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可以揭示教师在课堂管理和教学组织方面的能力与经验,有了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控课堂节奏,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讲解,好文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和3的分解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和3的分解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以及它与正式乘法的关系。
2、能确定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会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学习重点:能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学习难点:确定因式的公因式。
学习关键,在确定多项式各项公因式时,应抓住各项的公因式来提公因式。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计算
(1)、n(n+1)(n-1)(2)、(a+1)(a-2)
(3)、m(a+b)(4)、2ab(x-2y+1)
二、自主学习
1、阅读课文p72-73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1)知识点一: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__________的形式叫做____________,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__________。
(2)、知识点二:由m(a+b+c)=ma+mb+mc可得
ma+mb+mc=m(a+b+c)
我们来分析一下多项式ma+mb+mc的特点;它的每一项都含有一个相同的因式m,m叫做各项的_________。如果把这个_________提到括号外面,这样
ma+mb+mc就分解成两个因式的积m(a+b+c),即ma+mb+mc=m(a+b+c)。这种________的方法叫做________。
2、练一练。p73练习第1题。
三、合作探究
1、(1)m(a-b)=ma-mb(2)a(x-y+2)=ax-ay+2a,由上可知,整式乘法是一种变形,左边是几个整式乘积形式,右边是一个多项式。、
2、(1)ma-mb=m(a-b)(2)ax-ay+2a=a(x-y+2),由此可知,因式分解也是一种变形,左边是_____________,右边是_____________。
3、下列是由左到右的变形,哪些属于整式乘法,哪些属于因式分解?
(1)(a+b)(a-b)=a-b(2)a+2ab+b=(a+b)
(3)-6x3+18x2-12x=-16(x2-3x+2)(4)(x-1)(x+1)=x2-1
4、准确地确定公因式时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关键,确定公因式可分两步进行:
(1)确定公因式的数字因数,当各项系数都是整数时,他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公因式的数字因数。
例如:8a2b-72abc公因式的数字因数为8。
(2)确定公因式的字母及其指数,公因式的'字母应是多项式各项都含有的字母,其指数取最低的。故8a2b-72abc的公因式是8ab
四、展示提升
1、填空(1)a2b-ab2=ab(________)
(2)-4a2b+8ab-4b分解因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分解因式4x2+12x3+4x=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2a(a-2b+3c)
2、p73练习第2题和第3题
五、达标测试。
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哪些是整式乘法?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两者都不是?
(1)ax+bx+cx+m=x(a+b+c)+m(2)mx-2m=m(x-2)
(3)2a(b+c)=2ab+2ac(4)(x-3)(x+3)=(x+3)(x-3)
(5)x2-y2-1=(x+y)(x-y)-1(6)(x-2)(x+2)=x2-4
2.课本p77习题8.5第1题
学习反思
一、知识点
二、易错题
三、你的困惑
2和3的分解教案篇2
一、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6—9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握10的9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和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
三、活动重点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10的9种分法。
四、活动难点
总结归纳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五、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矿泉水瓶若干个,废报纸球10个,铅笔,记录单,黑板,粉笔,学习教科书,数字卡片。
六、活动形式:
集体 小组和个别相结合
七、活动过程
一、复习9的组成,玩碰球游戏,出示数卡。如
师:这是数字宝宝几?(9)今天我们来玩碰球游戏,小朋友与老师的数合起来是9
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2 3 4 5)
嘿嘿,你的1球碰8球(集体小组和个别)
二、学习10 的组成和分解。
(一)、创设情境,手指歌导入。
1 手指头呢,可重要了我们做事情都需要它。手指头还可以变成小动物和我们一起玩,看他们来了
2 手指头除了跟我们玩,还可以帮我们数数呢!今天我们就用手指头数数,大家快来试一试吧!
(二) 手指动起来
1 小小手指有几根,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十。一根一根数来做好朋友。
2 教师引导幼儿10根手指的伸法,伸出双手(和老师一起伸手指数数)
3 小朋友可真棒,来一边说一边做吧,相信你们能行!
