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是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自己信仰和理念的真实见证,事迹的揭示能够帮助我们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以下是好文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医学主要事迹7篇,供大家参考。
医学主要事迹篇1
他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就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然而,他在18年的从医路上,却表现了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对的无限忠诚。17万次出诊,骑坏7辆摩托车该是多远的路程,这还不算前4年用双脚走过的沟沟壑壑,坑洼泥泞,而他从未收取过出诊费用。
有这样一种程序:在大医院,上班之后,要排队,挂号,还需耐心等待。
另有这样一种方式:一声呼唤,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但听摩托车声响处,便送医送药到床前。 有这样一些收费项目:挂号费,各种诊费,药费。
另有这样一些收费标准:有钱的收成本费,没钱的可欠费,贫困的可免费。
当个别医生把红包装进兜里时,他却把患者多年的欠费单付之一炬。
这一收一付之间存在多大的差距,这是衡量医德医风的标准和尺度。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付诸实践才见医者仁心。
他没忘本,他是用这种方式回报家乡。有他在是这28个村4600人的福份,而他自己的日子却过得十分清贫。进城购药花再多的钱也不心疼,而给家中缺奶吃的孩子只买最廉价的奶粉。他舍小家顾大家,仅靠种地和果树这些微薄的收入免强维持生活,却把大爱义无反顾的奉献父老乡亲,哪里有病人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还是那样有钱没钱一样治病救人。
他就是乡村医生贺景龙,一名优秀的共产员,一名医务界的榜样,一名老百姓心中的好人。
医学主要事迹篇2
xxx,男,19xx年8月17日出生。于19xx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民族学院医疗系,被分配到县人民医院从事外科临床专业工作。参加工作后以科室为家,视病人为亲人,勤奋好学,很快成长为一名业务骨干,于1997年取得外科主治医师资格。
工作中始终坚持加强政治学习,加强思想道德,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关心疾苦。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多次拒收红包礼品,想方设法解决病人的痛苦、减轻病人的负担,做到廉洁行医、文明行医。积极向组织靠拢,从一个外积极分子成长为一名中国共产预备员。
刚参加工作时,为了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曾在科室24小时值班长达两年之久,两年里,值班室就是他的家,两年里几乎接待了无数的病人,上了所有能上的手术,也给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其后的工作中始终保持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不管是酷暑严寒还是白天黑夜,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生病不适,只要病人需要或同行召唤都随叫随到,加班加点,也因此参加工作十多年来难得回家看看父母、难得回家吃个年饭,始终保持着极高的出勤率和饱满的工作热情。
医学主要事迹篇3
疫情面前彰显医学生的使命与担当 —— 来自19级康复6班的曹廷友的故事分享
2020的甲子年,疫情来势汹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蔓延到华夏大地。给本该欢庆的新年笼罩上了一层阴霾,但偏偏就有这么一群人,义无反顾、奋不顾身的前往最危险的地方,用自己的敢于担当和舍己为公的精神保卫一方平安。青春无悔,竭诚奉献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沉着和勇气走出了一条人间“最美逆行”的花路。曹廷友同学就是这样一位逆行者。
曹廷友,藏族,目前就读于2019级康复治疗技术6班。在疫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曹廷友就赶到所在乡镇表达了服务意愿并把电话和信息留下,有幸被遴选安排在卫生院医疗队开展临时医疗急救服务。同时对崇德乡公共区域进行一日三次的卫生消杀工作。疫情形势更加严峻的时候,曹廷友依然没有选择却步,而是申请加入“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转入精准防控工作。同队友做海报设计、设点布防准备,入户摸查100余人(18 户),排查异地返乡人员33人,精准掌握返乡人员信息60余条。1月30日,自觉申请调到人流量最多的崇德乡疫情防控劝返点,对过往车辆消毒 900余次、登记人员 2700余人和检测体温 2700余人次,共累计志愿服务时长880个小时。由于工作认真、表现突出,受到了小金县崇德巷人民政府和小金县县委的表彰,其事迹被崇德之窗、微小金、阿坝州电视台等媒体争相报道。2020年3月获得小金县崇德乡“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2020年度5月荣获自贡市疫情防控“最美逆行”优秀志愿者称号 。
