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合理的活动方案设计,我们能确保活动的可持续性,促进长期的合作关系,一个科学合理的活动方案能够为我们的活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与支持,下面是好文汇小编为您分享的小班幼儿健康教育活动方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班幼儿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篇1
活动目标
1、愿意了解动物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
2、提高观察、分析及口语表达能力。
3、学习了解动物主要通过声音、行动和气味三种方式传递信息。
活动准备
1、课件:声音—小鸟叫声
2、课件:蚂蚁7
3、各种动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1、播放声音:小鸟叫声
教师:你们听!是谁在叫呀?小鸟为什么叫呢?
2、小鸟虽然不会说话,但它可以用叫声来联络伙伴,那你们想知道其他动物是怎么联络伙伴的吗?
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的讲一讲。
3、蜘蛛遇到危险时,是怎样联络伙伴的?
群居类型的蜘蛛,碰到危险是通过用足抖动蛛丝来通知邻近同伴的。
其他类型的昆虫还有通过释放某种激素来作信号。
二、了解动物的三种主要联络方式。
1、幼儿观看动物图片,讨论学习。
2、教师简单简述,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动物主要的三种联络方式。
(1)了解动物的“声音”联络方式。
(2)了解“行动”联络方式。
(3)了解“气味”联络方式。
3、交流、分辨动物的联络方式。
幼儿每人自由选择一张动物图片,与同伴相互交流,说出这种动物是用什么方式进行联络的。
4、了解动物的其它联络方式。
(1)视觉通讯
在动物园里常会看见游客向孔雀园中的雄孔雀鼓掌拍手,孔雀听到掌声,会为游客表演孔雀开屏。
(2)听觉通讯
鸟类为吸引异性排斥同性,宣告领地占有的歌声以及警告捕食者来到的尖叫声都是听觉通讯。
哺乳动物依靠喉管,鸟类依靠鸣管,昆虫往往依靠翅膀的振动,而青蛙却依赖了声囊发声。
(3)化学通讯
化学通讯就是动物通过释放一些化学物质来影响或控制其他动物的行为。
小狗到处排尿,实际上它只是在向别的同类宣布,这里已经是我的地盘厂。
(4)触觉通讯
触觉通讯也是一种相当普遍的通讯方式。对于视觉能力有限或者生活在无法利用视觉通讯环境中的动物来说,触觉通讯往往是一种重要的传递信息的方式。
在猴子的群体中,猴儿们常会彼此相互梳理毛发,这其中既有母猴出于对幼猴的怜爱,
也是触觉传递的方式。
三、结束
表演游戏
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头饰,扮演小动物,并用动作表演联络方式。
自然结束。
小班幼儿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篇2
活动目标:
1、体会画面中人物的特征或喜好与动物的对应关系。
2、尝试用一段话来描述自己与动物之间的相同之处。
3、体验故事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活动准备:
1、故事书人手一本。
2、课件ppt。(未使用)
3、人物动物图卡一套。
4、场地布置:选用地垫,让幼儿围坐在教师的身边。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书,介绍封面,引起幼儿阅读兴趣。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有趣的书,你们在封面发现了什么?
2、从封面你们猜猜这本书要告诉我们什么?
(告知幼儿主角的名字叫祥太,他把自己的家比喻成了动物园。)
3、介绍作者,因为他是一位日本人,所以他的名字和我们中国人的名字不太一样,有四个字。这本书中的人物也和作者一样是日本人,所以当你们听到他们的名字的时候,不要太惊讶。
二、阅读绘本。
1、幼儿人手一本图画书,与幼儿一起进行分段讲述,重点掌握人物与动物之间的联系。
p2~p5:
(1)祥太像一只小猴子吗?
(2)他为什么说他是一只小猴子?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因为他爬树很拿手,喜欢喜欢吃香蕉,这些特征和猴子的'特征很像,所以他说自己是一只小猴子。
p6 ~p7:
(1)刚才祥太是怎么介绍爸爸的?