4 数的真好,1和9合在一起是多少呢?2和8?3和7?4和6?5和5?(指名回答适时鼓励)我们还可以这样说:10可以分成1和9,9和1
(三) 玩游戏:打保龄球
1 幼儿动手操作,把10个矿泉水瓶摆成一排,用废报纸球去打水瓶,让幼儿观察打到了几个?还有几个没打到?这样和起来有几个?(记一记,思考10 的多种分法)
?1〉把幼儿分成10组,每五人一组。
?2〉每组请一名幼儿做记录,其余幼儿动手操作。
?3〉教师总结10的九种分法引导幼儿观察10的分解式,发现总结10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除1以外,每个数分法的种类都比本身少1;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较小的数,所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即整体大于部分;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个1,即递增递减规律;交换规律。
(四) 趣味儿练习,《十只青蛙》
10 10 10 10 10
1 9 2 8 3 7 4 6 5 5
9 1 8 2 7 3 6 4
(五)结束活动:学生齐读儿歌《十只青蛙》,分组到室外组织打球比赛,巩固对10的分解和组成。回家把今天学习10的组成说给爸爸妈妈听,比比谁的办法更好。
2和3的分解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以及它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分解因数到分解因式的类比过程,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感受因式分解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因式分解的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培养积极的进取意识,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含义与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感受其作用。
2、难点: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之间的关系。
3、关键:通过分解因数引入到分解因式,并进行类比,加深理解。
教学方法
采用“激趣导学”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问题牵引】
请同学们探究下面的2个问题:
问题1:720能被哪些数整除?谈谈你的想法。
问题2:当a=102,b=98时,求a2—b2的值。
二、丰富联想,展示思维
探索:你会做下面的填空吗?
1、ma+mb+mc=()();
2、x2—4=()();
3、x2—2xy+y2=()2。
?师生共识】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分解因式。
三、小组活动,共同探究
?问题牵引】
(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否为因式分解:
①(x+1)(x—1)=x2—1;
②a2—1+b2=(a+1)(a—1)+b2;
③7x—7=7(x—1)。
(2)在下列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项,使等式成立。
①9x2(xxxxxx)+y2=(3x+y)(xxxxxxx);
②x2—4xy+(xxxxxxx)=(x—xxxxxxx)2。
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练习。
?探研时空】计算:993—99能被100整除吗?
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由学生自己进行小结,教师提出如下纲目:
1、什么叫因式分解?
2、因式分解与整式运算有何区别?
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选用补充作业。
板书设计
2和3的分解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4”;在生活中创造性地发现“4”的存在。
2、了解“4”的组成,初步认识数字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数宝宝“4”。
2、苹果的大图片和小图片各四张。
3、香蕉的大图片和小图片各四张。
4、两个小兔头饰(小兔欢欢和小兔佳佳),各四张图片。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老师告诉幼儿今天要认识一个数字宝宝。
2、情景表演:小兔欢欢和小兔佳佳帮妈妈买苹果,第一次买了四个苹果,欢欢拿了一个,佳佳拿了三个;第二次又买了四个苹果,欢欢拿了两个,佳佳拿了两个;第三次还是买了四个苹果,欢欢拿了三个,佳佳拿了一个。引出数字“4”。
3、让幼儿回忆故事中小兔欢欢和小兔佳佳每次买了几个苹果,并且每次每人拿了几个,加起来是几个。老师将图片分别贴在小兔欢欢和小兔佳佳的图片下方。
4、引导语:“兔妈妈说,佳佳、欢欢,家里的苹果已经有很多了,你们去买四只香蕉吧。小兔欢欢和小兔佳佳又来到了水果摊前,买了四只香蕉,怎么拿呢?”让幼儿给小兔欢欢和小兔佳佳出主意,看看他们可以有多少种拿法,并请幼儿将分出的香蕉图片分别贴在第四组小兔欢欢和小兔佳佳的图片下方。
5、幼儿的操作:
(1)说出我们身体上的“4”,例如两只眼睛加上两只耳朵是“4”,两只眼睛加上一个鼻子和一张嘴巴是“4”,两只手加上两只脚也等于“4”,还有我们的纽扣,我们的手指头都有很多的“4”。
(2)说出我们生活中的“4”,例如走四个台阶,其中包括一个台阶、两个台阶、三个台阶;桌子的四个脚和四个边;四扇窗户;四个碗等等。
6、老师引导幼儿复习“4”的几种组成方法。
四、活动延伸:
1、户外活动:马兰花的游戏,即老师和孩子一起一边念歌谣“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一边走成一个圈,然后老师说,开4个花瓣的花,孩子们自由组合抱在一起,看看谁开的花的花瓣数量是对的。
2、可以进一步进行数字5的认识。
3、可以在日常生活和教学的自由活动、蒙氏活动中进行生活中的数字教育。
2和3的分解教案篇5
教学内容:
课本 p79~81 例 1、例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和集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初步了解算理。
教学难点:
了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计算原理。
教学用具: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语:一年一度的运动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五年级的同学们想用队列表演来展现五年级同学们的风采。可是在训练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两个排的学生人数不一样,一排有 16 人,二排有 12 人,如果两排的学生单独列队,各自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列队方法?怎样确定?