应该是怎样的一种植根于骨髓的善良和勇敢,温柔与力量,才能让人在危险和恐惧的威胁和恐吓下不退让,支撑起疲惫的臂膀和沉重的步伐一步步地向前逼近,直至病魔被打倒,风险被消除。曹廷友同学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逆行者”的尊严,为我们所有人树立了医学生的典范。有一种信仰能使人在最冷的寒夜里也不绝望,那是医习者的尊严,它是灯塔里的光,指引着寒夜里的人方向;有一种温度能使人在最冷的寒夜里也不冰凉,那是医习者的初心,它是暖炉里的火花,温暖着寒夜里的人的心房;有一种力量能使人在最冷的寒夜里也不会被打垮,那是医习者的信念,是担负使命与责任的臂膀,面对困境时也能沉着冷静应对的勇气,是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智慧和必备技能素养,那是治愈病痛的药方,守护着寒夜里的人不受病痛伤害。其实,每个学医的人都是逆行者,医学是燃烧自己,奉献他人的事业。当下应该抓取时间,丰富自我,提升专业素养,增强应变能力。这样我们的同学将来在最美逆行的道路上才可以既照亮自己也能更好的服务于他人。
医学主要事迹篇4
姓名:严天龙
班级:第二临床医学院2017级医学检验技术班
时间:2020年2月1日-2月8日
志愿服务地点: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中和营镇格勒冲村
服务内容:参与封村疫情防控工作与疫情防控点的设置
2020年2月1日,中和营镇格勒冲村应政府要求,在出入村子的路口设置了疫情防控点,严天龙同学第一时间响应村干部的号召,参与封村进行疫情防控工作与疫情防控点的设置。
为确保站点防控的全面性,他协助村干部们将所有能进村子的道路进行封锁,机动车无法通过,设立警示牌,只留村口检查点。他在站点当值期间,由于春节期间,他所值守路口是三个村通往镇里的唯一通道,人流量大,必须对所有来往车辆都进行了严格登记,测量人员体温,24小时值守,任务十分艰巨。他兢兢业业,热情服务,做到有礼有节,并嘱咐他们出门在外需要戴口罩,向不了解的人员示范了正确佩戴口罩的方式。当时疫情宣传在基层还不普及,大部分人不以为意,所以存在很多不配合的人员,他总是会向他们宣传疫情的严重程度及封村封路的重要意义,严重时还会发生冲突,但他坚守自己的立场与职责。
每天到达站点,他都会亲手用75%的酒精对站点的用品进行消毒,作为一名医学生,他知道这样做的重要性。闲暇时,他会向当值人员宣传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及传播方式,以闲聊的方式传播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由于长时间值守,夜间温度较低,2月5日,他感冒了,但他还是认真执行着自己任务,直到2月8日,村口人流量减少,在村干部督促下,他才回家休息。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他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他志愿献身医学……”,这是他入学是的医学生誓言,现在他用行动践行这铮铮誓言。
医学主要事迹篇5
自创手势舞 为武汉加油
在全国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时期,仁智书院2018级助产学专业59班团支部、入积极分子张毅创作了手指舞《炙热阳光》,他希望用这种暖心的方式为武汉加油,为一线的抗“疫”工作者点赞,用手指舞传递爱和信念。
“每时每刻牵挂着,神州大地亿万心房,红旗飘扬的地方,有我们坚毅的目光。”网络上搜索一番后,锁定了《炙热阳光》这首暖人心的歌曲。因为没有现成的舞蹈可供模仿,于是他就从网络上找手语翻译软件,一个词一个词地学习、推敲,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地排练、修改。“翻译软件并不能精准地翻译每一个词,有的还需要上网查,找专业老师请教,但这些都不是困难。做这些工作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是兴奋的。”张毅说,整个作品的完成,用了整整一个星期。视频录制好后,又将这段视频通过微信发送给各学生组织,邀请大家一起学习、录制。
录制好的mv中,一双双灵巧的手在空中翻飞,指间流出来的爱和信念隔空传递,演绎这段手指舞的不仅有学生、老师,一些学生家长、学生的兄弟姊妹也积极参与进来。张毅说,他们这么做也是希望正如歌词中唱的那样:相信我们的后方,有一双强大的臂膀,白衣天使温暖的光芒,照进孤独的心房。希望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们加油,希望他们都能够平安归来。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与此同时,张毅作为班级的团支书,还参加了班级防疫情况排查工作,开展班级防疫的信息统计和日汇报工作,做好各类人员排查,准确无误的反馈班级防疫信息。
