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写读后感,逐渐明白了书籍中情感的表达技巧和方法,写读后感能够帮助我们记住书中的经典语句和重要情节,好文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学历史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学历史读后感篇1
在上个学期该放寒假的时候,杨老师带着几个同学去了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里借了书,这些书的名字就叫做《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老师拿了两种,一种写的.是唐五代,另一种写的是隋唐。我拿的是唐五代。
我觉得《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这套书非常好看。作者用巧妙的语言讲了许多历史,让历史不枯燥了,并且让我们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我看完了唐五代,就跟李子木换了书,看隋唐了。
隋唐给我的印象很深。读完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许多隋唐时的英雄,如:秦琼、尉迟恭、程咬金、李世民、房玄龄等······还让我知道了许多恶人,如:嫉妒心强的独孤后、狡猾奸诈的杨广······
让我印象很深的是《新年的突袭》这一篇。这个故事讲了:隋朝大军一直想渡过长江去攻打陈军,可是一直找不到时机。隋朝有一名大将叫做贺弼若。他趁着过年的时候,带着隋军悄悄地渡了江,去攻打陈军。虽然陈朝人听见有整军上马的声音,却懒得去查个究竟。就这样隋军就轻而易举得拿下了采石。
之后,杨广和杨素一起陷害了杨勇,使杨广当上了太子。到了五百零四年的时候,隋文帝(也就是杨坚)得了重病,不久后又得知杨勇是被陷害的,准备废掉杨广。杨广得知后就把文帝杀害了,杨广登上了王位。之后,人民们不满杨广的残暴,纷纷起义,最后杨广被令狐行达用他的丝巾把他杀死了。之后,李渊得到了王位建立了唐朝。
这本书非常好看,你一定要看哦!
学历史读后感篇2
?中国大历史》是历史学家黄仁宇体现其“大历史观”的一部专著,它旁引了不少研究内容,分析中国历朝发展的问题,从欧洲的历史,以至经济学都有利用。
读完这《中国大历史》,便可感觉,作者写的历史,自始至终都在问着这样的一个问题:缘何中国的文明未能发展出上资本主义?求解这个问题,作者的关注点集中在财税制度上面。
依着这样的思路,从作者的叙述中,隐约可以看出,作者将中国的几千年发展历史分为了三段:第一段是中央集权、官僚体系、意识形态逐渐形成的时期,从商周发端,到秦汉;隋唐第二段是从城市商业和国际(边境)贸易中产生了商业社会的种子,但这种子在官僚体系、自耕农经济和意识形态面前,只是发展出了服务于宫廷地主玩乐所需的奢侈品生产与商业,这一段从宋元到明清,中间从王安石变法到张居正变法,似有着搞“数目字管理”的意向,但数目字管理的条件仍未具备,变法必然失败;第三段是清末受到外来侵略与冲击,开始寻找强国的途径,从清末的洋务自强运动到维新变法、立宪改革,再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革命,直到改革开放,这一波一波的革命终于推翻了封建帝制,也创造了“一个新的高层机构”和“一个新的低层机构”。而“现在中国当前的任务,则是在高层机构和低层机构间敷设有制度性的联系(institutionallinks)才能从上至下,能够以经济及法治的方法管理,脱离官僚政治的垄断。”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读书笔记整理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学历史读后感篇3
读完这本书,我大概了解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余年时间里,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压迫和反压迫的历史事件,它们如实地记载了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实地记载了革命和进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殊死较量;如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最终胜利的辉煌历史。
1840年,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这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些条约给中国人带来了野蛮和屈辱。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勿忘过去,面向未来!用我们的勤勉与奋斗去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
这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尽管有一些民族败类,但是清政府和广大爱国官兵也进行了一些英勇的战斗,涌现出像林则徐、邓廷桢、裕谦、海龄、关天培、陈化成等大批爱国将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也出现了前仆后继抗争的壮烈场面;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材无所畏惧,领导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威镇敌胆,爱国海军在马尾海战中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英勇战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邓士昌、林永升、刘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职,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各地民众自发抗日,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爱国抗争精神。
除了清政府及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尤其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出现了大量的反洋教斗争。
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在打击中国封建统治的同时,还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国殖民化的企图。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19__年爆发的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为捍卫民族独立而展开的反帝爱国运动。虽然它失败了,但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使帝国主义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不可征服性。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这是中国人民的一部探索史。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运动,又有新生阶级代表,既有地方大员,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先进的中国人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清政府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在历经浩劫后,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批务实且有政治经验的权力重臣,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倡导富国强兵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尽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剧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甲午战争后又兴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可最终还是失败了。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不能救中国。此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__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1919年中华民族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以后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中国人民找到了探索的正确方向,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并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历史已经证明也永远昭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和进取的人民,中国必将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勿忘过去,面向未来!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国永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学历史读后感篇4
最近我读了一套很有趣的历史书,它的名字叫《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这套书讲述了中国上至夏朝下至中华民国的历史故事。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吧!
