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精彩的读后感能够将作品中的文化价值和思想深度传达给其他读者,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读后感可以帮助读者发现书籍中的美学和艺术价值,以下是好文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1
?傅雷家书》是一本满溢着父爱的书。书中傅雷不仅表达了对出国在外的儿子的思念,更在行为素养、思想感情等方面严格要求傅聪。都说只要认真读一本书,就能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那么当你认真读《傅雷家书》时,就一定会体会到书中的父子情深。
当傅聪几个星期不回信时,傅雷会非常焦虑,甚至写信的次数会更加频繁,他会毫不耐烦地追问他为什么这么久不回信,是因为事务繁忙,心情积郁,不能自拔吗?他每次都肯定傅聪的事务繁忙,并表示理解,但他仍是希望傅聪能尽快回信,免得让他着急。看的出父亲对儿子的理解和对他远走高飞的盼望和期待。
傅聪在结婚前每次给父亲写信的内容可以归结为一句:自己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造诣,在同学老师等人之间的交际关系和认识,对自己现在做的事的梗概,但似乎都没有说对父亲的爱,对他们目前境遇的疑问。或许这也情有可原,毕竟爱是难以说出口的,特别是在亲人面前,而在傅聪婚后,傅雷也关注起了傅聪的家事,给傅聪的妻子弥拉也写起信来,得知弥拉是一个素养极高的女子,并且也常教导傅聪处理家事。
回到开头,傅雷说他虐待了傅聪,这也没错,傅雷从小受到母亲的严格训诫,他也爱到了母亲的影响,对傅聪甚是严格。傅聪边练琴边看书,傅雷便拿烟灰缸将傅聪鼻子砸出了血,顿时血流如注。但是在傅聪出国那天便表达了自己的歉意,看得出父亲望子成龙的心切和期盼,和傅雷对儿子深厚的爱,不然他不会在意他虐待了儿子。
在全书结尾,中国爆发了__,这时傅雷和妻子已做好了自杀的准备,因为傅聪不愿意回来看他们,这让傅雷的精神支柱倒塌。虽然我不知傅聪是如何想的,但傅雷对儿子的爱,对骨肉的爱非常深沉,以至于导致他自杀的客观原因。
傅雷是个严谨的翻译家,他不仅留下大量的翻译文本,也留下中国万千人的感动的书信,而我坚信,他给世界带来的不止于这些,还有爱和大义。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2
历时一个月,我终于读完了《傅雷家书》。
这本书主要写了傅雷给他出国的儿子傅聪写的家信。在信中我们能知道傅雷对他儿子傅聪的爱,以及傅雷对他孩子的谆谆教导。
这本书的家信贯穿十三年,其中分为三部分: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五五年为一部分,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一年为一部分,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六年为一部分。当傅聪遇到困难时,傅雷也会指导他,并且帮助他解决问题。他们经常在书信中畅谈人生、文学、音乐,思想与智慧碰撞出强烈的火花。
到后来,傅雷的生命也快结束了,傅雷的工作也越来越吃力,但他仍然和儿子谈人生,他有着高尚的情操,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他对真理有着不懈的追求,他是“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人。
从这本书中,我们能感受到傅雷的赤子之心,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爱”!他总是敢于说明自己的错误,毫不隐瞒,并且能够反省自己的错误。他也经常教导他的孩子要真诚、独立、纯洁。他也常常对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进行毫不留情的批评。“赤子之心”可见一斑。
他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是言传身教的。他在信中说:“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信中,傅雷多次让傅聪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而他也一样,无论是看了一本书,听了一段曲子,还是翻译了一篇文章,他总会和妻子谈论他得到的感悟,也经常把这些分享给孩子。他也会安慰孩子,并让他学会坚强,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最终,他的儿子成为了国际大师,傅聪很感激他的父亲,这让读者对傅雷的敬佩油然而生。
啊!多么伟大的父亲!他是一个真正能够称的上“赤子”的人。他待人真切,品德高尚,心中纯洁,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文艺翻译工作,便是出于一颗赤子之心。
我们也要学习傅雷这种“赤子之心”,要心地善良,真诚率直,敢于说出自己的不足,并对自己做出反省,这样,我们才能从这件事情中得到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
