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得好可以展示我们的语文修养,通过优秀的作文,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索自己的问题和困惑,好文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家风家训我传承作文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家风家训我传承作文篇1
“人必有家,家必有训”。浙江的家训、家风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即具备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因,又有鲜明而特别的地域特色,字里行间无不折射出文明传承过程中的思想火花。因此,在浙江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人才辈出,文化荟萃。
在《浙江好家风》这本书中,我便认识了几位爱国、爱家、诚实守信的“好家风传承人”。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属孔胜东和谢杨琳了。孔胜东是杭州的一名公交车司机,在他的车上,许多东西都可以为有需要的乘客排忧解难。不仅如此,孔叔叔还自费购买茶叶几十斤,一次性杯子几万只,还把泡好的茶带到车上,供乘客们免费饮用。这样的服务,让孔胜东没有收到过一起投诉,因此,孔胜东在工作上,也有了更大的动力。他还不仅仅是个“特别”的公交车司机呢!除了工作日,他更是30年如一日坚持在周末“义务为民修理自行车”,是人们公认的“活雷锋”。平时,他很准时地到达,为民服务;后来,自己的家变了,服务的心却没变,依然骑车一小时,坚守在岗位上,就连全家团圆的除夕之夜,孔叔叔也雷打不动地出现在修车点。孔胜东真是一位爱国、爱人民、诚实守信,用奉献谱写人生的“杭州模范”,“杭州英雄”!
除了孔胜东模范,我还认识了“用一双小手撑起家”的一位小女孩——谢杨琳。来自宁波的小杨琳,为了照顾重病的爸爸,用孝心和坚强挑起了一个家庭的重担,每天帮爸爸做这做那,还经常抢先妈妈一步,把家务都做好。她这种精神时刻激励着我,让我要向她学习!说到家风,我们家当然也有家风,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勤俭持家了。虽然勤俭很普通,但它也有它的不平凡,勤俭是一种传统美德,我们更要义不容辞地去传承这种美德,弘扬这种美德,履行这种美德。在我们家里,洗脸的水可以二次利用,用来冲坐便器。一些糖果盒子都再次利用起来,用来分类装一些小东西、小玩意儿,即不浪费盒子,又让家看起来整洁、美观。就连裂了的拖鞋也要缝缝好继续穿……这种在生活中勤俭的小事真是数不胜数。这就是我们,一个勤俭的家庭……
中华,到处有着品格高尚的好公民,他们的故事,让我感动,让我感触很深,我也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全面发展,爱国、爱家、诚实守信的好学生,好公民!
家风家训我传承作文篇2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身处于这个世界中,得处处守规矩。就比如在班级中,我们得遵守班规;在里,我们得遵守校规;在社会上,我们得遵守法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每个人的家庭中,也有着要遵守的规矩,这就是所谓的家规、家训,而好的家规与家训,便会塑造一个好的家风。
记得在我还很小的时候,总喜欢在吃饭时第一个跑到餐桌边,然后爬上那唯一一个有靠背的大凳子上。但是每次都会把我从那个凳子上抱下来,让我坐普通的板凳。那时的我一直不明白,为此还闷闷不乐了许久。现在,我终于明白了:那个凳子是专门给管理整个家里的所有大事、小事的人坐的,也就是我的的专座。不过有一点,我一直做的很好,那就是等大人们都夹过菜了,我再夹。我也经常因为这一点而被亲戚们夸奖,说我尊敬他人,是个好孩子。
