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悯作文7篇

时间:
loser
分享
下载本文

想要更好地表达自我,写作文是十分重要的方式,作文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语文成绩的高低, ,以下是好文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悲悯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悲悯作文7篇

悲悯作文篇1

悲悯是我们来到这世上学会的第一种感情,当你第一声啼哭开始,它已融入了血肉,与你不可分割,这是造物者赐给我们与生俱来的珍贵礼物,只是,在成长后,这感情渐被俗事纷扰掩埋,偶而,当困惑之际,它才又执着破冢重回,修正你早已面目全非的初衷,这时,游离的魂才又溯回,仿佛涅盤重生,同时深悟而达隽永。

悲悯是种因缘,在布施过程中,圆满了别人,同时也种下了福种,若有一日,自己陷入世俗苦海,无法摆脱时,许是宿命安排,只需抬头仰望,纯净苍穹,必会有若干不同天梯,只需纵身一跃,就能一切释然,大概这就是福报吧。

悲悯是种力量,在某个时刻,某个角落,传达给需要的人,会使人温暖,随之强大,这力量无穷不竭,源源汩汩,可化腐朽为神奇,撼动天地,似乎,这力量原就是天地所赐,只是借你我躯壳,来拯救苍生,天意悲悯,原来如是。

悲悯是种境界,先人后己,方显本色,携感怀之悟,包容万物,八荒苍莽,皆如我辈,修一颗真挚之心,渡身边可渡之事,青萝拂行,超然而至,如此,世间当无杂念,悠悠天地,清澈分明,也许这才是造物者的良苦用心。

悲悯是种信仰,在你人生黑暗之际,它就像半空中突然飞入的萤火虫,用这星点光明,焚了你无边的混沌,最后,给你照亮通途,指引你到达理想之彼岸。或者,只有经历了,才会莫失莫忘,信仰原来是黑暗中的际遇,悲悯才是选择。

圣人云人性本善,又云人性本恶,千百年来,争论不休,至今仍无定论,其实,善恶不过一念,只不过是悲悯表现与否的产物。

我们来时,悲悯自己母亲十月怀胎之苦,用自己刚领悟的方式,替这世上第一挚爱之人宣泄,又或者,也是悲悯我们自己,只因生老病死,本身就是一种痛苦煎熬,总之,这就是我们来时的状态。

而我们走时,身后子女,悲悯我们一生辛苦操劳,用他们早已经领悟的方式,替安详的我们宣泄情绪,又或者也是悲悯他们自己,因为今日的我们,即是明日的他们,总之这就是我们走时的状态。

于是悲悯贯穿了我们整个生命过程,造物者悲悯的赐给了我们,然后我们又悲悯的全部还给了他。

是的,这才是答案,勿庸置疑,人性本悲悯,就是这样。

我们悲悯的`走,正如我们悲悯的来......

这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悲悯情怀。

悲悯作文篇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网络上一张照片受到广泛关注,其内容是:下雨天,在一个地下通道入口处,一位母亲用左手为孩子挡雨,而她的右手举着把伞,为一个佝偻着腰的老大爷挡雨。老大爷是一位流浪汉,而这位妈妈一直慢慢地跟随在他身边。

请针对这件事,选择合适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明确文本,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评论类的材料作文,评论的内容是“一位母亲用左手为孩子挡雨,而她的右手举着把伞,为一个佝偻着腰的老大爷挡雨。老大爷是一位流浪汉,而这位妈妈一直慢慢地跟随在他身边”,评论是注意找准切入点进行立意,可从“悲悯情怀,人性灵光”的角度分析,人之所以高贵,不在于金钱、权势,而在于具有善良的品性、悲悯的情怀,对待弱者不仅具有同情心,而且有帮助的实际行动。这便是人性之善,这便是人性之光;从“以身垂范,教育孩子”的角度分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妈妈的善举,在温暖流浪汉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儿子树立了人格、德性的楷模,在潜移默化中把人性之善传给了孩子;从“奉献爱心,和谐社会”的角度分析,曾几何时,一句“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唱遍了大江南北。其实,这首歌里所倡导的奉献爱心的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永远都是和谐社会的正能量。行文时注意从材料因此自己的观点,让文章有针对性,论证时注意可结合“共建和谐社会”“弘扬正能量”“树立核心价值观”等热点进行分析,让文章有深度。

悲悯,悲,指慈悲,对人间的苦难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感;悯,指同情,指对苦难中的人们并不轻视,甚至可怜,折射的是一种博大的爱.悲悯就是哲人以大智大慧来怜悯同情苦海中的世人.

