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写读后感时,要注意段落的结构和逻辑的连贯性,一篇深刻的读后感能让人重新审视书中的观点,甚至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以下是好文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好家风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好家风读后感篇1
处世以诚,待人以恭
——读《中国好家风》有感
暑假里,我读了一套书——《中国好家风》,在这套书中,编者教给了我们十五个字“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温、良、恭、俭、让”,这简简单单的十五个字里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精髓,通过阅读它,我深入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好家风,明白了处世以诚、待人以恭的多种道理。
这套书中最让我感触的是“恭”这个字,恭就是恭敬。“处世以诚,待人以恭”这样才能赢得相互的尊重,是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但当我读到了“唐太宗教子敬师”的故事后,我有了深刻的感悟,这个故事是这样讲述的:唐太宗李世民虽为一国之君,但对老师非常的恭敬。他不管老师官职的高低,自始至终都是严谨选师,恭敬待师。唐太宗为魏王李泰请来了礼部尚书王珪为师,但李泰初时仗着自己的聪明伶俐对待自己的老师极不服气,对老师极不尊重。太宗非常生气,当着王珪的面把深受自己溺爱的儿子狠狠批评了一通。后来李泰见到王珪也从不以亲王身份自居,不仅见师以礼,拜答如礼,还主动向王珪请教忠孝之道,王珪逝世,唐太宗特下诏令李泰亲率百官亲往临哭后《养正图解》专门为魏王李泰崇师问道一事作画,清代的乾隆、嘉庆皆作诗称赞。这里描述的李泰初时的心态和对待老师的态度和我是何等的相似,我在平时的培训班学习中,经常会碰到没比我大多少的年轻老师,对于这种“姐姐”级的老师,我有时很不服气,还会跟她们顶嘴,认为她们也没啥了不起的。当时外婆和妈妈都跟我叮嘱过:虽然老师没大你几岁,但你一定要懂得尊师重道,态度要恭敬,不可怠慢。对外婆妈妈的叮嘱我是一边耳朵进一边耳朵出,没当回事。但李泰高居亲王之位,深受皇帝溺爱的情况下,仍能改正自己的缺点,学会尊师重道,留下千古流传的美德故事,我为什么不能呢?我深深地自我反省,努力在实际中改进自己。“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貌思恭,事思敬”相互尊敬,才能让他人更好的和我交流知识。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年好家风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最基础道理,非常值得我们以此“三省己身”,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我要从小事做起,以“处世以诚,待人以恭”为准绳,做一个道德品质优良的高尚之人。
好家风读后感篇2
最近,学校发了一本书,书名叫《浙江好家风》。书的第一页就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里面有好多的名人名事,都是我的学习榜样呢。但对“家风”一词,我还是似懂非懂,于是回家问爸爸妈妈:“家风是什么呢?”妈妈微笑着说:“你现在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其实你每天的一言一行,都在体现我们的家风。”
我的行为跟家风有这么大的关系吗?带着这个疑问,我更加认真阅读这本书了,最让我受益匪浅的就是其中一篇当代好家风“陈嘉禾:小小少年为国争光”。
陈嘉禾的爸爸是个文学爱好者,经常他做事要踏实,不能老是三分钟热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乐观对待,就一定可以把困难简单化。陈嘉禾在家里有一个独立的书柜,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书籍,在父亲的熏陶下,陈嘉禾也渐渐喜欢上了阅读,知识面非常广泛。
陈嘉禾还喜欢运动,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篮球,他还是学校800米赛跑记录的保持者。陈嘉禾说,每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是他最爱看的体育赛事,在电视上看到奥运健儿为国争光,他也非常为之自豪。
阅读和运动已然构成了陈嘉禾的生活习惯!陈嘉禾逐渐成了一个杂家,涉及的领域很广,比如di创新思维、机器人、无线电、电脑编程、各种模型、文学、足球、架子鼓等。他还是市少科院院士、班长,有着很强的组织能力呢。
20××年5月,陈嘉禾代表中国到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参加di创新思维总决赛,获全球创新技术奖,小小年纪就为祖国争了光,真是了不起。
看了这篇文章,我终于领悟到了“家风”的重要性,每家有每家的习惯,每家有每家的风气,好的家风需要家庭每一位成员来共同营造,哪怕是小孩,也同样能将家风发扬光大呢。今后,我要按照爸妈的要求,改掉做事拖延、缺乏耐心等毛病,让阅读和运动伴我成长,做一个像陈嘉禾那样的人!
