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素材人物事迹7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在动笔写一份事迹材料之前,大家都要有着清晰的写作思路,在事迹材料中要突出人物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为读者树立学术典范,好文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工匠素材人物事迹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工匠素材人物事迹7篇

工匠素材人物事迹篇1

贺耀宇,男,汉族,中建六局上合国际交流中心项目工程部副部长。

贺耀宇坚守上合国际交流中心项目建设施工一线,尽职尽责投身项目建设,紧紧围绕胶州市上合示范区建设,做“尚德胶州”的践行者,争做新时代中国青年,为上合示范区注入发展动能。组织开展“青年突击队”抢拼产值活动,与项目青年员工一道日夜坚守岗位,在保证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的情况下,全力推进项目生产进度,创造了“8天1层公寓”、“7天浇筑混凝土5000方”的上合速度;进行科技创新、技术质量攻关,共取得7项成果;组织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落实疫情防控、为老党员送慰问、关爱留守儿童、帮助青年解决急难愁盼等问题,践行企业责任担当。

他投身建筑行业已经4年,4年间他始终坚守项目施工现场,不畏艰苦,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到项目的建设中,以高度的责任感来进行每一项工作,精益求精,力争将每项工作做到完美。上合国际交流中心是上合示范区首个地下二层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超过10米,且工程地点距海直线距离仅2公里,因此基坑开挖面临多处涌水的难题,直接影响项目正常施工。他针对基坑多处涌水现象,积极与建设单位沟通,提出增加基坑内止水帷幕和基坑外降水井的施工方案,对基坑涌水进行“外降内排”,有效解决了项目基坑涌水难题,为项目正常推进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项目组织开展“青年突击队”抢拼产值活动,与项目青年员工一道日夜坚守岗位,在保证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的情况下,全力推进项目生产进度,创造了“8天1层公寓”“7天浇筑混凝土5000方”的上合速度,为项目2021年产值目标的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带领项目青年团队优化项目管理,进行科技创新、技术质量攻关。经过努力,项目荣获青岛市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示范工地、顺利通过山东省绿色施工科技项目中期评价、公司2021年项目管理综合考评第一名、青岛市工法一项、局级工法一项、山东省工法一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2项、中建六局2021年优秀qc小组活动成果、天津市建协bim大赛三类成果、中国信息协会优秀奖、“金标杯”bim施工成果组二等成果、完成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关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bim技术应用研究》、参与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编制1项——《建筑采暖用相变蓄热地板干铺技术规范》,以上创新创造共形成技术创效500余万元。

在项目疫情防控工作中,他积极带领项目青年群体落实项目疫情防控工作,每日检查出入口测温登记、进出场人员排查、生活区消杀、防疫资料更新、组织项目全体人员核算检测等,每项工作他都带头落实,躬身力行,任劳任怨,从不抱怨。

他积极践行“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项目周边老党员送慰问,聆听老党员讲党史,使青年团队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他组建上合项目“混凝土”乐队,为留守儿童及工人兄弟表演,为他们送去关爱,让爱不再留守;成功开展“建证”品牌志愿服务活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成功开展“我为青年做件事”主题实践活动,帮助青年团队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提升了青年团队的归属感、幸福感,成功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青年的生动实践。

工匠素材人物事迹篇2

施品芳在加工国产大型客机c919的气密试验接头。这一个零件他足足做了两个多小时。背靠车床,一身工装。凝神专一,技近乎道。任何一个工业时代的故事中,都少不了工匠的身影。

工匠精神并不是个新词,在德国、日本、瑞士等发达国家,正是因为工匠的坚持专注,正是因为对产品完美形态的不断追求,才最终生产出举世闻名的精品。无论瑞士手表、军刀,还是日本的家用电器,德国的汽车,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这些长寿企业的出现绝非偶然,工匠精神在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日本,工匠被称作“职人”,而“职人精神”也贯穿到各行各业。最近几年,大卫·贾柏所拍摄的纪录片《寿司之神》风靡网络,讲的就是东京银座一家看上去很普通的寿司店主小野二郎的故事。这位全球最年长的米其林三星大厨,终其一生都在捏寿司,始终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和学徒们。

“你必须爱你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片中,在小野二郎的店里做学徒,必须首先学会拧毛巾,直到完全学会了拧毛巾,才能碰鱼,然后才是用刀。十年之后,才开始学煎蛋。正是这看上去极其严苛的标准,才让这家店誉满天下,“米其林指南”为其打了三颗星,意味着这个餐厅“值得特别安排一趟旅行”去造访。