这本书我认为写得最形象的人物是商鞅,他干的`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变法时候“立木为信”的事情。
话说那时社会非常不安定,忧国忧民的商鞅就打算变法。一天,他派人往在城头上放了一根圆木,并召集老百姓站在一个坡顶上,他大喊:“现在,我在这里立了一个木头,只要有人把这根木头搬到城的另一头,我就赏金一两!”受够了官府欺骗的老百姓们当然不信,他们在城下议论纷纷:“嘿!伙计,你信吗?”“这怎么可能!算了吧,反正是假的!”“要是他真给这么多金子,那我家的大花猪就有六条腿!”“我居然有一点儿相信!”商鞅见大家都不怎么相信,又补充道:“一两不够,那就十两金子!”“我愿意!”一个声音传到了众人的耳朵里,“我来做!”“嘿,朋友,你疯了,这样的话你也信?别!”“俺娘病了没有钱治,我也是无能为力了。”于是那个人便把这根木头搬到了另外一边,商鞅便痛快的把十两金子给了那人,不料那人却说:“大人,我只要五两就够了,多了也无用。”可是商鞅却说,“不,我说十两就十两,绝不缺斤少两,我要守诚信。”那个人以及老百姓都拍手叫好儿,一个诚信的念头也已经种在了老百姓的心中。
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商鞅是一个守诚信的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依然要守诚信,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最后,我也推荐大家读一读《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这本有趣的书。
学历史读后感篇5
科学技术人类文明进步的功臣!
无边无际宇宙,美丽而神秘的地球,以及那些目前为止人类尚不足以弄明白的事物总是像磁铁般地吸引着有着强烈好奇心的人们。无论是年少的还是年长的。人们总是去不断的学习,为的是能更好地了解我们周围的各种事物。身为二十一世纪新的少年,我们有责任也更有义务去学习,了解,研究我们所处的环境。所以,我拿出了这本百科全书。
打开这本百科全书,就如同踏上了惊奇的旅程,开始探索我们周围的奥秘。遨游在太空之中,发现各星球上不可思议的环境;深入皮肤之下,了解人体运转的各种原理;进入美丽的地球,去发现它鲜为人知的传奇;游进历史的长河,一起去寻找它神奇的秘密......不管你抓住那个知识深入阅读下去,或是从头到尾通篇读完,都会从中受益匪浅。
首先,我知道了宇宙的各种奥秘。在它诞生的第一秒钟里,便从比原子还要小急速膨胀为太阳系的一千倍之大,接着继续扩大着,直到现在,我才知道,所有从遥远的星系传来的光要花上一百二十多亿年才能够到达地球。这使我不得不想到:宇宙广大无边,会不会只有我们人类一种智慧的生物呢?这个问题是我一直很好奇的,今天读了这本百科全书,书上已经有了明确的答复:地球是目前已知可以繁衍生命的地方,但科学家们相信如果有液态水,并温度适宜,其他星球也会存在生命。那我们现在究竟在宇宙的什么部位呢,以前只听说过在银河系中,但我仍然不确定所处的具体星系。阅读此书后,我知道我们所在的星系叫做太阳系,它是宇宙中十亿多个星系的其中一个,包含着太阳、八颗行星、一百多颗卫星以及无数的彗星、小行星。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央,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太阳引力使其他星体都围绕着它运行。有些同学似乎觉得太阳系很大,但和宇宙比起来,简直是微乎其微,显得如此的渺小,想想我们人类,为了一点点利益都会抢、抢,相对于太阳系、宇宙来说,我们似乎是空中的一粒尘埃,又何必去计较今天与明天的得失呢。
然后,我了解到了关于我们家园地球的各种知识。在四十五亿年前,地球在气体和星云尘埃中诞生,它的地核其实与太阳表面一样炽热,你可能不相信吧,你每天其实都在转动,只是你没有感觉到而已,因为地球以每小时一千六百公里的速度不停的在自转。而在三十五亿年前地球上有了生命细胞,紧接着在五点四亿年前,生命开始了大爆发,寒武纪来临了。在之后,生命越来越发达,动物也越来越多,最后有了我们人类。这使我联想到:生命究竟来自那儿,生命又是多么的奇妙,很多生物从出现到灭绝,其它生物又从没有到新生,出现了一个个生命的轮回。可能你会认为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很多。其实从表面上看,向日葵和鲨鱼似乎没有什么共同之处,但其实所有的生物都具有一些相同的特征,都需要能量才能生存,都具有生命周期,它们都能繁殖。但我们从大的方面来看:如果没有了地球,一切生物都不会出现,更没有多彩的世界,所以,地球是多么的伟大啊,所以,我们应该要珍惜,不要再去无休止的破坏它了。
最后,我们来看看人类创造出的技术。可以说科学技术改变了地球上的一切,从公元前七千年的钻木取火,到现在的天然气;从古代靠行走这种单一的交通工具,到现在的汽车、轮船、飞机、轻轨。从战国时期快马加鞭的送信传递信息,到现在的电子邮件瞬间发送;从远古时代人类生病是的自生自灭,到现在的医学技术高度发达......技术更新了一次又一次,使我们不得不为此而惊叹!不得不为我们人类的有这么多伟大而又神奇的科学家而自豪。
