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的钢琴家观后感7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优秀的观后感,帮助我更加深入地领悟电影所传达的主题和情感,通过我们写出的观后感,很多人可以发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行为动机,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下面是好文汇小编为您分享的海上的钢琴家观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海上的钢琴家观后感7篇

海上的钢琴家观后感篇1

“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一个人,一艘船,一架钢琴,一辈子的光阴,一段传奇的故事。“只要你还有个好故事,你就永远不会完蛋!”。

目前为止我在海上体验的时间很短,我总是在期盼着,最好能登上一艘游轮,在大海上航行几天,不在乎目的地,只希望可以体验在海上的感觉。一艘船孤独的航行,陌生的人群,陌生的环境,如果没有阳光和星空,四周几乎没有分别,可以学着放松,让晃动的船体带我回到婴儿时代,感受对周围的未知,对目的地的迷茫,以及每天的无所事事。也许最初几天我会到处溜达,保持亢奋和好奇的劲头儿。然而也许十天,也许二十天,当这种新鲜的感觉一天天消散,厌倦、疲惫、无聊、焦虑、愤怒、恐惧……随之而来!

1900的人生很悲催,但也很幸运!悲催是站在世人的角度,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必须和孤独长时间相处。幸运的是在我看来,他有充足的时间、空间和自己交流,船上来往的旅人,正好给了他多元化的感官体验,生活在熟悉的船上,安全的底色给了他无惧生命的力量。而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思考,也为他的演奏注入了灵魂。技巧可以被模仿和学习,但思想是自私的,是独有的,是任谁也无法夺走的!人类的伟大就在于我们开启了自主意识模式,并擅长用意识创造和体验生命。我们工作、生活、旅行、学习等等行为模式的意义是为了打开我们的'意识框架:借由看到的去思考更多看不到的;借由体验到的去创造更多可以体验的。1900不用下船,所以他从不期盼那个目的地的到来,开船的瞬间,他为同行的旅人开启一场音乐盛宴,驱散陆地带上船的雾霭。没有分别心,却更愿意在有梦想的人群中抒发自己的梦想,没有评判心,更纯粹的倾听和接受不同的信念,通过思考把感受融入灵魂,融入梦想。

三十年,生活在船上,身体可以说被禁锢在船上,可并不影响他的心灵在宇宙间翱翔。完整的人生包含了生和死,而他的完整更是完美到没有瑕疵,生于船上,死于船上,短短人生所有传奇也都在船上创造,而他的音乐,却拥有法式爱情的浪漫,英式深沉的诉说,美式激荡的呐喊……

他用意识走遍了千山万水,他用心去感受周围的一切,名利对于他的音乐执著,对于他的创造守护,卑微而肤浅。生命的意义!深奥的话题,却有着无数简单的回答,可谁也说不清哪个更为贴切……我愿意用一生去享受探索生命意义的过程,也许这也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海上的钢琴家观后感篇2

我知道那是一个我们世界之外的“世界”,闯不进也走不出,他是在云端的舞者,有着对自己理想的执着追求,所以他不是孤独的,他的内心比我们任何人都强大。同时,他也是矛盾的,他无法脱离于这个社会而独立存在,所以他选择了逃避,选择了湮灭于漫天的火光之中而得到永生的自由。

而我们,众多的人不都处在这样的矛盾和孤独中吗?但我们为什么不会像1900一样选择永生?因为,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这个“外面的世界”,清楚地看见它的混乱,却因为某一瞬间体验到的那些温情,那些无以伦比的美好,而心甘情愿地忍受着它所给予的伤害。我们勤恳、踏实,我们从坚硬和纯白开始,学会圆滑,学会世故,最后就是现在这般丢掉了个性,只能在无数的经典中得到共鸣,借助艺术寻找同感。

进而敬畏,理解!

目送他一步一步,轻轻踏上云端……

好的电影里总是会有好的音乐作为背景,收藏了片中的几支曲子,《playinglove》是1900留下的唯一首曲子,那个时候、那个女孩,还有1900那一刻的陶醉,与一个叫“爱情”的词语有关。差一点,1900为了这个女孩踏上陆地,可惜的是最后踏上陆地的还是只有那张刻有《playinglove》的碟片。

还有片尾1900那段经典的台词,共享:

偌大的城市,绵延无尽。

并非是我眼见的让我停住了脚步,

而是我所看不见的。你能明白吗?

