述思路,充分理解“先”、“再”、“最后”三个词的'用法。
图4,引导幼儿讨论:“脚印是哪里来的?为什么猴大哥没做干净?”
3、迁移的讲述经验。
我们平时做什么事情时也是有先后顺序的。重点引导幼儿适用“先”、“再”、“最后”三个词,用连贯的语句讲述。
4、教师表演动作幼儿讲述。
幼儿语言活动教案篇2
一、活动背景:
幼儿最喜欢看图书,听故事,故事启迪幼儿的智慧。《小熊住山洞》是一篇拟人化故事。小熊为了留住美丽的树林,情愿住在山洞里,这种美好的情感为幼儿共识。
如今全球资源日益减少,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为让幼儿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热爱我们的地球,我选择了这个故事,又因我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汉字的敏感度较高,故设计了本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产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能将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对应起来,尝试阅读故事全文。
三、活动准备:
图书一本、童话内容人手一份、字卡(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砍等)
四、活动过程:
a、出示巨型图书,引发幼儿阅读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书,看看这本书和你们平时看的书有什么不一样?
幼:这本书很大;这本书是老师自己做的;
师:这是一本老师自己做的巨型图书,书的名字叫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封面)
幼:小熊住山洞
师:你们想知道这本书里讲了些什么吗?我们一起来看。
[评析:以老师自己制作的图书引出活动,引发了幼儿看书阅读的兴趣]
b、集体看图书,理解内容
1、师:第一页上告诉了你小熊一家住在什么地方?(出示字卡:住、山洞)
师:如果你一直住在山洞里,你会觉得怎么样?
幼1:很没劲;
幼2:如果我一直住在山洞里,山洞里很潮湿,我会生病的。
幼3:晚上天很黑,我会害怕的
-----
师:你愿意住在山洞里吗?
幼:不愿意。
师:小熊一家也不愿意,它们会有什么愿望?
幼1:他们想搬家;
幼2:他们想盖新房了。
[评析:幼儿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想象住山洞的种种不便
之处,引出小熊一家想盖新房的愿望,为后面的阅读埋下伏笔]
2、师:我们来看第二页,小熊他们有了这个愿望,那么,熊爷爷会对小熊说什么?(出示字卡:砍)
幼1:小熊,我们一起造新房吧;
幼2:小熊,我们砍树造一间大大的木房吧;
师:听,熊爷爷到底说了什么?[听录音]
师:猜猜小熊听了爷爷的话会怎么做?
幼1:小熊说:“爷爷,我们不能砍树,树砍掉了,会发大水的。
幼2:小熊没有去砍树,去找朋友借房子住。
幼3:我认为他会去砍树的,因为不能老借别人的住,要有自己的新房才好。
[评析:幼儿各抒己见,气氛很热烈,有的幼儿的环保意识较强。]
3、师:你们猜对了吗?我们接着往下看:听了爷爷的话,小熊走进树林,它看到什么季节的树林?(出示字卡:春天)春天的树林是怎么样的?请你用好听得话来说说。
幼1:春天,树林里的树都发芽了。
幼2:小树在春天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幼3:春天的树林真美,小树长出了绿绿的嫩牙,象小树的两只小眼睛。
师:那你们猜猜到了夏天、秋天、冬天树上会有哪些变化?(出示字卡:夏天、秋天、冬天)
幼1:夏天到了,叶子变成深绿的,人们都来乘凉;夏天的树林很阴凉,小动物们都来做游戏了。
幼2:秋天,树上会结果,红的黄的真好看;秋天,树上的叶子都落了,象蝴蝶在空中飞舞。
幼3:冬天,树上的叶子都落光了。
师:是发生了这些变化吗?我们来一边看一边听。
听听录音机里是怎么讲述这四幅图的。
我们也来学着用优美的语句讲讲春夏秋冬树林发生的变化,好吗?
师:春夏秋冬的景色真美,小熊每个季节走进树林看到的是不同的美景,它最后会怎么做?(出示字卡:舍不得)
幼:小熊舍不得砍树。
[评析: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完整讲述了四季的景色,又通过录音欣赏了描述四季的优美语句,进一步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知道了大自然美景不容破坏]
4、师:这副图告诉你,小熊仍住在哪里?
幼:小熊仍然住在山洞里。
师:一年又一年,小熊没有砍树造房子,还是高高兴兴地住在山洞里,为什么现在还高兴地住在山洞里?
幼1:小熊住在山洞里看到树林很美。
幼2:小熊没砍掉树,留住了树林,他心里很高兴。
师:那,小动物们对小熊的做法会有什么表示呢?
幼1:小动物们来谢谢小熊。
幼2:小动物们请小熊住到他们家去。
幼3:小动物们帮小熊造砖房。
5、师:我们一起来看第八页:小动物们是怎么做的。
幼:小动物们给小熊送来了鲜花。
师:它们为什么这么做?
幼1:因为树林也是小动物们的家,所以要送鲜花来感谢他。
师:它们会对小熊说什么?(听录音)(出示字卡:感激)
[评析:在看书阅读理解过程中,老师所设计的问题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了本故事所蕴涵的深意,活跃了幼儿的思维。]
c、拼字卡,全文阅读
1、师:我们一起看懂了这本书,
现在重新来看一遍,边看边想想这书讲了什么?
看懂了吗?在请小朋友根据刚才讲的故事
以及认识的字宝宝,来试着把“小熊住山洞”的字卡拼成一个故事。
2、(幼儿操作,老师观察指导)
[评析:这一部分结合了本班幼儿的特点,在已有的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幼儿对文字的敏感度较高,因此效果较好。]
先拼好的小朋友可以轻轻地阅读。
3、集体阅读
4、重点阅读最后一段
d、产生爱大自然的情感
师:小熊为了留住美丽的大自然景色、留住小动物的家,情愿住在山洞里,那我们能为自己的家园做些什么呢?
幼1:多种树,多种花草,我们的家园会更美。
幼2:不乱扔垃圾,看到别人扔垃圾要指出来。
幼3:垃圾要归类,河水要保持清洁,蚊子就少了。
师:如果我们象故事中的小动物一样热爱自己的家园,那我们的地球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评析:加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强化了幼儿的良好情感和行为,知道了美丽的大自然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来保护。]
五、活动评价
本活动不仅是一个语言活动,它同时提高了幼儿的阅读能力,在师生的共同阅读理解中,又让幼儿提高了环保意识,它以早期阅读为引线,整合了语言与科学。在内容的选择、问题的设计、形式的采用上,都是对新的教学理念的积极尝试。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及新型的对话式师生关系,幼儿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愉快的状态,参与性极强。
幼儿语言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两两自主阅读,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知小动物聪明、善良的形象特点。
2.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培养善于思考、敢于求异的思维品质。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自制小绘本(幼儿人数的一半)、大图片一套、小盘等。
活动过程:
一、组织谈话,导入活动
二、引导幼儿两两自主阅读
1.出示图书,引导认识图书的封面、封底和页码。
2.引导幼儿两两自主阅读、讨论。
三、出示图书,理解故事情节
1.教师按顺序出示书页,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出示图(1)师:这是谁呀?它家买了一样什么?谁知道蹦蹦床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呢?
出示图(2)师:是谁先到蹦蹦床上去玩了?他跳的怎么样?接着又是谁?
出示图(3)师:猜猜看,下面又是谁来玩了?小刺猬上去,发生了什么?
出示图(4)师:小动物们会对小刺猬说什么呢?小刺猬又是什么表情?它的心情怎样?
出示图(5)师:牛伯伯用胶水和布把蹦蹦床补好了。
2.提问师:床补好了。这下,你们觉得小刺猬还能玩吗?为什么?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
3.讨论:刺猬的刺到底有什么用?
出示图(6)师:有什么好办法让小刺猬既能玩蹦蹦床,又不会把床戳破呢?