在欧洲,德国的学徒传统,确保了这个国家始终有着最优秀的工匠。作为制造业强国,德国始终坚持“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小学生小学4年毕业之后进行一次所有人才的“分流”,许多学生进入通往职业教育方向的中学,最后经过职业培训后就业,或者进入高等院校——应用科学大学深造。德国政府还规定,德国企业有义务提供职业教育的培训岗位,这确保了学生可以有机会跟着有经验的技师学习一手实用知识和技术。

与此同时,在德国工程师是非常受尊敬的职业,也有着不菲的收入,这激励了更多人选择这样的职业。工匠精神贯穿在大企业和各类中小企业中,以质量为生命,以质量赢得声誉,不断打造质量最高的产品,而不是追求所谓的“物美价廉”。

在瑞士,制表商对每个零件、每道工序、每块手表都以一丝不苟的完美主义精神打造。这个没有独特资源的国家,如今成为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观察者认为,工匠精神在其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对机械表精密度的高要求,几乎使得瑞士手表霸占了全球市场。据了解,有一些手表,其中零件可达七八百个,即使是顶级表匠,一年也只能造出一个。

实际上,中国历史上,有过对“工匠精神”的绝佳比喻。

?庄子》中记载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一个叫丁的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都合乎乐曲的节拍。

传说当然只是传说,但这背后对于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却是中国历史上绵延不绝的一笔精神财富。在璀璨的中国文明中,无数巧夺天工的珍品,正是工匠们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的产物。这样的追求,曾一度在对量的追求和低成本的追求过程中,被人们忽视过。如今,这精神正在重新焕发生机。

工匠素材人物事迹篇3

艾xx是第一位从湘钢走出来的焊接大师。从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到亚洲最大深水油气平台——南海荔湾综合处理平台,这些国际国内超级工程中,都活跃着他的身影;从助力中国船舶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比肩世界一流水平,到突破国外企业“卡脖子”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都离不开他的焊接绝活。凭借一身绝技、执着追求,他2021年被授予“七一勋章”。

他在上世纪80年代采用交流氩弧焊双人双面同步焊技术,解决当时世界最大的3万立方米制氧机深冷无泄露的“硬骨头”问题;上世纪末带领团队10年攻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实现大线能量焊接用钢国产化;花甲之年带领团队解决工程机械吊臂用钢面临的“卡脖子”技术,大幅度降低中国工程机械生产成本;主持的氩弧焊接法焊接高炉贯流式风口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申报专利6项,获发明专利1项。他用5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自己最初写下的“攀登技术高峰”的目标,将自己活成了一座高峰。

如今,72岁的艾xx仍然留在湘钢,工作在生产科研第一线。这些年,他为冶金、矿山、机械、电力等行业攻克400多项焊接技术难题,改进焊接工艺100多项,在全国培养焊接技术人才600多名,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000多万元,成为我国焊接领域的领军人。

工匠素材人物事迹篇4

欧阳植竹,男,1977年1月5日出生,大专学历,现年39岁,现任太平镇坪石头村党支部书记,宁远县鑫农淮山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03年2月至今已连续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十三年整,工作期间履职尽责,实绩突出,群众公认。

欧阳植竹先后获得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市优秀村支部书记、省农民科技骨干、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全省农民脱贫致富带头人、全国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理事长、县优秀人大代表、永州市劳动模范、全县道德模范、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全省“先富带后富”先进典型人物、湖南省科技精英等46项荣誉称号。2016年4月被县委推荐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人选。在县委、县政府关心和支持下,2010年创办的宁远县鑫农淮山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为全市唯一跻身进入“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欧阳植竹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在产业扶贫攻坚中,帮扶困难群众686户、1828名贫困人口脱贫,解决了近千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2015年5月2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齐续春等省、市、县领导亲临合作社指导,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认可。

1、带头实行土地流转,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经济,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近五年来,他脚踏实地,当好群众致富的“领头羊”。他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创办鑫农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种植、养殖事业,辐射带动了坪石头、杨家坪、李家库、清水岭、神旺、上下留、沙螺塘等22个村和1400多户走上致富的道路,流转农村土地11868亩,用于种植蔬菜花草树木,绿化荒山2800亩,为我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出了贡献。