拿钢琴来说。

键盘有始亦有终。

你确切地知道88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

它们并不是无限的,而你,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

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付。

而你现在让我走过跳板,走到城市里,

等着我的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键盘。

我又怎能在这样的键盘上弹奏呢?

那是上帝的键盘啊!

你看到那数不清的街道吗?

如何只选择其中一条去走?

一个共渡一生的女人,一幢属于自己的屋子,一种生与死的方式~~~~

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一想到这个,难道不会害怕、会崩溃吗?

我在这艘船上出生。

世事千变万化,然这艘船每次只载20__人。

这里有着希望,但仅在船头和船尾之间。

你可以在有限的钢琴上奏出你的欢欣快乐。

我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陆地?

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

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

我永远无法走下这艘船,

这样的话,我宁可舍弃我的生命。

毕竟,我从来没有为任何人存在过,不是么?

海上的钢琴家观后感篇3

“伟大的弗吉尼亚号孕育出了这个不可一世的天才钢琴师,决定下岸的时候,他的心是坚定无比的。可真正看到了那一刻,他却退缩了。城市中各种各样的琳琅满目,令他畏惧、退缩,只想等待在自己那有限的天地里。船已破败不堪,只有他仍然坚守着,最终与它一起,走向灭亡。

或许正是这样,每个人,这一生,都有自己下不了的船。

再见了,我的钢琴师。

你走了。

而我,此生未完……”

我是想说,你为啥下不了船,你拿的是毛宁老师的旧船票,登不上别的客船啊?哈哈。

?海上钢琴师》大约是我在初二时候看的电影,它和《天堂电影院》、《密西西比里的美丽传说》并称为托纳多雷时空三部曲,是每一个影迷必看的电影系列。那时候看这三部曲真的是迷迷糊糊,懂了什么,好像又不懂是个什么,唯一理解的是《密西西比里的美丽传说》,毕竟处于青春期看青春期视角的电影。

当年看《海上钢琴师》的时候,这是一部有点点奇幻色彩的故事,一个弃婴在船上成长为一个钢琴大师1900,虽然是个神奇的人,但他有他的烦恼,面对心爱的人却不能和她去新大陆,面对身负名气却有未知的赞赏与挑衅,当他可以开始新的生活时,却选择回到原来的那条船,和他共存亡。

属于1900的欢乐时光。

在狂风暴雨中,摇摆不定的船舱大厅内,1900淡定的弹着琴,而影片的斗琴桥段也十分经典,周杰伦的《不能说的秘密》还有致敬过,一根烟,一个带假发的贵妇,整段戏份酣畅淋漓。

大海是蓝色的,蓝色代表着孤独,没错,1900就是孤独的,他对于情感的理解只停留在他的养父、朋友、恋人,他的情感是不完整的,所以他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但就是因为这份孤独和不完整造就了他敏锐的艺术天赋,所以沉浸在钢琴的世界里时,影片采用了暖色调,那时的1900是快乐的。

大雨哗啦啦。

对于最后是否下船,我的朋友是希望他有新的生活的,但我却是相反意见,原因是“不习惯”。1900看惯了大海和一波波带着希望和欢乐的乘客驶向新的生活,当他比赛之后,再看到城市支起的烟囱,他看到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物欲横流的世界,他为了保持他的纯粹,宁可把自己的天赋绑在船上共存亡,也不愿去寻找他的爱人。有人说这样的结局未免太不圆满,如果1900真的要圆满他随时都有机会下船找他的恋人,然后电影结束,但就是这样的残忍才让我们看到了与众不同的1900,他的那份潇洒和纯真。

1900准备下船。

我不想进行太多的说教,什么在俗世要洁身自好之类的,我只想说每个人都有追求,为了自己心里的那点东西,你可以不像1900那样狠心去割舍一切,但你是否有原则的,为自己的内心留一片净土,不妥协。

