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名胜作文6篇

时间:
lcbkmm
分享
下载本文

素材的积累是帮助我们写出优秀作文的基础,通过写作文是可以让我们记录下生活中的琐事的,以下是好文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家乡的名胜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

家乡的名胜作文6篇

家乡的名胜作文篇1

西安的市中心,有两座标志性的建筑——钟楼和鼓楼,有”姐妹楼“之称。鼓楼上匾额写着”文武盛地“和”声闻于天“,所以又被称为”文武楼“。鼓楼外形像是城门楼,成长方形,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楼基高八米,上下共两层,屋檐微微上翘,像鸟张开的翅膀。给人的整个感觉是雄壮、古雅、优美。虽然已经历了六百余年的风雨,依然伫立在古城中央。

上了鼓楼,一面巨大的鼓吸引了我的目光——闻天鼓。闻天鼓比我还高,远远看去,像是一个巨大的面饼,旁边还挂着两个大大的金环。听爸爸说这个鼓是用来报时的,每天晚上敲三次。爸爸讲最早的鼓是在黄帝大战蚩尤时为了激励士气而发明的。

鼓楼四周的走廊上立了二十四面节气鼓。上面分别记录了中国的二十四个节气:春分、夏至……进入展厅仿佛来到了一个古代博物馆,一根根又粗又高的圆木撑着房顶,房屋中摆放着羊皮鼓、石鼓、铜鼓等等。看到这些眼前就出现了古代人民做鼓的画面,听到雄浑的鼓声,我不由得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

走出鼓楼,看到都市的繁华,我体会到”动“与”静“的结合,感受到历史的沧桑;更体会到时光的流逝与变迁,我生活在这个历史古城中是多么得快乐、美好!

家乡的名胜作文篇2

我的家乡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扼赣、浙、闽、皖四省之要冲,向东对接长三角,向南承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又处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游,既是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腹地,又是承东启西的咽喉要地,也是实现上饶在江西东部崛起的桥头堡。

我的家乡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早在唐朝就已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区域内拥有俊美秀绝的“绿色”自然风光,光辉灿烂的“红色”革命遗址,丰富多彩的“古色”文化遗存。其中最有名的有:陆羽泉、东岳庙、奎文塔和五桂塔、信江书院、上饶集中营旧址等。

下面我介绍几个我喜欢的名胜古迹。

上饶集中营:上了年纪的中国人,对上饶集中营几乎无人不知,一是因为它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的产物;二是受20世纪50年代的电影《上饶集中营》以及90年代中期的八集电视连续剧《上饶集中营》的广泛影响。闻名全国的上饶集中营是囚禁“皖南事变”中被俘的新四军将士以及东南诸省被捕的共产党员和爱国进步人士的人间地狱。

陆羽泉:陆羽泉位于上饶市区茶山寺内。唐建中四年,51虽的一代茶圣陆羽泉隐居于此,在寺旁筑山舍,环居种茶,凿石引泉,世人称为“陆羽泉”。

东岳庙:东岳庙坐落在南郊的琅琊山中,周围群山环抱,苍松叠翠,景色优美。该庙为东岳行祠,俗称“东岳庙”、“东王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信州书院坐落在上饶市区信州南岸的黄金山麓,是古代江西四大书院之一,她曾经名为曲江书院、钟灵讲院、紫阳书院,近两百年以来一直被人们称为信江书院。

我爱家乡的名胜古迹,我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名胜作文篇3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一。名胜古迹众多,今天,我就来说说我的家乡——黄河明珠三门峡。

我的家乡在河南省的最西边,和陕西省、山西省交界,是黄河边上的“东方明珠”,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我最熟悉的就是黄河风景区的宝轮寺塔了。

宝轮寺塔有13层,高26.5米,塔的正面刻有“三圣舍利宝塔”的塔名。它经过了16次地震仍然基本完好,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蛤蟆塔”。为什么叫“蛤蟆塔”呢?爸爸给我讲:从前,它里面有一对金蛤蟆,因为两只一起叫,所以声音很洪亮。后来,一位僧人把雄金蛤蟆盗走,只剩下一只雌金蛤蟆,响声不如以前。每当游人在塔的四周叩石、击掌,就会听到呱呱的蛤蟆叫声,声音又响又快,所以又称蛤蟆塔。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

再介绍一下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关中,深陷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围绕着这重关名城,流传着“紫气东来”、“老子过关,鸡鸣狗盗”、“唐玄宗改元”等历史故事和传说。唐太宗、唐玄宗、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马光等历史名人、志士临关吟诗作赋,流传至今的有100余篇。

还有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至今已有5000年至7000年,因发现在仰韶村而得名。精美的彩陶是仰韶文化独具的特点。

在有就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虢国车马坑。现在叫虢国博物馆,馆内有出土的青铜器、玉器、车马坑和国君墓遗址。虢国墓地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规模宏大、等级排列保存完好的西周春秋时期大型邦国公墓,这里还有中华第一铜柄铁剑等国家级重器。

最后我给大家再介绍一下举世闻名的黄河大坝,它是中国人自己在黄河上建造的第一个大坝。大坝北邻山西省,西邻陕西省,被人们称为“豫西金三角”,还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我去年去参观大坝时,大坝中间有两只大脚,两脚跨两省,一个山西省,一个河南省,又称“一脚跨两省”。站在雄伟壮观的坝头上,能看见滔滔黄河水打在三个怪石上,它们的名字叫:人门、鬼门、神门,三门峡因此得名,又名中流砥柱。

欢迎来我的家乡三门峡,只有你身临其境,你才能真正感觉到它们的美丽,感觉到它们的雄伟壮观,才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家乡的名胜作文篇4