2.叙述:同学们学以致用的能力还真是很强,知道会用因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继续来研究有关因数的问题。(板书题目:因数)出示视频4小明家装修客厅铺地砖的视频短片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动画8用正方形摆长方形的动画,请同学们帮帮忙,试着设计一下。
2.探究方法。
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1)说一说你是怎样安排的?
(2)为什么找 16 和 12 公有的因数就可以?出示动画9、找16和12公因数的动画
4.思考:像 1、2、4 这样,既是 16 的因数,又是 12 的因数,这样的数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其中最大的数是谁?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过渡语: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最大公因数。
5.想一想:前一段我们已经学过了因数,今天又认识了公因数,你能谈谈它们两者的区别吗?
6.说一说:最大公因数和公因数有什么关系呢?
7.试一试:你能找到 18 和 24 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吗?
8.练习:口答最大公因数。
4 和6 24和8 5和7 6和11
问:你是怎样答出的?能说一说过程吗?
9.除了找因数,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外,还有没有其他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呢?
分解质因数法。
10.练习:求 24 和 36 的最大公因数(用喜欢的方法求)。
[在学生经历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的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选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
12 和 18
99 和 132
24 和 30
39 和 65
2.找最大公因数。
(1)a=2×2×5×7
b=2×3×7
(a,b)=?
(2)甲数=a×b×c
乙数=d×e×f
(甲数,乙数)=?
3.反馈练习。
(1)直接写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27、9)(17、51)(13、39)((3、8)
(13、11)(15、16)(4、6)(6、8)
(8、24)(15、30)(16、48)(5、11)
(11、12)(13、17)
(2)填空。
小于10的最大偶数与最小合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
小于10的最大奇数与奇数中最小的质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
最小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
自然数中最小的两个质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
小于10的最大两个合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
甲数在20至30之间,乙数在30至40之间,甲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2,甲数是( ),乙数是( )。
四、全课总结
你对今天的课有什么评价?谈谈你的感想好吗?
板书设计:
最大公因数
16 的因数:1,2,4,8,16
12 的因数:1,2,3,4,6,12
16=2 × 2 × 2 ×2 18= 2 ×3×3
12=2 × 2 × 3 24= 2 ×2×2×3
(16,12)=2 × 2=4 (18,24)=2×3=6
2和3的分解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 学会用公式法因式法分解
2、综合运用提取公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难点:综合运用两种公式法因式分解
自学过程设计
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的逆运用:
做一做:
1.(1)16x2-8x+_______=(4x-1)2;
(2)_______+6x+9=(x+3)2;
(3)16x2+_______+9y2=(4x+3y)2;
(4)(a-b)2-2(a-b)+1=(______-1)2.
2.在代数式(1)a2+ab+b2;(2)4a2+4a+1;(3)a2-b2+2ab;(4)-4a2+12ab-9b2中,可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3.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
a.x2+y2=(x+y)2 b.x2-xy+x2=(x-y)2
c.1+4x-4x2=(1-2x)2 d.4-4x+x2=(x-2)2
4.分解因式:(1)x2-22x+121 (2)-y2-14y-49 (3)(a+b)2+2(a+b)+1
5.计算:20062-40102006+20052=___________________.
6.若x+y=1,则 x2+xy+ y2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
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是很懂?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展示一:
1.判别下列各式是不是完全平方式.
2、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x2+4xy-4y2
(2)3ax2+6axy+3ay2
(3)(2x+y)2-6(2x+y)+9
应用探究:
1、用简便方法计算
49.92+9.98 +0.12
拓展提高:
(1)( a2+b2)( a2+b2 10)+25=0 求a2+b2
(2)4x2+y2-4xy-12x+6y+9=0
求x、y关系
(3)分解因式:m4+4
教后反思 考察利用公式法因式分解的题目不会很难,但是需要学生记住公式的形式,之后利用公式把式子进行变形,从而达到进行因式分解的`目的,但是这里有用到实际中去的例子,对学生来说会难一些。
2和3的分解教案6篇相关文章: