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从一件事情上有了不少领悟后,应当及时记录好体会,对于体会写作是不能随意的,要仔细斟酌过后才能下笔,好文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815回信精神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815回信精神心得体会篇1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同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的,还有一个个坚毅的青春背影,90后的战“疫”青年志愿者们同样义无反顾的逆行而上、奋战在一线。
青春的意义是什么?是“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抗疫一线的青年志愿者是我们的榜样,他们冲锋在前,不畏艰险,舍生忘死,用自己的努力去亲历去参与时代的变迁,为国民的安全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从抗疫一线到各个社区的服务站,都有青年人的身影,展现了青年人的奉献与担当。我们作为青年人的一员,应该刻苦学习,做好本专业的知识储备,练就过硬本领,才能在未来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担当。
“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大任的!”习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如是说。读完这封回信后,我感触颇深。身为一名志愿者,这些天来,我见到了许多同我一样在防疫前线坚守着的青年人,他们不畏艰险、热情澎湃,哪怕冬日寒风肆虐,依旧傲雪凌霜。身为一名青年人,我深感身上责任之艰巨,所谓青年者,国家之希望也,青年一代的蓬勃力量正是国家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这就要求我们青年人能去做一名奉献者,在危难之时能够挺身而出,在困境之中仍能不忘初心,始终以国家以人民为己任,不负习总书记和人民的期盼,投身于为祖国的奉献事业,让青春之花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以奉献使命来伴青春远行。
815回信精神心得体会篇2
“西迁精神”只是无数为国家繁荣富强奋斗的中国人的一个缩影,还有许多同西迁人一样用尽了整个生命肩负起建设祖国,扎根西部,扎根基层的使命,老一辈西迁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诠释了伟大的爱国情操。
作为一名交大的学生,每当我看到有关西迁的新闻之后,我都会迅速的点开,饕鬄般的读完。六十年前,还是青春年少,激扬文字的一群青年,在国家的利益面前,毅然决然的选择响应国家的号召,奔赴贫瘠的大西北,六十年过去了,他们都已经进入耄耋之年,有的甚至已经不在人世。他们在这里默默的付出,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了无数的人才。就这样,六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着。这是让每个中国人都热血澎湃的一份赤子之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我们更应该有更高的思想觉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们的胸怀,起于自身,但绝不局限于自身。放眼未来,我们将会是时代的引领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六十年前我们的前辈们便以身作则,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家国情怀,今天已经到了我们接受这个伟大传承的时刻了。历史的巨浪一直在奔腾着,我们也应该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当好好学习、认真研究自己的专业、积极实践,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作风,努力在自己的本专业上寻求突破,真正将爱国主义精神化信念为实际行动。我们立志要学习“西迁精神”,扎根基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815回信精神心得体会篇3
内容提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对于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全要素生产率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效率,产业结构优化、企业竞争、创新竞争带来的资源重新配置都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完善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提出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紧迫要求。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出要求,凸显出这一指标对于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意义。正确理解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和要求,有助于找准改革关键领域,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经济史表明,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一国经济发展成败。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发展绩效的对比,也显示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作用。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提高劳动生产率即单位劳动投入创造的产值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质量及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这个指标具有高度综合性,可以作为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准。同时还应看到,全要素生产率能够更好兼顾高质量发展的目的与手段,提供了可持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我们可以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三种途径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是提高资本—劳动比。通过使用更有科技含量、更有效率的机器设备可以提高资本—劳动比,进而提高每个工人创造的产值。然而,提高资本—劳动比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如果提高速度过快,超过了劳动者技能提升的限度,就会出现投资回报率下降,结果反而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近年来,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下降,普通劳动者工资加快上涨,很多企业倾向于使用更多机器设备。但在一些企业,工人的技能水平等其他条件没有相应提升,反而导致投资回报率下降。
二是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经济学家通常用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来度量人力资本,提高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可以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但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显著提高需要经历较长时期。例如,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高校扩招为代表的教育大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教育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即便如此,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的数据,在1990—20xx年、20xx—20xx年和20xx—20xx年三个时间段,我国25岁以上成年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仅分别提高了1.7年、0.8年和0.5年。可见,人力资本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虽然显著,却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实现的。