海上的钢琴家观后感篇4

这部电影闻名已久,一部非常棒的电影,评分很高,推荐的人也多,只是自己一直没有观看的欲望,今天突发奇想利用午休的时间看一看,到底这部电影好在何处,令那么多人喜爱。

?海上钢琴师》主要讲述了一位从船上出生的小孩,被他母亲遗弃,后来被一个火炉工给收养,但从小表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对钢琴能够自学成才。记得主角那时候才7—8岁,第一次弹钢琴,便将头等舱的乘客和船上的船员给震惊了,从此这艘从欧洲到美国来往的豪华游轮上多了一位钢琴师—称为海上钢琴师。因为是被人收养的,而且时间很特别,最后被取名为1900,后面也一直被当做称呼。主角就这么一直在船上生活中,从出生在船上,一直到他声明卓著,这期间他从未下过船,唯一的一次,已经做好准备下船,最终半途而废,就差半个船梯,就下去了,但致死也未下船。一直到船被炸毁那一刻,他仍然坚持不下船,认为自己属于这条船,只有这艘船上,弹奏着钢琴,自己就有活着的意义。在自己看来,主角确实属于这艘船,他的音乐也只能那里表达出来,如果上了岸,也许会变成另外一个样子。如同在最后,他自己所??

在这艘船上,只有船头到船尾的距离,是有限的,但是下到一半的船梯,他看见了那座城市不断地向远处伸延,包含一切,除了尽头,无数的街道,每个街道又有多个道路,我看不见尽头,我知道哪里是尽头,但是不知道。

钢琴有有限的键,只要自己可以创作,可以有无限的音乐。

这部电影一个琴技决斗的片段,令自己热血沸腾。随着主角一直在这艘豪华游轮上,在一次又一次的演出,琴技被无数人称赞和吹捧,名声斐然。这时候有个爵士乐的创始人,听到主角的名声后,当做媒体面前表示很不屑,一个从不下船的钢琴师,会有多高的弹琴水平,这个仁兄不惜在媒体面前大肆宣传,口出狂言,要上船挑战主角,将其按在地上摩擦。他们的琴技切磋,在自己看来,是最震撼的一个片段,20分钟的钢琴表演,令自己沉醉其中。可能自己对钢琴了解太浅了,在主角第三首曲子弹奏之时,自己同电影中听众一样,被它深深地吸引,音乐的魅力如此之大,此时此刻也希望时间永远停止,这一幕即将载入史册。

在我看来上天给了他音乐天赋,也给了他胆怯的心,不愿尝试下船,也许他再次见到那个女孩,就会大胆地上岸了,最终会过得很好,可惜是假定。有点像《肖申克的救赎》,在监狱里是没有自由,出去了,心飞出去了就是自由,对1900而言,在船上是自由的,上了岸反而会是监狱。与好朋友聊完人生最后一次,他乐观地对待接下来的炸船,感觉很平常,就像一次告别而已,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继续这段人生,唯一犯愁的是能不能继续弹钢琴罢了。

海上的钢琴家观后感篇5

我觉得《海上钢琴师》真的是一部好电影,但是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这个时候他在电影院放,以前为啥不放呢?被禁?为啥啊?这样的片子,又有什么理由被禁呢?

不用纠结这些,还是多关注影片吧。挺好的故事,当然了,我作为一个外行人,首先看的肯定是剧情。说到剧情,我特别佩服这个片子的编剧、导演。佩服编剧,是他把故事设定的特别完美,从一个官方都不承认的人的历程,从被人捡到,到取名,到天赋被发现,弹琴,中间还有爱情,这样的故事。

佩服导演,是这样的故事,他用了两个视觉的感觉。一个是从1900这位伟大的钢琴师的角度来经历这一切;另一个视觉就是寻找钢琴师的小号手,姑且叫肖恩吧,因为他的小号是肖恩牌的,他真实的姓名我还真记不住。

看到最后,钢琴师还是选择留在即将炸毁的船上,我觉得整个片子就提升了。反正我看到那儿,特别感动。那个船,可以理解为是钢琴师的故乡、故国,毕竟从他的时间跨度来说,肯定是经历了一战二战的嘛,不管这个故乡是多么颠沛流离,不管官方是否承认他,他眷恋这个故乡,愿意与之共存亡。他站在下面,肖恩站在台阶上,位置略高,他仰着头,描述他缺胳膊短腿去见上帝的时候,真的特别感人,有种哀而不伤的惆怅,看得我内心唏嘘不已……