4.引导幼儿了解故事的名称。
四、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并提问。
2.小结:让幼儿感受小动物们聪明善良的形象特点。
3.出示图书,组织幼儿两两阅读图书。
五、延伸活动。
师:老师把图书放到我们的阅读区,请你游戏的时候和好朋友去说一说,演一演这个故事。
活动反思: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活动常沿着教的思路,以提问的方式控制活动中的幼儿,本节活动遵循幼儿的“学”路实施活动策略。
1、巧变学具,幼儿想说。本节活动把传统的集体看一幅图改为师生共同准备学具,两个幼儿合用一份小图片,充分发挥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而且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说的机会。
2、生生互动,幼儿敢说。活动中以幼儿相互提问、自我解答问题为主要教学形式。因为提问的幼儿有一个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的过程,而应答的幼儿有一个倾听—思考—理解—回答问题的过程,这样的互动能真正让幼儿从“学会”到“会学”。
3、教者尊重,幼儿乐说。教者通过创设互动的语言环境,培养幼儿质疑、解疑能力。当幼儿观点有分歧时,教者没有急于下定论,而是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幼儿独到的认识。改变传统教育中追求统一答案的做法能培养幼儿善于思考、敢于求异的思维品质。
幼儿语言活动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课文,感受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深情厚谊。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句,感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体会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求。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俞伯牙与种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
2、感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求。
教具准备:
?高山流水》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回顾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1、回忆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
2、课文围绕这两个主人公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肺腑的故事,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吗?用上高山流水这个成语说说。
3、俞伯牙与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走进课文去了解故事的重要内容吧。
一、学习知音难求部分
1、自读1-2自然段说说你对俞伯牙的了解。
2、理解“琴艺高超、遗憾、始终”等词语的意思,从中谈体会。
3、学生汇报所得体会
4、老师总结
二、学习巧遇知音部分
1、默读课文3-4自然段,勾一勾傍晚美景的句子。
2、学生勾画、汇报、朗读。
3、听音乐《高山流水》,边听边想象他们俩相遇时的动人场面,老师随 音乐范读课文3-4自然段。
4、听了这美妙的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钟子期听了这美妙的乐曲仿佛看到了什么呢?自读课文5-7自然段画出描写钟子期语言、神态的句子。理解词语“啧啧赞叹、意味深长、按捺不住、一见如故”,体会“猛地、站、拉、说”感受俞伯牙当时激动的心情。
6、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汇报。
7、俞伯牙听了钟子期的两次赞叹之后的表情是怎样的?
8、抓住重点词、句子、体会并指导朗读。
9、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抓住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
10、老师小结
三、学习痛失知音部分
1、抽一名学生读课文
2、品读遗言,谈体会
3、当俞伯牙得知钟子期去世的消息后,心情如何?找一找文中的相关词语读一读。(十分伤心、失声痛哭、噙着泪水、琴声呜咽、如泣如诉、催人泪下)抓住“站、叹、摔”体会伯牙悲痛的心情。
4、倾听俞伯牙吊唁钟子期的乐曲,感受痛失知音的悲伤心情。
5、老师小结
四、学习纪念知音部分
1、老师导读引出“纪念”知音并板书
2、学生齐读最后一部分内容
3、体会题目内涵
4、老师小结
总结延伸联系生活:
1、相知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一段段珍贵的友谊就在你我左右,在这里老师把几句名言送给大家,希望你们能珍惜身边的友谊。
2、出示珍惜友谊的名言警句,学生齐读一遍
3、播放动画片成语故事《高山流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总结全文
?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这就是友谊,这就是知己,这就是知音。让我们永远铭记《高山流水》的故事,让我们永远珍惜身边的友谊
布置作业:
以“友谊”为题写一写你和小伙伴之间的感人故事。
板书设计:
高山流水
巧遇
难求—知音—痛失
纪念
俞伯牙——钟子期
深厚情谊
幼儿语言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感受故事中彩虹色的花与他人分享的快乐。
3、懂得乐于助人是一种永恒的美,愿意与人分享。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难点:感受彩虹色的花与他人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活动准备:轻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原野上有一朵花,什么样的花?可是这朵彩虹色的花最后枯萎了。这朵花为什么会枯萎呢?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到故事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逐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彩虹色的花与小动物们分享的快乐。
1、幼儿初步了解故事情节,感受彩虹色的花帮助别人的快乐。
(1)出示图3:
彩虹色的花为什么再也等不及了?她想干什么?快乐该怎么分享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彩虹色的花是怎么分享快乐呢?