永州工匠

2、创办安置帮教基地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在省司法部的关心下,与县司法局联和创办了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基地,安置了120名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的“三无人员”,318名安置帮教人员,安置帮教600余人次,为社会的稳定和谐作出了极大贡献。

3、积极带头捐赠,关心农民疾苦。他致富不忘群众,真诚回报社会,他无偿支助困难学生,捐资四川汶山大地震等抗灾救灾,当时光交纳特殊党费就达3000元,无偿出资修路架桥,李家库、坪石头、土桥头、龙眠洞等16个村的环村公路修建都进行了捐资。无偿为上、下留村等82户困难群众提供种苗、化肥等生产资料,对龙眠洞等村的5名孤儿进行了资助扶持,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各项捐献资金在40万元以上。

永州工匠

4、敢于讲实话,敢为民代言。他是县教育行业行风监督员,至今已两届当选为县人大代表,不管是当村干部,行风监督员,还是人大代表,他不忘自己的使命,认真履行职责,经常深入农村群众了解民意社情,并将得到的民意信息及时反馈到相关单位,在人大代表期间,每年都有4-6件提案、议案,为农村发展,社会和谐作出了极大贡献。

工匠素材人物事迹篇5

小李:龙穴管业船舶管系工,高级技师。自2006年进厂以来,一直从事管子装配工作,通过多年的工作和学习,使他在管子装配方面练就一手好技能。作为管子装配班班长,小李带领班组成员出色地完成了公司所有管子的内场装配作业,攻克了海工管的装配难题,改进了三维管的装配方法,参与了hdr双相不锈钢管、b10铜镍合金管及1.4432高钼高镍特殊不锈钢管装配攻关,有效提高了管子加工效率,为公司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勤学苦练,宝剑锋从磨砺出

小李长期在现场摸爬滚打,练就了一身扎实的基本功。面对现场出现的生产难题,他越战越勇,攻克了一个个难关,为公司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013年公司进军海工产品行业,公司初次接触海工管制作,加上海工管精度要求高(尺寸超差不允许超出1mm),管材的收缩变形量大,导致海工管的制作返工量极大。小李马上采取相应措施,通过控制装配过程的尺寸、预算收缩量、定位焊时做好氩弧焊点焊的防变形等,有效地保证了装配精度,赢得了船东的满意。

某多型特种船均采用hdr双相不锈钢管、b10铜镍合金管等特种有色金属管,由于其管壁薄,容易产生变形,焊接过程中易氧化且对校装点焊提出了更高要求。小李积极参与此攻关项目,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采用搭桥式点焊的方法攻克了此难题,得到了船东代表的一致认可。stena5万吨a型系列船采用了framo系统液压管,给施工人员造成了重重困难,小李经过多次研究终于解决了该难题,船东代表报验时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科技创新,争作行业领先者

小李并不满足于被动的难题的攻关,而是不断的主动超越自己。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他先后解决了单弯、单曲立体放样管的法兰校装难题。针对三维管装配难度大,效率低的现状,他根据管子座标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出通用公式,计算出三维管的法兰转角,使其可以平放在生产平台上通过调整法兰孔位的偏角进行装配,实现空间管子平面校对,有效降低了装配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近年来,造船成本压力突显。为了进一步提高管子装配的效率,他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到新工艺的推进和实施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他负责了高效校管销的现场研制工作。传统的装配管子与搭焊法兰定位方法多为人工逐件定位,装配困难、装配精度不高及受工人操作水平影响较大,质量难以保证,且管子制作周期长。小李通过研究使用校管销装配管子,将销子伸入管内,调整法兰与管子的位置,保持管子与法兰端面垂直,一次调好法兰与管子的垂直度和回焊位;通过研究管子厚度与校管销大小的关系,满足不同规格装配管子使用;建立使用不同规格的校管销的工艺规程,形成工艺规范,并在批次制作管子时应用。法兰与管子的装配使用校管销技术替代传统的校管方式,提高校管效率和保证回焊位的尺寸准确。

三、传道授业,新人的培训

加强对班组新员工的指导,做好“传帮带”工作。小李利用工余时间进行授课,现场指导技能操作,传授经验,手把手培训,使其对于管子装配的基本技能有一个熟练的掌握。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对其进行模拟绩效,通过结成师徒关系,对员工进行言传身教,特别是在关键岗位和关键技术上的培训,使他们的技术有了很快的提高。通过新老员工搭档,保证新员工能够极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提前成长为班组生产的骨干力量,为缓解班组生产压力做出了极大贡献。