故事当中可能最有意思是那种含蓄、没有结果的爱情。但是我觉得,这段爱情,只是男主角蓬勃的感情世界的一次外露而已。在我看来,他其实一直都有丰富的感情,他总是如同旁观者一样,看着船上的人。并且通过对这些人的观察,来编写曲子,宣泄他的感情。终于,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群中,他看到了一个干净、纯洁、单纯的姑娘,他心动了。就有了这部电影比较高潮的一件事,他曾经想过要离开这艘船——当然我把这艘船理解为主角的故乡、家国。

我最喜欢的肯定不是主角和爵士乐的大咖茬琴那一段,那肯定是电影最大的高潮,钢琴演奏最精彩,但是我不懂音乐,没太在意这些音乐、弹奏这些。在乎的是主角恬淡,无招胜有招的,这个金庸的令狐冲已经很极致了,我就不多说了。

我最喜欢的关于弹琴、音乐方面的片段,肯定是主角带着肖恩在颠簸的船上,钢琴的滑轮被打开,他们随着钢琴的滑动弹琴,就像是一首冰上舞蹈的钢琴曲,像极了奔放的青春,自由的青春。在撞开了船长的寝室门时,都是那么轻松、自然、又让人有种青春恶作剧的快乐。

看完了,我都要感叹:我啥时候能写出这样的剧本,能有这么缜密的故事情节,从朴素的情节里凸显出不同人看有不同体会、感悟的“故事”呢?也许还是来生吧,今生就好好修炼吧。

传承“榜样”精神履践致远

3月22日,《榜样5》专题节目在央视播出,反映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典型事迹。节目讲述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榜样”们在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他们是敢与死神较量的军医、是冲在一线的“白衣战士”、是筑起坚强防线的基层工作者、是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中国速度”的创造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

在党的百年征程中,涌现出无数先锋模范、感人事迹,这些先锋模范鲜活的故事,作为“明灯”照亮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其实,榜样离生活并不远,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在抗疫期间,榜样们舍小家为大家,坚守社区防控“主阵地”。有带病坚持工作,忘我敬业奉献的社区书记杜云;有因为放不下疫情防控工作,导致左耳近乎失聪的达娃仓决;有义务送医护人员下班的“生命的摆渡人”汪勇……为什么他们能承受苦难而不言?因为背后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安危冷暖,他们就像是一座座精神丰碑,凝聚着为民宗旨,象征着无悔初心,他们践行初心理想,亦是星瀚流光。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每当中国出现大灾大难之时,总会有无数中华儿女情牵一线、火速支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踊跃捐款捐物、供应爱心果蔬,各地医疗力量从四面八方向湖北集结。这是深植于中华民族血脉的同胞情义,是守望相助的人民面对无情病毒书写的人间温暖。张西京说:“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人,必须做到惜时如金”,作为共产党员,这句话承载了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摆在首位的使命,用行动印证了一名党员的初心。我们不仅要学习他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精神,也要弘扬冲锋在前的坚强精神,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激励自己为党的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抗疫你我同在】

观看了《榜样5》,我受益匪浅。

二零二零新年向我们走来,我早早地就已经把寒假计划都安排好了。可是,就在这时,一场无硝烟的战争突然来袭,把寒假计划全都给打乱了。

这个战争的起因是由一个摸不着、看不到的可怕病毒引起,这个病毒的名字就是新型冠状病毒。这些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身上,主要是靠呼吸道飞沫传播。这个病毒导致了许多人死亡,就在这时,“白衣天使”出现了。他们每天的工作强度都很大,从接诊病人判别是否发热、到详细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做相应检查、分类处理、跟踪调查、回访等,一系列工作做下来,都要十分细致,不能有丝毫疏漏。有的几天几夜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没睡觉,有的甚至自己被感染上病毒。他们和你我一样,他们也是父母儿女。穿上防护服,他们冲在抗疫一线,为我们苦战,与病毒厮杀。他们说:“我们不愿意当英雄但绝不当逃兵。”所以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我想对他们诚恳地说:“谢谢你们,你们永远都是我们心中的天使。”

那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呢?疫情当前,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自觉待在家,不串门,不聚餐,不给病毒任何传染的机会。这也是不给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战场最前线的白衣天使们添乱,不让他们的辛苦白费。最美的逆行者,我们等你们平安回家!