(2)出示图4:
瞧,谁来了?小蚂蚁现在要去奶奶家,可是原野中间有个很大的水洼,它怎样才能过去?小蚂蚁的心情怎么样?彩虹色的花?为什么?
小结:彩虹色的花帮助蚂蚁顺利的渡过了困难,和蚂蚁分享了他的快乐。所以很开心。
(3)出示图6:
咦,这是什么动物?你们觉得他会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那怎么办?
蜥蜴有了漂亮衣服,现在的心情怎么样?彩虹色的花心情又怎样?为什么?
小结:她帮助了蜥蜴,给蜥蜴带来了快乐。心情也很开心。原来,和伙伴分享就是一种快乐!
(4)出示图8:
小老鼠看起来怎么了?彩虹色的花会怎么帮助它?现在小老鼠的心情怎么样?彩虹色的花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小结:她帮助了小老鼠,给小老鼠带来了快乐,所以很开心。原来分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5)出示图10:
她遇到什么困难呢?会不会有合适的生日礼物?现在鸟妈妈的心情怎么样?彩虹色的花呢?为什么?
小结:原来她帮助了鸟妈妈,心情很开心,和别人分享了她的快乐。
(6)出示图12:
乌云遮住了天空,好像有谁在跟花儿打招呼。彩虹色的花瓣越来越少了,她看起来挺虚弱的。她还会再用花瓣帮助小刺猬吗?为什么?
小结:他认为帮助别人,看到别人快乐,自己也能获得快乐。
得到帮助后,小刺猬心情怎么样?彩虹色的花呢?
2、回忆故事情节,进一步感受彩虹色的花帮助别人的快乐。
(1)出示图14:
小朋友们,刚刚彩虹色的花和都和哪些小动物分享了快乐?
(2)出示图15:
现在,她还剩下几片花瓣?最后一片花瓣怎么了?那大风会把最后一片花瓣吹到哪里?会去和谁分享快乐呢?
(3)出示图16:
小结:当小动物们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彩虹色的花心甘情愿的把自己美丽的花瓣一片一片的送给他们。最后一片花瓣也让大风带走送给了需要帮助的小动物。
这真是一朵善良、充满爱心而又乐于助人的小花呀!
3、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感受小动物们受到帮助后的快乐。
(1)出示图18:
小动物们看到彩虹色的光芒,为什么觉得心里温暖起来了呢?
小结:因为小动物们知道,彩虹色的花,她的种子埋在了泥土里,到春天的时候她还会再重新发芽!
三、迁移绘本情感和扩展已有经验。
1、幼儿交流已有经验。
提问:你有和别人分享过吗?你和别人分享的时候快乐吗?别人得到了你的分享心情又怎么样?
小结:我们都是互帮互助、有爱心的小朋友。希望我们每位小朋友以后都能在生活中愿意帮助别人,和别人分享自己快乐,同时自己也能获得快乐。
活动延伸:
科学活动:《彩虹花的四季》
活动总结
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乐于表达、分享、助人为乐的情感表达让我很惊喜;每个孩子都是有爱心的天使,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和帮助,他们都是一朵“彩虹色的花”
幼儿语言活动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收集"的涵义,根据交流中出现的不同画面,知道每个人的"收集"各不相同。
2.积极参与集体讨论,初步理解物体间的相互关系,感受"收集"中蕴涵的美好情感。
3.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活动准备:
ppt课件
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诠释意思
1.出示礼物盒图片,猜猜里面会有些什么?