每次到时,我们都会举行“请太公请太婆”的仪式。那天的晚饭会烧的非常丰盛,有着各式各样的菜。我是十分活泼爱动的一个人,所以在看到这么多好吃的东西时,便兴奋地跑来跑去,妈妈却一把抓住我,跟我说:“你现在可以先玩一会,但是在“拜太公拜太婆”的时候,你绝对不能跑到餐桌那边过去,知道吗?”当时我十分疑惑,长大了一点才知道,原来这是出于尊重“太公太婆”,才不让我跑过去的.。
还有一次,我记得是在我八岁的时候,我在路上遇到一个乞丐,他拿着一个二胡,在拉一首听着特别凄凉的曲子。有好几个路人听到这个二胡声后,注视着这位乞丐,却没有一个人捐钱给他。后来,我爸注意到了这个乞丐,便径直走了过去,拿了一张五块的纸币,蹲下放在乞丐面前,还对他笑了笑。我不解地看着,问:“你为什么不像其他人那样直接把钱丢给他呢?”爸爸非常严肃地说:“人家乞丐也是有尊严的呀,这样直接把钱丢过去,不是很不尊重人吗?”于是我点了点头,也走向那个乞丐,把口袋里的两个硬币和一颗还未开过的棒棒糖放在了他的面前,像爸爸那样,我也对他笑了笑。突然,那个乞丐站了起来,对我们鞠了一躬。我吓了一跳,心里却暖暖的。
我们家的家风,其实十分简单明了,那便是:“尊敬他人”。我们尊敬了他人,他人也会尊敬我们。我会一直好好的传承这个家风,尊敬我身边的所有人。
家风家训我传承作文篇3
马上就要到夏天了,天气越来越热,而人心也越来越浮躁。可我们家,却始终像墙壁上挂的字一样——静。
那个字是我爷爷写的,也是他对我们全家的要求。现在我们家都喜欢静,我爷爷喜欢安静地挥洒笔墨,我奶奶喜欢读完一本书,父母喜欢安静地完成每一项工作,我也喜欢在这种静中成长。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爷爷就提出了这个要求,那时的我很小,并不知道静是什么。那一次爷爷带我出席婚礼,我因为好玩就在那又吵又闹。还发出一些古怪的声音。很多客人都因我的古怪被逗笑了,可只有爷爷脸都红了。后来他把我带到角落里,心平气和地对我说:“小宝啊,咱们在外面可不能这样大声吵闹,影响到别人,要文明,要学会静。”
“静是什么?”我很好奇这从未接触过的词。
“静啊,就是保持安静,不大声说话,不影响他人。”
从那以后,我学会了安静,在见到客人后我可以做到爷爷对我的要求,但是那个“静”字却并没有这么简单。
一年夏天,我家并没有开空调。我热得左跑跑右跳跳,在床上打个滚,却一点凉快也没有。我一直央求爷爷开空调,可他并没有理会我。后来他把我叫到书桌前,说要教我写书法,我并不理解爷爷的做法,因为实在太热,也就随便写了两个字,歪歪扭扭,和爷爷的根本没法比。
“小宝啊,你知道我为什么又不热,又能把这字写好吗?”那是因为我心静下来了。所谓“心静自然凉”,一个人心静下来了,他不会像以前一样躁,也可以专注去做一件事,把事做好。
我并不理解“静”与不热有什么关系,只是像爷爷说的那样坐在他身旁静静看着他写书法。十多分钟后不知怎么的.我没并有原先那么热,但我并没有感觉,一直专注地看着爷爷。这时爷爷把笔给到我,要我再写几个字。我模仿着爷爷,字也端正多了。看着爷爷的笑容,我似懂非懂地笑了笑:原来这就是静。
后来爷爷走了,可那个字依然挂在那里。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渐渐明白了爷爷,也明白了静。“非宁静无以致远”,在这个好家风的帮助下,我学会了很多,而这个“静”,也将会伴随我的一生。
家风家训我传承作文篇4
“今天的事情今天做,明日还有明日的事。”爸爸妈妈常常这样教育我们,我们姐弟几人也养成了“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可是有一次,我却遭到了妈妈的严厉批评,让我至今难忘。
那一天文学社活动,徐老师布置课后作业——修改一篇作文。正巧语文、数学、英语作业特别多,晚上,我好不容易将三门作业写完,一看时间,啊,已快十点了。
我收拾好书包,正准备睡觉,突然想起徐老师布置的作文还没修改完。我实在太困了,脑袋里跑来了一只只瞌睡虫,在催着“睡吧睡吧,徐老师不凶,他会原谅你的,明天再写吧”。我犹豫着,到底要不要写?