唐朝的白居易响亮的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口号.这是古训,也是历代文人富于历史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它意味着对时代的关注,对现实的关切,对改造社会的责任和使命.古往今来,能够真正做到的不多,但也不少,诗圣杜甫就是这样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悲悯属于时代的产物,鲁迅说,杜甫不是古人,他生活在我们堆里.由于经历了唐代由盛到衰的过程,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当杜甫目睹社会灾难,心有郁结,他执笔挥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悲悯属于人类的激素,我们每个人在没有被生活麻木时,都会萌生对人的悲悯.

悲悯是一种爱,就如同求得这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的寒士,胸襟是用爱承载的.一个人可以像杜甫一样没有家财万贯,可以没有日日的欢欣,但却不能没有了悲悯,只要心中久存着悲悯,就有信念,就是一种巨大的财富.悲悯可以修行一种心境,可以修行一颗善心,可以让自己、让别人都俱欢颜.杜甫倾听时代的足音,呼吸时代的空气,把握时代的脉搏,让自己的心合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真正用心去感悟时代、体验时代,真正为时代而唱.

都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文章能够打动人,使人潸然泪下,作者不只是注入了让人难以用言语形容的深情,让读者产生共鸣,必定还有一颗悲悯的心,默默洞悉着民间的疾苦.茫茫宇宙,个人的力量都太过渺小,他们手中的笔,化作武器,剑指灾难.

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历史的前进,这些星星暗淡了,消失了,被人遗忘了,又有更多新的星星,怀着一颗悲悯的心,出现在我们的夜空里,在黎明来临之际,给予人们星光,给予人们希望.

悲悯作文篇3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早已成为被人们传诵的千古佳句。我认为: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讲,应该做到——心怀天下。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中国之所以屡遭挫折而不衰,历经失败而不竭,数遭磨难而不馁,常逢泪水而不懈……这正是因为从古至今在国之危难之机有着一些本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主义者勇敢地挑起了国家与民族生死的担子。正是因为这些心怀天下的炎黄子孙,中国才越挫愈勇。

文天祥在元军濒临城下时,明知前去谈判凶多吉少,可考虑到这关系到宋朝大事,秋千去谈判,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几度挣脱元军魔掌,以重振士气,为国雪耻。临死前还一心要救国。他在《指南录后序》中写道“生不能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及贼”,他还在一首诗中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以天下为己任,从小就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他为中国人民鞠躬尽瘁,受到人民的无比爱戴。周总理是心怀天下的榜样。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就具有了高尚的幸福观。他说:“我的幸福属于全人类。”他就是以此为目标,为人类的解放事业,为共产主义贡献了一生。

这些伟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已心怀天下,为何我们不能?难道我们是忙于学习?不,不是。而是我们心中已经没有这个社会、国家,在当代中学生的眼中,觉得这与我们离得很远很远。

不,一点也不远。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这样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由此看来,少年的命运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为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心怀天下呢?

唐代诗人高适说过“男儿本自重横行”,主张有志男儿为国效劳,奔走四方。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讲,也应这样。我们应有心怀天下的品质,放眼世界,树立公而忘私的世界观。为人民,为祖国,奉献毕生力量!