(2)祥太为什么说爸爸像狮子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看到的。)
(3)揭晓谜底,哦,我知道为什么他说爸爸是狮子了,原来他是说自己的爸爸的样子和喜欢吃的食物,和狮子很像,他把自己的爸爸比喻成狮子了。
p8~p9:
(1)这是我妈妈,其实呢……她是只大浣熊,不管看到什么东西都马上收去洗,有一次,妈妈差点连我也一起洗了。
(2)你觉得祥太的妈妈和浣熊哪里相似呢?
p10~p13:
(1)预设问题:如果你是祥太,你会怎样介绍自己的爷爷和奶奶呢?
(2)幼儿尝试介绍。
(3)我们一起来看看,祥太是怎么介绍的。
(4)讲述绘本内容。
(5)你们喜欢狐狸吗?因为狐狸给人的感觉是很狡猾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别人的优点,祥太把奶奶比喻成狐狸,就是因为他奶奶的性格和狐狸一样善于打扮自己。
(6)看到这里,你们觉得祥太的家像不像一个动物园?祥太根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外形、喜欢的事物、爱好、性格,把他们比喻成了一个个的小动物。
三、思考自己与某种动物之间特征或喜好的相同之处,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进一步体验故事的趣味性。
1、师:那么现在请你来想一想,说一说,如果你是一个小动物的话,你觉得自己像什么动物呢?你会像祥太那样介绍自己吗?“我觉得我像……因为……”
2、看来我们班也快要变成一个动物园了,那我们下次来画一画自己,然后制作成一本书,题目就叫《我们班是动物园》,好吗?
四、小朋友们真棒,有的把自己的样子比喻成了某种小动物,有的小朋友把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和某种动物联系,还有的小朋友的性格和某些动物很像,你们也都用自己的话说了出来。刚才我们的书还没有讲完,小朋友们还想不想继续听,好,现在我们一起把后面的故事一起看完,请小朋友取出图画书,翻到第几页,听老师讲述后面的故事。
小班幼儿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和教师的引导知道漱口有利于清洁牙齿。
2、掌握正确的漱口方法。
3、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芝麻糖、调羹、镜子、杯子、水。
活动过程:
一、请客吃芝麻糖
今天是小熊的生日,熊妈妈点了好多好吃的东西,请你们吃,我们一起到小熊家去好吗?
二、送礼物照镜子
瞧,熊妈妈还准备了小礼物送给你们,你们看看是什么?(镜子)我们来照一照,你的嘴巴里有什么?牙齿是什么颜色的?(引导幼儿发现牙齿上的黑芝麻)黑芝麻爬到牙齿上去了,牙齿变脏了,你有什么办法把黑芝麻从牙齿上赶去呢?
三、幼儿自由讨论清洁牙齿的方法
小结:牙齿脏了可以用牙刷刷牙,也可以用漱口的办法,可是幼儿园里没牙刷,就让我们漱口吧。
四、学习正确的漱口方法
1、教师演示:手拿小杯子、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起嘴、咕噜咕噜吐出水。
2、幼儿念儿歌,学习正确漱口的方法。(空手模仿)个别幼儿听口令做动作集体听口令做动作。
五、漱口
请小朋友拿好杯子到水池边漱口,如果水笼头前面没有人你就可以去漱口了,如果有人请你等他,漱完了再去。
六、让客人老师和小朋友看看,谁的牙齿最干净。
小班幼儿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篇4
?活动目标】
1、想象并用身体动作表现小鸡出生的情景。
2、能在较窄的小路上行走。
?重点】引导幼儿用身体表现小鸡出生的过程。
?难点】幼儿探索用身体表现小鸡出生的过程。
?活动准备】
1、等同幼儿和教师人数的呼拉圈和小鸡头饰。
2、母鸡头饰一个、虫子若干条、大鸡蛋模型一个。
3、宽敞的活动场地,25厘米宽的小路。
4、小鸡出生的课件及欢快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小鸡想出来
自主想象、讨论:教师拿出鸡蛋模型提示:
1)蛋壳是谁的家?
2)还没有出生的小鸡宝宝在蛋壳里是怎样的?(教师伸出胳膊做舒展状)蛋壳这么小,鸡宝宝能这样吗?
3)蛋壳里的小鸡宝宝渐渐长大,住不下蛋壳房子了,怎么办呢?他是怎么出来的?
