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画展观后感通用7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观后感的写作能够激发我们对影片中各个角色的深入思考,培养批判思维,一份精彩的观后感能让观众重新审视作品中的情节,激发出更多的思考与讨论,下面是好文汇小编为您分享的2024年画展观后感通用7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4年画展观后感通用7篇

2024年画展观后感篇1

这天我们去参观了一个特殊的画展,这个画展的主题就是“童心有爱,七彩梦想”。年少的我们,心中充满了稚嫩的梦想。我怀揣着这样的情绪,走进了位于科技宫四楼的画展展厅。

一进展厅,我便看见了琳琅满目的绘画作品:素描、水彩画、儿童画、沙画、国画,应有尽有,还有别具风格的手工制品。一件件美丽而精致的手工作品吸引了我的眼球,但更令我叹为观止的就是一副夏日荷花图,这就是一幅国画。这幅画画的十分逼真:亭亭玉立的荷花优雅的站在池塘中央,淡粉色的花瓣将柠檬黄的花蕊轻柔的包住,十分美丽。左侧一朵荷花含苞待放,宛如羞涩的小姑娘。荷花下方,几片嫩绿的小荷叶刚刚长成,两侧的墨色的荷叶更衬托出小荷叶的生机勃勃。一只如画龙点睛般的蜻蜓停在盛放的荷花旁,仿佛被荷花淡雅的香气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开。池塘中,几条顽皮的小鱼在荷叶下嬉戏,十分生动可爱。看到这幅画,我便想起了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觉的,这幅画的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和杨万里一样:我们必须要做一个就像是荷花一样的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次画展,我不仅仅体会到了大千世界的美丽,还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这次画展,我真的是受益匪浅!

2024年画展观后感篇2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大师,传奇样的大师,神人般的大师,我沾了不少仙气,。大师是毕加索,只是看场他的画展,我就已经是云里雾里,飘飘欲仙,一时间觉得自己也文艺了不少。管它是我自作多情也好,娇柔做作也好,自命不凡也好,大师毕竟是大师。不解,曲高和寡,争议,才华横溢,经典,“堕落的艺术”,毕加索就是毕加索。

“我从小时候就能画得像大师一样,但我却花了这一生的时间学会像小孩子一样画画”-------帕布罗 毕加索

我在观看之时,我逐渐发现比起写实的风格来,我与抽象风格更有默契。之所以抽象,是因为一眼看不出名堂。那坨歪歪扭扭的怎么会是个肖像?人体的线条怎么那么扭曲?五官为什么要画得那么丑??简直是诡异!!可以用诡异,奇怪,难看来形容的作品不少,关键是这些怎么就成了大作??世间漂亮,悦人眼球的作品那么多,怎么偏偏就毕加索成了气候?说到艺术,毕加索的作品就像是人的灵魂,你可以否认它的价值,但是它就是在那里,举足轻重,不可磨灭,是永生的。

正因为抽象画看上去就是四不像。神话中的怪物张什么样子,抽象画看上去就是什么样子。但是,我这次却惊奇地发现:抽象画是活的!你从任何角度看都可以,而且体验都不一样。那看起来仿佛是胳膊的两个长条你看把它看成是交叉的腿也可以!一张极度扭曲的肖像画,当我遮住一边眼睛只看画的左半边的时候,我发现它里面是有写实的画法运用其中的,而且那是个写实的,很美的人侧脸轮廓。还有,在头上鼓出一个大包,并且两只眼睛都长在一边,还一只高一只低,在我看来,除了我前一句描写的样子之外,那还是两个要接吻的人侧脸。

一时间,我被如此富有想象力,如此为所欲为的画作吸引了。除了仰慕大师深厚的绘作功力之外,我更倾心于大师的创造力。毕加索把他眼睛看到的场景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意愿呈现出来,不刻意归属于某一特定派别,不拘泥于学院教条,不局限于当时的流行风潮,不在乎别人看了是否能接受。毕加索,只是画他的画。他,只画他想画得画!

看展览之前,我猜我是要茫然,要困惑,因为我不是学美术的,因为我是头一次来看,因为我之前从来不了解一丁点毕加索。连我自己都惊讶的是,在没有任何解说的情况下,我用自己的方式体会出大师的用心。我看出来大师画的不是画,画的是自由。我看的也不是画,看的是永远追寻自由,激发创造的雄心。

插句题外话,我庆幸在进门之前没有先跑去找个解说带我参观。我本来的打算是先自己揣摩下,自己先看看我对如此旷世之作有什么看法,我自己如何理解。然后,如果我实在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的话再找解说也可以。然而实际情况是:我进了门,从毕加索的年表看起,对大师的各个创作阶段的手法变化,从一种风格向另外一种风格的变化有了粗浅的认知,接下来丢下”画画一定要让人看清楚画的是什么”的固定思维就足够了。毕加索想怎么画他就怎么画,并且大胆尝试当时一切的新技术,新材料,除了绘画本身,他也结合作家,诗人,剧场演出,雕塑家和其他的画家的对艺术不同的见解,并且把这些全部都运用于他自己的创作中。与其说毕加索是画画,还不如说他是一次又一次的创造!