四、岗位成才,是金子终究会发光

多年的工作积淀,让小李收获满满:2009年、2011年、2012年获得广船国际船舶管系工技能竞赛第一名;先后荣获“广州市青年岗位能手”“广州市技术创新能手”“广州市技术能手”“广东省技术能手”称号;2014年被聘为“公司技能核心人才”,同年被人社部评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技术能手”;2018年获得“广州市优秀技师”称号;2019年被广船国际聘为内训师、新型学徒制企业导师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船舶管系工考评员;同时带领班组荣获“广东省优秀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

工匠素材人物事迹篇6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目前世界上潜深最深的载人潜水器,其研制难度不亚于航天工程。在这个高精尖的重大技术攻关中,有一个普通钳工技师的身影,他就是顾秋亮——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职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席装配钳工技师。

10多年来,顾秋亮带领全组成员,保质保量完成了蛟龙号总装集成、数十次水池试验和海试过程中的蛟龙号部件拆装与维护,还和科技人员一道攻关,解决了海上试验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用实际行动演绎着对祖国载人深潜事业的忠诚与热爱。

作为首席装配钳工技师,工作中面对技术难题是常有的事。而每次顾秋亮都能见招拆招,靠的就是工作四十余年来养成的“螺丝钉”精神。他爱琢磨善钻研,喜欢啃工作中的“硬骨头”。凡是交给他的活儿,他总是绞尽脑汁想着如何改进安装方法和工具,提高安装精度,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安装任务。正是凭着这股爱钻研的劲,顾秋亮在工作中练就了较强的创新和解决技术难题的技能,出色完成了各项高技术高难度高水平的工程安装调试任务。

已近花甲的顾秋亮仍坚守在科研生产第一线,为载人深潜事业不断书写我国深蓝乃至世界深蓝的奇迹默默奉献。如今,他又肩负起了新的挑战——组装4500米载人潜水器。

工匠素材人物事迹篇7

张志华:热处理技术专家,公司劳动模范,在他身上,闪耀着“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光芒。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技术水平

合理的热处理工艺离不开大量的试验分析和反复验证。为了提高产品热处理性能,公司采购了全新的先进设备。新设备投入使用后,张志华积极扎根现场,阅读近700页的全英文说明书,一一吃透了新设备结构、加工参数及操作规范,同时利用工作之余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整理细化,用于指导技术人员编程和一线职工操作。截止目前,该设备已储存80余个工艺程序,凝结了近350次的工艺试验成果。“勇于拼搏、不畏艰难”是张志华的标签。“张志华一流的技术源于他的决心和对事业的热爱与忠诚,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热处理二线班长刘银波说。

艰苦奋斗,持续突破技术瓶颈

作为热表处理中心“铸心”新长征党员突击队队长,张志华始终保持迎难而上的优良作风,近两年来,他先后主持、参与攻关项目数十项,保障了公司科研产品的顺利交付。“有张志华在,任何问题都能被解决,我们很放心。”变速箱公司线切割老师傅王凌说。

张志华锐意进取,创新改善,坚持跟踪关键产品的生产过程。在生产现场,经常会发现他与操作者不断交流讨论,优化工装夹具和工艺规程,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更好地保障了产品质量。“张志华的创新基于操作者使用的方便与安全。”杨沅武师傅这样称赞张志华。

淡泊名利,奉献航空强国事业

没有豪言壮语,张志华身上永远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坚定。十八年来,他披荆斩棘、艰苦奋斗,不言苦、不言累,将自己的全部青春热血倾洒于祖国的航发事业,多少次的咬牙负重前行,都是为了航空发动机的轰鸣声响彻云霄。矢志航发,朴实无华,这就是公司劳模张志华的真实写照,他用十八年的不懈坚守,向我们诠释了中传人动力强军、科技报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劳模风采!

工匠素材人物事迹7篇相关文章:

好教师人物事迹材料7篇

模范人物先进事迹材料7篇

感动2023人物事迹材料7篇

黄文秀人物事迹材料7篇

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优质7篇

感动2023人物事迹材料优秀7篇

和县人物事迹材料最新7篇

讲故事英雄人物事迹7篇

抗击疫情英雄人物事迹通用7篇

十大中国感动人物事迹2023作文7篇

工匠素材人物事迹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8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