总之,科学是探索未来、创造未来的,它培养人们宏伟的胸襟,宽阔的眼界,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胆识;它培养我们不畏艰险、不怕挫折、一往直前地追求真理的大无畏勇气;科学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它同一切投把取巧、自私自利的行径格格不入,它陶冶人们高尚的情操,培养人们的献身精神。
学历史读后感篇6
有幸,我读到《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本讲述党史的普及读物,这使我能够重温这个党的九十年来的风雨历程,使我能够重新认识我所处的这个党,并使得有一种难得的厚重向上力量又一次充盈在我的体内。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个标题很让人好奇。因为写这本书的人本身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人,一名研究党史的专家。正所谓“医难自治,人难自知”,这样直白的设问,显然不符合中国人自古以来谦虚有礼的脾气秉性,有一些自卖自夸之嫌。
这本书的作者、中央党校党史部副主任谢春涛说,世界上几百个政党中,除中国共产党外,建党时间长达90年、连续执政超过60年的政党已经找不到了。为什么这样一个“年龄”已经很大的政党能依然保持生机和活力?总结原因有四:第一,中共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党,包括成功的经验,也包括错误的经验。特别是总结错误的经验会带来更大进步。邓小平就是总结“文革”的负面经验才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的。第二,中共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党。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主要学习苏联;改革开放以来,中共更多学习西方,包括市场经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公务员制度等,股票、基金也是从发达国家学习而来。正是通过这样的学习,中共增强了执政能力。
第三,中共有着强大的凝聚力。通过吸收先进分子入党、保持党员先进性、高举爱国旗帜、注重解决民生问题等,中共有能力把各阶层民众凝聚在一起。第四,中共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重视思想理论建设、严格的组织纪律、党管干部原则和单一制国家结构,使中共有绝对领导力。谢春涛举例说,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中央要求很多省份对口支援灾区,这在联邦制国家不可能办到。
在我看来,中国共产党这90年来的成功,是不是可以用孙子的“道、天、地、将、法”五个字来概括。
所谓道,就是指人心相背。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一对双生子,那就是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兄弟二人所选择的道路完全不同,一个选择的是资本主义道路,另一个选择了共产主义道路。选择资本主义道路的中国国民党,以“三民主义”为纲领,但无法摆脱大官僚大买办大地主阶层的束缚,无法实行彻底的土地革命,以至于不能赢得最广大的底层百姓的拥护和支持。虽有数百万美械军队,但就像一栋腐朽的烂屋,踢一脚就轰然倒塌了。中国共产党所奉行的“共产主义道路”,本质上是个舶来品,但就像印度传来的佛教一样,已经适应了中国的革命发展需要,彻头彻尾地中国化了,变成了中国发展的一个有力武器。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赢得了最广大群众的支持,获得了无比雄厚的民心资本,在最后的博弈中胜过对手。国朝定鼎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核心理念经过了多次调整,特别是邓公等人,客观认识到了共产主义理念的一些先天不足,实事求是地进行了调整,避免了超越历史实际的极端主义做
所谓天,就是指奉天承运。古人常讲,要顺势而为,应运而生。中国的封建王朝统治,至康乾为一盛世,但这一盛世也埋下了光宣哀世的伏笔。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整整百余年,国势衰微,内战不断,外敌频入,任人宰割,真所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这种大背景下,民心思定,民众思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同仇敌忾,抵御外侮,就能够有最有利的条件,得到最广泛的支持。二战结束后,经过四年内战,开国立朝,中国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文革结束后,邓公拨乱反正,抓住整个东亚经济发展的大势,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中国发展,获得了瞩目的成绩。