我这么理解毕加索的作品,我理解对了吗?到位了吗?有眼光吗?艺术修养够吗?我不知道。我需要知道么?又有谁知道呢?恐怕除了毕大师本人之外,没有任何人能100%地明白大师作画的用意吧!

我们这些后来人纵然想想大师学习,即使把大师的画临摹千遍万遍,但如果只是模仿作品本身,而忽略了大师的无拘无束,自由,勇敢,创新,那也只是学个皮毛而已。本质上就已经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我参观画展后自己的语录:

“写实画是死的,看起来是啥就是啥。没什么多余可解释的了;抽象画师活的,看啥是啥全由你自己想,你说它是啥就是啥!”

看抽象画时,我是自由,因为做外一个美术外行人,我也可以说出我自己的见解,毫不担心是与非,对与错。

2024年画展观后感篇3

今天早上,听爸爸说要带我们去参观一下老年书画展,我们高兴的欢喜雀跃,兴高采烈的跟着爸爸走了。

我和妹妹跟在爸爸的后面,走到了老县政府院子的西边,那里有大片大片的绿化带,还种植着许多棵四季桂,在绿化带的前面,有一栋不高的楼房,只有两层。我们上了二楼,到了一条走廊里,这条走廊里正面是宽敞明亮的窗户,里面是一方洁白的墙壁,墙壁上挂满了许多幅书画,参观书画展的人可真多呀!这些书画的种类可真多啊!书的形式有:楷书,草书,金文,隶书,大篆,小篆……画的形式也有很多:素描,油画,水墨画,水彩画,工笔画……。听爸爸说,这写书画全都是退休老干部们的作品。忽然我在众多的作品中,看到了一幅非常奇特的字。这幅字书写的是一个特大的‘福’字,是草书。它的奇特之处就是上下左右皆是字,左边的偏旁像个‘多’字,左下面,像个‘才’字,右边像个‘寿’字,右下面像个‘田’字,合起来组成个了‘多才’,‘多寿,’‘多田’‘多福’。我们再看看另外一幅画吧!这幅水彩画,名为‘和谐家园’,画的是一群鸡,有的是公鸡,有的是母鸡,还有的是小鸡。你们瞧,有一只母鸡孵在鸡蛋上正在孵小鸡呢!那堆鸡蛋中,有两只小鸡的头刚从鸡蛋的缝隙中伸了出来,还有几只小鸡在空地上嬉戏打闹哩!还有一幅书法,写的是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诗《从军行》,笔法遒劲有力,是草书写的,展现在眼前的是满纸的烟云,看到这幅书法后,不禁令人联想起茫茫的大漠,一望无际,荒芜人烟的景象。

啊!这些书画可真好看哪!可是,如果没有这些退休老干部创作的书画,我们能欣赏到如此精湛的作品吗?!同时也为我们的祖国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我们的国家涌现出了这么多的艺术家。

2024年画展观后感篇4

进入展馆,一幅幅大型艺术力作给人带来“不可替代”的启发性东西。把墨当色,把色当墨,相互重叠、渗透,画面倍感当代,蕴含着多媒体的艺术元素。表现了思想俱进、意识超前、追问生活、气质聚盛、气韵生动,其主题是画家情感的宣泄、心灵空旷,这种境界来自儒家、道家思想的融合。

值得称道的是,他创作系列花鸟静物,笔墨浓淡、干湿、线条的连续性、意延构图、虚实相兼、自然留白都体现着中和之美。画形“有中出无”“无中生有”如此转换,不为人刻意雕琢,让人振奋感慨,享受到善意和微笑。

从众多的作品中可以看出画家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根基。要求自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实际的是画万里画作过程。一个画家的突破,不敢想的他想了,不敢画的他画了。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犟劲,运用大气度、大智慧的手法,气场沉潜于笔墨,笔墨挥毫于气韵。心性、神性、灵性融于画道。

这次画展作品将会成为收藏界的新宠,因为他把中国水墨精神用鲜活的生命力向外散发和冲击。苦思苦练形成自己“写彩”的艺术风格。你看他画的山川,用色大胆粗犷,好比古代的漆器着色渲染而厚重。作品在色彩上有鸡血石的感染和秀雅,有天黄石的高贵和稳重,有玉一般清澈和柔润,他笔下的山石纹路自然、造型巧妙、气象又有肌肤丰腴之美,他追求个性,而不为个性所困,不刻意造作,而是顺其自然,大智若愚,返璞归真,用纯真感觉的手法去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用他的话说:

就是把画变成一首无声的诗、一曲优美的音乐、一道可口的养生大餐。让众人领悟、感受、品尝。因此他在绘画时心神专一,好像与世隔绝、清除杂念、心渊气聚,从而看到作品有自己生活的阅历,思维的表现,精神的抒发,最终达到“得意忘象”的境界,他无所顾及,敢于挑战自我,自然而然地成为当代画家中的一位优秀的开拓者。