悲悯作文篇4

昨天你因为长“针眼”(毛囊炎)开刀,而没去上学。

今天早上,听说你在头上绑了一块红头巾,打算扮成海盗的样子。我清楚地听见你与母亲争执:“既然左眼被医生蒙了这么难看的一块东西,好像独眼龙的样子,何不干脆扮成海盗,否则坐在地铁上,走在学校里,会多么地奇怪!”那么我要问你,当你绑上大红头巾,岂不是更怪吗?人家要以什么眼光看你?你是参加化装舞会?眼睛真正受伤?抑或故意打扮成这个样子的市井小太保笨昨天你缺考的那门课的老师,又会怎么想呢?我知道你不好意思出门。因为那个医生给你蒙上肉色纱布,又黏贴上层层的黄色胶带,确实看来奇怪,但是难道你能为这么一个针服,几乎完全无碍于你行动和学习的校韩病,就几天不出门吗?

我当然能了解你的感觉,因为当我初中时,曾在朝会里直挺挺地晕倒。由于站在第一排,前面没人挡住,所以当我醒转时,发现自己上下排的门牙全摇动了,嘴唇肿得几乎遮住鼻孔,鼻子和额头也皮开肉绽。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自己转两班公共汽车回家时,人们奇异的目光,和你祖母惊讶心疼的表情。但是,我能因此而不去上学吗?过去总被人赞赏为美少年的我,瑟缩在公车的一角,我尽量转脸向着窗外,转得脖子都酸了。我试着不去看人,因为对上的总是惊异的目光。

受伤之后没有几天,一个不认识的同学主动与我接近,问我出了什么事,他跟我搭同一班车,上车时,我才发现他居然有一条腿出奇地细,鞋子也特别,当时是夏天,大家穿短裤,每次坐着,他总是把书包尽量向前推,挡住那看来像根枯骨的膝头。

于是我们成了相怜的朋友。但是,我脸上的血痴,一块块脱落了!嘴唇消了肿,牙齿也奇迹式地重新变得坚固。每天当我们下课时相遇,他都注意地盯着我看,又闪过眼神去,仿佛没见到一样,我的脸渐渐又扬了起来,他膝头上的书包,却推得更前面了!我们的距离日远,渐渐发现他居然有些避着我。我开始了解残障人内心的痛苦。他们有他们的世界,一个彼此同情的世界,一个难为外人体会的世界。而今想起来,我甚至庆幸自己曾有那样的遭遇,使我知道在这世界上有那么一大群,应该让我们去了解、去帮助的人。我也反省到,一个在公共场合不易见到残障人士的社会,绝不表示残障人的比率低,反而显示了我们道德的层次低。因为大家以特异的眼光看残障者,甚至指点点地,加上缺少残障者考虑,是社会之耻、正常健康人之耻。

说到这儿,你想想自己的伤,是否远不如我少年时?再说几天就可以把眼上的纱布拿掉,跟那些真正残障的人相比,岂不是一种幸运?你只是几天,就难以忍受,而他们是几月、几年、甚至一辈子啊!我们常在失去时,才知道“有”的美好,希望在你失而复得时,一方面感觉“得”的可贵,一方面纪念失的痛苦。更因此了解失者的心境,产生悲天悯人的情怀。

悲悯作文篇5

心系苍生,襟怀胸襟天下的精力,古来共聊。

孟子主意“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这句话被多少世人赞美,但我却认为,孟子说此话是为臣主,其目标在于弛缓封修统治者和国民民众之间的抵触,保护封建社会的安宁、协调倒退。

由此,尔更添倾心于说肺腑之言的北宋有名政乱家、思维野范仲淹。我老是记得《岳阳楼记》中的这句万古淌芳的名句:“先天下之愁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百姓忧虑之前先忧愁,在天下庶民快活之后才钝乐。佳一个范仲淹,恶一个后人后彼。赖一个心系苍生,襟怀天下。这是怎么的胸襟和睦度啊!纵观历史谁能取之比肩?谁又能将幻想抱背赋夺履行呢?