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让病毒乘虚而入到我们身体内,那就一定要戴口罩、勤洗手、不吃野生动物。在家自我隔离期间,和家人们一起多锻炼增强免疫力,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这是我们的坚守。我相信还有很多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坚守着,打赢这场全民战役。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毁坏人类的健康,白衣天使谨记健康所系,生命之托的誓言,在防疫前线赴汤蹈火、驱散病魔,有你们,相信真正意义上的春天也将来临。在这,我要为无私奉献的白衣天使们致敬!加油中国!

?疫情之下,人间有爱】

观看了《榜样5》专题节目,我们受益匪浅。

时间就像那无情的流水,转眼间庚子鼠年来临了。本该是举国上下阖家欢乐的时刻,然而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感染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打响了。疫情之下,人间有爱。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涌现出无数无私奉献、临危不惧的英雄,值得我们骄傲与自豪。

春晚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节目是《爱是桥梁》,尽管这个节目的准备时间很仓促,都没有赶上正规的彩排。正因为时间的紧迫,才更展现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决心。在镜头里,当我们看见记者采访一位女护士时,她说,虽然自己也会担心和惶恐,但是穿上白大褂,就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是啊,当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着年夜饭,并看着春晚时,一群白衣天使放弃与家人的团聚,除夕夜晚赶到武汉,他们走近病患身边,与新型冠状病毒作着顽强的斗争。

为了防控疫情,全民皆休。他曾建议说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84岁的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他就是钟南山教授。为了遏止病情的蔓延,钟南山院士总是忙忙碌碌。当提到武汉时,他坚定的说,武汉是一个英雄的城市,这让我为之震撼。在疫情面前,不只终南山教授,还有更多人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有公安,有军队与医护人员,他们不分白天黑夜来保护我们的安全与健康。是他们的无私奉献,默默付出,让我们感到灾难并没有那么可怕。同时,各行各业也行动起来了,有的加班加点,有的捐款捐物,有的站岗执勤,有的运输物资。在我们为这些英雄点赞的同时,我们也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勤洗手,少出门,出门戴口罩,尽量少去人多的地方,注意饮食。我相信,我们可以打赢这场战斗。

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就没有翻不过的山,过不去的坎。我相信,在无数英雄的共同努力下,疫情能早日得到控制。

近日央视热播的《榜样5》,节目诠释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虽说是新的一年有新的气象,但是这个新年却因新型冠状病毒的到来令我们紧张无比。

从电视里面我知道了,是因为人类的自私,让野生动物蝙蝠出现在了餐桌上,才会造成蝙蝠身上携带的病毒,在人类之间爆发。这次的疫情让我们明白大自然的任何生物都值得被敬畏,我们绝对不能再食用野生动物了!

虽然病毒的爆发让我们看到了某些黑心商人的可耻行径,但是更多的是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大家互帮互助的精神,我在电视上看到某某地区的一名初中数学老师,在疫情期间刚好被评为市级模范班主任,国家给他上千元的奖励,他毫不犹豫的全部用微信转账的方式捐给了一线。疫情爆发地武汉封城隔离,山东的农民运去大批的蔬菜,支援疫区,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在这个紧张万分的疫情期间,白衣天使们不辞艰辛,不分昼夜的在一线辛勤工作着,他们无怨无悔。在重症患者的面前,他们微笑着、安慰着说:“不要放弃,要相信我们,相信国家,相信你自己,一定能够康复!”他们的话语让无数个病人从绝望变得有活下去的希望。在面对着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巨大风险下,他们还是坚持着自己的工作:“我们是医护人员,我们的任务就是治好病人。”我从来没有发现,原来当医生也是有危险的。许多的医生、护士们舍小家为大家,和家人一隔离就是一两个月,有的医生护士因为离家太久,回家后,自己年幼的的孩子都认不出他来,是他们依然不后悔,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精神啊!