好家风读后感篇3
什么是家风?家风就是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散。风的意思是“上以风化下,下以风讽上”的意义,即人们要以高尚的道德去影响教化自己的子女。而家训就是家风归练成的祖祖辈辈规定下来的道德准则。说了就做,做了必稳妥,言必行,做事不拖是我们家的家训。所以我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家风,一定要遵守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家训。
在我犯错误时勇于去承认错误,这也是我们家的家训。我清清楚楚的记着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高高兴兴地玩,而玩时一不小心打碎了一个阿姨家放在窗户上的一个漂漂亮亮花瓶。此时此刻,我发现四下无人,准备溜之大吉,可是想一想,越觉得这样做不太好,所以就在她家门口等她回来。等啊,等啊,直到她下班才回来。此时,我立刻向阿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承诺会用自己的零花钱来给她买一个一模一样的新花瓶回来。于是,阿姨很高兴的答应了我并送我回了家。在我家里时,阿姨对我妈妈讲了这件事,她们还异口同声地在夸我,还说我们家的家风、家训真不错。是啊,一个个良好的家风、家训就能出一个个优秀的子女。
同学们,艰苦朴素是作文美德,铺张浪费是犯罪。我有一个好朋友,她家中的每一个人都非常的溺爱她。因此,她想要什么,她的父母就满足她的要求,所以她总是非常的浪费,不想要的物品就随地乱丢,还经常提一些过分的要求。如草稿本上有一个污点,她就要重新买一本新的。就算是不喜欢吃的零食她也会买来,其目的就是为了在别的同学面前炫耀一番。她吃饭时,总是把饭装的满满的,然后吃几口就立马倒掉。水笔,总是买最好的,不管好不好用,总是买来,只为追时尚。还常常把用过没几次就笔就扔了。她的行为常常让人觉得是可耻的。她浪费书本,浪费金钱,浪费食物,浪费……因此,我要对她说:“节约朴素是美德,铺张浪费是犯罪。”我们一定要拒绝浪费,支持节约。要树立一个好家训,学习好的家风。
同学们,我们应该深深地知道一个家庭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家训,只有这样才能使一个个家庭过上和谐的生活。俗话说的好:“品格为灵魂,心为脸,应养成高尚、正直、诚实守信的优秀品格。不要言而无信,自食其果,要信守承诺。慈孝之心,人皆之有……所以我们每一个家庭要有一个良好的家训、家风。
好家风读后感篇4
中国有句谚语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然有点夸张,但也真切地反映出了一个家庭对孩子成长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我们常言“养不教,父之过”,在史书典籍中也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这说明了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父母长辈所拥有的财富或是人脉权势导致的,而是父母长辈潜移默化中的一种性格品质的培养,也就是家风。
读《中国家风》这本书,就如同与一位长者在一块儿,静静地听他述说一个个关于家风的动人故事。当我读到《父亲的遗言》时,我读懂了自力更生、自我奋斗是一种家风;当我读到《妈妈是家风》时,我读懂了宽厚待人、助人为乐是一种家风;当我读到《家中有善风自扬》时,我读懂了尊老爱幼、心存善念亦是一种家风......我不禁思索,我家的家风又是什么?我想起了我的爷爷奶奶。在我小时候,总会看到爷爷带着老花镜拿着一本书读的很认真,后来爷爷眼睛看不见书上的字了,便会让我念给他听。而我的奶奶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却为家人操劳了一辈子,勤劳善良在她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们将爱读书、乐意助人的特性传承到了我母亲身上,而后又传递给了我。我想,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在生活中,我们也时常会听到父母自己子女“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站有站样坐有坐样”,“吃饭不能左挑右拣”,“看到长辈要有礼貌”.....仔细想来,这些通俗易懂的大俗话同样是家风的传递。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件小事,举手投足间,经过一代代的传递,就形成了一个家庭的传承。而一个人人格的起点恰恰是在家庭的传承中形成的,凭借着这些点滴传承,我们才能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不同文化高速融合传播的今天,直面意识形态领域挑战所作出的积极应对,坚守住内心的安宁和纯净。