4)我们一起想办法,帮帮小鸡宝宝出来好吗?
二、小鸡出生了
观看小鸡出生的课件:
教师提示:刚才小朋友想了许多许多种办法让小鸡宝宝出来,那我们来仔细看看小鸡宝宝到底是怎样从蛋壳房子里走出来的,好吗?要仔细看清楚哦!
教师提示:你们都看清楚小鸡宝宝是怎样从蛋壳里出来的了,那哪位小朋友来扮演小鸡宝宝,看看他是怎样出生的好不好?呼拉圈就是你们的蛋壳房子(幼儿戴上头饰蹲在蛋壳里扮演尚未孵出来的小鸡宝宝)
(1)幼儿自己来模仿动作。教师提示:小鸡慢慢长大,在又黑又小的蛋壳里住不下了,小鸡动动翅膀,转转脑袋,越长越大。幼儿尝试来做动作,互相讨论看谁模仿的最像小鸡宝宝。
(2)教师与幼儿一起模仿小鸡出生的游戏。
提示:让我们一起在欢快的音乐中做游戏吧!(欢快的音乐伴有情景描述)小鸡(蜷缩状,手抱住腿蹲下)慢慢长大了(舒展身体手松开),在又黑又小的蛋壳里住不下了,小鸡动动翅膀,转转头(伸伸手,转转头),越来越大(身体完全舒展)他用小嘴“笃笃笃”在蛋壳里捉了一个洞(食指并拢做嘴巴,做啄洞状),把嘴巴伸出来,把洞啄大一点(再啄洞),慢慢伸出脚来(慢慢跨出一只脚到呼拉圈外)“噗”的一声,蛋壳破了,小鸡摇摇摆摆的走出蛋壳(做小鸡走路状,走出呼拉圈)。
三、小鸡吃虫
鸡妈妈看到有这么多的小鸡宝宝出生了非常的高兴,妈妈带你们到草地上捉虫子吃吧!“小鸡”一个一个跟着“妈妈”走过场地上做好的25厘米的小路,来到一片草地上,将食指并拢做嘴巴,啄起地上的小虫,然后跟着妈妈沿小路回家去了。
游戏结束,幼儿和教师共同收拾场地。
小班幼儿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篇5
活动经验:
1、练习听信号在一定范围内追逐跑。
2、会按动物的住所分类。
活动材料:
小鸟、熊、小鱼、袋鼠、小猴、熊猫等动物头饰每人一个;怪兽头饰一个;
场地布置:
在场地四角分别放四张椅子,分别挂上小河、鸟窝、草地、竹林的图片,表示动物没问你的家;欢快的背景音乐磁带。区域规模设一个区,全体幼儿。
活动指导:
1、请幼儿说一说图片上有哪些动物的家。
2、教师交待幼儿游戏玩法:幼儿自由选择动物头饰,四散站立在场地上。教师引出游戏情节:“今天天气真好,许多小动物都出来玩了。”幼儿扮小动物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活动。教师拌“怪兽”出现,“小动物”四散追逐跑,回到各自的家。
3、每次游戏结束后,有儿可交换头饰,怪物也可由幼儿扮演。
活动目的:
1、了解一些动物用保护色、拟态、断尾、喷“墨汁”等保护自己的本领。
2、产生进一步探索动物自卫能力的兴趣。活动材料幼儿、家长收集的有关动物自我保护的图片、图书等资料;大白纸、彩笔;幼儿用书第3册第5页。区域规模设3个区,每个区4——5名幼儿。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看收集的资料或阅读幼儿用书第3册第5页,互相交流自己的新发现。
2、教师和幼儿一起归纳动物自我保护的几种方式。如:蜥蜴、树蛙遇到危险时改变颜色;黄鼠狼遇到危险时放臭屁;斑马身上的条纹能对自己进行伪装;刺猬遇到危险时身体缩成一个小球,把刺竖向外面;壁虎遇到危险时丢掉自己的尾巴等。
3、教师帮助幼儿将动物自我保护的主要方式记录下来,张贴在活动区域,供幼儿继续探索。
小班幼儿健康教育活动方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