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提高对影片细节的观察和鉴赏能力,观后感是对影视作品的反思,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其意义,好文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4孝故事观后感推荐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4孝故事观后感篇1
有一种情感不分界限、不分种族;有一种情感,虽是短暂的,却能得到心灵的永恒;这种情感就是爱。
这部片子讲了大学音乐教授收养了一只小秋田犬,取名为“八公”。之后的每一天,八公早上将教授送到车站,傍晚等待教授一起回家。不幸的是,教授因为心脏病而去世了,再也没有回到车站,然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八公风雨无阻的出现在同一时间同一地方等候主人九个年头,一直等到死去的那一天……
而今天,八公闯入了我的视线,让我感受到了一刻震撼,一种永恒;我寻回了那种原始而真诚的感觉,我流泪了,不是哭泣,是为了祭奠与怀念八公,一只普通的小狗竟会有这么大的毅力和决心,若是其他的狗,守望几天就会走了,而它,却在那痴痴等待,不管春去秋来,不管严寒酷暑,它终究还是跑到车站等,等到生命的尽头。它等待,为了主人的那份恩情,主人走了,它留在了原地,春去秋来,它相信它的主人会回来,它试着远眺,试着寻找,它想看到远方主人拿起那颗孤单的`小球对它说:八公,捡回来!岁月匆匆如风划破它的眼角,留下一颗饱含期待的泪,它累了,倒在了雪地上,闭上了眼睛,回想着主人与它的往事……
这部电影使我热泪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并告诫我们要珍惜身边所拥有的,同时也揭露了人世间的悲哀!我对周围的一切很少有被感动的瞬间。此时此刻,我十分感动,多想此刻能陪在八公的身边,细数那节节的车厢,陪着八公静静的等待主人的回归!这部影片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永恒的记忆,“八公”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是啊,只要我们善待动物,像朋友一样珍惜他们,他们也会像“八公”一样善待我们人类的。
24孝故事观后感篇2
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先世界,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我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自年轻时他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并为之不懈拼搏、顽强奋斗,始终把为国家解决好“民以食为天”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坚定、锲而不舍。
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研作风。“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充分体现了他潜心实干的本色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权威和书本,20世纪60年代初,他从对“鹤立鸡群”稻株的观察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从而勇敢承担起杂交水稻研究的课题,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袁隆平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断创新,带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两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
上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相关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实现。上世纪80年代,他带领“863”项目组开展攻关,提倡团结协作,很快获得了成果。他没有把政府拨给的数千万元作为自己的研究专款,而是组织起全国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还将所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和世界粮食奖等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奖给为科研做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袁隆平不仅倾心解决中国粮食问题,而且长期关注世界粮食安全。在他眼中,杂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的追求,并为之做出了极大努力。
24孝故事观后感篇3
叶随秋落,在这清凉的秋天,这一周的电影课,看的电影让我们非常感动,也另不少同学泪流满面,养狗,是东京大学农学部教授上野先生和女儿千鹤子的一个共同的喜好。上野教授捡到了一只纯种秋田狗。学生的礼物,逐渐驱散笼罩在上野先生一家心头的阴郁。性情活泼、伶俐明快的秋田犬很快得到上野一家的喜欢,并获得上野先生给他取的新名字“八公”。八公”成了上野最亲密的朋友,感受着上野给它全部的爱,和上野一起“聊天”,让上野给它洗澡。上野对“八公”的好,引来夫人的嫉妒,更招致女儿回来时诘问。因为当女儿带着孩子来看望父亲时,上野正和“八公”玩耍,丝毫没有要抱一抱外孙子的意思。一天,“八公”送走上野上班后就再也没有等到上野回来。上野在授课时死于突发心脏病。下葬那天,“八公”奔跑着,哀嚎着,送走主人的灵车。上野去世后,上野的房子几易其主,收养“八公”的主人也一换再换。但无论主人如何更换,“八公”每天依旧早晚来到车站,用它的一生陪伴和等候永远不归的人,直到七年后一个风雪交加的傍晚,步履蹒跚、瘦弱体虚的“八公”慢慢倒在车站旁的雪地里,从此没再站起来。
这是发生在日本的一个真实故事,八公不是什么伟大的人物,他只是一只狗,不,他已经是一种精神,一种我从来没有看见过的精神,一种让人感动得一塌糊涂的精神,一种崇高而伟大的精神,在物质社会泛滥的今天,从这种精神我觉得就是一种本质,一种忠、义、孝、道、礼的精神的体现,八公,一只狗让我感到的精神力量,虽然整个结局很悲伤,看完之后,我的心灵被深刻的给震撼了,一只狗都如此的执着,难道想想自己,还有什么经历不下来的事情么,八公给予我们不是单纯的那种执着,而是深深的撼动着内心深处的那种感动,那种平时很少、很少能触动的感动......