妈妈见我迟疑着不睡,忙问:“今天的.作业都做完了吗?”
我痛快地回答:“嗯……还有一篇文学社的作文没修改完。”
“你赶紧写呀,写完了再去睡呀。”
“徐老师布置的作文,我能不能不写呀?”
“不行!当天的作业一定要当天完成。”
“徐老师那么温和,他应该不会骂我的。”
“就算徐老师再温和,他布置的作业也是作业,不能不写!”
“那好吧。”我无可奈何地回答。
“我常跟你说,‘今日事今日毕’,不要拖拖拉拉,明天还有明天的事情要做。”
过了一会儿,全家人都睡着了,只有我一个人趴在桌子上,默默地一字一句修改作文。灯光下,我孤独的身影投射到那张旧课桌上。望着窗外那漆黑的夜空,我心里有些害怕。我继续写着,眼皮时不时地往下坠,但一想到妈妈的话,我起身洗了把脸,坚持着。
静悄悄的夜晚,只听见笔走纸上的沙沙声。终于在11点之前,我修改完毕,长出一口气,如释重负。
这篇经过认真修改的作文,获得了徐老师的表扬。虽然只是简单一句话,但饱含着徐老师对我们的希望。我回家之后告诉了妈妈,她也露出甜美的微笑,连连夸奖我“做得不错”。
妈妈的鼓励,给予我前进的动力。如果我是一只船,妈妈就是那船帆。
“今日事今日毕。”我尝到了艰辛劳动之后的甜蜜果实。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学会管好自己,自已的事情自已做,今天的事情今天做。
妈妈的话深深地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根,让我受益。
家风家训我传承作文篇5
?忆家风,扬家风》
家风,何为家风?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
“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这些都是死板的概念。
或许曾经年幼,不懂得家风是什么。还记得问过只有3岁的弟弟,什么是家风,他圆溜溜的眼睛悄咪咪地滚了一圈,然后咧起嘴角说:“是风吗?”我楞了一下,风?我也不知道。若你之前问起我家的家风,我会非常笃定地告诉你:“没有!”因为年幼的我根本感觉不到有任何东西一直祖传般的影响着我。到了后来,随着年纪增长,我才领悟到什么是“家风”。它似远似近,飘渺虚幻,可是又真实存在,悄无声息。实话实说,我们都受到它潜移默化地影响。
邻里互助,是我收到最大的感触。无功不受禄。从只有几岁,能蹒跚学步的时候,当我开始蹲在菜地时,就一直在认识它。或许很普通,或许很平凡,或许司空见惯,但是,不得不说,有些东西真的深深地刻在骨子里了。蹲在树荫下,一大片菜地被附近的退休伯伯瓜分,烈日当空,一顶顶草帽在玉米丛中穿梭,一滴滴汗水低落在泥土上,一双双布满裂痕,指甲缝里藏着泥土的手在一片片青葱绿叶上抚摸着大自然的恩惠,一阵阵笑声洋溢在这几十亩大的田地上。“老苏!来!看看我家的玉米怎样?还行吗?”“苏兄,咱家的香蕉,一大串哎!分你一束!拿回去放几天就成!”“苏爷爷!我爷叫我拿给你咧!咱家的番茄,大个多汁,今早摘的,你不在,所以这才下午再给你了啊!呀,妹妹也在,来擦擦就尝尝,可好吃了!”爷爷欣然地接收这些好意,一一谢过,吩咐我拿回家后,便转身走向他们的田里,投身进帮忙松土、除草、浇水的行列里。等到我回到地里,我也很不解,自家的田还没弄好,怎么跑去弄别人家的了?等到爷爷归来,挺着腰板,拿起毛巾,擦着满身的汗水时,我便提出我的疑问。爷爷愣了愣,然后哈哈大笑,弯下腰,摸了摸我的脑袋,说:“虽然我们是邻居,是好友,可是关系再好也不能白拿别人的东西。咱们地里的东西要么没熟要么前几天摘了,没什么好给人家,那就帮别人干干活,也不碍多少时间。记得啊,以后可不能白拿别人便宜啊!要是给爷爷知道了你敢这么做,爷爷可就再也不给你种你爱吃的小番茄啦!”那时的我似乎才五六岁,只知懵懵懂懂地点个头,爷爷也没有再怎么讲,只是往后每次收到邻里的好意都会回馈一些瓜果蔬菜或者去帮忙干活。后来,田地随着征收,面积越来越小,大部分伯伯都失去了那一亩桃源,可是深厚的情谊未曾改变。盛夏,黄皮、龙眼、荔枝纷纷成熟,哪怕不再一起劳作,谁也不忘各家各户互送新鲜摘取的水果,路途再遥远,心意永不迟到。
