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作文7篇

时间:
lcbkmm
分享
下载本文

优秀的作文能够传递情感,让读者产生共鸣和理解,认真写作文是创造的结晶,唯有坚持努力才能成就佳作,下面是好文汇小编为您分享的黄梅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黄梅作文7篇

黄梅作文篇1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戏剧就是其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中华大地上闪闪发光。戏剧是中华民族特有艺术文化。千百年来,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世界。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影响十分深远。它发源于湖北黄梅县,是由民间的山歌小调发展而成的。它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优美、动听,其唱腔如行云流水,委婉清新、细腻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而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人民群众的喜爱。

黄梅戏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主要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罗帕记》、《慈母泪》、《三搜国丈府》、《荞麦记》等。其中以《天仙配》最为著名,先后改编成为电视剧,电影。

?天仙配》主要讲述了 七仙女厌恶天宫岁月的冷清,对董永由同情而至钟情,就不顾森严天规,奔向人间。槐荫树下遇到了董永,倾诉衷曲,二人于是结为夫妻。两夫妻正向往未来,憧憬幸福,忽闻玉帝旨意,令七仙女即刻回宫,否则祸及董永,七仙女不得已与董永分别……“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这段唯美的爱情,完全的融入到了那优美动听的黄梅戏中,让观众赞叹不已,心旷神怡。

黄梅戏,演的是淳朴,唱的是淳朴,说的还是淳朴……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在戏中懂得了朴实,像泥土一样,毫无杂质。

黄梅作文篇2

以前,我老觉得黄梅戏、京剧非常老土,而且只适合那些老年人唱。但是,自从那次排练后,我改变了我的看法。

一天,同学的奶奶让我和同学一起去学唱黄梅戏。听了这个消息,我犹如打了霜的茄子焉了,而且我从业没有唱过这些戏,总认为自己唱不好。而这次却让我去唱,岂不是自讨苦吃?

我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排练的地方,刚进门,只见里面早已人山人海,把整个居委会围了个水泄不通,都是老奶奶!我紧张地想:这么多人,一看就知道是经过训练的,我等会儿唱不好,岂不是出尽洋相!

开始上课了,由于我们这几个插班生一点也不会,于是便傻呆呆地坐着,听他们唱。慢慢地,我听得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咦,怎么黄梅戏也这么好听呀,我疑惑地想。不知不觉,我们也学着会唱了几首。谁知,一位老奶奶竟想出了一个对我们来说的坏点子叫我们两个小孩子唱。天啊,犹如晴天霹雳,我们两人面面相觑,但在另一位老奶奶的帮助下,我咬了咬牙,起了头

唱完后,大家情不自禁地为我们鼓掌,夸我们学得快、唱得好。渐渐的,我喜欢上了黄梅戏,而且越听越喜欢,越听越觉得黄梅戏好听

原来黄梅戏也很好听,以前小瞧了它,今后可不能这样哦!

黄梅作文篇3

黄梅戏是一个近代才发展起来的剧种,尽管它的源起可以上溯到清代乾隆五十年(1785年)左右,但那并不是真正的黄梅戏,诚如余秋雨先生在研究中国戏曲文化时所说:“戏剧的最初踪影,远不是戏剧本身。”就剧日而言,黄梅戏在清代咸丰时才有整本戏出现;就组织而言,清光绪年间才有真正的黄梅戏班社出现。据说黄梅戏发祥地是怀宁,其最早的黄梅戏班社也迟至光绪二十二年才出现。

最初,黄梅戏从湖北流人安徽时还只是一种个体演唱的民歌小调,即采茶调。这种采茶调尽管含有一定的戏剧因素,是产生戏剧的一种原生形式,但要在短时间里完成由民歌向戏剧的过渡仍是十分艰难的。然而,安徽有青阳腔,还有徽班的传统与自信,又有京剧的风靡与红火,因此,黄梅调流人安徽,发生了质的飞跃。

黄梅戏走过的路,足一条不断拓展自身、扩大影响、形成独特艺术个性的道路。它经历了坎坷,但最终成就了辉煌。1954年,《天仙配》在上海的成功演出使黄梅戏一夜之间占尽风流,那浪漫、动人的传说故事,抒情、甜美的黄梅曲调,以及饰演七仙女的严凤英清新、传神的出色表演,饰演董永的王少舫质朴、自然的娴熟技艺,倾倒了无数观众。自此,黄梅戏便成了全国人民喜爱的著名戏剧剧种。1998年的黄梅戏艺术年里,《徽州女人》是最后上演的剧目,也是最引人注目的黄梅戏新作。它不仅将黄梅戏与徽州文化紧密结合,而且在剧本创作上也颇富创意。它引发了人们诸多的思考,在北京、香港等地获得了巨大成功。从开始的《天仙配》《女驸马》到后来的《徽州女人》,黄梅戏一路走来,不断创新,不断走向新的高点。