范仲淹出生清贫,幼年丧父,从小就历经磨难。他曾在应天府的南皆学舍读书。五年中,他常常是红天甜读,简直不吃饭,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货色。他经常是深夜苦读,很少睡觉,有时夜里觉得昏昏欲睡,就把凉水浇在脸上。范仲淹有弘远的抱负,总是把管理天下作为本人的义务,发奋图强,耐劳教习,苦难磨砺了他的人生。仕进当前,每大方论天下事,舍生忘死。为政清廉,体贴民情,刚直不阿,并有了一番不小的作为。“塞下秋去景致异衡阳雁往无留心,四周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降日孤乡关。”镇守东线边防,他对某些军事轨制跟策略办法的改良,使边地稳固了相称长时代。起初范仲淹力主改造,实施庆历新政,北宋社会有了新的景象。却果忠直诬谤,数度被贬,尔后的生涯即日不如前。而他仍“涨红不是无情物,化息春泥更护花”,二心系国忧民。恰是此时才引发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我生感慨。

缓缓回忆范仲淹的毕生,细细体味范仲淹那高贵的念想,我由衷地领没一声感慨:“美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啊!由此,我总想讫杜甫的感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冷士俱欢颜”;我总记得瞅炎武说:“天下兴灭,匹妇有责”;也总想伏周总理12岁时说:“替中华突起而读书”;也总咀嚼鲁迅学生:“寓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历史的长河面,忧邦忧官的思惟到顶鼓励多多仁己志士呢?

楼以人传,人以楼传,人以文传,文以人传。我想,文正私,你要告知众人的便是要超出集体的忧和乐,以天下为人免,以害民为主旨,剜救时弊,踊跃入弃的信心吧!而我,将永遥倾心于你,倾心于你那心系苍生,胸怀天下的思想的精华。

悲悯作文篇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山东乳山市乳山二中调研测试作文题)

当今世界,财富如潮水般涌流,生活日新月异,然而,人们活得好像并不那么自在。忙碌的工作让心灵变得疲惫,内心深处让我们眷恋、产生归属感的某些东西,似乎正在悄悄地远去。血液之中让我们感到温馨和踏实的某些元素,仿佛正在慢慢地流失。新奇的事物应接不暇,若有所失的情怀又总是挥之不去,人们在热闹和喧嚣中品尝寂寞,内心独有的情怀变得格外珍贵。关于“情怀”,你有何感想?请以“情怀”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于 晴

梭罗在他的《悲悯情怀》中谈到,世间最人性的光辉,就是自然地将人类拥有的悲悯情怀释放在需要帮助的人或动物身上,这是人性至高的光辉情结。②悲悯情怀,既是一种对他人感同身受的怜惜,又是时代和社会永不过时的呼唤。

悲悯情怀是温暖人间的薪火,是人类共同传承的良知。两千多年前,孔子感叹“苛政猛于虎”,对统治者的苛政发出抗议;屈原感慨“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达了对楚国人民的关心;曹文轩说:“悲悯情怀,无疑是优良人性之一。倘若世界上各民族的大多数人能有如此情怀,今日之世界不至于动辄血流成河,不至于被恐怖主义的阴云笼罩,不至于让邪恶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能出现并施展它的淫威。”表明了悲悯情怀的力量。他们用人性之光,用对百姓的虔诚、慈悲和博爱,温暖着芸芸众生。③

悲悯来源于宽广的胸怀,它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非易事。当《悲惨世界》中慈爱的主教借宿给冉·阿让,而冉·阿让却偷走了他的银烛台且被警察抓住,主教说银烛台是他送给冉·阿让的礼物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当简·爱得知一切,重回双目失明、一无所有的罗切斯特的身边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当小男孩在岸边把一条条小鱼放回大海时,我们体会到了悲悯。④要做到常有悲悯情怀,不需要做出巨大的牺牲,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行。

但生活中有一种人,凡事以自己为先,当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时,便什么都可以抛弃。当年汶川地震发生时,身为教师的范美忠不顾自己学生的安危,自己先跑出教室逃生。在成功获救后,他写了一篇文章发在了网上,大概内容是:他做这个决定是有道理的,那种情况下,只有他的女儿他会救,他的母亲他也不会救。这种自私的人不可能有悲悯情怀。⑤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和平事业;致力于种族平等事业的马丁·路德·金,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激励了无数人。他们的悲悯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一个时代;他们用一言一行提醒当今的我们:在这个歌舞升平、灯红酒绿的世界,千万不要忘记还有贫困山区儿童在遭遇失学的痛苦,环境污染带来的种种疾病令许多人痛不欲生,贪腐现象横行让公平正义被严重损害……⑥