后来,现在的我十几岁人了,渐渐迈向成年,也不得不说这类的事情还在影响着我。互联网发达,我们家也迷上网购,可是父母上班,我要上课,快递到家无人签收。对面屋的阿婆平时无事,打理着屋边的一小块田地,边上有个用木头搭的小木棚,里面放着她平时收起的可回收品。母亲嘱托阿婆帮忙收一下快递,阿婆很乐意地帮忙起来,买东西多的时候,她甚至一天断断续续收三四回快递。阿婆不愿意收钱,邻里谈钱伤感情,可是骨子里也不允许白白让自己得到这样的好处,于是母亲吩咐我们把废弃的书、纸张、纸皮、易拉罐、塑料瓶收好,每次趁阿婆在屋内忙的时候,悄咪咪把这些东西悄无声息地放在她的木棚里,这也是一份心意、一份回报。这些年,同样的,阿婆也经常分享她菜地上的各种蔬菜和草药,我们周末买菜的时候也会帮她买活禽。妈妈说,邻里之间,这些不算什么。但是,我总觉得,哪怕只是这些小事,也很重要,我说不出它哪里伟大,可是每次,心里都流淌着一股暖流。
这些事情很普通,真的很平常,但不得不说,这些教会了我很多。邻里和睦、互帮互助、将心比心、为人着想、节俭朴素、尊老爱幼、家庭和睦、勤俭持家、努力学习回报国家,这份无形的精神,这份无形的力量,跨越时空,跨越江海,跨过山河。
或许,这不算家风,或许,这就是家风。或许,我那天真年幼的弟弟说的没有错,家风就是“风”。它像风,悄然滋养万物细无声;它像风,随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它像风,一阵又一阵地吹进千家万户;它像风,又可细水长流又可波涛汹涌……
这就是家风,从祖辈一直传下来;从一件件小事中表露出来;从街坊邻里间一位传一位,一家传一家,一户传一户;或许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或许是客厅里被框裱起来的“自强不息”“学无止境”,或许是在睡梦中呢喃的嘱咐,或许是爷爷深沉又活泼的叮咛……
这,就是家风!
下一篇:返回列表
家风家训我传承作文篇6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温润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这样的雨露——诚实守信,时时温润我,伴我成长。
还记得那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和好友相约四点去图书馆看书。正当我准备出门的时候,突然,外面狂风大作,乌云密布。顷刻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看着窗外,我开始犯难。脑子里出现了两个小精灵,一个小精灵说:既然你都已经和好友约好啦,就不能反悔,你必须得去。另一个小精灵说:你别去了,外面的雨下的这么大,你的.好友也不一定会去的。这时爸爸看到我犹豫不决的样子,便走过来对我说:做人要诚实守信,在元氏世范里有这样一句话: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它的意思是答应别人的东西就一丝一毫都不能少;和别人约好了时间,一分一刻都不能更改。走孩子爸爸陪你一起去图书馆。
迎着狂风暴雨,我和爸爸虽然被淋成了落汤鸡,但是看到好友如约的站在图书馆门前,我的心一下子温暖了许多。我和好友在书的乐园里畅游,当我再次抬头,窗外已是晴空万里,我为自己和好友的守信点赞。
诚实守信,就是让我们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这样的家风需要我们每一个家庭成员去践行,并且代代相传。
家风家训我传承作文6篇相关文章:
★ 定家风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