2024年画展观后感篇5

四月五日,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也带着一份兴奋的心情,在菏泽市博物馆参观了中国人民大学画院马硕山师生画展,说实话对于我这种平时没什么艺术细胞的人来说,这真是一种独特的享受,更是一次难得的增加艺术修养的机会。这次画展集结了多位有代表性的画家的作品成此画展,他们的绘画语言和风格给我们的带来了一次视觉上的盛宴。

这次展出的都是大幅的国画,画作中透出一种宁静的美,回归大自然的美。景物中有自然风光,有农家乐,有花鸟……刚进入画展就给人一种既轻松又厚重的感觉,马硕山教授的画运用了朴素、简洁的民族文化意象,融入了现代构成的理念,用笔劲健有力、含苍带润,墨韵平和淳厚,欲露还藏。以清幽古雅的品性,传递出一股浓郁纯正的文化气息和盎然的古意情怀。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们九三学社社员杨文彬(菏泽市博物馆馆长)的画,展出的十余幅作品大气恢弘,颜色艳丽,无论从风格还是意境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感觉一幅作品是否引起观者的瞩目,除了画者的绘画艺术水平外,也与观者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体验分不开。观者的感受和画家的旨趣.可以不尽相同,仁智之见,或可互补;二者若能一致,倒是应了一句古语:“会心处,不必在远”。

总之,非常感谢博物馆和九三学社给了我这么好的机会能体验到这么美妙的画展,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能加入到其中体验不同的乐趣,更多更深地领会艺术的魅力。

2024年画展观后感篇6

?巴黎国立毕加索艺术馆珍品展》在香港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馆开展。抽空去看看。

我对于毕加索的艺术作品和艺术价值从来都是惊奇的欣赏!当第一次接触毕加索艺术时,是我在学画初期得到一本毕加索画集,是表哥从香港买来送给我的,那个时候是难得见到的国外艺术家作品。我就惊奇绘画艺术还可这样来表现?怎么可以这样画?为什么要这样画?价值又如此之高?不得其解、不得其解呀!为此,有机会我就会观看毕加索的真迹艺术作品展,思索他为何会有这种惊世骇俗绘画艺术,包括看一些评论家的文章,但是从来就不能让我自己真正理解和信服过,试图剖析他的艺术动机是我脑海中的一个萦绕之迷。这里可能有艺术家朋友会有认同我对毕加索之迷观,亦可能会有艺术家朋友觉得我是土老冒,无现代艺术细胞,呵呵!不要紧,不懂就是不懂!不能装懂吧?更不能停止探究毕加索艺术的想法。

神奇的'毕加索,今天,也就是在我看毕加索画展时,看到了毕加索一段语录,让我茅塞顿开,迷底我想应该是解开了,金句的作用是如此有说服力,我所不能明白的问题都让我明了,好一个毕加索艺术,原来源如此“对我而言作画就象参与一种戏剧性的体现,在这个过程里象置身于支离破碎的现实中。”“对我而言创作是破坏的总和,我作画时随即将它破坏。”或许毕加索语录是我洞开欣赏现代艺术之匙。

2024年画展观后感篇7

冬天来了,它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一阵阵寒意。今天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生辰111周年纪念日,我们要到他的故居里面去观赏书画作品展。

由学校的老师带领我们前去参观。走到故居的大门口,看见门匾上镌刻着几颗大字——“邓恩铭故居”。

走进里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他的照片。照片挂在墙壁的正中央,他正目视着前方,眼睛里充满了仇恨,好像是对当今的黑暗社会的不满。刚走到院子里,就看到了各种琳琅满目的书法,画画,剪纸作品,摆设在里面。前来观赏的人络绎不绝,人们熙熙攘攘,却毫不拥挤。

每一个人都在细细地品味着每一幅作品,看完了都对这些作品,赞不绝口,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观赏的书法作品的类型有很多,楷书、隶书、行书,草书、金文,甲骨文。每一位作者都把每一个字给写活了,充分地把书法的美感表现出来,看起来是多么的舒服,让人感觉到了书法的博大精深。也从每个作者的一字一句里体会到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画画作品的类型也有很多,水墨画,素描,油画,彩笔画,蜡笔画。每一位作者都把自己的精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了画画当中,把每一个景物,人物画得栩栩如生,看了有一种美妙的感觉,让人身临其境,置身在另一个世界里。

剪纸作品的类型有景物,动物,人物三大类。剪纸需要做工精湛,细心,还要有足够的耐心,稍有不慎就要重来。每一幅剪纸都是那么的复杂,但在这些作者的手里就变得异常的轻松,简单。这些剪纸惟妙惟肖,生龙活虎,可谓称得上是佳作啊!

看完了这些优美的的作品,可以看出来我国的传统文化渊远流长,所以不能断送在我们这一代的手里,我们一定要把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一直传给下一代!

2024年画展观后感通用7篇相关文章:

2024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通用7篇

家的读后感600字作文通用7篇

元宵花灯展作文6篇

设备展心得体会5篇

作业展心得体会8篇

毕业展工作总结精选6篇

美术展活动策划模板8篇

参加科技展心得体会6篇

毕业展工作总结优质6篇

毕业展工作总结8篇

2024年画展观后感通用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2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