其实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历来就是很重视家风的,国有国威,家有家风。家风会影响社会风气,家风正,社会风气自然而然就正了。反过来国风也会影响家风,国家的风气好了,社会风气清了,能感染社会中的个体,进而影响他们的家风。正如《杂说“中国家风”》里谈及的“作为若大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细胞,家庭的风气、家庭的教养,小则是家传代继、香火延续之本,大则是国之兴废、民族盛衰之要。”可见,家风的意义不仅关乎个人与家族,更是一个古老民族能否延续辉煌的关键。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我们在好的家风的熏陶下,“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好家风读后感篇5
又到生日,妈妈送我的礼物是一套《中国好家风》全集。读这本书,就像是听一位智者向你讲述一个个动人的家风故事,当读到〝谦逊温和的李文靖公〞时,我懂得一个令人敬佩的人,善不是靠拳头或暴力来制止他人。而是用〝温和〞这剂良药。〝温和〞是一种家风。
当读到〝善良的郭翻〞时,无论是面对他人的无理要求,还是主动帮助陌生人,无不体现他的高尚。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这让我想起我的妈妈,她言传身教的`助人为乐让我学到很多。因为行善,我也很快乐。〝善良〞是一种家风。当读到〝唐太宗教子敬师〞时,他不仅恭敬自持,还教导子女待人恭敬,尊师敬师。在生活中,我偶尔会因为老师的惩罚觉得委屈和不公,但妈妈说:〝这都是〝爱〞,因为爱才有要求,有期待,真正爱你的人会因你的退步而焦虑,因你的进步而高兴,于是我渐渐释然,也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恭敬〞是一种家风。当读到〞宋太祖教女知俭朴〞时,赵匡胤身为大宋开国皇帝,以身作则,厉行节俭,富贵之后不忘本,心系百姓,不失为一代明君。生活中,我们应学习这种节俭,不要大手大脚。〝节俭〞是一种家风。
当我读到这儿,我想到我的家风,从小妈妈就教导我要温和待人,尊老爱幼,礼貌谦让,勤俭节约,她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好家风成就了中国这个古老伟大的民族,它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品格高尚。诚实守信。无私奉献,为〝大家〞——国家奉献的人!
好家风读后感篇6
家风,顾名思义就是家庭的风气。然而,读了《浙江好家风》一读本中《不屈命运的残疾女画家》 一文,我对它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这篇文章讲述了汪玉婷的故事。四年级时,她被发现患上了“肌营养不良症”。辍学后,在父亲的鼓励下她开始画画。父亲总是对她说:“别把自己看作是个没用的人,你会画画,并不比别人差。”20xx年父亲去世,她依旧坚持画画。她开始以卖画来资助贫困大学生。
文中的父亲鼓励辍学的女儿画画,告诉她并不比别人差,这难道不是一种父爱,一种好家风吗?这时,我想起了我们家。当我跌倒时,当我失败时,当我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时,也总是有人给予我鼓励,让我拥有继续向前冲的力量与勇气。
如果说父亲鼓励重病辍学的女儿是“小家风”,那么汪玉婷卖画资助贫困大学生便可以形象地将它说为是“大家风”了。是啊,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大家”。“小家”是“大家”的一个缩影,“大家”便是“小家”的放大。在“小家”中,鼓励是好家风,那在“大家”中,帮助也是个好家风。也许是因为自己未曾读完书,完成学业罢,也许是因为对他们的同情罢,她的原因我们无从得知,但是,她灵魂的`干净纯洁和心灵的高尚美丽是毋庸置疑的,这不就是好家风吗?从常人角度来想,这种现象是难得可贵的,但联系她儿时的经历的到这种结果又是必然的,由“小家”逐渐发展到“大家”,父亲的潜移默化是不可缺失的。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传承这一家风呢?从小事做起,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再由小化大,比如做志愿者之类的,为社会更美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总而言之,我们要像文中的汪玉婷一样自强自立,勇敢地挑战命运,乐观面对生活,更重要的是,一如既往,传递爱的力量。
我们要刻刻坚信“我并不比别人差”,也要时时告诉别人“你并不比别人差”,要时时刻刻,传承着这一好家风,传递爱的力量。
好家风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
★ 定家风作文5篇
★ 员好事迹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