这本书也让我联想到了父爱的伟大。父爱如山!傅雷对他的儿子呕心沥血,傅聪最终才有这样的成就!我们也要尊重自己的父亲,懂得感恩!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傅雷先生对人生、艺术、文学鞭策入里的侃侃而谈,感受到了他真诚、高尚的爱国精神和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形象。这可能就是《傅雷家书》能感动中外读者的原因。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3
父亲,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无论他是个受人爱戴的伟人还是个辛苦劳作的农民,在每个父亲眼里,孩子永远是他的希望。
傅雷,我所了解的他只是一位博学且具有丰富情感的父亲,在每一封家书中都充满了他对儿子傅聪的淳淳教诲.细心引导和健康成长的期待。
傅雷支持儿子的艺术道路,就如他追求自己的理想,给予儿子的帮助,辅助他顺利成长,成为了儿子人生之路的坚强后盾。在如今,大多数父亲对自己已成年的儿女会放手,任其自由闯荡,独立克服困难,或许只有亲身的经历才会使自己更成熟,熟悉这个世界。
我不得不说,傅聪的确是个了不起的钢琴家。但除了他的天赋与努力外,一定也少不了他的父亲对他的良苦用心。所有名人,并不是能在一时就可以出名的,而是要花好几十年的本领与经验。但傅聪他是幸运的,他的父亲在他最重要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引导他通向明智的方向,才使他有巨大成果。
我不得不佩服,傅雷作为一个父亲,即使闹关节炎,写字很困难,也仍然写下千言家书。信中除了浓浓亲情外,还有说不尽的对祖国的赤胆忠心。
我的爸爸是我的朋友,他不但很随和也很幽默。随着我慢慢长大,我们的关系更融洽。既然是朋友,当然要懂得学习他人的优点。他的热心肠总能感染到我,他帮助别人的次数似乎比帮助我的次数还多。但我并没有感到失落,正因为他的以身作则,使我也被带动起来,感到一种特别的快乐。或许,他是用行动来教育我。亲身经历比什么都好。
每一位父亲,所要教育孩子的方式各不相同,有说的,有写的,有做的。但这之中都隐藏着他们对孩子的浓浓的爱。因此不一样的父亲,却有相同的父爱。爱不一定要说出来,就像傅雷用信来写下自己心中对儿子的希望。
以前,我总认为,孩子与父亲之间有条河,我在这边,他在那边。
现在,我才认识到,对岸的不是他,他是为我摆渡的那个人。同时,他会递上一支桨给我,让我与他一起来掌握方向。
最后,我上了岸。父亲对我说:“孩子,以后的路只能你自己去走了,好好把握啊!”接着,我让他放心吧,便含着泪与他挥手道别。并带着他对我的希望继续踏上人生的道路。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4
拿起这本也许并不太重的书,却觉得沉沉的。
了解过傅雷,为他的含冤自杀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学术上是一位学者,在家里是一位严厉、尽责的父亲。这些家书,有三层资料,第一层是傅雷作为一位普通父亲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表达四年、关怀之情;第二层是傅雷与儿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倾心地交谈,讨论艺术;第三层就是傅雷作为一名品德高尚、学识丰富的知识分子,认真引导儿子要具备高尚人格和艺德,启发儿子的爱国情、民族情。
?傅雷家书》能够使我们更好的提升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在风云暗涌的年代里,傅雷透过书信亲子爱子,传达出一种高尚的品质。
爱子之情本是人间常情,而傅雷却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把亲情放在第二。读了《傅雷家书》,能够看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艺术造诣高深,在生活对朋友爱惜尊重,政治上关心国家发展,又如益友、知己般与儿子平等探讨艺术的多个方面的个性特征,并且还能从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中获得做人的道理,让孩子体会父母之爱。可能如傅雷那样,对我们有着一颗期盼之心,期望我们成人成才,有一份浓浓的、毫无保留的爱。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我们就会发奋学习、成人成才。
这是一本“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术修养读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我们能够像傅雷一样从中体会做人、学习的道理。
认真品味这本好书,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亲情世界,明白不懂得的人情世态。
傅雷家书读后感篇5
读《傅雷家书》后,我感受到这份父爱,我认为它不是一本普通的家书,它让我受益匪浅。
?傅雷家书》全书是傅雷在孩子傅聪当学生时写的家信,从中饱含了对孩子的浓浓的关爱期盼与谆谆教导,同时也不忘反省自己,书里有对文化艺术的探讨,也有思想上的交流,是他独特的教育方法。
傅雷可以是傅聪的老师,但他也可以放下做父亲的尊严,把傅聪当做自己的朋友或知己,与他传授自己的宝贵经验,消除隔阂。傅雷教育傅聪循循善诱,理解孩子,对自己也很严格。
?傅雷家书》是一本好书,让我感慨颇深,知道怎样把事情做好,与父母共同读书,可以拉进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更加懂得互相理解,互相学习。
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