我只是一名学生,我无法为抗击病毒做出什么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只要听从祖国的安排,待在家里,勤洗手,勤消毒,保持好个人与环境卫生,保证自己不被感染,就是对抗击疫情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付出,大家尽好自己的责任,战胜新型冠状病毒指日可待!

?可敬的白衣天使妈妈】

观看了《榜样5》,我有很深地体会和感悟。

白衣天使是顶风而上的逆行者,是冲锋陷阵的战士,是博爱仁厚的英雄,他们无私无畏,只为人民。

——题记

2020年开年之际,发生了一场影响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新冠肺炎疫情,这次疫情可以说是2003年非典之后最可怕的一次。

疫情爆发之时,全国像被按下了暂停键,没有了川流不息的人群,不见了沿街叫卖的商贩,一家一户都大门紧闭,清冷异常。可就在这看似冷漠的背后,却掩藏着无数温暖和感动!在危难面前总有那么一群人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挺立在疫情的第一线——那就是伟大的白衣天使们!

我的妈妈也是这样一名白衣天使!

疫情期间,我的妈妈始终坚守在医院,一但接到任务就需要到隔离点工作——对隔离者采集咽试纸。一开始,我对妈妈的工作并不了解,妈妈告诉我:采集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这是判断疑似患者是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重要途径。每一例疑似患者的确诊,依据的都是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负责采集的人员因为要直接接触对方身体,往往面临着很大的感染风险。在采集过程中,医生要引导采样对象脱下口罩,并快速从对方口中取得标本,再将拭子放进试管内,剪断多余部分,盖好瓶盖摇晃数次放入密封袋……整个过程不足1分钟。每一次采样,医生的动作都谨慎而又迅速。出于安全考虑,他们每采集一份样本,便要进行一次消毒。取样平均用时1分钟,消毒平均用时2分钟。听了妈妈的话,我每天都在为妈妈担心,这是多么危险的事啊!可是,妈妈总是笑着对我说:“没事,孩子,不用担心。我们每次出任务都会做好层层防护,穿戴好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和口罩等等。我会保护好自己的!”

疫情期间,全国人民都响应主席的号召:乖乖在家不出门,一听说哪里发现新的一例疫情,就怕得要命。现在我才知道,我们之所以可以安心待在家里,是因为有这些像妈妈一样伟大的医务工作者在为默默地为我们保驾护航!

我为这些白衣天使致敬!谢谢他们守住了我们的平安!

海上的钢琴家观后感篇6

一九零零出生在船上,也从来没有下过船,虽然它有无数个时机可以如许做。直到末了这艘服役的老船即将用六吨半的炸药被炸掉时,他也没有选择下船,虽然max实验过劝说。“整座城市那么大,一眼忘不了尽头。无量无尽,贫苦你告诉我,它的尽头在哪里?

海上钢琴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其实似乎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可能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总爱问一篇文章或者一个故事有什么教育意义或者什么道理,而这部影片看完之后的混沌感让我彻底有点崩溃,崩溃的不仅是我的思想,还有对传统教育的信任危机。好的作品就是“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全无”那样的绝笔,电影《海上钢琴师》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其实,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需要封闭和退守的天地,就如钢琴师的世界“船、钢琴”每一个人都离不开自己的习惯,而且对制度和习惯产生着无限的依赖甚至与之共生死,如钢琴师一样与大船同归于尽。

钢琴师喜欢船,喜欢摇摆和漂浮的大陆,喜欢那些匆匆的过客从眼前走过,因为他已经彻底的习惯了,已经与船和钢琴融为了一体,一旦离开哪里,他会感觉到陆地在摇晃和颤抖,习惯了动荡,是不是也就拒绝和厌恶和平和宁静呢?

喜欢看别人实现梦想的人生匆匆来去,喜欢自己在钢琴前独唱主角,这种喜欢是不是也说明了一个人思维定式对人生观简直观的禁锢?一个不能适应环境变化、不能随环境变化而改变自己角色的人注定与那个时代一起消亡,这是社会的也是自然的生存法则,那么钢琴师的结局是不是一种历史时代消亡的寓意?钢琴师是依赖那个时代还是被那个时代抛弃了?只知道他的故事变成了另一个朋友的传说!