作为平常人的我们,应以一己之力,化悲悯为行动,给这个世界以光和热,给自然以生机和活力,给身边人以温情和希望。遇见生活贫苦者,不做看客,不冷漠相向,而是义不容辞地相助,哪怕仅仅是尽了点绵薄之力,心头也会留有余热。热衷公益,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送去一份爱,哪怕仅仅是一件衣服、一本书,也会温暖人心。这,就是悲天悯人的大情怀。⑦

①题目形象而富有寓意,“光和热”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悲悯情怀的温暖和力量。

②梭罗对于悲悯情怀的解读简洁而深刻,以此为切入点,可以更好地阐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的中心论点。

③用孔子、屈原、曹文轩内心的呐喊阐述悲悯情怀存在的意义和作用,气势恢宏。

④主教、简·爱和放生的小男孩用自己的胸怀和行动诠释着悲悯情怀的内涵,让悲悯之泉滋润着人心。

⑤以范美忠的典型事例从反面论证自私的人不可能有悲悯情怀。

⑥联系现实,悲悯情怀在当今社会依然不过时,时代依然在呼唤悲悯情怀。

⑦结尾照应题目,人们的一个小小的悲悯举动,也会带给这个世界以光和热,小悲悯也可以是大情怀。

悲悯作文篇7

佛学中认为,芥子虽小,却能容纳须弥。而渺小个人也当包纳世界,人与社会相互依存,为人,当有悲悯之心而兼济天下。

人的悲悯情怀就是一颗悲天悯人的向善之心。《沉思》的作者约翰·唐尼说过:“请不要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这便是悲悯之心,任何人的死亡都与我有关,谁都不是一座孤岛,在这世界的羁绊中人性得以发展。

悲悯情怀也是一颗敞然豁达之心。为何佛能治心?在佛教的每日背诵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是日已过,命以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人的日数已过,命也随之减少,唯一能做的便是勤奋当下,救济世人。如此通达之心孕育了悲悯之心。

生为人,意识到自己与世界的联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才会激发悲悯之心,从而突破狭隘局限的生命意义。作家刘亮程扎根于新疆木垒菜籽沟,延续那里的文明灯火,他创立的木垒菜籽沟文学艺术奖虽小,却折射出中国乡村文化的希望。刘亮程身为一名乡村题材作家,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意义并不局限于著作等身,更在于对中国乡村文明保护与传承的使命。独善其身的同时兼济天下,他的生命意义与生命价值也由此突破。

然而,即便鲁迅“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样的悲悯观点已被多数人接受,但真正要做到言行一致时却不尽人意。社区养老院的“邻避”现象,手足相残,乌合起哄等无一不是割断了个人与社会的纽带,以底层百姓为借口,将“独善其身”往变态方向发展,冷漠的局外人思维徒增社会的齿冷,最终,人为建起的孤岛一座座浮现。

人性需要悲悯的滋养,世界需要人性的哺育。刘亮程曾言:“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不知土深处的事,人埋在自己的世界里埋得暗无天日。”人不妨抬起头来看看,见见除自己以外的他物,思考与他们的联系。少些功利心,就会做到见与思,才会知晓自己并非独成一体,根系而是伸向了无穷的远方,或许那时就会明白为何有人会触景伤情而兼济天下了,这些无一不是自我与万物的联系激发了他们的悲悯情怀。

先者有弘一法师的“以儒济世”,后者也当有我们的悲悯须弥,即使我们小如芥子。

悲悯作文7篇相关文章:

作文400六年级作文通用7篇

夏天作文400四年级作文参考7篇

秋作文七年级作文精选7篇

五年级的作文母爱的作文7篇

关于春节的作文500字六年级作文7篇

长翅膀的我作文400作文通用7篇

老师教写作文的作文模板7篇

三年级作文上公园作文7篇

作文关于劳动的作文最新7篇

秋作文七年级作文最新7篇

悲悯作文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3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