三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学家在分解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时发现,资本、劳动、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并不能完全解释产出的增长,因而把生产要素贡献之外的那部分增长源泉归结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例如,我们对1978—20xx年的平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进行分析,发现资本积累、劳动力数量和人均受教育年限这3个生产要素变量只能解释增长率的76.1%,余下的23.9%则是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由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在要素投入既定的条件下、通过更有效地配置和使用这些要素实现的,因此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我国改革开放的前30年与人口转变的一个特殊阶段相重合,这期间的人口变化特征是劳动年龄人口快速增长,非劳动年龄人口则近乎零增长。这种生之者众、食之者寡的人口结构开启了一个机会窗口,分别从高储蓄率和高资本回报率、劳动力充分供给以及资源重新配置等方面创造了人口红利,并通过改革开放转化为经济高速增长。随着20xx年以后劳动年龄人口转向负增长,人口抚养比提高,传统人口红利加快消失,生产要素驱动的经济增长难以为继。因此,我国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不断迈上新台阶,就必然要转向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主要途径的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效率
借鉴发展经济学研究成果,总结发展中经济体推动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可以发现,全要素生产率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效率。
产业结构优化带来的资源重新配置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伴随经济增长发生的产业结构变化,是遵循生产率提高的目标和顺序演进的过程。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从低生产率产业进入高生产率产业,可以提高整体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很多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的计量分析也表明,在劳动生产率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中,产业结构优化带来的资源重新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1978—20xx年整体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贡献合计为56%,而其余44%的贡献便来自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重新配置。
企业竞争带来的资源重新配置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市场竞争机制下,有竞争力的企业生存壮大、没有竞争力的企业萎缩消亡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会更多地从产业之间资源重新配置中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而发达国家则更多地从企业之间资源重新配置中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在一些发达国家,企业的进入、退出以及生存、消亡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贡献可高达1/3到一半。
创新竞争带来的资源重新配置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学研究发现,创新会带来规模收益递增,企业能否扩大规模进而获得更多的生产要素等资源,在根本上取决于其创新能力。这就意味着,创新竞争带来的资源重新配置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用非市场竞争的方法扩大企业规模或者人为挑选赢家,都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要求相背离。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
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视角认识全要素生产率,为寻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恰当抓手提供了有益启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正是围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改革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完善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
以政府有形之手构建和维护使市场无形之手充分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在宏观层面,应建立以鼓励企业创新和提质增效为导向的市场激励机制。在微观层面,政府无须寻找直接政策抓手,更不能人为挑选赢家。政府不能缺位也无法替代的职能是营造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允许自由进入退出的公平竞争机制和优胜劣汰环境。相关改革包括改善营商环境,消除经营许可和要素获得方面的所有制和规模歧视,打破行业垄断、进入壁垒、地方保护等。
消除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其中,户籍制度改革红利最明显。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可以促进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领域向高生产率领域转移,优化资源配置,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我们研究表明,从劳动力流动中每获得一个百分点的全要素生产率改进,可以实现同等幅度的经济增长率提高。
在继续加大技术研发和教育培训投入的同时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任何时候,技术进步都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源泉。而人力资本除了直接成为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源泉,还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必要条件。
完善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政策机制。如果各项经济政策分工不清晰、运作不协调,财政、货币政策等短期调控政策在执行反周期职能之外,被赋予刺激中长期经济增长的产业政策职能,往往会造成杠杆率高企、产能过剩等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市场选择赢家的资源配置原则。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有利于从目标和手段上把财政、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区分开,使其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更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815回信精神心得体会篇4
高考前夕,疫情毫无征兆地爆发,新闻联播日日播报着新增确诊人数,特效药尚未研制成功,此病传染性又极强,且恰逢春运,疾病像是长了翅膀一样飞往全国。人心惶惶,大家都在祈祷着能渡过难关。您站出来,告诉大家不要害怕,提醒大家勿要前往武汉,而八十四岁高龄的您,却坐在了前往武汉的餐车上。我想说,国士无双,您是最美的逆行者,我们向您表示由衷的敬意。
然而,这样的逆行却不是说说而已的。经历过非典的您一定知道,前往武汉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春节无法和家人团聚,意味着放弃休息时间,意味着最近距离地接触病毒,甚至可能意味着一去不返。可是,您还是去了,为什么呢?