钢琴师是喜欢自由的,喜欢自由的弹奏自己的钢琴,喜欢自己的生活表达方式,喜欢船上那种世外桃源的自由和恬淡,可是世外桃源毕竟是世外桃源,这是不是导演心目中的理想世界?抑或是对战争世界的一种逃避心态?因为片中,小号手离开船之后,像钢琴师那样说了“让战争滚蛋!”的台词,可惜没有钢琴师的气势。

钢琴师代表的是一种童真和纯洁?代表的是人类对大同世界的向往?代表的是对人类繁文缛节的不屑?还是代表人类对自身无穷无尽的欲望的恐惧?当钢琴师站在舷梯上犹豫不决的时候,面对尘烟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钢琴师终于下定决心从此不再离开自己漂浮的世界。

1900有着惊世骇俗的才华,但也有着另人难以想像的孤单,仿佛他的世界仅有他一个人。也许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就算被世人遗忘,但只要自己觉得美好就是值得的。

海上的钢琴家观后感篇7

作为一个文采平平的不文艺青年,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一部意大利经典的文艺片,关于选择,关于坚持,关于钢琴,不同的定义不同的思考,就像整部电影一样或许都是无解……

电影以第三人称讲述了一个名叫1900的钢琴师在一艘大船上从生到死的故事,他没有父母没有姓氏没有身份,被人收养取名为1900,在船上逐渐长大,直到一天,他无师自通弹出绝妙的钢琴曲,无数人慕名而来听他弹琴,但他一生从未涉足陆地,直到最后与船一起毁灭。

仔细回忆起电影的一幕幕,开头的小1900跟工人们一起生活,老丹尼教他认字读报,告诉他妈妈是一种马;他穿梭在游轮的每个角落,钻进厨房偷蛋糕被发现拍到船长脸上;他第一次偷偷跑到钢琴前面演奏引来了众人的围观,在船长的责备中说了一句“去他的规定”;他在狂风暴雨中随着钢琴“起舞”;到最后船要被炸时,在一片废墟狼藉之中他已是中年模样,对max说着,他无法舍弃这艘船,幸好,他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从生到死,他像是完成了对这艘船的使命一般坦荡。

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们看,但在看完整部电影之后你会发现1900的选择是那么自然而然,你不会觉得它是一个悲剧,这反而更让人悲伤。多么不愿意他离开,但又多么不忍心他不离开,也是无解。

关于他最后的选择,我想我是能够理解的,只有在这艘船上的1900才是真正的1900,自顾自的的创作,自在的生活,弹琴给无数人听,也听他们的故事,根据收音机了解世界各地的节奏,他是一个极致的浪漫主义者,自由不羁又落寞孤独,88个琴键在他面前有着无限可能。然而,站在舷梯上看到的无穷无尽的城市街道却让他不知所措,或许就像他说的,陆地是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陆地上的生活是他无法应付的。1900从小生活在这艘船上,习惯了把海洋当成我们的陆地,习惯了简单纯粹的生活,所以他说“太多的选择,太复杂的判断,精神会崩溃的”,或许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也会未知的世界感到害怕和恐惧。

“我想陆地上的人浪费了很多时间去思考为什么,虚度了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将至,所以人们不停的到处游走,去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春的地方。我并不羡慕。”1900见过无数来自陆地上的风尘仆仆的人们,他们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奔波,或开心或失意,然而1990终究发现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所以他选择一生坚守这座“孤岛”。现实中很多人忙碌半生却始终郁郁不得欢,因为太多人做不到在众多选择中坚定的选择一种,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不知道哪一天会满足,在各种繁忙喧嚣中迷失了自我。我想这也是电影能够带给我们的思考,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但也不要迷失前进的方向,坚守自己内心的一片孤岛。

人生下来,本就一无所有,到最后离开,也一样,无比纯净。

海上的钢琴家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

巴金的秋的读后感模板7篇

夏洛的网的读后感最新7篇

《英雄》的读后感7篇

《地球的故事》读后感7篇

傅雷的读后感7篇

药的读后感600字作文优质7篇

大肚狼的读后感7篇

雨的感想读后感参考7篇

《夏洛的网》600字读后感7篇

好的教育读后感7篇

海上的钢琴家观后感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