医学主要事迹篇6
罗xx,男,汉族,生于19xx年1月,大专文化程度,20xx年取得乡村医生资格证书,现任xx镇xx村村医,年门诊2019余人次。他四十年如一日,走村串户,默默奉献,及时解除患者病痛,被当地群众誉为健康的“保护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连续多年被新窑中心卫生院评为“年度乡村医生先进个人”。
19xx年毕业于崇信县红专学校的他怀着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向往和热爱,回到当时的xx村医疗站当了一名赤脚医生。面对恶劣的工作环境他也曾经踌躇过、彷徨过,但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他选择了坚持,他说绝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和组织的期望。为了尽快掌握医药知识和技能,他一边工作,他购买了大量的医学书籍积极自学。功夫不负有心人,19xx年他被卫校录取,经过三年的正规专业教学,应对常见病显得得心应手了许多。和许许多多扎根农村的赤脚医生一样,虽然“白手起家”,但是不断自我挑战,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不断克服困难,逐渐担当起了“乡村医生”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重任。
xx村地处山区,村民分散,全村共有居民174户,761人,最远的距离村卫生室10千米以上,谁家的人有什么病,谁家的媳妇什么时候到预产期,谁家的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何种疫苗,他的心里都有一本账。近40年来,他的足迹遍及东西村的每一个角落、每条巷道。无论刮风下雨,只要有村民疾病发作,他都以最快速度出诊,从不厌烦,每次都及时赶到,为病人进行治疗,一等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候能等到深夜,直到病人病情稳定,他还要再嘱咐几句,才放心地回家。病人为了感谢他,给他送去了家禽和鸡蛋,他也总是婉言谢绝。
近年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后,村医工作明显增多,公共卫生服务及新农合工作都要求在电脑上操作,他又从零学起,虽然困难,但多年以来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他的勤恳、热情、细心值得我们学习,他四十年如一日,默默的将青春奉献给了这篇养育他的厚土,更值得赞赏。
医学主要事迹篇7
今年42岁的张志田,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医生,宣恩县李家河镇老司城村人。
1月19日,他带着10岁的儿子从杭州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原本计划1月27日返回杭州的张志田取消了行程。
1月29日晚,张志田主动向宣恩县卫生健康局“请战”,愿意参与李家河卫生院疫情防控救治工作。1月30日早上,张志田走进卫生院,成为该院一名“编外医生”。
张志田从医20余年,主要从事放射科临床医学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张志田发挥自己优势,参与卫生院影像学报告诊断。
李家河卫生院进出口只有一个大门,医护人员和患者通道通用,张志田与卫生院商量改造,按照传染病楼两通道、三分区的标准,隔离出医护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分开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物区。同时,针对通道还改造两个小门出入住院楼,该院在卫生院大门,也专门用隔离带分开为进、出口。
该卫生院医用物资紧张,张志田便多渠道联系,为卫生院筹集捐助医用防护物资。“又捐物资,又捐技术,真的很感动。”李家河卫生院院长段万能表示。
家住来凤县大河镇大坝社区的杨铮,2020年从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外地一企业上班。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杨铮看到监测点人手不够,主动申请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服务。他每天工作12个小时,排查过往车辆,为车上人员检测体温,同时利用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指导执勤人员规范防护措施……
医学主要事迹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