当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呈现的百花齐放、繁花似锦的繁荣局面,一方面标志着黄梅戏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另一方面标志着那稚气、可爱、满身泥土味儿、满头野花香的“乡村野妹子”已正式登人大雅之堂,成为一位风姿绰约、清纯甜美、惹人爱慕的“都市妙龄女郎”了。

我的故乡安庆将会是一个永远有黄梅飘香的历史古城,它会伴着黄梅声日益发展、日益年轻。

黄梅作文篇4

“媛媛,回家乡看看吧?”爸爸再一次问我,我还是那句老话:“不,永远也不!”这时,勾起了我以前在家乡的事:我们睡觉的地方是睡在干干的茅草上,没有蚊帐,晚上蚊叮虫咬,害得我整宿整宿睡不着觉;门前是一堆堆的牛粪,又臭又脏,一脚踩下去,脚也不知变成了什么样;泥泞的路到处是水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子,整个脚就陷下去,好不容易把脚抽出来,可鞋子却留在泥潭里……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现在家乡‘昔非今比’了。”我暗暗地想:这是真的吗?于是我就跟着爷爷坐着汽车回家乡了。

来到了家乡,啊!真美!难道这是我的眼睛花了?我揉了揉眼睛,没有呀?本来以前那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小路,现在已变成一条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路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高楼大厦拨地而起。我和爸爸来到叔叔家,哇,叔叔家也变了,墙壁刷得雪白雪白的,好像是粉装玉砌的,好像是银装素裹的。家具也崭新的,刻着龙凤图案。房子很大很大,他们再也不用灶头煮东西了,都换成煤气炉,方便快捷……我好像到了人间仙境。叔叔带我走进一个房间,掀开一块花布,呀,这正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东西——电脑。叔叔熟练地操纵着电脑,犹如在谈钢琴似的。姐姐也有一台电脑,她也挺会打电脑。以前那重男轻女的旧社会观念现在也没了。我想不到家乡人的素质提高得那么快!吃过午饭,我悠闲地散步,看见远处那些农民不再用老黄牛拉犁耕地,而是用各式各样的拖拉机犁地。犁地时发出的声音如同赞扬家乡的变化。

说实话,我以前一点也不喜欢中国的传统戏曲,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它们一般都只是依依呀呀的唱个不停一点也没有趣味。

黄梅作文篇5

古人道“闭门添香读闲书”也正好适于梅雨季节。昨晚雨天也让心情意外安定,闭起门来看了一出黄梅戏《金钗记》中的花园会一场,说的是小姐黄秀英与书生王金荣邂逅花园私定终身,非常老套的故事情节。向来看戏多半不看故事情节,年幼时跟着长辈们看戏,长辈们是冲着演员、唱腔去的,而我是冲着小姐、娘娘们的行头去的,有时还会痴心妄想起那些衣带飘飘来。那些发髻高簪,那些华丽刺绣,那种飘逸一度环绕于一颗童心之中。

黄梅戏以唱腔委婉著称,前有严凤英的《天仙配》,后有马兰的《女驸马》,都是顶顶出名的黄梅经典,也都被搬上了银幕,在家耳熟能详。这一出《金钗记》女演员酷似马兰,有大家之气,展现的大家闺秀栩栩如生。

小姐黄秀英一习白色衣裙端坐百花亭,听众丫环报花名,满怀园春色之中,丫环们在春香的带领下把眼前的花一一传神唱来,一派莺歌缭绕。这是一种超乎现实的场景,那种简单明了,似清泉般清澈,所有纷纷扰扰随之散去。

如今戏曲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特别在年轻一代中很少有戏迷了。我也不例外,经常醉心于魔幻大片,钟情于现实题材,看戏只不过是儿时的回忆罢了。可是在这样的雨天,我却不经意地走进了黄梅神韵,却意想不到让心灵如此透明。

黄梅作文篇6

我是听着黄梅戏长大的,道理很简单,我外婆是戏班子里的,外婆把爱黄梅戏的基因传给了母亲,母亲再传给了我。

一般都说黄梅戏发源于黄梅县,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黄梅戏其实生根于鄂东南地区,官方的说法是这样的“黄梅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而我们那里正是处于鄂东南,靠着黄梅县,所以黄梅戏在我老家是很盛行的,也是伴着我们一代代人成长的。