24孝故事观后感篇4
前几天看了三部影片。蔡明亮青少年三部曲中的《青少年哪吒》《河流》。另一部是成龙的新作品,今年取得不错票房成绩的《新警察故事》。
前两部反映台湾社会最低层社会的一些现实。比较迷茫和颓废。两部影片的演员基本上是一样的。拍摄手法和较早的一些台湾本土片相似。没有太多新意。人物间的对白不多。更多的刻画肢体的语言。影片的主题也比较一致。那就是对青少年的爱情,性,人际关系,家庭矛盾,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迷失着重描述。演员的表演比较真实。但没有突破的空间。
?新警察故事》是成龙的最新作品。演员阵容强大豪华。包括最近比较少有作品的谢霆锋和杨彩妮。影片的情节设计新颖,影音效果突出,内容上亦有厉志的成分在里面。再加上成龙招牌式的武打动作以及壮观的拍摄取景场地。应该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演员中大部分只能算中归中举。唯一的亮点是饰演片中童年小峰父亲的伍佰(估计是伍佰)。虽然只有一个镜头。不到15秒的时间。却把一个落魄,慈爱父亲演得入木三分。那眼神让人不忍再看第二眼。影片是警匪片比较突出的一部。
现在最期待的是能看到《可可西里》和《天下无贼》。要不2004可真没有值得想念的电影了。
24孝故事观后感篇5
朋友推荐了《忠犬八公的故事》,开始看的时候漫不经心,到结尾时已泪流满面。一只小狗居然在教授死后十年间风雨无阻的出现在同一时间同一地方等候他。连教授的妻子也难以置信:八公,你居然还在这里!连人都难以做到的事一只狗却用它一生来实践了,狗尚如此,人何以堪?
很多人都为这忠诚的狗感动,动物最美的地方正是它们的善良和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有句古话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无论美丑,不分贫富,只要它们认准了你,就会忠心相待,不离不弃。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聊斋志异》中就有一只义犬以死相护主人钱财的故事。在九江市贺家山陵园一座墓前,也有一尊舍身尝毒救30余人的狗的雕像。
想起小时侯爸爸也曾拣回一只的小狗,全身白得无一点杂质,尤其是尾巴上的毛特别长,卷起时竟像一朵软软的鸡冠花。这么漂亮的小狗被遗弃是因为多却长了一个据说是不吉利的脚趾,一向沉默少言的爸爸却坚持把它带回家。每天上学时它会紧紧的跟着我直到校门口,回家后它会冲着我摇头晃脑,用嘴轻轻咬我的裤脚,把脑袋往我身上不停的蹭。晚上看电视也总喜欢窝在我的脚前。那只狗慰藉了少年时叛逆寂寞的我,给家人也带来了不少欢乐。
教授的妻子告诉外孙说“其实是八公找到了你外公。”冥冥中的相遇是偶然,也是必然。当我们看到教授陪着八公看电视,学着八公在地上爬一起嬉戏,和八公一起抓臭鼬,给八公按摩,我们还会认为八公对教授的忠诚是本性如此吗?这种至死的守候来自于对爱的回报,在教授眼里,八公如同他的好友,在八公的世界里,教授亦如它。在他们彼此的心理已无人与狗的区别。这种万物平等生命如一的观念在我国先秦道家的著作中曾有过论述:“天地既位,阴阳炁(qì同气)交,于是裸虫、鳞虫、毛虫、羽虫、甲虫生焉。人者,裸虫也,与夫鳞、毛、羽、甲虫俱焉,同生天地,交炁而已。”只是脑袋越来越充实的人类早已将这抛弃了,不仅自私残暴对待这些生灵,而且在自己的世界里也是冷眼观之,否则又怎么会“犀利哥”这样的事件呢?
八公不是宠物,我们亦不是主人。在这个世界里,付出忠诚才会收获忠诚,奉献爱才会享受爱!记住这只曾令我们泪流满面的狗,提醒我们蒙灰的善与爱吧!
24孝故事观后感推荐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