我知道的,因为您是医生,有着救天下苍生于水火的责任感。因为您穿上了一身白大褂,便担起用生命去履行肩上的责任。您在成为一名医生时曾宣誓“我郑重地保证自己要奉献一切为人类服务。我将要凭我的良心和尊严从事医业。病人的健康应为我的首要顾念。我将要尽我的力量维护医业的荣誉和高尚的传统……”几十年来,从未忘记。只要一息尚存,便绝不辱使命。
我知道的,因为您不忍,您有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之心。看到躺在病床上孤独无助的孩子,那样不安,紧紧抓住医生的手,不确定地询问还能否活下去。看到与亲人隔离后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呼吸困难,奄奄一息,夕阳下的影子那样孤寂。您终究不忍,医生就职宣言中,您曾说“我对人类的生命,自受胎时起,即始终寄予最高的尊敬……”您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那无数鲜活的生命。武汉,曾经多么繁荣的武汉,如今成为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空城。空荡荡的街道、紧闭的商铺,以及隔窗的邻里交谈。武汉就像一个生病的孩子,蜷缩在病毒的夹攻中。您终究是不忍,您说,祖国的可爱的孩子病了,他哭着喊着需要我,我要去救他。
我知道的,因为您勇敢,有着正视困难的决心。罗斯福曾说:“我们所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纵使前方是前所未见之强敌,纵使病毒的信息未知,纵使可能会死,那又如何?生命是强悍的,是坚韧的,不是死亡可以打倒的!
作为2020届考生,我们已经成年。我们虽不能驰援武汉,但钟爷爷,十七年前的非典您挺身而出,今年的疫情面前您再次出征,请您相信,以后的中国,由我们去扛!无论此后的我们将身处何方,无论我们将从事何种职业,都永不忘记您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永不忘记您那重情重义的仁爱之心以及强敌面前无所畏惧的精神,这样的中国精神必护佑我中华民族繁荣昌盛!薪火代代相承,请您保重,我们向您致敬,也会在后方坚定地支持您和您所有的战友,加油!
815回信精神心得体会篇5
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感恩革命先辈们的辛勤付出让我们这一代人能够在中国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生活学习,作为年轻的一代我们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国家正在迅速的发展,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作为一名西安交通大学的学子,我们必须感恩那些为我们创造今天如此便利和丰富学习机会的交大西迁人们,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换来我们今天这难得交大盛况。作为一名交大人,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牢记使命、坚定信念做出彩交大人应该成为我们交大人应有的义务。
认真阅读西迁老教授们给总书记的一封信和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后感动和激动之余,我也对西迁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西迁精神是超越自我的爱国主义情怀,当年的西迁前辈们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义无反顾的放弃繁华富裕的上海奔赴大西北,为大西北的发展呕心沥血,还有很多老教授们为了支援西迁捐献了自己在上海的房子携家带口就来到了大西北,这得是需要多大的决心和勇气呀;西迁精神还代表着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西安交大在一片荒芜中崛起成为现如今的双一流建设高校,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支持,也离不开西迁人们对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创业精神的执着。西迁精神是老一辈交大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每一个交大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铭记和传承西迁精神,为我们的社会、国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815回信精神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