三滴水式的建筑,绿色的琉璃瓦和青色的彩绘斗拱,没错,这就是西安的古建筑——鼓楼。

伴随着低沉的鼓声,我缓缓的登上鼓楼,随着用青石砖砌成的楼梯盘旋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面巨大的、朱红色的鼓。鼓的半径有一点八米长,大鼓巍峨屹立,给整个鼓楼增添了不少气势。

绕着鼓楼的二层转了一圈,我发现在楼的南北两面,各放有十二面小鼓,上面用淡橘色写着春、夏、秋、冬的二十四个节气,十分别致好看。迈进中央大厅,里面陈列了各式各样,各种材料的鼓,形态各异,十分有趣。望着各个大小不一的鼓,我不由想:没想到,鼓的样式还真多呢。

登上三楼的走廊,我在上面极目远眺,春日和熙的风拂过脸颊,柔柔的,我不由得想:“鼓楼之所以成为西安的标志之一,之所以能在炮轰箭扫中巍然不倒,之所以令后人叹为观止,不都是因为几百年前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吗?如果没有他们的艰辛与汗水,鼓楼决不会像今天这么雄浑,博大。

走出鼓楼,天穹已被罩上一层黑纱,我不禁回忆起刚才那精美的、颜色时而淡雅、时而浓烈的彩绘,精致的木雕以及鼓楼恢弘的气势。但我觉得,有一种美丽高高地凌驾于这种外在美之上,它就是当代人民的心。

家乡的名胜作文篇5

在我的家乡陕西,有许多名胜古迹,我最熟悉的就是唐王陵了。

从我们老家向北望去,九宗山脉向北伸展开去,绵延不断,其中最高的山峰就是唐王陵了,唐王陵也叫笔架山,因为他是由三座山峰组成的,看起来像笔架而得名。

唐王陵我先后去过两次,一次是09年冬随父母回老家过春节,另外一次是去年暑假。两次我都带回来了大小不一的瓦片作为纪念,因此也激发了我对我国古代历史人文的好奇,喜欢上看考古类电视节目。唐王李世民是我国唐代伟大的帝王,也是第一个以山作为陵墓的皇帝。关于这个还有个典故:说当年袁天罡、李淳风两人走遍千山万水,每人分头为唐王李世民选定了一个风水宝地,一个用外圆内方的麻钱做记号,一个用银针定位,想不到银针正好扎在麻钱内孔的`正中央,因此唐太宗李世民的寝宫才安葬在麻钱银针重叠的北山最高峰九宗山上。

记得我第一次去爬唐王陵是和爸爸妈妈,还有老家的亲戚及远道回来为外婆过生日的舅舅、姨妈、表哥表姐等。现在唐王陵已经开发成了旅游胜地,但是到笔架山山顶的路并没有开发,因此想去山顶上,山路陡峭、困难重重,虽然天气晴朗,但是寒冷的西北风呼呼的吹个不停,我还是兴致勃勃的一路领先向目的地进发,带头第一个冲上山顶,山顶上到处是残砖碎瓦,这些都是以前留下来的。从顶峰向南望去,公共汽车只有笔盒那么大小,关中平原一望无际,一块块田野就象一大片画布,一块地只有我们家的枕头那么大,一个个房屋只有面包那么大小;向北望则是山峰层层叠叠。我异常兴奋,仿佛已经感觉到了唐朝强大的国力和气势。我捡起几块砖瓦带上,还不远万里把他们带回中山,爸爸笑我这么重也不嫌累。

最近,我在练习书法的时候,妈妈给我讲到行书,说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沉睡在这里,我心中不仅对这个伟大的封建帝王又有了新的认识。

家乡的名胜作文篇6

我的家乡位于陇东高原的东部——环县。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土特产和四大名吃,还有不少的名胜古迹呢!

家乡有许多土特产,荞麦、小米、豆子、黄花……特别是家乡的苹果,到了八月,苹果就熟透了,这时的苹果又红又大、挂满枝头,如果你咬一口,脆生生的、酸酸甜甜的果肉果汁,非常可口,尤其是“富士”苹果还远销国外呢!

家乡的羊羔肉、燕麦柔柔、凉粉、黄酒四大名吃在甘肃也很有知名度,特别是家乡的羊羔肉,更是有名气。它的吃法以:蒸、煮、煎、炸为主,为什么这么好吃呢?因为我们家乡的羊吃了一种草后,它的肉就很鲜嫩,而且不腻,所以吃起来会更加新鲜美味。外地的客人来到这儿品尝后,都会赞美家乡的羊羔肉。

家乡还有不少名胜古迹,环县宋塔至今已有1000年的历史,四合塬兴隆山,那儿风景秀丽,现已开发成旅游景区。还保留着山城堡战役遗址和洪德河连湾陕甘宁政府纪念馆等历史的见证。

家乡的建设速度极快,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西滩新文化广场就建成了,有音乐喷泉、雕塑和许多花花草草。一幢幢高楼也拔地而起……不久,就会有更多的新建筑诞生。

我爱我的家乡,我因自己是环县人而感到自豪!欢迎你们来我的家乡做客!

家乡的名胜作文6篇相关文章:

美丽家乡400字作文8篇

家乡变化的心得体会8篇

关于家乡过春节的心得体会8篇

从家乡的变化写心得体会7篇

赞家乡心得体会6篇

名胜作文6篇

名胜作文推荐6篇

写家乡的风俗作文推荐6篇

写家乡的风俗作文5篇

家乡的土特产作文6篇

家乡的名胜作文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5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