师:孩子们,看这是什么?
幼:礼物盒。
师:这是我的礼物盒,你们猜一猜,我会在里面放些什么东西?
幼1:化妆品。幼2:衣服。幼3:玩具。
师:我们一起来看
小结:把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放在一起,并且非常爱惜地保存起来,这就叫"收集"。
2.你们喜欢收集什么东西?
二、解读图片,说说自己和他人的收集。
1.出示奶奶图片,猜一猜奶奶喜欢收集什么东西?
2.出示垃圾图片,谁喜欢收集垃圾?为什么?
3.这是什么?这一堆怪怪的东西是谁收集的.呢?
4.出示欢欢,欢欢喜欢收集什么东西呢,我们来问一问她?
师幼:欢欢,你喜欢收集什么东西?
欢欢:我喜欢收集蓝色的东西
师:你喜欢收集什么颜色的东西?
5.出示秋天图片,谁来告诉我这是什么季节?秋天喜欢收集什么?
6.出示月亮图片,月亮喜欢收集什么东西?
7.听海浪的声音,这是什么声音?大海会喜欢收集什么东西?
8.出示蓝天图片,蓝天喜欢收集什么?
9.听雨声?这是什么声音?谁喜欢收集雨滴?
三、深入理解,感受温馨
1.理解意义,感受妈妈爱的情感。
(1)提问:我们的家人也喜欢收集,知道妈妈最喜欢收集什么吗?
(2)提问:妈妈有一份非常特别的收集是你们不知道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妈妈收集了什么?怎么会有这些收集呢?
四、集体欣赏散文诗
总结:孩子们,我们在不久的日子里就要离开老师,离开幼儿园,我们一起来做一次收集,收集值得我们回忆又有纪念意义的东西。有了这份收集,不管以后你在哪里,我们都能想起对方,想起实验幼儿园的朋友们,这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份财富!
活动延伸:
将自己的收集在班级中展览。
幼儿语言活动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主角克制自己、抵御美味诱惑的内心体验。
2、理解故事主题,萌生成长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故事
活动过程:
一、麦麦的午餐盒。
1、今天,我们要讲一个小猪麦麦上学第一天发生的故事。教师讲述故事第一节。
2、午餐盒里有哪些好吃的东西?
3、妈妈说午餐盒里的东西什么时候才能吃?
二、美味的诱惑。
1、那么好吃的东西,小猪麦麦想不想马上吃掉?我们继续听故事。
2、教师讲述故事第二节至第六节。
3、上学的路上,麦麦想吃午餐盒里的东西,他吃了吗?他是怎么做的?
4、上课的时候,麦麦想吃东西了吗?它心里对自己说了什么话呢?
5、麦麦吃了午餐以后,还想吃桃子吗?有没有吃掉?
6、下午,麦麦肚子很饿很饿,他想吃桃子了吗?有没有吃掉?
7、麦麦几次想吃掉五彩和桃子,他忍住了吗?你觉得麦麦做得对吗?为什么?(麦麦很想吃掉午餐和桃子,可他忍住了。麦麦知道要听妈妈的话,到该词的时候才能吃)。
三、不平常的桃核。
1、麦麦回家,把午餐盒交给妈妈,他问妈妈要了那个桃核,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教师讲述故事最后一节。
3、麦麦把桃核放在纸船里,望着它,想着这一天发生的事,我们再来完整地听故事。
4、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5、麦麦以前嘴很谗,上小学的第一天,他还是很谗吗?为什么他觉得这一天非常高兴?
6、引导幼儿讨论后得出:麦麦虽然几次谗得想早早吃掉午餐和桃子,可他都忍住了。他上小学了,知道自己长大了,应该忍住嘴谗的念头。
7、幼儿阅读幼儿活动材料第四册第29――31页,结合画面复述故事。
幼儿语言活动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