所谓地,就是指形势之利。中国战场是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客观上给了初生的中国共产党一个生存下来的环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运动,以逐渐蚕食的方式开拓了长江以北的大片根据地。其中,中共中央所在的陕北,拥山带河,有崤函之固。抗日战争结束后,又及时抢占了东北,为最后由北向南席卷全国提供了良好基础。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东亚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大陆直接承接了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和资金,顺势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所谓将,就是指聚拢人才。中国从来不缺乏志士,在百年前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无数人提出无数救国的主张,但都失败了。1921年7月,南湖红船里的几个年轻人聚在一起,谁也不曾想到,这将成为改变中国历史的一天。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回顾那一代中国领导人,聚集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精华,风华绝代。强大的领袖产生
了强大的凝聚力。这一政治人才资产一直延续至今。建国后,尤其是近三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通过一套完整严密的选拔任用制度,使自己的领导层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并建立了非常严格规范的代际更替制度,防止了权力在老朽的人手中的衰变,增加了机体的内在活力。
所谓法,就是指方法措施。现在,我们常说一个词,叫做“有中国特色”的。我认为,这句话最本质的含义就是我们的一切方法措施都是“唯实”的,都是根据中国国情、发展阶段、区域特征、工作要求做出的,这就是最大的“中国特色”。邓小平、习近平等领导人常说要“摸着石头过河”,这就体现了这种政治智慧,这与欧美的治国理念有着很大不同,也体现了中国古老传统的延续。
无论说了多少中国共产党能,但问题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的“不能”。“能”只代表过去,而“不能”才代表未来。没有人会天天把“我小时怎么、怎么样”的无聊问题挂在嘴边。曹雪芹生在钟鸣鼎食之家,但一旦“大厦呼啦啦倾”,王孙公子的名号只能成为别人嘲笑讽刺的把柄。
学历史读后感篇7
拿破仑1769年8月15日出生在意大利的科西嘉岛,小时候家人叫他拿波里昂尼,历史人物读后感。父亲夏尔·波拿巴,是个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母亲莱蒂齐亚·波拿巴,是一个坚忍不拔的女子,也是一位严酷的母亲。
1778年,拿破仑9岁那年,为了生计,他跟随父亲、舅舅约瑟夫·费舍及兄长约瑟夫离开母亲从阿雅克肖港出发前往法国。从此以后,兄长约瑟夫走向了神甫,拿破仑去了军校,舅舅做了神职人员,四人去法标志着拿破仑的少年时代从此结束。
少年时代的拿破仑没有波澜起伏,但军校的生活却开始改变他的人生。家庭的清贫使得他过早的成熟,刚刚进入军校仅仅9岁的他便深知,如果离开了自己的努力,他在这个世界上将一无所有,当时他的成熟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年龄。在军校时,他相信他的意志力注定会使他成功。为了毫不怀疑的取得成功,他充分利用军校提供的一切优越性,无论多么谦卑也在所不惜。
1784年,15岁的拿破仑进入了巴黎皇家军官学校。由于扎实的.数学功底,他成为了14名精选出来的非贵族炮兵学员之一,开始了真正的军训生活。
拿破仑沉默寡言、勤奋好学。他对于抽象的科学他能够运用自如,其数学和地理知识扎实。他安静而孤独,他最突出的特点是傲慢自大、雄心勃勃和抱负不凡。
拿破仑一生体现出了人类的超越性,他是个愤怒的理想主义者,读后感《历史人物读后感》。他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改变整个欧洲的丰功伟绩,还有他的勤奋与荣誉。
拿破仑自己这样形容:“事业和前程的大门是向有才华的人敞开的,而不论其出身或财产如何。”对于我来说,如果可以归类的话,自己的永不满足和大胆的欲望可以归类到野心。野心是拿破仑心智的原动力和他意志的永恒实质,它是如此紧密,以至不能同他本身区别开来,甚至有时还达到了不知不觉的程度。
法国人视拿破仑为民族英雄,但大多数欧洲国家在拿破仑的征服下深受,表示憎恨。
学历史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 走进历史作文5篇
★ 初三历史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