黄梅戏在我们那儿是很受欢迎的,一般人们都能随兴哼唱一两句。然而却很少有年轻人说喜爱黄梅戏的。随着现代音乐的流行,黄梅戏的受众越来越少。我对黄梅戏的热爱从小到大却只增未减。

记忆中,最令我欣喜与难忘的事便是跟着母亲四处“蹭戏”,说是看戏,实在还是跟着去尝那些美味的小吃零食,因为母亲看戏时的心情通常都是很好的,不会像平时那样“分分计较”,更不会拒绝我的请求。

人人都可以蹭戏,然而搭台唱戏实在是一桩“劳民伤财”的大事,只有有钱人家才能办得起,一般的门户只有冲喜和送丧时才会“请戏”,所以看戏这件奢侈的事一年中也碰不到几回,而仅有的每一次的“蹭戏”都是一段丰富难忘的儿时记忆。

由于忙于学业,近几年没再去蹭过戏,最近一次看戏不是去蹭的,而是外婆请的,而这却没有增多我的“自豪感”,那次搭台是为外公送丧的。

那次搭台是在外婆为外公的坟头添上了最后一抔土后开始的。母亲先是帮着张罗着撑戏台,而后是牵拉着外公的亲朋好友们入座。开唱时,外婆和母亲坐在最前排,外婆靠在母亲身上,母亲握着外婆的手,流畅清脆的曲调一直在进行,似乎要为外公做伴,送他最后一程。不知何时,外婆也上台了,没化妆,用她沙哑的嗓音唱起了《小辞店》中的唱段,记得彼时,外婆的眼一直红着,母亲也不时用手揉着眼睛。

用最喜爱的戏剧送最珍爱的人最后一程,这该是一种怎样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呢?

至今,无事时,我就会想起那次看戏的经历,而后就会习惯性地打开音乐,一遍遍地听一曲黄梅,忆一回人情温暖。

黄梅戏先前也叫采茶歌,我想来,黄梅戏是不是就是我们的先祖在劳作时交流爱意的歌曲呢?应该是吧,否则她怎么能如此天衣无缝地表达人们的情感呢?

我是听着黄梅戏长大的,是在爱意与温情中长大的,外婆将这种爱意与温情交给了母亲,母亲又交给了我。

黄梅作文篇7

我的家乡枞阳古镇是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因之沉淀出丰厚独特的民风民俗文化。在家乡,最大的文化特色,就一定是在街衢巷尾飘荡的黄梅戏了。记得很久以前,学校里举办了一次黄梅戏大赛。那天的演出场景,至今仍在我的脑海里回荡。

演出的前一天,老师就通知了我们,说明天下午会有一场活动在学校举行。最初听到有活动时,我心花怒放,但听到老师说是黄梅戏表演的时候,就立刻像泄了气的气球一般没了兴致。说实话,当时我对戏曲一点兴趣也没有,印象中只记得会咿咿呀呀地唱个没完没了的。

终于到了开演的时刻了。演员们穿着精美的戏服上台了。从他们开嗓的那一瞬间起,我对黄梅戏的印象,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观。那甜美的歌声犹如百灵鸟一般,婉转、清脆、缠绵悠长,瞬间叫醒了我的耳朵。她犹如一股清泉沁人心脾,说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也不为过。她如同暖阳下的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的脸庞,令人心旷神怡。然而,她又是如此的质朴,带着浓浓的乡风和地道的方言,朴实无华,让人觉得亲切热情。不仅如此,黄梅戏题材来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她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一首都是民间故事,蕴含哲理,充满着生活气息,令人回味无穷。她的歌词虽不华丽,但却寓义深刻,不由人深深地爱上了。

曾经,人人会来上一句树上的鸟儿成双对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追捧流行乐曲,几乎将黄梅戏遗忘了。但是我却对家乡的黄梅戏情有独钟。她像家乡那随处可见的油菜花,让人感到无比亲切。她是家乡的魂,让游子们听着听着,就油然想起了家乡。我希望家乡的黄梅戏能够源远流长、发扬光大,让她那悠美的曲调回荡在每一个人的记忆深处。

黄梅作文7篇相关文章:

秋景作文600字作文7篇

武松作文400字作文7篇

我感恩我作文500字作文7篇

我的作文小狗的作文7篇

我的作文初一作文最新7篇

我的作文变化的作文7篇

作文写风筝的作文7篇

我真的长大了作文作文7篇

作文关于劳动的作文最新7篇

作文三年级的作文7篇

黄梅作文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